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实录:“美术是一种语言--儿童美术教育六人谈”讲谈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7-1 17:31: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实录:“美术是一种语言--儿童美术教育六人谈”讲谈会


嘉宾(由左至右):周翔、屠美茹、边霞、潘坚、唐松梅、戴迎春



“美术是一种语言--儿童美术教育六人谈”讲谈会嘉宾合影


  2009年6月13日上午9:30,“美术是一种语言--儿童美术教育六人谈”讲谈会活动(点入专题)在江苏南京金陵图书馆举行,此次活动由新浪亲子频道、《东方娃娃》杂志社、南京金陵图书馆以及布谷鸟亲子文化网共同主办,旨在邀请六位儿童美术教育领域的专家就“美术是什么?美术教育的真正目是什么?当前美术教育的现状如何?正确的儿童美术教育方
视频:“儿童美术教育六人谈”讲谈会 媒体来源:新浪育儿 法又该是怎样的?”与家长、幼儿园园长、教育工作者进行探讨和交流,希望能够惠及广大家长与网友。
  新浪亲子主持人:各位嘉宾大家好,非常高兴大家来参加新浪亲子中心与东方娃娃杂志社共同举办的“美术是一种语言——儿童美术教育六人谈”。美术是什么,美术教育是什么,美术教育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什么,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今天与六位专家一起探讨儿童美术教育的问题,希望对各位家长、美术教育者都有所帮助。今天的嘉宾主持是周翔老师。
  周翔:今天在座的几位嘉宾分别是:这位是我国著名的学前教育专家、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屠美如女士;这位是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学前教育系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边霞女士;这位是南京市鼓楼区少年宫高级教师,江苏省全日制课程标准中、小学《美术》教材编写组副主编,多次获得全国图书奖的潘坚女士;这位是南京市第三幼儿园园长、“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唐松梅女士;这是《东方娃娃·创意美术》的执行主编戴迎春女士。今天我们探讨美术在生活中和教育中如何运用的问题。美术其实是人类记录历史、人文、生活等的一种重要语言。大家知道的《清明上河图》,其实记录了宋代时市民的生活,如果没有这幅图,我们可能无法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而美术在儿童学习中其实一种没有对错的语言,不像其他学科比如数学就是一加一等于二。美术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和情感教育有极大的好处,今天我们就这个话题与几位专家进行一下交流。屠老师,您是儿童美术教育的专家,那么请您谈谈美术教育的现状,好吗?
  屠美如:各位老师、嘉宾你们好!我已经退休好几年,其实对这个问题没有发言权,在座的几位比我更有发言权。关于美术的现状,我想对当前的艺术热提出一个看法。作为一个研究美术教育的老师,看到社会上的艺术热现象,应该很高兴,可是相反,我有些犹豫,是不是过狂了?
  周翔:或者说是一种狂热。
  屠美如:真的是疯狂啊!我看到一个材料,是人大会议美术教育代表的发言,讲到美术院校的扩招,中央美院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招收美术专业本科、研究生一百八十余人,现在呢,美术院系的考生都是十万、八万甚至几十万,不得了啊!
  周翔:美术院系现在已经号称世界最大的美术学院了。
  屠美如:培养那么多的专业美术人才,有些太疯狂了。我很担忧,都不想让自己的孙子学美术了。还有一个情况,现在除了清华、北大等综合性的大学,什么林业、纺织大学也都设置了美术系。招了这么多学生,以后如何向他们负责?
  周翔:如此扩招的现象说明我们的美术教育出了些问题,可以说是美术学科上出现了不健康的引导,潘老师,您是从事美术教育的,对于美术热如何看?
