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6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的成长之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7-12 18:17: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的成长之路  作者:茅卫东  来源:中国教师报
  李明新,北京小学校长。1968年出生,中学高级职称,北京市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社会兼职: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小学语文研究会特级教师教学研究中心副秘书长、中国当代语文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青联委员、北京市教育评估院专家、宣武区人大代表、宣武区青联委员、宣武区教育学会理事。
  荣誉: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市五四奖章获得者、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北京市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人、美国华裔陈香梅校长奖章获得者,主持国家级课题研究,致力于学校教学管理与语文教育研究,曾获全国首届小学阅读教学大赛一等奖,出版课改专著《追求实与活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学活力说》、《建构主体性课堂教学》等。
  去年8月,“京城四大金牌校长”之一、时任北京小学校长的吴国通卸任。接替他的,是他一手培养起来、曾是北京市最年轻的语文特级教师李明新。
  李明新从19岁参加工作开始,就一直在北京小学任教。语文教师、教研组长、科研室主任、教学副校长,直至担任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的成长轨迹似乎有点波澜不惊。不了解李明新的人或许会以为,这个校长是他“熬”出来的。其实不然,一位同行曾赞叹“李明新具有近乎完美的人格”,说他谦和、儒雅、低调,很难听到一个人说李明新的“不是之处”。
  或许,这一组数据能够从一个侧面证明这位中师生确非平庸之辈:23岁被破格评为小学高级教师,32岁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37岁被评为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
  从迷茫到坚定
  1984年,16岁的农村孩子李明新考入北京市回民学校民族师范部。四年的中师生活,李明新一直担任学生会宣传委员,还是校园广播站的主持人,当过一届班长,学习成绩优秀。1988年5月,他和一批同学在北京小学实习了一个月。实习期间,教导主任经常来听他的课,甚至连班队活动课都来听,有时校长也来听课。他有些纳闷,但实习一个月后,谁也没对他说什么,他和同学们一道告别北京小学,回到了学校。
  当年的中师是定向招生,哪里来回哪里去,李明新要回昌平老家了。李明新的同班同学都陆续拿到了分配通知书去各区县教育局报到了,他左等右等却一直没有。又是苦苦等了三天,派遣证来了,让李明新到宣武区教育局报到。原来,北京小学想要一位男教师,李明新素质不错,当时北京小学的校长陈玉华几经周折终于把他留了下来。
  1988年7月1日,李明新到北京小学报到,成为当时北京小学唯一的一名男教师。从此,李明新就再没有离开过北京小学。
  刚刚工作了两个月,李明新从《北京日报》上看到一则全国朗诵大奖赛的消息。他选择了课文中一篇很短的散文,用一个小录音机录了音,把磁带寄了过去,竟然获得了散文组三等奖。组委会还奖励了300元奖金,当时李明新的月工资只有46元4角。李明新高兴极了,觉得自己还真有点能耐。
  不过,很受学生喜欢的李明新很快就感觉到了工作的乏味。全部工作就是早起吃早饭,进班,解决问题,判作业,备课,回宿舍。天天有处理不完的学生问题,想到统考也会紧张。“整天忙得昏天黑地,真是体验不到职业的乐趣。”
  半年多后,教研组长来听课,听完对他说:“你这样教,学生基本没什么收获。”这盆冷水,让当时自我感觉良好的李明新冷静了许多。他第一次听同事讲,语文教学不能只教情节,还应该注重语言文字训练。
  当时学校没有很浓的教研氛围,李明新只能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刚开始时效果并不明显。1990年,北京市宣武区组织教学比赛,李明新只得了三等奖,而与他一同到北京小学的一名女教师得了一等奖。这给李明新很大的刺激,他开始意识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这是我入职后的一个转折点,可以说是一种专业的觉醒,第一次觉醒。”
