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陡岗///刘同升对联工作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20 17:45: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联创作

   对联  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是古时科考内容之一,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中国乃礼仪之邦,贴对联有着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它凝聚着对各种情感的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草隶行揩之书法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平仄顿挫的语言带来精神的愉悦。贴对联既可增添节日气氛,又能传播精神文明。
   但是,近来流行的印刷对联是统一的花色,统一的内容,不同行业,千家万户同唱一首歌,充斥铜臭财气,缺乏艺术涵韵,有悖中华文明。
   为此,刘同升对联工作室愿竭诚为商家店铺,婚丧寿生,乔迁建房创作撰写各种花色、各种规格的对联,确保书法精美流畅,内容得体高雅。
   工作室刘同升父子,承书香门第之遗风,袭中华文化之精髓,愿以书法联谊,以对联交友,共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工作室地址:西陵3路16号(相思树网吧隔壁)
   销售部地址:西陵大道农机销售部前
   电话; 2660519
2#
发表于 2010-4-20 19:40:47 | 只看该作者
感谢管老师


      老父年逾花甲,常年务农,但对对联情有独钟,所记对联,过目不忘。

     每年春节前夕,老父一为传承对联文化,一为挣点农业费,就在陡岗集镇撰写对联出售。此时,我也放假,也随老父写对联,卖对联。
3#
发表于 2010-4-20 20:12:38 | 只看该作者
                 父亲
      我接住了父亲的代,熟识的人都这么说。其实他们只看到一些表象,父亲的许多品质我是难以逾越 的。
     父亲是湾上的土秀才,文化人。他十二岁就考取简易师范,赶上饿饭时代中途停学,加之成分决定一切的大气候,父亲连民办教师的资格也无缘。不过乡间缺少文化人,父亲肚里的墨水在泥土田禾间漾起了圈圈涟漪。父亲会白描绣花纹样,他描画的花鸟虫鱼 人物龙凤经过姑娘巧手刺绣,这些附着在枕头涎兜、花帽门帘上的艺术品在民间流传,又吸引更多的人来求父亲描画。哪怕报酬只是几个糖陀,他仍然乐此不疲。倒是刺绣不时兴时徒增几分失落。80年代初期,打鼓说书还有一定的市场,父亲也作过尝试,抄写过许多脚本,诸如某某年间,国泰民安,兵甲入库,马放南山之类,但他过于严肃,七情六欲表演不到位,撮白扇经的花活少,纵使记性再好,出场的机会也不多,最豪华的一次估计是舅舅结婚时说书,全村人和亲戚都挤在门前开阔处听书,之后,那块惊堂木就在抽屉里长了毛。此外,父亲的算盘也是响当当的。自1982年到1992年,父亲担任小组会计,算起账来,眼看数字,手打算盘,声如炒豆。一个小后生会计不服,用计算器和父亲的算盘比赛加法,最终还是甘拜下风。父亲管的账清清白白,深受群众好评,因此还担任过两届镇人大代表。后来几个村干部搞邪门歪道,父亲看不惯,小会计也辞职不干了。现在,父亲的这些能耐都没有用武之地了,倒是写对联还写出了一点经济效益。在我看来,他的字只能算一般般,但是咏对联来得快、来得雅,早些年在老家,年三十就要忙乎一天。父亲一般不抄写书本上的对联,而是按各家的情况创作,或祝福激励、或规劝提醒。各家皆大欢喜。近几年花花绿绿的印刷对联大行其道,好在挽联、黄绿白孝家对联印的少,结婚号对、上梁对联不能印,求父亲写对联的人还不少。每年从腊月二十一开始,父亲就在一家花圈店前摆摊设点,撰写堂灵、挂轴及各色对联,寒风冷冻,虽赚钱不多,但能传承岌岌可危的传统文化,父亲干得津津有味。平日父亲从不向我们伸手,相反还供应我们的油和菜,因此我每年帮父亲在街上写对联一直写到年三十下午。因父亲能写会算,又熟知礼节,办事周密实在,湾上的红白喜事大多请他去主持。最让父亲欣慰的是主持续编了刘氏族谱,也赢得了宗族的尊重。
      勤劳节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亲将 这种美德发扬到了极致,在我的印象里,很少看见他在哪闲坐过,种庄稼像侍弄婴儿,忙外又忙里,行色匆匆,湾上人笑称“飞机”,遇到下雨,田里无事可做,他就干脆抖草打要子(捆麦子稻谷的草绳)。农闲时节,又到处打探建筑工地帮工。现在,大哥经营饭店,父亲打下手,里里外外忙起来像风转。估计父亲这辈子是不会闲下来的,就像行星,一旦停下,就会坠落。
    父亲的能耐大都不能赚钱,家底又薄,为负担我们读书,日子过得十分节俭。据母亲考证,自结婚以来,父亲自己从未主动买过衣服。我们兄弟成家后,我们的现窝都接不完(接现窝即是穿旧衣服),更不用添新衣服了。家里做饭,炒过菜的锅,盛过菜的碗,父亲都要用饭擦下那薄薄的一层油水。我读书时,父母很少上街买菜,除非我周末回家,有时不回,菜就会一热再热放一周,直至放坏也舍不得吃。即便现在也如此,好一点的东西就舍不得吃,炖点汤往碗里倒,他就捂住碗躲得远远的,两个侄儿常常以“再不吃就倒掉”相威胁才肯吃下。现在,父亲在大哥的酒楼里打杂,常把剩下的饭菜收起来,哥嫂说过多次他却执迷不悟,于是慨叹现在的人没有过阶gai1段(三年自然灾害)。
    父亲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读的书无用武之地,因此对我赋予很高的期望。我从小乖巧温顺,父亲甚是怜爱,从未打骂过我。1988年,我正读初三,视力突然急剧下降,我那时还懵懵懂懂,比我更急的是父亲。只要打探到治眼病的消息,他就带我四处奔走医治,同济、车站沈家茶盘、南门桥都去过多次,他曾和地区医院的医生询问商量“要是能和我的伢换眼睛就好”。由于求医心切,我们在地区医院眼科门前还受过蒙骗。当时我们父子正在门口吃油粑,等下午的医生上班,一个宣称看鼻科的人过来友好地询问,她说她的一个亲戚和我病情一样,吃了北京带回的药就好了,结果是我们随那个妇女在电影公司她亲戚那儿买到了吃剩的特效眼药。那次,我深刻体会到农村人的憨厚和城里人的奸险。1990年,我又患急性胃出血,诊所的医生说乘车振荡大,父亲就和几个乡邻用竹床把我抬到孝感,30多里路,他们不曾歇息,到了医院,父亲把我背上背下看医生,第一天晚上,父亲一直守在我病床前,一夜不曾合眼。出院时,公汽不愿带竹床和木杠,父亲就扛着竹床木杠走回了家。
    父亲疼爱子孙,也孝敬老人。早年爹爹身体差,父亲就主动承担受批斗、干重活的责任。现在,婆婆已经85岁了,住在我老家。前年冬天,好多体弱的老人都被冰雪带到了另一个世界,而我婆婆熬过了这个严冬。每天早上,父亲烧足一天的开水,装一大火坛柴火,让婆婆吃饱才到街上来,为哥哥的酒楼打杂、写对联。下午早早回家,招呼晚饭,倒洗脚水。在父亲的带动下,我们孙子孙媳都对婆婆讲孝道,村里的老人们都羡慕婆婆有一群好子孙。
    父亲可写的东西还很多,他的言行品德是我们受用无穷的宝贵财富,我自己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做一个父亲那样的人就知足了。
4#
发表于 2010-4-22 07:13:40 | 只看该作者
文同人,人似文,不仅传承了其父亲的文脉,也传承了中华文化。
5#
 楼主| 发表于 2010-5-2 08:17:23 | 只看该作者
风情四周年记    文/刘惠君[陡岗初中]

