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的成长之路 作者:茅卫东 来源:中国教师报 李明新,北京小学校长。1968年出生,中学高级职称,北京市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社会兼职: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小学语文研究会特级教师教学研究中心副秘书长、中国当代语文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青联委员、北京市教育评估院专家、宣武区人大代表、宣武区青联委员、宣武区教育学会理事。
荣誉: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市五四奖章获得者、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北京市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人、美国华裔陈香梅校长奖章获得者,主持国家级课题研究,致力于学校教学管理与语文教育研究,曾获全国首届小学阅读教学大赛一等奖,出版课改专著《追求实与活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学活力说》、《建构主体性课堂教学》等。
去年8月,“京城四大金牌校长”之一、时任北京小学校长的吴国通卸任。接替他的,是他一手培养起来、曾是北京市最年轻的语文特级教师李明新。
李明新从19岁参加工作开始,就一直在北京小学任教。语文教师、教研组长、科研室主任、教学副校长,直至担任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的成长轨迹似乎有点波澜不惊。不了解李明新的人或许会以为,这个校长是他“熬”出来的。其实不然,一位同行曾赞叹“李明新具有近乎完美的人格”,说他谦和、儒雅、低调,很难听到一个人说李明新的“不是之处”。
或许,这一组数据能够从一个侧面证明这位中师生确非平庸之辈:23岁被破格评为小学高级教师,32岁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37岁被评为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
从迷茫到坚定
1984年,16岁的农村孩子李明新考入北京市回民学校民族师范部。四年的中师生活,李明新一直担任学生会宣传委员,还是校园广播站的主持人,当过一届班长,学习成绩优秀。1988年5月,他和一批同学在北京小学实习了一个月。实习期间,教导主任经常来听他的课,甚至连班队活动课都来听,有时校长也来听课。他有些纳闷,但实习一个月后,谁也没对他说什么,他和同学们一道告别北京小学,回到了学校。
当年的中师是定向招生,哪里来回哪里去,李明新要回昌平老家了。李明新的同班同学都陆续拿到了分配通知书去各区县教育局报到了,他左等右等却一直没有。又是苦苦等了三天,派遣证来了,让李明新到宣武区教育局报到。原来,北京小学想要一位男教师,李明新素质不错,当时北京小学的校长陈玉华几经周折终于把他留了下来。
1988年7月1日,李明新到北京小学报到,成为当时北京小学唯一的一名男教师。从此,李明新就再没有离开过北京小学。
刚刚工作了两个月,李明新从《北京日报》上看到一则全国朗诵大奖赛的消息。他选择了课文中一篇很短的散文,用一个小录音机录了音,把磁带寄了过去,竟然获得了散文组三等奖。组委会还奖励了300元奖金,当时李明新的月工资只有46元4角。李明新高兴极了,觉得自己还真有点能耐。
不过,很受学生喜欢的李明新很快就感觉到了工作的乏味。全部工作就是早起吃早饭,进班,解决问题,判作业,备课,回宿舍。天天有处理不完的学生问题,想到统考也会紧张。“整天忙得昏天黑地,真是体验不到职业的乐趣。”
半年多后,教研组长来听课,听完对他说:“你这样教,学生基本没什么收获。”这盆冷水,让当时自我感觉良好的李明新冷静了许多。他第一次听同事讲,语文教学不能只教情节,还应该注重语言文字训练。
当时学校没有很浓的教研氛围,李明新只能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刚开始时效果并不明显。1990年,北京市宣武区组织教学比赛,李明新只得了三等奖,而与他一同到北京小学的一名女教师得了一等奖。这给李明新很大的刺激,他开始意识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这是我入职后的一个转折点,可以说是一种专业的觉醒,第一次觉醒。”
也是在这时,李明新开始反思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为什么任小艾、钱梦龙这些教师做得很成功,我天天付出却没有多少成效?这两个学生已经批评三个月了,为什么还是没有转变?班级什么时候能够不乱?他说,现在见到自己的第一批学生感觉挺愧疚的,“现在看来,当时许多做法是违背教育原则的。”
这样的困惑,在李明新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也不时发生。
新课改提出后,接受性学习成为被批判的一种学习方式。新课改是革命还是教育创新?外国的教育理论都是对的吗?教学成功与否,谁说了算?李明新带着困惑,一边学习,一边实践。
2003年3月初,李明新在学校推出的课改示范课被学校个别领导批评。他们认为,这节课不是真正意义的、课改要求的“新课”。
为什么这不是新课改的课?全盘否定以往教学的课才是全新的课吗?难道语文教学就没有一点可以传承的经验吗?已经思考了半年多的李明新觉得自己是对的,用革命的方式进行教学改革是不符合现实的,教学应该在继承中创新,不能完全推翻。他决定坚持自己的观点和尝试。
3月下旬,中央教科所在北京举办了课程改革实验区研讨会,一共有1000多人参加。李明新还是上了那节受到批评的,不是全“新”的课。他上完示范课后,会场掌声响起。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儿童文学专家、课改专家组成员张美妮当场站起来,说:“这是三天以来唯一成功的一堂课改课。它的成功就在于很好地处理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很好地把握了课改的理念和课堂实践相结合的‘度’”。
李明新心里踏实了。
后来的课改实验证明了李明新所坚持的课改方向是正确的。他的《追求“实”与“活”的语文教学》、《构建“实”与“活”的学科教学》等文章受到课改专家和一线老师的高度评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