  潘坚:很多学生现在都在学画画,因为这是一种捷径,高考的压力为很多家长带来很大的冲击。但是,我去加拿大呆了一段时间以后,倒是挺感谢高考的。因为中国的高考导致形成了一个很强的产业链,方便到水粉调色板都不用洗,发明了一种纸,考试完撕掉,接着就可以进行下一场考试。这种产业的形成使得颜料、纸张的价格非常低廉。在加拿大看到很多华人的孩子,应该说去那里的人条件都不错,舍得花钱到很远的地方让孩子来上这个课程,但是他们不舍得花钱买颜料,因为加拿大的价格和我们相比,大约是十比一,很贵。在中国,这些画材太便宜了。这就使得下面幼儿园的孩子得到了体验画材的机会。
  而高考带来的热,我想终究会过去的,高校以后肯也会控制,这里需要一个回归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发挥什么作用,我们很多人都在考虑。我们的社会吃、穿、住、行、用等各方面,都还是需要运用美术人才的,当然量太大会使社会不平衡。
  周翔:艺术教育如此大规模,并且朝技术教育的方向发展,和我们的全民的审美教育可能有本质的区别,请问边老师,您对这样的现象怎么看?
  边霞:屠老师讲的艺术热,其实也影响到了目前的儿童艺术教育和普通美术教育,参加高考的孩子走的是专业美术的路子,是要超专业人才的方向培养的,但是当这么多人只盯着专业教育时,可能也会导致对儿童教育业提出专业的要求,需要技术、技巧,因此,艺术热可能会导致儿童美术教育偏离正确的方向。不过,潘老师讲的另外一个角度,我倒从来没想过,也就是说,它又有它的好处,艺术热导致画材等产业的兴旺,我们的小朋友也会受益。但是,我们要思考,我们的普通美术教育究竟要做什么。是更多地要求我们的孩子掌握技能技巧,以后成为艺术家,走专业道路呢?还是让它更多地承担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情感,让他更有想法、更有自信?一般来说,美术教育的孩子会有一部分成为艺术家、专业人才,这些孩子通过有想象力的、有创意的、有趣的美术教育,不进提高技能技巧,我们知道作为一个艺术家,他还需要很多技能技巧以外的眼光、想象、立场等等很多东西,这是针对成为专业人次的孩子来说的。同时,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讲,他们不会成为专门的美术人才,他可能会做医生,可能会做老师,或者其他工作,但是为什么要进行美术教育呢?就是通过美术让他们的生活更有情趣,让他们对美更有敏感性,让他们更有自信心,更愿意和人交往,就像今天的主题“美术是一张语言”,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语言,所以一般的美术教育要做的是后者,促进孩子全面的发展。这样的话,我们的艺术教育不仅对我们的孩子以后成为艺术家后有帮助,对他成为科学家也有帮助,这是终身受益的教育。
2#
 楼主| 发表于 2010-7-1 17:32:39 | 只看该作者
周翔:虽然大家不一定都成为艺术家,但是艺术教育对于我们从事各行各业的人都是有帮助的。哪怕就是让他衣服穿的好看一些,房子建的漂亮些,环境更优美些。那我再来请教下唐园长,您对幼儿美术教育怎么看?  唐松梅:其实刚才大家讲的是关于高考的话题,那对我们来说是关于大孩子的。而我们面对的都是小孩子,3到6岁的小孩子。刚才边老师讲了普通的美术教育和专业的美术教育之间是有区别的,我们幼儿园更多的关注孩子全民发展的教育,我们也在探索如何让我们的孩子积淀美术方面的素养,这对他今后人生的成长都是有好处的。现在我们幼儿园的孩子已经开始讨论,包括他们对自己爸爸妈妈的着装也有这样那样的要求,我想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素质。
  周翔:谢谢!那么戴老师,您是《东方娃娃·创意美术》执行主编,这本杂志其实和幼儿美术教育相吻合的,您怎么看待幼儿美术教育?
