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用语文关注生命让青春更加美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5-31 09:24: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用语文关注生命让青春更加美好2010年05月14日  作者:张琦  来源:中国教师报
  新课标在肯定语文学科工具性特点的同时,充分强调了语文丰富的人文性。语文学科作用的对象是学生的生命和心灵,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则是使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拥有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通过阅读、思考、实践、感悟来建构学生的精神世界。因此,我们的语文教育应该是富有生命情趣的,而不是枯燥的训练;应是充满活力的,而不是机械的灌输。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用生命意识去关注学生,让语文融入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就像血液一样流淌于他们年轻的躯体,伴随着他们生命的旅程。
  一、健全学生的生命意识
  所谓生命意识,就是人的生命为了适应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依据先天的基因,加上后天的教化而形成的具有对客观事物进行解读、摄取、表现和改造的潜在能量和欲求。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短文两篇》就是关于生命的哲理性美文。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海边小小的贝壳这些细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生命究竟为什么而存在?生命是短暂的、脆弱的,怎么做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其中小思的《蝉》层次清晰,先抑后扬,涵蕴深刻,传达了本文的主题——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去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席慕容的《贝壳》语言柔美、细腻,描写细致入微,通过比较自己与贝壳里生命的特点,从而感悟到自己生命尽管有限,但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时间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的道理。两篇文章文质兼美,通过反复朗读,比较阅读,细心品味,学生会从中体悟到:无论生命怎样渺小,如何短暂,我们必须认真地对待每一天,认真地对待每件事的生命内涵。
  诸如此类的文学作品,会把学生领入一个新的天地,使他们进行自我审视,自我反思,不断走向文明智慧,不断走向乐观坚强。
  二、充实学生的生命容量
  剑桥大学有这样的教育理论:对于问题学生的教育过程,其实就是把“动物”转化为人的过程,是把一个只知道吃喝玩乐等生活满足的低级动物属性占上风的人,培养成为有丰富生命内涵的大写的人。语文教育应丰富学生的生命内涵,充实其生命容量。
  文学阅读不仅是一种学习活动,也在与作者进行心智交流,像与朋友倾心交谈,而与自己畅谈的或许是古代的圣贤,或许是当代的俊杰。所以,阅读是人生的幸福,常在文学阅读中体味审美愉悦,会使学生养成审美的生活习惯。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宗璞正是从盛开的紫藤萝花身上领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人生哲理,感悟到生命之美,从而扬起生命的风帆,鼓起直面生活的勇气。学生如果用审美的眼光去关照周围的一切,不但会从朝晖夕阴、春花秋月中感受自然之美,感受生活的诗情画意,获得愉悦、满足,还会获得很多有益的人生启示。
  三、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
  海德格尔说,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文学作品中的优美境界,现实生活中也是存在的。只是我们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一份追寻的情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有竹相伴,纵然有太多的艰辛,也是诗意的人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远离封建官场污浊的空气,纵然日子清贫,也是诗意的生活。诗意的人生总是与美好的事物相伴,与高尚的道德情操相伴。要诗意地生活就要全身心地热爱生活,倾注自己的热情,要提升做人的境界,不能浑浑噩噩。失意时擦干眼泪,坚持“我的未来不是梦”的自信,跌倒了重新站起来的不服输的韧劲,都是生活中的诗。一旦我们诗意地生存,那么鲜花将代替愁眉,校园生活也将会充满七彩阳光。
  (张琦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余姚市陆埠镇初级中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3 00:31 , Processed in 0.06210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