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课改需要关注什么 2010年04月16日 来源:中国教师报 □本期对话人物:李锦韬 崔其升 杜金山 赵丰平 吴刚平 卢志文
□对话主持:李炳亭
李锦韬:特级教师、辽宁省功勋教师。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主张:课堂教学的改革程度,直接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和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目标的真正实现。
崔其升:山东省杜郎口中学校长。杜郎口“三三六”教学模式创始人。
主张:课堂的第一要务是形成学生健全的性格。只有学生具备了健康完整的性格,才能说我们尽到了职责。
杜金山:中学高级教师,山东省兖州一中校长。
主张:满足每个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准确把握高效课堂的价值定位,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学习共同体、管理共同体、发展共同体。
赵丰平:山东省昌乐二中校长,全国优秀教师。
主张:关注学生的“三力建设”,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力、自主管理力、自主生活力;关注师生幸福指数,进一步开放课堂。
吴刚平: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教育部高中新课程实验教材与课程资源研究项目负责人,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教授,课程资源与教师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育学博士。
主张:课堂教学由“传授型教学”向“互动型教学”转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且转型尝试已有了可喜的成功范例。
卢志文: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新教育研究院院长。
主张:高效课堂将以其指导性强、实用性强和操作性强等特点引发一场课改“地震”,从而引导学术界重视田野研究,注重学术成果的实践倾向,避免空谈。
2010,课堂教学改革进入转型期
李炳亭:课改推进近10年来,可谓如火如荼。进入2010年,中国的课改重点应该关注什么?
崔其升:我认为,课堂的第一要务是形成学生健全的性格。教师要把学生的性格健全放在首位,只有学生具备了完整并健康的性格,才能说我们尽到了职责。因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是培养学生怎样去做人,怎样去处事。千万不要狭义地认为,教学就是为了学生学知识、会考试。
吴刚平:2010年,课改应重点关注课堂教学的转型问题,即从“传授型教学”向“互动型教学”转型。这种教学转型在课程改革启动之初就已经明确提出,只是在当时众多的改革事项中还难以突显出来。现在,课改经过近10年的积累,课堂教学转型已经到了必须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关键期了。
李锦韬:2010课改将继续关注课堂、聚焦课堂、决战课堂。没有课堂教学层面的深化改革,就不可能有新课程真正的实施,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的目标就不能真正实现。那种“分数至上”、“考试至上”、“功利至上”指导下的课堂,不仅“高耗低效”,而且扼杀智慧,摧残人性,压制生命活动和潜能的开发。这种课堂教学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杜金山:新时期的课改有五大关注点值得解读。一是从课程和课堂两个维度,关注如何满足每个学生个体发展的选择性需求,关注如何增加学生学习的实践成分,改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二是引导师生准确把握高效课堂的价值定位,充分发挥其全面、高效的育人功能,坚决避免其成为某些应试者的又一“利器”。三是课堂的生命感、生活感、生态感建设,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学习共同体、管理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四是课程和课堂中的主体、主导关系——通过转变师生角色,调整教学关系,让学生更加主动、深入地参与到教学中:学生在“教”中学,教师在“学”中教。五是优化课改大环境,减少课改阻力:让课堂进社区,让家长进课堂,让“三大教育主体”形成合力,共育新人。
赵丰平:就昌乐二中而言,新的一年我们将关注学生的“三力建设”,即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力、自主管理力、自主生活力,着眼“全人”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学生一生的成功、幸福生活奠基。同样需要持续关注的是教师的课程力建设,教师课程力是推动学校课堂改革和课程建设的核心动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