  戴老师:我觉得它的目的应该是让孩子成为一个更完美的人,因为艺术教育就是关于美的教育。美术教育就是给了孩子创造美的方式,如何你有了创造美的双手,发现美的眼睛,这对你的人生、对我们的社会都是很有帮助的。
  周翔:好,我们转入下一个话题。屠老师,请问您,如何为美术教育创造好的环境?因为,如何孩子处于一个好的环境中,接受美术的熏陶,对美术的学习应该更有帮助。
  屠美如:其实,艺术教育的范围很广阔,不仅仅是技能技巧方面的,它更是一个学科,包括艺术批评、艺术史、技能、技巧四个方面,幼儿园教育应该朝这几个方面努力。除了自然环境、幼儿园学习环境外,还有生活环境、社会环境,都应该创造一个艺术化的氛围。
  周翔:是的,美术教育的社会环境真的是特别重要,如果孩子看的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是美的,那么就自然可以长出美的眼睛。记得俄罗斯的博物馆刚刚开放时很少有人去看,彼得大帝为了鼓励人们,就下令,凡是去博物馆参观的人,男的给瓶伏特加,女的给双袜子。因为这种强制性的政策,俄罗斯人的审美情趣、意识就慢慢地在俄罗斯大地上播种下去。那么,在中国的幼儿园里是不是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一下美的环境呢,边老师?
  边霞:这个环境真的非常重要,因为小孩在看的过程,美的意识会慢慢地深入到心里去。艺术环境包括大的和小的环境,大环境比如我们的城市建筑、城市规划、城市雕塑。我们看西欧的某些城市其实就是艺术的宫殿,南京也有这样的地方,也会让人特别有艺术享受,比如南京的明孝陵、石像路。这些大的环境就是滋养他的基础。小环境可能就包括学校和家庭环境,比如唐园长讲的孩子对家里的布置、父母的着装会有自己的看法。如果家里的环境好,会对他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园的环境可能我们的幼儿园园长最有发言权了。现在很多城市已经有了很多专门的美术工作室,这些美术工作室的氛围对美术教育很重要。孩子到了这个地方就会产生我是小小艺术家的感受,来到这里就是要创作的。很多材料激发他迫不及待地去摆弄、去画,这就是一个好的美术环境。除了物质环境以外,就是心理环境,老师如何为孩子提供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
3#
 楼主| 发表于 2010-7-1 17:33:28 | 只看该作者
周翔:谢谢边老师为我们引出下一个话题:美术教育的心理环境。心理环境的影响最大的应该是我们的老师了。我们现在越来越多地强调技能技巧,就忽视了艺术欣赏。这样就导致在孩子面前树立一面墙,一幅画放在他面前,他觉得自己不可逾越,这还导致孩子面对一张白纸时不知道如何去画。因此,我想问边老师,您如何看待老师教学中过于技巧化的问题?  边霞:这个有家长的问题,背后更多的是观念问题。家长是如何看孩子的呢?他是觉得孩子孩子是一张白纸,需要老师手把手地教,还是认为孩子有创造的潜力,老师只需有提供指导,这个立场很重要。在不同的立场下,他可能采取灌输的方法或者引导的方法。我们更提倡引导的、激发的,老师只提供适当的技能技巧指导的方法,但是经常会受到外力的影响,比如家长希望孩子达到什么层次,考级需要什么东西,老师因此会迫不及待地给孩子画方、画圆。老师有不得已而为之的因素,比如社会的要求,比如家长的需要。但是,即使有这样的需要,也不见得必须手把手地教孩子,特别是有的老师为了孩子展览,还会越俎代庖,帮孩子画。因为技能技巧的指导是逐步深入的过程,不是某一次的画作中就能完全概括的,这个潘老师就很有发言权了。
  周翔:对,那么下面潘老师能来谈谈吗?
  潘坚:我们作为校外机构,可能和学校不太一样,我在这里干了不知不觉也有二三十年了。这些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家长越来越年轻,要求越来越具体。过去的家长很有理想,把理想的东西交付与你,让你放心地去做。现在家长要求越来越具体,就把这个变成了指标性的任务。如果我们跟着家长走,教育就很难进行下去,所以通常我认为为人师表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和家长沟通,告诉他孩子需要的是什么。这种硬性的学习,如果孩子不喜欢,是很难进行的。所以,沟通的环节特别重要。我这些年最高兴的是,除了孩子跟着往前走,家长也跟着往前走。
  周翔:那么,唐老师呢?
