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和写都很有魅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7 20:04: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读和写都很有魅力
/山东省沂水教育局  方圆

《中学生》杂志的第一任主编叶圣陶先生讲作文的时候,说,作文要成为普通公民的一项基本能力,要服务于他将来的工作和生活。
后来,很多语文大家都阐述过类似的观点,认为语文就在生活当中,是生活的一部分,语文的魅力在于它能够直接地、充分地实现作为“社会的人”的种种需要。
我的语文教学观念,在这里找到了传承点。对孩子们来说,除了“读”书本,还要“读”生活。除了读有字的书,还有读无字的书;读死的书,还要读“活”的书,或者把“死书”读“活”。“读”了书本和生活,就自然会产生动手写一点自己的东西的冲动。
这是人性。
十几年前,我在沂蒙山的一所小学里,尝试的那种小小的“教改”,引起较大反响。简单说就是打破语文教材单元划分的套路,按照以主题、思想和生活内容等“话题”为单位重新组合。如今这已经是大多数阅读类图书的通例了,新课标语文教材基本上都是这个体例。孩子们学得轻松愉快,有些甚至还能在课下找出同类题材的文章来,拿给大家读。比如“家园”主题的,孩子们就可以按照课文的模式,寻找很多同类的文章,地方报刊里有,他们的家长和哥哥姐姐那里也写过,他们感觉自己也能写出来。这样,语文课就有意思了,作文课也有意思了。无论家里有多么重要的事情都不舍得耽误一节语文课。有个学生的家长让他去地里干活,他宁可挨一顿揍,也要来上学,因为那一天的第一节课就是语文课。
“无字的”社会生活当中学习语文也很重要。当年的江苏省晓庄师范就试验过这种教学模式,叶圣陶的长篇小说《倪焕之》也写到了这个内容。类似于成年的作家“体验生活”,我的学生在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就把要写的素材积累完备,回到教室,一蹴而就。那些年,我的学生都比较容易获得省市级、国家级作文大赛的奖项,应该说我的这个办法起了重要作用。
就作文而言,“应试作文”的最大特点是,作文学习和教学的全部和最高目的就是为了拿高分,至于拿到了高分之后如何做人,是不是热爱本民族的文化,是不是能以科学世界观统帅自己的人生方向,是不是能感觉到生活幸福,就不管了。一句话,把作文的“教育性”放弃了。
有的老师跟我说,脱离生活实际,专为应试拿高分的作文,的确不大好,但至少是眼前可以获得应试高分,对升学就业有帮助,这就够了。
这就是典型的急功近利,救急不救穷,不负责任。稍有点人文常识的人都知道,提高读写作能力是一个慢功夫,需要的是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努力。这方面实在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如果说有技巧,那就是“多读多写多思考”。
我的作文课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在很大程度上是把作文变成了学生自觉自愿的行为。表达是人类的特有需求,口头表达不够,就用书面。写作文除了是一个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还是一个思维习惯、思考能力和审美观价值观等等的修炼过程。选对了路子,正确理解了作文的功能和训练方法,孩子们都会主动写作文,根本不用强迫,写作文就是一件很好的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方式。
我历来坚持写日记,自己写,也要求学生写。现在风靡全球的“博客热”,其实就是“日记热”。表达和交流是人类无法遏制的本能冲动。我注意到今年的很多地方中高考命题也在引导大家写日记,写自己的真实生活和感受。
通过日记提高写作水平,这本来不新鲜,可是在投机取巧盛行的时代,很多人忽视了这一项古老的神奇的作文训练之法。我研究了古今中外的作家、艺术家、科学家,甚至政治、经济领域里的成功人士,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发现在人的成长时期养成记日记的习惯具有神奇的“综合效益”:
