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曾宪一:教研,教师的品牌工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19 11:24: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曾宪一:教研,教师的品牌工程
    文章来源:上海市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   
  成功教师是靠课堂教学起步的,靠教学研究发展的。
  课堂教学是老师的上岗证,教学研究是老师的品牌证。父母给我们名字,品牌要靠自己去打造。教师即研究者,在研究中教出自我,在研究中实现自我。
  教学的出路在教改,教师的提高在教研。教研是教师搞好自身建设的重要手段。教研是教师成才的必由之路,教研出名师。教研能力是衡量教师知识含金量的一把标尺。教研是一个载体,教研的过程也是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向教研要质量,就是自身价值的定性反应。教研素质是现代教师的重要基本功。教研兴教、教研兴师、教研兴课、教研兴班应是每个教师最大的任务。
教研时难在选题,因为发现和提出问题最重要。

选题的原则
  1.从教育教学教改实践中选材。教改最直接的操作方法就是搞课题。第一步是确定课题,这是一个发现问题后展开联想,经过筛选,确定价值和意义的过程,这本身就是一种理智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能使我们明确什么内容有价值,因为发现问题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语文教学的重头阅读和作文教学方面我都取得了业内较为领先的成果,如阅读教研成果:一是狠抓学生阅读习惯养成,激发阅读兴趣——诸如有目的进行阅读的习惯、朗读与默读的习惯、有意质疑的习惯、圈点批注的习惯、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归纳总结的习惯、思考写作借鉴的习惯、推读的习惯等;创设主体性的阅读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渐进探索型课型——理解性自学——解释性自学——批判性自学——创造性自学,遵循“引导自得——动情及思——尚实求活——着眼迁移”的原则;在诵读中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突出思维训练;开设阅读活动课,搞好课内外衔接,提高阅读品位。
  教学实践的感悟是教研文章写作的源泉。以往全国高考和现在的上海高考还是以议教研文章为主,我自行设计了“议教研文章写作提纲量化训练卡”,常项有作文材料、作文要求、命题意图、审题提示、写作指导(包括论证角度、哲学原理、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论证方法、论据提供、评分标准、写作提纲示例等(详见《关于作文教学现代化的思索》刊于1999年第12期《学科教育》,或《和学生走进作文研究》刊于2006年第2期《浙江教育科学》),该提纲的好处是学生扩之即可成文。探索出了《指导学生作文训练的有效操作程序》,即:诠释关键词——度命题意图——开掘主题(选好主题的表达方式)——明确选材的价值取向——进行理论武装——清晰行文思路——确定表达方式——例文赏析——例文评点。
  2.从“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入手。很多学生都有“听说作文皱眉头,看见题目直摇头,打开本子咬笔头,半个小时没开头”的现象。怎么办?中学语文教材选了上百篇名篇,无论是选材立意还是布局谋篇都堪称典范,加之看的报刊、电视等丰富的写作素材,可为什么学生如此难于下笔呢?从指导的角度讲,我认为作文教学乃至语文教学的操作性太差;从实践的角度讲,我认为学生的所学与写作实践有一条鸿沟,教师应千方百计给学生指路,我曾试图用范文引导,效果不明显;试用病文试诊(精批细改的升格作文),起了一定效果(其中蕴含的道理就如同“一个病人只是羡慕没病的健康人病是不会自动痊愈的,该动手术的必须动手术”);我又结合自己的下水作文,现身说法,效果立竿见影。我设计的独到的“作文命题设计与写作导引”“作文训练个案教案”已在《语文报》《中学生阅读》等报刊上发表了30多篇(已指导学生在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习作300多篇,我命的作文题已发表了1000多道)。
