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随笔类书目推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7-1 17:5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育随笔类书目推荐
By: 印文权   



福建·明日教育研究所 提供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并不是什么对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那种连续记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每一位勤于思考的教师,都有他自己的体系、自己的教育学修养。” 教育随笔、教育散文、教育手记、教育日记实在应该成为教师的“写作”方式。

1. 凌志军著:《成长》,海南出版社2003年版。我曾和微软公司中的90多人谈了话(大都是中国人,也有些是美国人),有300多个小时的录音以及几百万字的材料。这一次我把研究的焦点集中在30个人身上,他们是微软亚洲研究员179个研究员和工程师中最富有特色的一部分。我有时候用“微软小子”来称呼他们,是希望在读者心中留下一个统一的形象,其实他们中间差别巨大。他们出生在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和80年代。至少到目前为止,他们被人们当作聪明、成功、快乐和富有的典型例证,而且,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很年轻。这一切都是媒体追逐的题目,但是我关心的不是他们的成功,而是他们的成长;不是他们的今天,而是他们昨天。相关材料可参考凌志军著:《追随智慧——中国人在微软》;凌志军著:《变化:1990年—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凌志军著:《沉浮中国经济改革备忘录》;马立诚、凌志军著:《交锋: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今日中国出版社;凌志军、马立诚著:《呼喊:当今中国的五种声音》,广州出版社1999年版。阅读凌志军的书,虽然可能会付出时间,但收获的是沟通“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很多教育问题,只有放到“生活”的背景中才有可能心领神会。

2. 张文质著:《唇舌的授权:张文质教育随笔》,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作者说,“我常常禁不住这样想:这个世界上如果只有一个我敬畏的人,那他肯定就是黄克剑。无论他生活这福州、北京,还是又回到他曾经生活了10年的新疆(这点当然是不可能的),只要我一想到这个名字,我就要让自己坐得更直些。”作为一个中学或小学教师,如果能够找到一个人,只要你一想到这个人的名字,你就要让自己坐得更直些。这是怎样的一种心怀敬畏而不孤独的幸福生活呢?读了张文质的教育随笔,也许你会找到令你“敬畏教育”、“敬畏学生”的感觉。

3. 肖川著:《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岳麓书社2002年版。中国教育理论界曾经大量地制造教育学的“理论”和“体系”,惟缺少真实的、个人化的“教育理想”和“教育信念”。湖南师范大学刘铁芳博士评论这本书时说,这是“另一种言说教育的方式”,是中国教育界普遍流行的“社论体教育言说方式的突围”。此话当真?去读吧。

4. 周国平著:《守望的距离——周国平散文集》,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无论身处何种专业领域,人们时常需要保持某种“散文的心情”。

5. [加]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什么是教育机智?比如“保留孩子的空间”、“对孩子的体验的理解”、“尊重孩子的主体性”、“润物细无声”、“保护那些脆弱的东西”、“将破碎的东西变成整体”,“通过语言”、“通过沉默”、“通过眼神”、“通过动作”、“通过气氛”、“通过榜样”……。如此等等。国外学者谈教育有他们的话语方式,比如“具体”而不追求“体系”。选择这本书,就是接受一种“教育写作”的方式。

6. [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该书选择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并从苏氏的其他著作里选择了一些精彩条目,仍然保持“100条建议”。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感动过中国教育界的几代人。你愿意体验被感动的感觉吗?

7. 周弘著:《赏识你的孩子——一个父亲对素质教育的感悟》,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年版。时下流行爸爸赚孩子的钱,比如写自己的孩子如何成长,本书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不过,本书畅销的主要原因是它讲述了大量关于“差生”的催人泪下的故事。比如,差生总是和差生在一起玩,很少和学习好的同学玩。差生被人瞧不起,但差生和差生之间相互尊重,大家都有“本是一条根,都是受苦人”的归属感。老师对成绩好的同学另眼相看,于是差生约定暗号:不管老师批评谁,另一个孩子都咳嗽一声,提醒对方不要伤心,还有我呢,我看得起你!这些故事在书中比比皆是。如果你对本书感兴趣,建议你最好也找周弘本人的讲座光盘《赏识你的孩子》(市场上有VCD出售)来听听。相关材料可参考黄全愈著:《素质教育在美国》,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如果说《赏识你的孩子》讲述的是一系列“辛酸”、“悲苦”的教育故事,《素质教育在美国》讲述的是一系列“阳光”而“快乐”的教育事件。

8. 李镇西著:《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8年版。在很多中小学教师的办公桌上都有李镇西的书。据说有的老师读了书中的有些故事流了眼泪。可见本书值得阅读。相关的书包括:李镇西著:《走进心灵——民主教育手记》,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年版;李镇西著:《从批判走向建设——语文教育手记》,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年版。窦桂梅著:《和教师一起成长——一个小学校长的手记》,吉林音像出版社2003年版;窦桂梅著:《我们一起成长》,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9. 电影《春风化雨》。该电影讲述了一个叫基廷的文学教师鼓励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的故事。电影里的老师引用诗人弗罗斯特的话说:“两条路在树林中分岔,我选择走的人少的那一条。”

10. 电影《音乐之声》。该电影讲述了一个女教师用音乐的力量感动一群孩子们以及孩子们的父亲的故事。

11. 《读者》。在众多的杂志包括教育杂志中,《读者》具有某种象征意义。

12. 《师道》。《师道》以前名声并无远播,近年来至少在广东一带已成为很多中小学教师赏识的教育杂志。不为别的,只为这里收录了大量的教育散文、教育随笔、教育手记或教育日记。它发出的是教师自己的声音。

13. 《教育参考》。有人认为《教育参考》在没有“公开刊号”的教育杂志中办得最好。也有人认为《教育杂志》在所有教育杂志中都办得有品位。

14.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我尝试着将《福建论坛》给几位中小学教师也,他们对这份教育杂志“感到满意”。一份教育杂志能够在中小学教师群体中获得广泛的认可,实属不易。

15.《中国教师报》。为教师办的报纸很多,就影响上看,《中国教师报》曾经有敢为教师说真话的气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23:21 , Processed in 0.06973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