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教育的尴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8-29 20:5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教育的尴尬
                                                            龚文锋
    前些天,我们看到一则消息,说是今年某市一位“高考状元”到美国求学,被美国11所大学拒之门外。这不禁让我想到前几年,国内一群各省市区的“高考状元”们高调扎堆去到香港求学,结果集体被香港各大学拒之门外。反而录取了一位只过了二本分数线的女生,是因为面试考官们从她恭谨礼让、勤快大方的举止上看到了她的可造潜质。
    这些消息,暴露出我们中国教育的尴尬。
   中国教育,从中央到地方,从领导到普通教育工作者,谁都知道,中国的“高考制度”像个汤手的山芋,说得严重点,像一种病毒,像一场瘟疫,严重阻碍中国教育的改革,制约中国教育的发展。对这样的“高考制度”,大家都知道烫手,可又都不肯放下。我们同时从电视上看到,教育部的官员在谈中国的教育改革,谈到对高考制度的改革时的表情,显出一脸的无奈,“我们实在找不到比目前的高考制度更适合的考试制度。”
    为了推动教育改革,今年国家又召开了一次教育工作会议,还发了《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当然,这次会议似乎重点是在呼吁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教育公平。可教育改革是我们怎么也绕不过去的话题。曾几何时,国家为了推动教育的改革,提了多少次口号,发了多少次文?诸如推动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推行课程改革,促进教育公平……等等,等等。试想一下,你的高考指挥棒在那里肆意挥舞,你的教育改革又如何进行得下去?
    新的教育部长上任伊始,就信誓旦旦地表示着手抓教育公平问题。殊不知,教育的一切弊端,皆源自“高考制度”这个毒瘤啊!你以高考一卷定乾坤,那你的“应试教育”废除得了吗?你的“素质教育”实行得了吗?大家争先恐后搞“应试教育”,你的教育又公平得了吗?
    愚以为,中国的教育就处在这样难堪、尴尬的境地:一面挥舞着那个“高考”的指挥棒在那里“指导”教育;一面又挥舞着教育改革的的旗帜想搞教育改革。这不如同一个人站在地上拔着自己的头发想要离开地球一样可笑吗?为了应付国家的教育改革,各级政府、各类学校在那里做着表面文章,用很多假象应付着各种检查。这是一种毫无意义的人力、财力内耗,可各级教育部门乐此不疲,普通教师只能穷于应付。可为了那个“升学率”,各级政府、各级学校,与国家的政策大唱反调,千方百计设“重点校”、“重点班”,给教育的不公平埋下隐患。不公平的结果是重点校成了社会追逐的目标,而重点校的老师一个个牛气哄哄,不可一世;使绝大多数非重点的学校、老师感到“低人一等”,学校几近倒闭,老师倍感自卑。教育的不公平日趋严重。
    在“高考制度”指挥棒的指挥下,教育改革成了一句虚无的口号,“应试教育”倒是扎扎实实地在中国大地上肆意横行,公开与中央的政策法令对着干,你还拿他没法!国家三申五令不准设“重点校”、“重点班”,他们偏偏要设,还把国家的教育资源全部倾向他们,原以为“重点”会给他们争“脸”,谁知反害了本地教育。国家一再不准收高价的“择校费”,他们“重点校”偏要开出天价“择校费”让人们花血本读书,人们还趋之若鹜,有的政府还行文直接帮忙开价!国家极力反对炒作“高考状元”,他们偏要大张旗鼓地炒作,手法无奇不有,以为这就是他们地方、学校的“脸面”!国家明文规定不准假期补课,他们谁听你的?各地各校争相补课,社会还会认为你学校不补课就是最大的“不负责任”,群起而攻之。附带的还有补习学校、补习班应运而生,家长放下工作“陪读”,等等弊端处处皆是。
    国家在教育上处于这样尴尬的境地,让那些头脑清醒、立志改革的教育工作者也随之尴尬。本来是正义之举,在人们的眼中却成了“叛逆”,他们的改革之举步步艰难。深深思考下来,这一切都是“高考制度”造成的。高考制度不改,中国的教育就只能永远这样地尴尬下去。
                                                            写于2010年8月2日
2#
发表于 2010-8-29 21:12:53 | 只看该作者
炒作“高考状元”何以屡禁不止

      根深蒂固的“状元文化”延续至今,就成了仰视“高考状元”的社会心理土壤;而现实中,以升学率为指挥棒的应试教育积重难返,又强化着人们对“高考状元”的追慕。大学教育的急功近利,也助推了“高考状元”的炒作,所以要终止这种现象,高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年头连大蒜、绿豆都在炒作,一年一度鲤鱼跳龙门的“高考状元”,有些人岂肯放过。
连日来,随着各地“高考状元”浮出水面,五花八门的“状元榜”纷纷出笼,还被冠以时下最应景的标题:2010高考状元“世界杯”。
       刻意炒作者就是直奔“利”字而去
       国人历来有“状元崇拜症”。“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是自古以来读书人的人生最高境界,也是家族光宗耀祖的最大梦想。这种根深蒂固的“状元文化”延续至今,就成了仰视“高考状元”的社会心理土壤;而现实中,以升学率为指挥棒的应试教育积重难返,又强化着人们对“高考状元”的追慕。
       于是就有人趁机而动,使得“高考状元”的炒作非但屡禁不止,反有年年变本加厉之势。乱象之中,最雷人的莫过于“状元”们沦为商家的代言花瓶。今年5月,高考前夕,某地市场上冒出一种叫做“贴身侍卫”的内裤,包装盒上赫然印着5个2009年各地的“高考状元”,凡购买者便附送一本把“状元”们高考经验汇总而成的“夺冠秘籍”。
“高考状元”头像,落到了屁股上做“护考符”?        
