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叶兆言:30年书生活与猪坚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29 11:18: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叶兆言:30年书生活与猪坚强

文章作者:佚名 

“三十年书生活”是一家报纸的文化专栏题目,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断句。恕我冒昧,书生活三个字,让人联想到的竟然会是“猪坚强”。我的古文底子太差,好事者不妨用它们来凑个对子玩玩。     三十年前,刚踏进大学门槛,那时候百废俱兴,没什么人知道沈从文,教材上绝对见不到这名字。坐火车去看望女朋友,我津津有味读着一本五十年代出版的沈从文小说集,两位教师模样的人很吃惊,他们显然是读过许多书的知识分子,问我这人是谁呀,怎么从来没听说过?     我因此得到一个教训,做人还是得低调,别以为就自己知道,别人都不晓得。感觉良好必出洋相,五十步笑一百步是不对的。八十年代中期,张中行的《负暄琐话》出版,印了四千册,到九十年代初期,《负暄续话》初版,只印了二千册。畅销那是后来,书商赚了钱,作者赢了名,我们于是都可以去做张先生的粉丝,当追星族,可是不能忘了他的书曾是如何的不堪。我也向人力荐过张的作品,当然是在他火起来之前,很多朋友都可以作证。张中行当时还出过一本《作文杂谈》,因为和语文教育有关,初版便印了十六万册,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读过,它的影响力显然不是太大。     最让读者耿耿于怀的是王小波,他活着的时候,我只看过几篇小说。他死了,终于被人炒热了,我差不多读完了他的所有作品。他的文字是那样地让人入迷,他的思想是那样地闪光,对于王小波,我充满内疚,作为一个读书人,为什么不能在他生前就看出他的好呢,为什么是在死后才为他的作品鼓吹。王小波现象是“三十年书生活”中的一个最好范例,它说明了一种极其正常的文学现象,一方面,好作品完全有可能被埋没,很容易被大家所忽视,另一方面,真正的艺术品最后谁也拦不住,终有拨开乌云见太阳的一天。     三十年,一个人有意无意可以读很多书。个人印象中,阅读的功利性已越来越小。这是一个很大进步,三十年前,我们都是一帮饥饿的孩子,眼睛里只有世界名著,眼光是那样单纯无辜。三十年后,好书坏书琳琅满目,满汉全席一样地放在面前,想读什么就读什么,只要我们愿意,只要我们舍得时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02:58 , Processed in 0.05899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