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读胜十讲 文/周崇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24 13:23: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读胜十讲
   老家的俗话,论人长相肤色,是“一白盖九丑”;评菜肴汤羹的味道,是“一滚当三鲜”。这里我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也要发一句可能是“狭隘经验”的经验之谈——“一读胜十讲”。
   惜乎没有音像资料为证,又无“课堂实录”之类的详细记载传诸后世,使我们无法得见万世师表孔夫子当年教学的风采;但从夫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们手记的《论语》中则明明白白可以读到,夫子的教学确乎是三言两语微言大义地精讲的。虽然其中还不怎么能看到孔夫子如何让学生“多练”,但“精讲”则绝对是做到家了。就拿教《诗经》来说吧,三百首仅“一言以蔽之”——“思无邪”,三个字就概括完,还有比这还“少而精”的吗?令人大力鼓吹的“启发式”、“导学式”、“点拨式”等等.其实孔夫子早已垂范在先,卓有建树了。
   然而,不知是从那朝那代的徒子徒孙开始,教语文的不再少而精地讲,而是越讲越多,越讲越来劲,似乎不讲他个天花乱坠彩雨缤纷就不足以显本事开茅塞。于是乎,“解题”、“背景”、“结构层次”、“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人物性格”、“景物描写”、“论点论据”、“立驳方法”、“修辞手段”、“表现方式”、“语言特色”……
   讲个黄河天上来,长江东流去。一篇课文两三节课讲不完,四五节析不透,一礼拜不嫌 多,教者讲得头头是道,学者则早已兴味索然坠入五里雾中。我们这些语文教师都是学生过来的,可不能学“多年媳妇熬成婆”,不妨回忆自己当年坐在课堂上听先生大讲特讲时,心里的滋味,如今又感受如何?即使是清晰、正确、生动的“讲”,讲的也只是你教师的认识感受,见仁见智的东西,能否为学生接受或者说让学生如你一样地认识感受,那作用、效果是很难说的。讲得多了还起反作用——令人生厌或剥夺了让学生自己用脑思考认识感受的机会。而如果是谬讲、乱讲、昏讲、胡讲、滥讲、海讲、干讲、死讲呢,那岂不更是如谋财害命吗?(鲁迅说过,无端地浪费他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所以,我们与其费力不讨好地大讲特讲,还不如少讲精研,多腾出点时间来读一读,我这里是指教师的读。
   你读的是名家精品的原文,只要不读错字音,不读破词散句,至少还能把“原装货”的内容通过你的语声诉诸学生听觉,借助作品本身的思想艺术的力量刺激学生心理认知,激发思维和唤起情感体验,让学生不致被谬讲或滥讲迷失了作品和自己,多少得到些作品的原汁原味或从自己对作品的体味感知中找到自己发现自己。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敢说:一读胜 十讲。我曾亲自试验过:高中三年的语文教材不到两年时间就把它上完,其间不少课文我就 是精讲快教甚至是不讲只读的。当然这“读”很有讲究。教师课前精心备课,潜心吃透作品 精髓,把文章的结构脉络、思想情感、语言修辞通通烂熟于心,融为一炉;在课堂上再让自己进入角色,沉浸到作品的境界中去,以声情并茂发自衷心的朗读、颂读,把学生引领到作品本身中去。让作品内在的思想和艺术的力量去撼动学生的心灵、感化学生的性情,并使学生因而或不由自主地或自觉自愿地或自在自信地去深入领会理解、消化吸收作品的精华营养。这样做的结果,那一班学生不仅提前学好了高中三年的课本内容,而且还赢得许多时间读了《古文观止》、《外国文学作品选》、《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选》等大量的古今中外作品,并举行了读书会、名著介说、书评、语词竞赛、作文比赛、辩论、采访、创作交流等一系列多形式的语文学用活动,大大提高了语文听说读写的全面能力。1981年刚进高一时,全班仅两个人语文达80分而班平均分才50来分,三年后参加 1984年高考,语文全班平均分成绩达90分(满分120分),好几个学生考了100分以上,而且多人在高中阶段和上大学后都发表过作品或因语文综合能力强而任社团工作,成绩突出受到学校和社会好评。
   如果说上述试验还不一定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的话,那么下面的事实则肯定不是我个 人的狭隘经验的。这就是,每当老师声情并茂全身心投入地为学生范读课文的时候,往往正是全体学生最全神贯注边听边看课文和用纯情净心感受理解作品的时候;而在老师得意忘形地滥讲海讲的时候,则常常就是很多学生精神厌倦、精力分散、思想开小差的时候。当然,不可否认,某些教师结塞阻断、土腔怪调、苍白枯干的所谓范读,不异于扭曲阉割变形残杀原作并将之强塞入学生的耳中心中,夸张一点地说,也是一种摧残,对原作和对学生的摧残。所以,我主张的“一读胜十讲”的“读”是“美读”、“艺读”——美妙而艺术化的读,这样的“美读”“艺读”着实是需要每位语文教师下一番功夫花大力气才能练就,甚至是要我们从教始终无止境地追求修练的。总之,我们并不一般地反对教师在课堂上对课文的讲解,也不是一味主张以读代讲。我们主张精讲,反对滥讲,更提倡精妙美好的艺术性启示性感染性朗读颂读,用这样的“美读”、“艺读”来抵制削减滥讲海讲的消极影响,以便感染启发引导学生纯情净心地投入到作品文章本身中,去自己欣赏、采撷、理解、陶醉、借鉴。取养,从而发现、净化、丰富、提高自己。
   让我们大家都停一停滥讲的海口悬河,练一练规范准确美妙艺术声情并茂的美读、艺读本领,同学生一起都回归到作品课文中去。(摘自《语文教学与研究》1996、12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12:54 , Processed in 0.06305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