弹指挥间,风情四年。网友协力,版主费心,劳燕啄泥,渐成大殿。大侠菜鸟,钱冲齐行。陡岗五人,
作备凌晨。灌篮尘埃,携妻带子。丹凤闪金,初聚风情。路口翘首,车停脚边。新老面孔,倍感温馨。
九一活宝,奉送浅斟。车行不久,紫檀变色。两位网友,还未上车。暖阳蔽云,羞花明月。等待美眉,
猜想姿色。车至云梦,剑锋加盟。蝗虫探险,访幽寻踪,名山大川,足迹遍蹦,古之霞客,今之孝纯。
蝗虫比之,境界相同。讲解钱冲,如数家珍。引章凿句,博大精深。话说银杏,绘声绘色,秋凉叶黄,
漫山金色。千年古树,钱冲独特。革命遗迹,缅怀先烈。蝗虫导游,胜于专业。行至德安,队伍添员。
伉俪天马,道畅持花。跨越府桥,横梁限高,急煞蝗虫,易辙改道。出城向西,李白故里,层峦叠嶂,
尽收眼底。王义贞镇,来自人名,历史厚重,文化传承。跌宕起伏,路转峰回。银杏摇手,钱冲深闺。
人间化石,俯今察古。寿长青史,青春永驻。直插云霄,枝繁叶茂。手长不足,五人围抱。前人栽树,
子孙享福。千年古木,根深支高,外侵内扰,站岗放哨。五师遗址,呵护完好。先烈艰辛,尽展眼前。
吾辈懈怠,愧对先贤。日高困乏,聚于农家。山肴野蔌,共叙桑麻。游兴方浓,作别钱冲。灌篮调侃,
笑声不断。紫檀小儿,青出胜蓝,中华功夫,字正腔圆。闪电耀空,歌声隆隆。飞狐雪山,歌声刘欢,
草原之夜,风情颂赞。楚王自由,海音规范,老九捧腹,无沙喷饭。竹篙亮嗓,余音绕梁。丹凤朝阳,
情深意长。金凤月儿,夫随妇唱。欢歌笑语,快乐时光。石墩挡道,遥望陡岗。仆仆风尘,沿港步行。
竹篙解说,万佳新城。戏楼凋敝,吊楼残存。埠头兴衰,二桥作证。各路大侠,畅谈聚贤。挥毫泼墨,
吟唱拉琴。民俗小调,情趣横生。推杯换盏,梁酒助兴。曲终人散,惜别绵绵,无以载意,散酒融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6 06:43 , Processed in 0.06729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