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日照的进士世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7-9 16:20: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日照的进士世家
    日照,因日出初光先照而闻名于世。这里曾是亚洲文明中最早富庶的城市,还有先民灿烂的文化,更有辈辈崛起的“进士”们俊逸的才华,其中一门考出多名进士的情况在当地津津乐道。
一门二进士
    在日照,一门二进士,有好几家。比较典型的就是“一门父子两,同朝两进士”的卜宁一、卜祚光父子两个。
    卜宁一,字中三,日照市东港区日照街道城关人(现城关十村、十一村)。清乾隆四年(1739年)己未科二甲第72名进士。
    据说,卜宁一少时家贫,到了入学年龄却无力念书,只好帮家里人卖火烧维持生活。一天,他去县衙里卖火烧,正巧遇见县官在审理官司,便避于大堂外看热闹。退堂时,县官猛一抬头望到奎山,顿时诗兴大发,即吟出“奎山如笔架”的上句,但下句一时没想出来,正在冥想之际,正在看热闹的卜宁一脱口和出下句:“东海似砚池” 。闻听此言,县官大惊,想不到一个卖火烧的穷孩子竟如此有才。在明白孩子境况后,县官便资助卜宁一上了学。天资聪颖的卜宁一如鱼得水,畅游书海,才华渐显,在求取功名的路上,过关斩将,以至清乾隆四年(1739年),高中己未科二甲第72名进士,曾官授翰林院庶吉士,礼部主事,御史,潼商兵备道,四川盐茶道,四川按察使,京兆府少尹。
    其妻原是名门闺秀(姓氏不详)。婚前曾跟随其父到潼关任所为小姐,婚后跟丈夫到潼关官邸为夫人。以后又随儿子卜祚光到那里为太夫人,共三次进潼关道,一时被传为美谈。
    卜祚光,卜宁一之子 (生卒不祥),字凝子,一字筼谷。自小聪颖,敏而好学。乾隆二十六年 (1761年)中进士(二甲),官授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延安守备,榆林兵备道,潼商兵备道时,后升任按察使。
    与其父一样,为官清廉,政绩显著。只是后来卜祚光因耻于同奸臣和绅为伍,愤然拒任主管司法的正三品按察使,辞官回乡,自此终老故里。
一门三进士
    一个门里出两个进士,堪称美谈,一个门里出三个进士,更为不易。在日照涛雒,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其父丁守存,长子丁凤年,次子丁麟年,号称“一门父子三进士”,其家有李鸿章所书“一门三进士”的匾额为证。
    丁守存(1812--1883),字心斋,号竹溪,晚号石涛钓叟,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人;道光乙未(1835)科进士,授户部主事,不久调任军机处章京。丁守存为近代较早的洋务派和著名的军事科学家,时称中国的南北“二丁”之一(南丁指福建的丁拱辰)。
    丁守存求学期间,除学习八股文外,还学习和钻研天文、地理、测量、数学等科学书籍。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消息传到京师,正当满朝文武处在惊惶未定之时,他却对英国的“坚船”、“利炮”开始了颇具匠心的研究。他得出的有关蒸汽机、火炮、地雷等方面的制造原理与西方的船炮原理基本相同。不久,大学士卓秉恬推荐他赴天津制炮船。此举虽未成,却制出了自动启爆的地雷和火炮。1851年(咸丰元年),洪秀全在金田村起义,丁守存随钦差大臣赛尚阿进入广西,充当幕僚,为镇压太平天国出谋划策。为谋杀太平天国领袖,他设计出一个漂亮的手匣,内设机关藏炸药,上层放一封给太平天国首领的信,下接启爆装置,称之为“手捧雷”,但阴谋未逞。1853年,他随兵部尚书孙瑞珍到山东办理团防。为对付太平军,他设计出石雷、石炮,杀伤力很大。1860年,丁守存返回故里,为镇压太平军,与地方官绅大造石雷石炮,修筑堡垒。他自行设计涛雒镇的堡垒构造与联防布局,对后来捻军赖文光部造成很大威胁。他在日照开创的堡垒战术,受到清廷重视,又被调往直隶,在广平县筑堡200余所,配置大量石雷、石炮,阻挡太平军北上。因镇压太平天国有功,被授为湖北督粮道、按察使加布政使衔。丁守存还创造了用竹筒引水灌田的方法,将江水引注围堤之内,减轻劳动强度,沿长江诸省皆效仿利用。丁守存年迈还乡。其著作有《造化究原》、《火法本论》、《丙丁秘龠进程》、《筹河议》、《旷视山房文集》等。