  唐松梅:可能是现在兴趣班多的缘故,我们幼儿园里,家长的要求就不那么多,我们也就更轻松一些。也有一些家长说,我们为什么把孩子送到你这里,是因为你们是艺术特色啊,我们肯定希望孩子在这里能画出点什么来啊。但是像潘老师说的,家长在一定的氛围中也跟着我们慢慢地进入。幼儿园非常关注给孩子一个自由、自主的空间,最早是屠老师给我们一个理想的口号:“让儿童成为美术的主人。”真的让孩子处于完全自由的状态,让他自发地表达,这个非常重要。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的老师都有这样一个观念:相信我们的孩子,相信我们的孩子都是有潜能的。老师的作用在后面,就像一只无形的手,推动他、帮助他发挥自己的潜能。如果有这样的观念,你就不会给孩子很多要求,不再统一地要求他做出什么来。所以我们的老师不会要求孩子在特定的时间里完成一幅画,因为孩子的吸收过程快慢是不一样的。我们的孩子和潘老师的学生不一样,他们有一些基础,我们要面对所有的孩子,所以我们给孩子时间,让他们都有反应的速度。我们有集体教学时间,要求在一定得时间内给孩子新的经验,每个老师都会有一些方式方法,希望孩子掌握这些经验,并且能够自我表达。但是,这种传授不是强制的,比如今天我们教孩子画蝴蝶,但是有的孩子不喜欢,我们允许他画自己喜欢的东西,因为强制没有好的效果。这样,孩子在学习中才能体验到快乐,这才是一种个性化的表达,而不是要跟着老师走,否则就违背了艺术教育的本来规律。
  周翔:刚才讲到“儿童做美术的主人”,可现实中却很多家长和老师要做孩子的主人。比如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和家长给孩子很多标准,要求孩子画得“栩栩如生”,其实这就给孩子造成了一种障碍。另外还出现了考级等等现象。屠老师,您怎么看这些?
  屠美如:这里面有很多问题,老师和孩子都不喜欢这个东西。如果非要统一美术的标准,那么学习就非常困难了。学音乐弹钢琴,可以从二级到八级,甚至十级,美术怎么定级呢?现在为止我都没有明确的想法,甚至测验美术的标准时都觉得很困难。评定一幅画怎么算好?我曾经问过美国的心里学专家,你们怎么定美术的标准?他告诉我你找三个很好的艺术家来评定。看来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评定方法。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艺术观,有自己的喜好。昨天遇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我先生作画的时候,有一张纸专门用来洗笔用。结果一个摄影师看到后说:哟,吴贯中的画!他把颜色放大,真是太漂亮了。所以说,艺术是没有标准的,标准在大家的心里。你把你的兴趣、性格全都表现出来,我觉得对孩子来讲,就已经达到标准了。
  周翔:其实艺术的作用一个是表达自我,一个是学习思维,还有一个是培养观察的能力,表达情绪、情感。现代社会中标准化的学习确实对艺术教育起到危害作用。那么,请边老师再来谈一下。
  边霞:我想起一句古话,叫做: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意思是说,比武时,你把对方打下擂台,你就是第一。但是,对于文来说,比如做文章、绘画,是风格的问题,很难说谁是第一、第二。当然,这也不是说艺术完全没有标准,比如说真诚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比如对孩子来说,他的画是不是和他的年龄相应的,可能有的孩子学习比较快,走的稍微前一点,但是如果超出他的年龄段太多,像线条非常圆滑,构图非常平稳,这时我们就要怀疑,可能是老师提供的,可能是老师的脑子、小朋友的手。标准很多,但总有一个是基本的,比如屠老师说让三位艺术家来评,为什么要让艺术家来评呢?因为艺术家有体验,他的脑子更有艺术性的感觉。唐朝的时候,有两个画家善于画山水,一个喜欢泼墨手法,气势恢宏;还有一个画家花费数月之功,画的是工笔,那颜色实在是太壮观了。哪个画得好呢?用时间来衡量吗?时间长就好?恐怕不行。那看谁画的像?一个神似,一个形似。对我们的孩子来说,他画的恰恰不是形似,而是神似。因为他善于抓住事物 的主要方面,给他印象最深的地方。可以说没有什么统一的标准,只是一些相对的标准。我符合大家讲的考级是件很要命的事情。
  周翔:屠老师和边老师刚才主要从理论的高度来艺术的评定进行了讨论。那么,潘老师,在具体的教学中采用怎样的评定呢?
