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成为你自己才是一生的幸福——读非常教师罗炜的教育人生叙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5 06:13: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成为你自己才是一生的幸福——读非常教师罗炜的教育人生叙事

作者 / 黄耀红 


 遇见罗炜,还是去年春天的一个下午。在首届湖湘教师读书论坛现场,她那两本有关艺术课程与家庭教育的个人新著,算是她递给我的“特别名片”。
  从此,记住了这个名字,记住了罗炜的微笑与笃定。
  罗炜教学与研究的学科,叫艺术。
  其实,在小学教育的课程体系里,这样的课程很可能边缘化,远不及语文、数学那样居于中心。
  与艺术相连的语词没有一个不令人激动和向往:灵性与美丽,优雅与创造,情致与个性……然而,在这个以考级来衡定水平,以货币来兑换书法、绘画与器乐爱好的时代,到哪里去寻找民国时丰子恺笔下那样的天真与稚拙?
  罗炜,在这条名为艺术的小径上,以“笃笃笃”的足音回应着空谷里的思绪,让寂寞开成了林间的花朵。
  细读罗炜,却是一年之后的今天。这,缘于《非常教师》这一个媒体与平台的创意和策划。
  一口气读完她这篇洋洋万言的教育人生叙事,万千感慨与无数惊奇不断地开在心间,一如江南仲春,满庭芳菲。
  太多的感慨,关于梦想花开的美丽与精彩;
  太多的惊奇,关于这个非常女子的思想与识见;
  太多的赞叹,关于这个非常教师的学养与积淀;
  太多的思考,关于这个非常行者的勤勉与执着。
  我想,非常教师,不是呈现多少非同寻常的成果,业绩,荣誉,地位,奖项……,而是传递一种力量,一种在寻常岁月里呈现出的非同寻常精神面相与行走姿势。
  他们,“寻常”而又“非常”的他们,是中国教育孕育春天,谋求理想的美丽种子。
  罗炜,就是这样一个非常教师。
  从罗炜有关个人成长过程、教育人生体验以及她的专业特色追求的生动叙事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那些纤细而美丽的思想旅痕。它们,正如叶上的经络,和手上的掌纹。
  那是她对于教育、对于人的理解。
  我欣喜地看到,在她的教育理解里,审美与快乐不只是那凌空蹈虚的理念云朵,而是那些盈满花香的脚印,柔软地印在春天的泥地。
  教育之美,亦即生命成长之美。
  这样的美,意味着远离急迫目标追逐,远离功利的推手,远离定量与指标带来的生命逼仄与外力强加。
  或许,对于一个艺术课教师来说,生命教育与生命之美的彼此呼应,更能在艺术的心灵世界里激起深长的共鸣吧?
  嘤嘤相鸣,本身就是一种精神的召唤。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生命的偶然。命运的偶然性演绎着我们的一生。
  命是一种存在,运是一种相遇。
  我们可以问也应当问:一个人需要经过多少美丽与神奇的相遇才能成全一个人的优秀与美好!
  唯有感恩命运。罗炜的童年在乡下,在那星星点亮故事,溪流歌唱田畴,鸟儿叫醒绿树的乡下,那些生命的自由与美,都是自然教育的种子。
  之后,她求学于湖南第一师范。较之高中教育,当年的一师没有升学压力,没有文理分科,甚至没有太强大的功利牵引。
  文学,美术,音乐,体育,每一门学科都是一种生命的滋养,她的精神在这样的课程与教学中舒展亦如闲云。
  她得到的虽然只是一纸中师文凭,然而,谁又说这不是一种教育的美丽成全?多年后,罗炜一直不曾离开教育理解的常识与起点。
  ——学习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丰富自己;
  ——人生并不于职业,人生是一项奇迹;
  ——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
  今天,当我们看到今日中学生被强大的应试淹没在题海之中时,罗炜所叙写的生命经历甚至如同一个遥远的神话。
  我们不无悲悯地揭示真相:没有美的教育,孩子们得到的是一粒砂子,而关闭了一个海洋。
  罗炜后来成为一名美术教师,进而成为艺术课程的教育研究者。因为她个人的执着,多年来的貌似平淡的教育生活因为那些精神的相遇,悄然改变了她的教育生存的品质与向度。
  因为对美术教学着眼个性与创造力开发的“非指导性”研究,她与柏拉图的灵魂转向说相遇,与哈佛大学的阿恩海姆的《视觉思维》相遇,与《审美心理描述》相遇;因为读教育硕士,因为准备攻读博士,她与滕守尧、钱理群、石鸥、刘铁芳这些当下的学者相遇……
  至为关键的是,因为阅读,因为交往,因为执着于自己的特色实践,罗炜从此告别了简单的聆听、认同与盲从,她开始在寻找真实的自己,进而思考如何成为自己。
  自主阅读,自主观察,自主发掘头颅中种种潜藏智慧,进行多方位思索,学会辨别,学会抵御知识压制和思想覆盖,学会反叛,学会探索,学会修正和重建。我相信,这样自己必定会是一个理智更加健全、思想更加活跃、信念更加坚定、创造力更加卓越的人。
  ——这是罗炜的精神自觉,亦是她蝶变的开始。
  反思与重建,让我们一次又一次回到自己;
  回到新的自己;
  回到更令人满意的自己。
  这,是一种内心的强大。
  这样的强大,其实是一种审美的快乐。
  有了这样强大的快乐源,一切常人看来的辛劳都可能成为乐此不疲的创造。
  在“非常有路”“陌上花开”“有滋有味”以及她的育儿经验里,我们读到了太多的手记与日志,显然,这一切都是寻常的累积,是给岁月一个交代的印记。
  数以百计的教研手记与日志,让我们看到一个背影;
  关于10年,20年,N年的背影:
  关于一个女教师青春与成长的背影。
  如此勤奋,如此快乐,如此美丽。
  这,就是长沙市开福区科培中心艺术教研员罗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8 00:21 , Processed in 0.06998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