    丁守存长子丁凤年(1834--1893),字蔼臣,号少竹,为清同治癸亥(1863年)恩科进士。丁守存次子丁麟年,字绂臣,号幼石,为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壬辰科进士。关于丁麟年,在此多赘几笔。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日本逼签《马关条约》,激起全国人民反对。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联名到都察院上书,提出变法主张(史称“公车上书”)。是时,丁麟年正居北京,虽已成进士,供职户部,但当时朝政腐败,列强侵略的事实深深刺痛了丁麟年的心。他对公车上书非常赞同,支持康梁正义行动。维新变法失败后,康梁出走,先生以资助之。
    丁麟年辛亥革命后由陕西弃官回故里。之后,虽有就任上海道和烟台道的机会,他都不予理睬。只有在1920年,他出任山东省图书馆馆长时,才满足了一生“笃嗜金石,热爱考古,酷研篆籀,精练书法”以及收藏金石和图书的夙愿。
一门四进士
    在日照涛雒,丁氏是个历史悠久、名望昌盛的大族。一门三进士出自丁姓,一门祖孙父子兄弟叔侄四进士同样来自丁姓人家。一门四进士是:丁允元、丁泰、丁旹、丁士一。
    丁允元(1602-1671)字长仁,号右海,日照涛雒丁氏四世传人;明天启甲子科举人,崇祯辛未科进士。
    丁允元生于农家,劳作艰辛、天灾人祸,他都经历过。他深知百姓的疾苦,出仕后,心系黎民、为官清廉,留下不少佳话。
    他曾上《特申瘠邑之苦》疏给朝廷,希望减轻民众的负担,使百姓得以活命。该疏立即得到了户部尚书程国祥等人的赞同,一起具奏崇祯皇帝。崇祯皇帝为拥“条鞭法”,安抚沿海一带被困扰百姓,命抚按严格追究。
    他忠正清廉,曾有“赔钱太守”的外号。在任庐州兵备道副使时,奉旨丈量土地,力排虚报陋例,据实向上呈报,决不虚报邀功请赏。他又大胆地纠正二千余人的所谓邪教冤案,保全了他们性命;自己却受到抚军的诬陷,被就地免职。后来真相大白,朝廷补他为陕西榆林道台。此时,他已看破宦海沉浮,以母亲年迈为由,未就任而回故里。
    丁允元长子丁泰(1628-1680年),字来公,号洛湄。清顺治丁酉科举人,戊戌科进士。
    因郑成功据台抗清,清廷严令海禁,沿海居民数十年不能从事赖以生存的捕鱼和海运业,生活苦不堪言。时任吏部给事中的丁泰,上奏朝廷,陈述海禁弊端,为民请命,请求解除海禁。朝廷准奏,自此山东、江苏活动开禁,民庆更生。在他去世三十年之后,清康熙帝还问起他的事情,可见他不凡的治国才干。
    丁允元三子丁峕(1634-1698),字及庵,号钝斋。康熙丁未(1667年)科进士,官授内阁中书。1672年,他受日照知县杨士雄的邀请,共同主修《日照县志》,为后世留下大量翔实可靠的历史资料。丁峕关心民间疾苦,乐善好施,凡亲朋困难以及田赋、丁役不能完纳者,都尽力资助。他晚年修筑“万松别墅”,常和二、三知己相约于内,吟诗唱词;著有《半奎楼集》,诗作在境内广为流传。乡人赞他为“活文献”。
    丁允元之孙,丁峕之子丁士一(1665-1732),字萼荐,号河峰。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丙戌科进士。