  潘坚:考级困扰了我们很多人,它其实是高考的副产品。高考时,无论你是学油画的、工笔的,都要求你默写一张素描、一张素描。这里面很少能反映学生的真实状况,考级其实就是这样延伸而来的。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让学生对大师的作品、好的艺术品、生活中遇到的东西有自我评价的能力和自我感受力。比如欣赏毕加索的作品,很多孩子对我说,我不喜欢他的作品,很凶。也有的孩子很喜欢,很感兴趣。我就说:你真了不得,敢不喜欢毕加索的作品,这非常好。我问他,你为什么不喜欢?他会告诉我哪里他不喜欢。其实,这就是一种艺术欣赏。大部分人会觉得欣赏就是讲好话,其实不是的。家长的参与也很重要,因为我们很多评定其实是说给家长听的。家长怎么知道自己的孩子画的好呢?这往下就涉及到老师的能力。老师的艺术范围要非常宽泛,让自己能够感受到小朋友画里面的东西。这时,再让他去评价学生的作品,可能就不那么偏见了。另外,我希望孩子多去美术馆参观,到自然中去感受原生态的美。
  周翔:唐园长呢?
  唐松梅:对于这个话题,我们还是有很多地方可以达成共识的,就是对于儿童作品的评价,确实应该多元化。我们幼儿园搞过一个活动,“解读儿童画”,每个老师都来谈自己的想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视角。我们也会把这些画拿给小朋友看,也让家长参与进来。在这样的过程中,每个人对儿童画的发现都不一样。可能有的家长说:怎么我的孩子画的什么都不像,一塌糊涂?我说,你不知道,他画的时候好开心啊,一边唱一边画。还有的小朋友说,我画的是一个人在跳舞。当这么多人讨论一幅画的时候,你会发现和你一个人静静地看是不一样的。这么多人的描述中,你会看到一个立体的图画,你会看到创作的过程中他的表现和反应。所以对孩子的作品进行评价,真的需要多元的眼光。对儿童的作品,我们会有三个角度:孩子的画是不是能够达到他这个年龄段的要求;在同年龄段的孩子中,他的作品处于什么阶段;再就是孩子自己和自己比较,他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了哪些进步。我们更强调的是孩子自己和自己的比较,也就是他在原有的基础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获得了什么。因为,如果我们让孩子和别人去比,可能更多地不是获得自信而是打击。可能很多孩子会觉得自己很无能。我们更强调孩子自己的表现,每个孩子在这次画中比前次有了新的创意、新的点子。我们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让孩子听着音乐欣赏康姆斯基的画。他们想象的情景就不一样,有的小孩想象一列火车在开,有的想象一群小女孩在跳舞,还有一些孩子表现出来就是一些线条和色彩。我至今都记得那个画线条的孩子有多兴奋,他从小班到大班从来没有获得过如此强烈的感受。那天,他完全是在享受,他的状态完全是旁若无人。而这个孩子平时非常内向,我们感到非常惊讶。所以,我们对孩子一定要有鼓励、有触动,对他将来的发展要有帮助,而不是指定一个标准去打击他、压抑他。
  屠美如:我觉得对于家长来说也应该有个标准,不是每个孩子能成为艺术家,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专长,如果他泯灭了自己的专长,跟着家长的指挥棒转去学了艺术,将来他会很痛苦的,所以家长要学会去辨别自己的孩子,确定孩子的方向,就等于确定了孩子的一生。我想提几个辨别孩子的标准:看看他是不是有敏锐的审美感受能力,比如他的视觉是否敏锐,他是否可以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能不能注意到周围的事物,并且能够放大观察,将它表现出来?比如在华南,那边的树不是很好看,一个孩子说树就像天上绿色的云彩,这个孩子就非常有想象力,他的观察力与众不同。第二,看他有没有丰富的审美情感。第三,有没有审美创造潜力。他能把视觉的敏锐转化到内心世界中,对观察到得东西有无限的好奇心。有个孩子可以看到十五种蓝颜色,这就是天才。真正培养艺术家很不容易,我们中国有几个号称大师、世界一流的画家?大家都不敢说。