  也是在这时,李明新开始反思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为什么任小艾、钱梦龙这些教师做得很成功,我天天付出却没有多少成效?这两个学生已经批评三个月了,为什么还是没有转变?班级什么时候能够不乱?他说,现在见到自己的第一批学生感觉挺愧疚的,“现在看来,当时许多做法是违背教育原则的。”
  这样的困惑,在李明新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也不时发生。
  新课改提出后,接受性学习成为被批判的一种学习方式。新课改是革命还是教育创新?外国的教育理论都是对的吗?教学成功与否,谁说了算?李明新带着困惑,一边学习,一边实践。
  2003年3月初,李明新在学校推出的课改示范课被学校个别领导批评。他们认为,这节课不是真正意义的、课改要求的“新课”。
  为什么这不是新课改的课?全盘否定以往教学的课才是全新的课吗?难道语文教学就没有一点可以传承的经验吗?已经思考了半年多的李明新觉得自己是对的,用革命的方式进行教学改革是不符合现实的,教学应该在继承中创新,不能完全推翻。他决定坚持自己的观点和尝试。
  3月下旬,中央教科所在北京举办了课程改革实验区研讨会,一共有1000多人参加。李明新还是上了那节受到批评的,不是全“新”的课。他上完示范课后,会场掌声响起。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儿童文学专家、课改专家组成员张美妮当场站起来,说:“这是三天以来唯一成功的一堂课改课。它的成功就在于很好地处理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很好地把握了课改的理念和课堂实践相结合的‘度’”。
  李明新心里踏实了。
  后来的课改实验证明了李明新所坚持的课改方向是正确的。他的《追求“实”与“活”的语文教学》、《构建“实”与“活”的学科教学》等文章受到课改专家和一线老师的高度评价。

2#
 楼主| 发表于 2010-7-12 18:17:54 | 只看该作者
得来全凭真功夫  李明新的发展很顺,他经常说自己运气好,“总有高人点醒”。
  中师毕业不久,李明新遇到了回民学校的常连生老师,聊天中常老师问他:“明新,现在整天干嘛呀?”他回答说:“天天备课上课啊!”常老师问:“怎么没进修啊?”李明新当时对进修、学历还不是特明白,“那是不是继续考大学?”“对,就是上业余大学。先上专科,考完大专以后再考本科。”1989年春天,李明新参加了全国成人考试。三年后,他拿到了中文专业的大专文凭。
  夜大毕业后三年,李明新遇到了对他职业生涯影响至深的吴国通校长。吴校长问他:“明新,你既然拿到了大专文凭,为什么不继续进修本科呢?”其实,李明新当时为了不耽误工作,已经报考了只需考语文、政治、心理学三科的北京市委党校政治系。吴校长建议李明新报考北京教育学院,因为党校进修学历国家不承认。接下来三年的教育行政管理专业学习,为李明新后来从事教育管理工作打下了很好的理论基础。
  李明新也想过读研究生,但教学和管理双肩挑的他实在没有时间了。“现在我已经不看重文凭了,重要的是坚持不断学习。”李明新说。
  李明新关键时刻总有“高人”点醒,但熟悉李明新的人都知道,在他身上,更多地体现了“自助者人助之”的古训。
  北京小学图书馆,就是李明新每天的必到之处。为了方便学习,他特意借了图书馆的钥匙,有时晚上甚至就睡在图书馆里。当年住在北京小学的老师都知道,图书馆的灯亮了,就是李明新在学习。那时的李明新已经意识到,教师专业发展必须自觉,必须依靠教师的专业觉醒,从而付出热情和全力,不然就永远只能是被动盲目,不会有真正的投入,也不会有真正的发展。
  李明新博览群书,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真思考。他说:“琢磨问题时是很痛苦的。有的课,可以有很多种设计,都有道理,但哪一种最适合学生,需要反复琢磨。有时候,一堂课一个月还琢磨不透。”
  琢磨是痛苦的,也是幸福的。1992年,年仅23岁的李明新在工作四年后,在刚刚取得小学二级职称连资格证都还没领到手的情况下,破格被评为小学高级教师。当时的评委张光璎老师回忆说:“在听课之前,我就听说他是一个踏实刻苦的年轻人。再看他的备课本,我对这个年轻人更有好感了。他每篇教案后面都有课后小记,既反思存在的问题,也反思成绩,就感觉这个年轻人有思想。”另一位评委戈复培校长在考核结束后,干脆把李明新的备课本拿回去展览了。
  在李明新的记忆中,1995年是不寻常的一年。他一边正常上课,当班主任,一边准备参加市级和全国阅读教学大赛。当时,北京市在历次青年教师比赛中没有拿过一等奖,一位领导说,这次再拿不到一等奖,你们就别回来了,就地研究原因。与此同时,他还要准备全国成人大学本科的考试。李明新当时的压力可想而知。
  李明新成功了。他以袁鹰的散文《白杨》一课的教学,赢得了专家和上千听课教师的一致称赞。当时的小学语文研究会理事张兰老师激动地握住他的手,称赞这节课是艺术的享受。“1995年是硕果累累的一年,也是难熬的一年!眼睛熬红了,人累瘦了,严重的神经紊乱整日折磨着我。”李明新说,他并不是主张为了干出点成绩就一定要把身体搞垮,“我只是想谈出自己的体会:上帝是公平的,也是吝啬的,他让你必须流一湖的汗水,才给你一小勺蜂蜜!”