    丁士一与其三子丁宜曾授清帝特别任命之职,巡视台湾。在台期间,他代表清政府与台湾土著民族订立双方约束禁令条约四条。其所到之处,按抚周到详细。当地少数民族、当地山民相继归顺,服从教化。他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搜集绘制二十四幅图画,用图解的形式,逐一说明,用以管束清政府驻台水陆官兵,不为民扰。在台湾险要之处,他带兵就地取材,以简便的砖、瓦、竹、茅草,建筑安全宽阔的营房,加强防务。他在台的施政方针深得民心,遗留后世。
一门五进士
    在科举时代,一门三进士即视为殊荣,一门四进士则过之,而五莲县小窑管氏“一门五进士”、“叔侄三翰林”更是传为佳话,令人赞叹不已!这一门五进士指的是:管廷献、管廷鹗、管廷纲、管象颐、管象晋。
    据管氏族人载:其祖清、咸、同间尚是烧窑、放蚕之户。到了管钿、管镇(廷献之父)这一辈,为求儿孙考取功名,以优厚的待遇聘请名师,严格家教庭训。管氏儿孙生来聪颖,又发奋读书,终然凭借科举考试一一入仕。在今天看来,他们的眼光还真具有历史的超前性。
    先说廷献,他是管镇的长子,字士修,清光绪九年 (1883年) 癸末科探花。他曾充任己丑癸巳顺天乡试同考官,后补任江南道监察御史,署兵刑工三部给事中,在任期间,上奏章数十道,皆事关国家安危大局。他出任永平知府时,所属迁安县人民因不堪教会压迫,聚众反抗。县令要求出兵镇压。管廷献为使百姓免遭杀戮,派人前往调解,将事平息。管廷献离永平知府任时,人们卧辙攀辕、依依不舍。管任承德知府时,平反冤狱,释放了7个因受盗案牵连无辜入狱者。7人感恩不尽,曾发愿朝府署跪拜百日。此事在承德广为流传。
    他因政绩突出升任直隶侯补道,可惜,未到任就病逝了。生前著有《莒州志稿》、《梅园奏议》、《梅园诗文集》等。
    廷献弟廷鹗,字士一,聪明颖悟,先于其兄廷献中光绪二年 (1876年)乙亥科进士。官授翰林院庶吉士、编修等职,曾任陕西、河南乡试正考官。他公正廉明,论才取士。曾上谏光绪帝“融合满汉,及预防学者畸邪……”、“(学校)政、艺分科,奖励亦须有别……”等建议,皇帝欣然“采纳实行。”廷鹗跻身仕途30年,清正廉洁、不搞宗派、不找靠山,全靠政绩突出而被擢升到正三品,这在浑浊的清末官场上,实属难能可贵。有书法及文学作品《凤山塾课》、《凤山堂诗集》、《晋阳党门诸集》等传世。
    廷献弟,廷纲(1859-1911),字季张,光绪十八年(1892年)壬辰科进士。他先任广西省怀集关关税监收官,又任省城警察总巡,因顶撞上司而被降任雒容县知县。他v到任后首捕巨盗并严惩通匪者,使全县社会秩序井然;任满迁东兰州,途中闻辛亥革命,遂回籍。宣统三年(1911年)冬病逝家中。
    廷献之子象颐(1867-1926),字养山,别号梅痴居士。光绪十六年(1890年)庚寅科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改户部主事,后升任员外郎、郎中。户部改度支后他被升任左参议,宣统三年(1911年)任江南财政监理官加三品卿衔。他“平情稽核,裁制允当,无苛刻,无瞻徇,群情大治”。民国建立后,他被选为众议院议员。袁世凯曾委以财政次长,他不应。山东水患、山西旱灾,他曾倡办义赈数百万,自捐款万金。其座右铭是:“为善最乐,活人便佳”。于1926年病逝。
    廷献侄象晋(1870-1920),字康锡,廷献二弟廷俊(廪生,早逝)之子,从小聪明聆利,有神童之誉;光绪戊戌科进士,被点翰林,授职编修。他依例到安徽任知府,后历充要职。后因与同僚不和,便辞官告归。晚年因郁愤而得神经分裂症,于1920年病逝。

                                       摘自《春秋》2010年第2期史林探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3 20:32 , Processed in 0.06880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