  3.从组织教学的重点、难点和教研的热点、增长点着眼。如果我们在教学重点、难点上多琢磨,研究大纲、钻研教材、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教研教研文章也就会在此过程中孕育而成。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尤其突出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动――思――巧――快――活”的现代教学方略,效果明显。具体做法是:动,指的是“动口”“动手”“动脑”;思,指的是复述性思考、解释性思考、评价性思考、创造性思考;巧,指的是讲规律、给思路与学生,教会感悟在无法中求有法;快,指的是视觉活动的运作速度快、题于选项正误的判断速度快、蕴含意义的深入理解速度快;总原则:动中求思,思中求巧,巧中求快,快中求活(详见1999年4-5期《语文世界》连载的《现代文阅读解题思路摭谈》)。高考是最大的热点,所以每年去高考阅卷之后,我都撰写文章谈谈对考题的看法评价、作文怎样审题立意、作文应该怎样写会得高分、好中差三类作文评批的阅卷直播间、对今后的作文教学有何启发等文章。
  适应新课改,教师独立钻研教材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帮助基层教师钻研好新教材,我领着他们研究语文元素的学科学习目标:一是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目标,包括需要识记的读音、重要词语、成语,要积累的古诗词名句、文学常识和文中有哲理的话等;二是口语交际的训练设计目标,其实,对于学生终身运用受益的便是说话能力,人的一生就是说话的一生,说话能力能影响人的性格乃至命运,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口语交际活动的基本思路是设身处地为文中人物说话,或是扩写;三是阅读需要突破的核心问题目标,学生理解一篇课文,总有2-3个核心问题,核心问题是帮助学生解决阅读疑难问题的;四是写作借鉴的训练目标,不关注写作的语文教学显然是空中楼阁,课文的例子作用也只有在写作训练中才能落到实处(详见2005年第6期《浙江教育科学》中的《语文新教材评课的着眼点》)。上述四个语文元素目标一节课上不一定都要落实,但在备课时教师必须准备到位。

选题的途径
方法:到教学活动中去寻找。
  1.从备课中寻找。我们不妨经常问问自己,在讲述这一课过程中,有多少是自己的教研成果?例如我在备课时总结了“邹忌、触龙、烛之武”三人游说成功的共性艺术特征(为对方打算——不暴露游说目的;用婉言相劝——忠言顺耳利于听;巧施攻心术——先对方之忧而优——游说时要不亢不卑,言语恰到好处——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自己尊严),写的文章发表在2001年第6期的《中学语文教学》上,被多家网站转载。
  2.从上课中寻找。在上课过程中只要加以观察思考,也常常会找到有价值的题材。如一位老师在教《孔雀东南飞》分析刘兰芝被休原因时,一个学生说她不会生孩子,闹得哄堂大笑……后来《光明日报》上也见到了与之观点相似的专家文章。文中兰芝被休原因的字样: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去年我在教学这篇文章时引导学生从物理学原理方面分析焦母方面的原因——同性排斥,异性相吸;从生理学角度分析——焦母可能到了更年期;心理学的第二个角度——“恋子情结”自私的爱致使心理变态。再根据“出妻”条件,逐个分析落实刘兰芝被休之因——“不事舅姑(婆婆)”。
  3.从批改作业中寻找。如我发现学生马虎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单纯的视觉错觉,而是知识学习不到位的思维问题”,为此写的《矫治马虎》一文很快就见刊了。材料作文不会审题是初写材料作文者的通病,为此我写了《材料作文审料八法》发表在《作文周刊》高中版上后又被《学习报》和《获奖作文选刊》全文转载;1998年高考暴露出的问题就是选材千人一面的大撞车,据此我写了《过好记叙文的选材关》《题目固定了思维指向》分别发表在《中学语文园地》《语文知识》。
我多年实行的六项作业(每日一成语并造句/每日一名言警句或古诗词名句并写一段话/每日一名人轶事/每日一问/每周一篇美文摘抄/每周一随笔或者周记录或日记)在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习惯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
  4.从辅导中寻找。比如学生都很怕诗歌鉴赏题,我指导学生选取了突破口(切入口),较轻松解决了这一问题:从题目突破,明确内容;从作者突破,了解风格;从词语突破,理解句意;从修辞突破,体味意境美;从表达方式突破,鉴赏艺术技巧;从比较阅读突破,把握思想感情。
  5.从教研中寻找。我主张:把教研当成一种免费学习的机会。教研组活动时哪个老师提出来的问题让你眼前一亮,就可在深思熟虑后提笔成文。例如一次教研时一位老师提出来“句”的重要性,因为在“听说读写”教学中“读”是语文教学的重心,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崇尚真实的阅读》发表在《中小学教学研究》;既然在“字词句章”中“句”是关键,我也可写文章啊。
  6.从征文中寻找写作题目。
  7.从学习中寻找。

选题的思维