  周翔:而且大师是要付出代价的,家里哪个培养出一个大师,反而急死了。
  屠美如:可能我的要求比较高,但至少他的视觉要敏感,而且还有思考的能力,能把看到的东西通过思考表现出来,表现出与众不同,不是别人画猫就画猫,别人画就画狗。
4#
 楼主| 发表于 2010-7-1 17:34:05 | 只看该作者
周翔:屠老师讲了培养艺术家的标准。但是,艺术家不是培养出来的,他是天生的,你可以培养一个领导,但是艺术家培养不出来,只能等待。所以家长不要逼着孩子成为艺术家,这是逼不出来的。我们今天主要讲如何交给孩子艺术欣赏,把艺术欣赏带到生活中。因为学会欣赏艺术作品可能会使你柔软起来,使你释放更多爱,可能使你的生活更加协调、充满美感。下面就请各位来谈谈如何进行艺术欣赏。谁先来?  戴迎春:我作为《创意美术》的执行主编,其实也一直是《东方娃娃》的美编。一直以来,由于大家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再加上周老师给了我们一个宽松的环境,《东方娃娃》在美术和创意这一方面一直做得还是不错的。对于评价的问题,我觉得评价还是一种欣赏,欣赏美术和创作美术其实是一样的。欣赏和创作是一体的,因为创作是一个过程,而欣赏也是需要心灵感悟的。一直以来,《东方娃娃》也会举行一些美术大赛,这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可以看到很多孩子出自内心的东西,但是有时也会感到痛苦,因为有些画能让你感受到他不是出自内心的,不是孩子生活中的东西。这是《创意美术》中的一个栏目,在讲这个之前,我想说一句,因为我是一个美术工作者,所以很强调只有在轻松的状态下才会有美好的创意。所以,当我带着我的孩子来制作这幅画的时候,心里有一个定位,把它作为一个游戏。这里首先有一幅埃及壁画,我问我的孩子,你看到了什么?她说,看到了很多黄颜色。那么,哪里有这么多的金黄色,适合这幅画呢?肯定是沙滩了。但是,我们不住在海边,就找了一小块沙土地。本来想着用树枝在沙滩上画或者塑形,这种形式也很有创意。因为有这种游戏的心态,我们就先在去的路上捡树枝,而我女儿又非常喜欢各种颜色,喜欢有颜色的树叶,所以捡树枝时她捡了大把干树叶。来到沙地上,我们首先用手把沙子抹平,这和她以前用铲子、小桶玩沙子的体验不同,所以很兴奋。这幅画,除了上面圆圆的太阳,基本上都是我做的,而她只是稍微帮帮忙,有时还是倒忙。因为女儿自己捡了那么多树叶,所以,她很自然地想到要用树叶做太阳。而在摆树叶发现,这些椭圆的或者尖尖的树叶摆成圆形的太阳很困难,就想着把它撕碎。摆好之后吸引了附近很多小朋友来看,大家的眼光全都集中在太阳上面,可是我们是来画小虫的啊,所以觉得还需要在小虫身上下些功夫。看着虫儿有力度的线条,我们想到了刚才画轮廓用的树枝,硬硬的树枝折起来很费劲,摆在上面,恰好可以体现力度感。虫子的身体轮廓是这样的,而翅膀和头部相对比较碎,所以就用了些细细的树枝。细小的树枝枝枝桠桠的,就像小虫翅膀外露的部分。黄色的叶子已经用完了,那小虫的身体用什么来做呢?这时还有一些其他颜色的叶子,就全都用上了,正好可以体现颜色的变化。做头的时候发现树叶不适合碎碎的线条,就在沙地上找了一些小石头。旁边的孩子也参与进来,就变成了很多人的游戏。一个小朋友无意中丢下一片新鲜的叶子,摸上去软软的,而图下面蛇的身体也是软软的,就把树叶撕开来做蛇的身体。