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教语文的“四破四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8-13 21:4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陈继民    文章来源:《语文教学之友》      




     教语文多年,总觉不大顺手,教学效果难以如愿,正如许多教育家对语文教学评价的那样:时间多,收效微。我总想找一把万能的钥匙,找一个点石成金的办法,却总找不到。现在,语文教材编得好,既有必修本,又有阅读本;文章多,内容丰,利于学生多读多写。我再次认识到,千法万法,只有捉到“老鼠”完成语文教学目标才是好法。我坚持四条“破立”的方针,大胆而小心地摸索着。

备课,破“形式教案”之忧,立“落实目标”之旨。原来备课,首先担心的是学校教案检查,其次才是探索教法。因此,每讲一课则大量地抄现成出版的教案,一抄几天,甚是忙碌,甚是热闹,有时备课笔记几大页,课文却不熟。上课时,遇到备课本上的内容和自己教学的思路不对头,则干脆甩开备课学本,临时凑合内容和安排教学步骤,结果是备了等于没备,教学效果之差可以想见,这是虚荣心和不实事求是的缘故。我沉思着,年终交账究竟是备课本还是教学效果?于是,我去掉了这些虚荣和“怕”的心理,教案变多写为少写,变空写为实写,变抄录为自己构思。由于全是自己构思设计的,讲起来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再者,不求教案这个形式,只要有利于教学,将很多内容写在书上,避免了无谓的忙碌和讲课时找教案对号的苦恼和麻烦。检查教案时把教案和课本全交上去,心里十分踏实,因为这些都是“我自己的”。

上课,破教师夸夸其谈之弊,立学生自学之风。实事求是地说,有时听大会报告,报告人讲了几小时,听报告人能记得多少?何况语文课还有个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问题,而且能力是学生练出来的,所以教师要少讲,学生要多练。这个道理几乎每个教师都懂,但实践起来却总是放心不下,总得全部倒出来才放心。其实,学生不动脑动手,是学不到真本领的。于是,我大胆地让学生去学,让他们熟读、精思、质疑、解惑。我花了不少时间研究、学习“点拨”之法,深感“点拨”比一古脑儿地倒出来更难。事先须考虑好主次、详略、重难点等,旨在当好向导,让学生自己进入知识的洞天。”这样,学生学得活泼,整节课成了学生“尽显英雄本色”的时候和战场。

练习,破“技术处理”之简,立咀理、赏槽之“韵”。做练习。不能简单地让学生填几个空、打几个勾、写几个ABC,长此以往,容易淡化“情感”这一重要因素。做练习固然是复习,是深化理解,是知识迁移,但也要以此让学生体味理、揣摩情,从而受到思想和文化陶冶。例如做修辞格一类练习,不只是知道一段话运用的是比喻还是拟人手法,不只是得到一个名称,更重要是引导学生品味比喻和比拟后产生的韵味,增强美的感受,让其热爱景物,热爱人物,热爱所赞颂的这一对象。

作文,破新八股之陋,立抒发真情之习。学生备两个本子,一是作文本,一是随笔本,每学期按命题要求作几篇。作为“入格”练习,随笔篇数不论,内容、体裁不论,百花齐放,可以谈改革、唱时代;抨邪气、批歪风;品学校、赞父母;谈私话、叙友情等等。因此,学生作文积极性很高,不是老师催学生交本子,而是学生逼老师改本子。好多人的随笔一学期下来,近乎是一本“著作”,我欣喜不已。

以上几点,是我近期教学之感悟。这几悟,对很多同行可能是老调重弹,不过,我仍觉得,能弹弹老调,也算是我认识的一大进步。可以想见,没有“思想认识”的提升,何来行动的自觉,又何来语文教学效果的改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07:25 , Processed in 0.09980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