  莫做教书匠,要当教育家
  北京教育学院杨文荣教授曾这样评价李明新:“李明新这个人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明’,是谓明白之师,他追求的不是名师之‘名’;‘新’,是谓创新之师,他在追求‘实’与‘活’的语文教学道路上不懈地探索实践,求新求变。”
  1995年是李明新专业发展的关键一年。正是从这一年开始,李明新从教学经验的研究转向了深层次的语文理论思考。他认识到,要想更好地推进教学,仅仅“跟着感觉走”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在理论上更深入。也是从此开始,他激励自己:要当教育家,不做教书匠。
  在被评为北京市第一届中青年骨干教师后,李明新更是利用骨干培训班学习之际,阅读了大量的学术著作,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深刻反思,也写了大量文章,并自觉地在理论指导下反复进行了实践。
  北京小学的老师们都很喜欢李明新去听课,因为他听完课后,对教学过程的精彩与不足能够说出很多道道来。许多老师对他说,您想到的这些我怎么就没想到?李明新说:“其实我并不比他们聪明,他们读的书可能比我多多了,关键是理性认识的区别。”他希望年轻教师们能够注重科学的精神、理论和思维方式的培养。如果一个人的理性认识比较深刻,或者他的理性思维比较广,他会迅速地把对经验的反思上升到理论高度。否则,“总是就事论事,就方法说方法,说来说去总说不出新东西”。
  1997年,李明新被任命为学校科研室主任。他积极配合吴国通校长,要求教师写教学札记,做课题研究,以思想引领学校发展,用科研推进教师成长。在成为北京小学副校长,被评为特级教师之后,李明新申报并主持了“关于培育优质学生群体的研究”课题。他的“实”与“活”教学思想结合这个课题在全校范围得到了推进。
  现在,李明新虽然不再担任语文老师,但他还是和老师们一起备课,一起研究,并把每一次研究都当作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他说,自己并没有离开教学,只是转换了一种实践方式。
  从事学校管理工作后,李明新感觉自己的视野更加开阔了,更能够“跳”出课堂教学来思考问题。他思考教师发展问题也不限于教师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而是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提升。
  “一所学校要发展,名师是很必要的,但名师不是最重要的。与其有一个名师,不如锤炼一个有名的团队。”李明新说。现在,北京小学在职的特级教师就有四位,学科带头人等骨干教师就更多了,学校老师也经常在各种教学比赛中获奖。
  李明新认为,学校领导不应该对教师指手画脚,而是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为此,他在担任常务副校长时就促成了学校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建立。教育教学委员会审议并酝酿学校教育教学方面的规章制度,承担对教师业务素质的考核,此举“促使学校管理由过去的行政型向学术型转化,由集权型向民主型转化”。
  去年8月,李明新担任了北京小学校长。他没有自己的办公室,而是与副校长、书记在一个办公室办公,遇到问题,大家一起研究,一起拍板。李明新说,很多学校实行“校长领导下的年级工作制”,我们实行的是“校长室领导下的年级工作制”。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形式和本质大不相同。
  李明新不迷恋行政权力,他倾心的是学校的学术性管理。他说,北京小学没有拉帮结派现象,也不会为了分数不择手段,学术的问题就应该用学术的手段解决,而不是非要通过行政干预。李明新很自豪地说,目前北京小学已经基本形成了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师文化。做有先进教育思想的教师,带着课题进教室,学习就是工作,不断进行深刻反思,这些已经成为北京小学教师的工作常态。
  采访结束,记者问及李明新的教育理想,他笑而不语。但通过一位学生家长的博客,我们看到了李明新的追求:“他从未提及过一次所谓的分数、升学率,而是不断地告诉家长:教育是长跑,不是短跑,是人生的发展,教育要关注全程,北京小学不会牺牲孩子们的童年而去换取某些个人的功利。”(茅卫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6:45 , Processed in 0.11627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