      如果说不少人仰视状元,还存着一份对教育的尊重之心;但那些刻意炒作者,就是直奔“利”字而去,全不顾“状元”和教育斯文扫地。
      比如出了“高考状元”的中学。“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之后,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学校声名大噪,择校费水涨船高,所谓“高考状元郎,黄金招万两”。一些地方主管则由此脸上贴金,自恃领导有方,政绩砝码加重。
      一些高校,也把争夺“高考状元”当作抬高学校身价的利器。每年高考分数出来之前,大学总是花样翻新推出各种优惠政策利诱“状元”,借以吸引更多优秀学生报考本校。据央视近日透露,北京的一些名牌大学今年都大幅提高了“状元奖学金”;广东某大学开出了今年本省招揽“状元”的最高价12万元,同时免缴4年学费;西安一所大学甚至拿出上百万专款,鼓励各地高考尖子生报考。
      有人声称,歌星可以炒作,影星可以炒作,流浪街头的“犀利哥”可以炒作,上征婚节目的“拜金女”可以炒作,炒一炒“高考状元”又何妨?如此混淆是非的言论竟然堂而皇之刊登在有的媒体上,可见多年来“高考状元”的炒作,一些媒体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不良作用。
      我们的大学精神缺失是什么原因
其实,“高考状元”中确有天资聪慧的佼佼者,但在一场高考中脱颖而出,却有一定偶然性。他们以后的成长发展,还有待生理、心理、智力以及情感、人格等诸多因素的逐步发育成熟。轻率地拿“状元”说事,以此作为制造轰动效应或牟利的工具,学校、商家等有利可图者获利了,但那些被当枪使的年轻学子却往往会因此背负很大的精神压力。有报道说,不少“高考状元”进入大学后,在很长时间内都摆脱不了被聚焦热议带来的心理阴影,不愿提及曾经的荣耀,有些人甚至郁郁寡欢。
      去年发布的恢复高考30年来《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称,相当多的“高考状元”步入社会后成就平平,职业成绩远低于社会预期,并未成为“职场状元”。这一点都不奇怪,只要有点常识就知道:高考的成功不等于人生的成功,考试的高分不等于才智的高能。但为什么无视常识的刻意炒作者常常能得手,有的学校被择校的人踏破了门槛,有的“夺冠秘籍”、“护考符”热卖一时?为什么众多家长一见“状元”的诱饵便忘记了常识而趋之若鹜?
       大学教育的急功近利,也助推了“高考状元”的炒作,所以要终止这种现象,高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日前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的一段谈话。他说:“一个世界一流强国,不可能没有世界一流的大学。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学,应该是全世界优秀青年学者们的聚集地;凡是在这里学习的人,都会把这里当做他一辈子的精神家园。要达到这些非常不容易,大学的精神、品位必须非常高。所以,我反对任何形式的在学校中莫名其妙的闹哄哄,鼓乐齐鸣,因为这会降低学校的高雅性。”当记者问到“我们的大学精神缺失是什么原因”时,杨玉良说:“现在大学精神有点迷失,出现了一种相对来说比较广泛的精神虚脱。作为全社会来讲,包括大学,功利主义盛行。具体到老百姓,就是嫌贫爱富。大学应率先回归到大学本身的高尚上去,尤其是在精神层面上。”
      我想,不妨把这看作一个有远见的中国的大学校长,对“高考状元”炒作热的回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18:53 , Processed in 0.08585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