身体没做完,叶子就没用了,怎么办?于是,我们跑到旁边拔了几根草,继续完成蛇。画上还有一条鱼,我们用一片半干的叶子反面做头,正面做身体,也做好了。现在画面已经基本完成,我们感觉很满意,准备结束。这时一阵风吹来,好像是天意一般,树上掉下几片新叶子。女儿立即感到它可以做甲虫的头,放上去之后,是不是更完美了呢?通过这个过程,我认识到几点。孩子天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而成人则经常被世俗的眼光束缚。只有孩子才会想到捡大把的叶子,所以我们怎么抓住孩子的兴趣,怎么适应新的变化?从一开始女儿捡叶子已经偏离了我原来的目标,所以家长要经常舍得改变自己的创意。还有,这是一个轻松的过程,不仅被教育者轻松,教育者也轻松,教育者轻松了,才更能有美好的创意。
  周翔:戴老师展示了一个儿童创作的过程。这里儿童创作的过程和形成的结果,边老师能不能做个评点?
  边霞:这个过程让我很有感触,我就谈几点:第一,如果所有的妈妈都像戴老师一样,我们孩子的艺术性就不在画下了,生活中、玩耍中随时都和美术相联系,这是很重要的。第二,再来看看这些材料,是在大自然中用的树叶、沙子等等富有美感的东西,如果用矿泉水瓶子、吸管,那美感是有差异的,自然的感触稍微薄了些。自然的东西是有厚重感的。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老师,这个场面是不是让你们想到了瑞吉欧?瑞吉欧的作品中充满了大自然的元素。所以说材料是让美术更有感觉的基础。如果没有好的材料,你会觉得不像艺术品。如果要培养孩子欣赏美的能力,很重要的一个环境就是大自然,让孩子和大自然对话,和自然解除。让孩子在草地上打个滚,摸摸,闻闻:呀,草这么软,这么香啊!再仔细地看看原来草的叶子有各种各样的形状,你能找到一片丑的叶子吗?找不到,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美的。孩子要有和自然对话的敏感,现在很多孩子到公园去,家长和老师想让他看花,他看的是儿童乐园。他其实是可以欣赏的,但是兴趣点不一定集中在这上面。这时需要成人的引导,但不是逼着他看,说:你给我看好了,这个花是红色的!怎么用一种很巧妙的方法让他自然地去关注呢?和大自然对话,不仅仅是视觉的,还包括摸一摸,闻一闻。秋天桂花开时让孩子好好闻闻,体会到桂花真香啊,这也是一种感受。这会让他觉得人生中的很多食物都充满美感。关于艺术感受,让孩子欣赏大师的绘画,欣赏大师的作品时,让孩子主动和大师对话,发表他的想法、体验、感受。只要孩子去做了,他的起点也会提高。1996年时屠老师带我们做美术欣赏的实验,对孩子的艺术素养,审美情趣,人生态度啊,都有触动。还有身边很多美的事物,还有民间艺术。所以,我同意戴老师说的,评价也是一种欣赏。
  屠美如:欣赏教育学是引进的,原来主要是看老师,老师画成什么样,孩子就画成什么样,老师的水平不高,孩子再有感受力也感受不到。所以我们提倡眼界开阔一些,像边老师讲的,大师的作品、生活中的美景、自然中的事物,都是非常重要的欣赏资料。如果在美术课中运用对孩子激发创造力很有感触。
5#
 楼主| 发表于 2010-7-1 17:34:45 | 只看该作者
周翔:潘老师怎么看?  潘坚:欣赏确实很有意思,如果你不要孩子看到这么多东西,他不会感到学习这么有趣。我们带孩子去看活动雕塑,看完后改变了我们关于雕塑千年不动的认识。孩子看完后非常感兴趣,就想了解作者是什么样的人。这个作者住在法国,在美国工作,他用石头做了一条鱼,我的学生说那我就用纽扣。你了解了这个艺术家的创作思维,就会知道还有这样的东西出现,那就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传统的很多东西,比如八大山人。比如他不喜欢什么时会翻眼睛,这就让我们知道绘画可以表达情绪。这时需要老师的引导。比如我们会让他们看八大山人的落款很有特色,就像一只眼睛,在表达自己哭笑不得。那学生说我也可以设计自己的签名方式。我说不光是签名,还有印章,印章的名字是其他的。我告诉他们,中国人在过去有很多字、号来表示自己。学生说那和我上英语课时用英语名字一样啊,我下次可以签我的英文名字。美术在不同时期其实都是可以一直学习下去的,对于画家也是要自我学习的。