  1.相关联想。如看了《浅谈数学教学中兴奋点的设置》一文,不妨写篇《语文教学兴奋点的设置》;看了《说题,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我就写了一篇《说题在作文审题中的应用》;看了《语文课上的实话实说》后,我写了一篇《实话实说开班会》发表在2001第6期的《班主任》杂志上。有的时候,哪怕不相干的相关联想,可能产生奇效——比如由“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我想到了劳改犯(显然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从生命科学角度来看人是基因衍变而来的)。
  2.归类立说。读了《学校人际关系》中的20多篇文章,结合自己的思考写了一篇《和谐人际关系——学校凝聚力工程建设的核心》发表在《中国教师报》。
3.商讨抒见。有些教研文章的观点倘若不敢苟同,很值得商榷,为达成共识则需要各抒己见、共同探讨。如关于《荷塘月色》的“文眼”,教参中认为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而我认为是“且让我享受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因为朱自清到荷塘上是为了散心(后来我查有的资料证实他和老婆吵架了)。
  4.深入挖掘。有些文章的内容较为肤浅(尤其是题目中有“浅谈”“初探”字样的),很值得再深一步的挖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自己的做法从更深层次、更高角度来论述。如我写的《中学语文有效学法指导新探》发表在《语文教学之友》。如能将其它学科的科学原理打通到自己所从事的专业领域,一般会产生奇效。

选题的操作
  1.全线穿珠。组合法是创造的首要方法。此法是根据确定的观点从某角度展开联想,将属于该种观点而实施的各种形式或方法串联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后用文字系统地集结成篇。
  2.良种嫁接。将有借鉴价值的理论、观点、方法移植到切合教育实际的实验之树上来,实现为我所用。比如我的作文讲评方法是借鉴了我的研究生班同学朱一峰的两点做法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四点做法尝试了讲评作文的“寓听说读写于作文讲评的一体化教学”。
  3.见缝插针。此法有点类似于文章的艺术补白。
  4.灵感随录。这是在自己备课、上课、改作业,乃至听课、评课;听讲座、读自己或他人的文稿、看影视等过程中由某一点引发兴趣唤醒思维而突发的有价值观点、方法,马上笔录而成的文章。
  5.化冷为热。对有研究价值却被淡化而处于低潮期的课题重作深入调查、分析,挖掘其生命力所在。然后找出相关理论和事实依据并提出新观点。如转化差生问题、学科德育渗透问题、提问的艺术性问题、公开课评价问题适当教育惩罚问题等。如我撰写的《尚活求实的课堂教学》,就是提出“活”是为了求“实”。
  6.热点加温。热点加温需注意“学洋不步,师古不泥,他为我用”,注意把握热点,注重理论和实际论据,言之成理,使人信服。如我发表在《新教育周刊》上的《释放学生的审美创造力》一文中为什么不用“培养”而用“释放”二字呢?因为创造力不是教出来的,也不是直接培养出来的,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凡夫俗子(没有谁敢说自己有很高的创造力的),自己都没有多少创造力怎么能教会学生?
  7.逆推反证。此法是运用逆向思维方法,执果索因,或根据不良后果推出病因,再拟定矫正处方;或依据现有成就,证明此法可行指出发展方向。此法理论要求高,剖析鞭辟入里,切中时弊或抓准关键,方可达到说服或激励读者之目的。比如“课堂是改错的地方”。
  8.多维凝合。必须对各种教改流派的先进理论、经验方法认真分析,发现其潜在优势,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论和经验积蓄,将诸种教法集中,以优势互补原则上升为新的理论,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方法。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作为教师应该“教到老研究到老”。每个老师的智力都是差不多,区别在于有没有恒心毅力,在于空余时间的刻苦学习和勤奋写作利用率。我多次说过,坚持一周写一篇教育随笔的话,一学期下来20篇,一学期发表一篇教研文章,10年就发表20篇,肯定排在全区县的前几名,集腋成裘就是此理。在教研上无新老教师之分。文章是越写越熟、越写越快,越写越想写,越写越爱写,越写越能写,越写越会写。
  教研的诀窍就是“多读多思考,多问多动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19:41 , Processed in 0.15399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