  唐松梅:在幼儿园让孩子欣赏大师的作品,还是有很多的顾虑的,经常能听到不一样的声音。比如和幼教的老前辈经常会有一些争执,他们会认为这么高级的东西孩子会懂什么呢?这就提到潘老师讲的,作为老师的素质非常重要,和老师的审美素养关系密切。屠老师这些专家给了我们很多的领域,就是每个人都可以去评论美术作品。从老师的心理来说要放松,这样才能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很多老师说很难把握,我想这和老师本身的积淀其实是有关系的。但我们确实发现,欣赏对儿童的成长太重要了。我们实验班的孩子经过一年的欣赏实验,在同年龄段的孩子,各方面都名列前茅。我曾经报了一个课题“忧愁的国王”,很多人讲:这怎么上啊?课上下来之后,大家说,原来孩子可以说那么多,可以发现很多我们成人都没法发现的东西。那次活动中,我们提供了不同的色块让孩子来选择,说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有两个孩子同时选择了红色的形状,但是一个孩子说我是高兴的,另外一个孩子说我是难受的。我让他们解释。一个孩子说我太高兴了,就像要爆炸一样,非常兴奋。另一个孩子说,我听了忧愁的国王,心理很难受,就像很多针扎在上面。这就说明每个孩子都知道不同的颜色可以表达情感,而且每个人不一样。可能在做的过程中有困难,但我们一直在坚持,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方向。
  屠美如:我们一起做了三年,有一本书叫做《学前儿童欣赏教育研究》,另外还有《中国画欣赏》《西洋画欣赏》《雕塑和建筑欣赏》《民间艺术欣赏》四本。
  边霞:我们做了三年的实验,最初是孩子有潜能而我们没有发现。可能对色彩的感受力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有,只是没有被表达出来,或者是没有适当的环境让我们发现。老师做的不是教孩子,而是激发孩子,比如两种树,松树和柳树,我们对它们是不一样的感觉还是一样的感觉?我们会用挺拔、刚强等词来形容松树,柳树则是用温柔等等词语。从小到大没有人传达给我们松树、柳树怎么样,那我们怎么知道柳树温柔呢?可能小朋友不能说出那么多抽象的词,但是没有小朋友说柳树叔叔、松树阿姨。他们的感觉和我们一样,他们会用柳树姑娘这样的词来表达。小孩都有这样的潜能,只要我们给他机会,潜能就能生长出来。成人不能因为我们不懂这些,就认为小孩不懂。孩子有这样的潜能需要我们珍视、培育,给他机会让他发展,这可以说是审美观的基础。他有这样的潜能,我们应该帮助他,而不是不顾一切,用成人的眼睛去看待他。有时,你的感受未必比小孩好。有时我们的感受从书上得来,缺乏和大师直接对话的平台。我们做实验的时候,一个研究生说,我一直以为自己对艺术一窍不通,看不懂大师的作品,也听不懂,但是一个学期下来,孩子架起了我和艺术品的桥梁。
  周翔:刚才几位老师为我们展示了平面欣赏到走向自然欣赏的多元欣赏方式,这样应该对大家都有启发。下面的时间,我们留给各位老师和专家对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6:58 , Processed in 0.13031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