第一,写日记是自由灵活的练笔。作文与日记的最大区别在于,作文是老师要求写的,是“要我写”。而日记是学生主动写的,是“我要写”,而在优秀的语文老师那里,日记与作文可以同样有趣,同样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一位北京四中的语文老师告诉我,他们的高一高二从来都是放手写作,让学生尽情尽兴地写作,写那种属于随笔范畴的文章。只是到了高考前夕,才教一点应试的技巧。结果,他们的作文水平有目共睹。随笔就是日记啊。写日记不受字数限制,可长可短。题材不限,可写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可写所见、所闻、所学、所思、所感。如果从升入初中第一天就开始写日记,初中三年时间可以写一千多篇日记,这就相当于进行了一千多次的练笔。如果有效练笔次数达到四分之一的话,也进行了200次练笔。日记训练方便、灵活,最易被少年朋友所理解、喜爱,最易将口头语言变为书面语言。写文章是一种慢功夫,天天写日记正是培养锻炼这种慢功夫的最佳方法。
第二,写日记能积累大量的作文素材。很多中学生朋友“愁作文”,愁什么?主要愁“没得写”。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写一篇文章或是一部著作显然是一段时间的事,但是大部分是平时积累的表现。日记“一日一记”,不知不觉中会积累下很多作文材料,材料积累多了,再写命题作文时,就不会出现“等米下锅”和“无米之炊”的窘境了。
第三,写日记有助于提高少年朋友的自身素质。对思维品质的提高,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训练,对意志力和科学理性的养成,都有重大好处。
至于如今市面上泛滥成灾的应试作文辅导报刊和图书,我不便多说。但是我若问您:您喜欢那种虚伪矫情、千篇一律、恶搞胡闹的作文吗?我不喜欢,您也不喜欢。但是有人说阅卷老师就喜欢,您信吗?阅卷老师就在我们中间,大家想法差不多。人同此情,情同此理,胡弄别人容易,糊弄自己难。
最朴素的,往往就是最有效的。今年江苏省的高考阅卷,一篇作文本来给了很低的分数,阅卷组长经过讨论后,大加赞赏,增加了17分。我个人认为,这篇作文不是无懈可击,但是何永康先生就是要通过这篇作文发出一个声音,告诉大家:要写作朴实的真诚的作文,健康朴实比花里胡哨更值得提倡。

在一次研讨会上,我说过一句“民族兴亡,语文有责”的话,在小圈子里很流行,这句话乍一听有些大,其实我就是要强调语文的重要性。您注意一下“民族”两个字,就不难发现,其实所谓民族,不是人种有别,而是文化传统不同。我们黄种人同属一个人种,却有很多不同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存续的根本,而语文,正是这个文化传统的最重要载体。对我们来说,绝大多数孩子,长大后是在中国土地上生存、发展的,母语水平的高低会影响他们的生存发展。
那么,学生们学习汉语的热情和时间都到哪里去了?我们大学教育经费,有40%用在英语教育上。英语产业,二十多年来一直是一个超级热门的暴利行业。可是,花这么大的代价获得的效益并不大。有人调查,大学中文系的4年级学生,是否读过《红楼梦》等中国文学名著,几乎都说没有。为什么?没有时间。时间用来做什么了?学英语去了,英语不过关不能毕业。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英语固然很重要,但是本国语言更加重要。一个国家的语言就是这个国家的文化依存的命脉。都读过都德的《最后一课》吧?那里边讲的“要消灭一个民族最好的方法就是先消灭她的语言”的道理,发人深省。
我觉得教育一定要置根于时代的大背景之上,置根于现实的基础之上。在新的世纪,地球越来越小,全球经济一体化、外来文化冲击日甚一日,特别注重和强调创新意识与能力的今天,各国实际上都有一个如何面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大课题。相当一部分国家都是从提倡让中小学生接受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经典入手的。而我们这个历来以“诗国”著称和为荣的国家,中小学教材中有关古典诗文的比重却少得可怜。
古典诗文是无数精英人物创造智慧的结晶,包含着民族精神、审美情趣、人生哲理等,已成为一种长为民族素质的滋养剂。诵读古典诗文能够让人感受到宇宙奥秘、顿悟人生真谛,能够把人的精神释放到一个自由翱翔的空间,点燃创造之火。让学生诵读大量古诗文可以启迪灵感,增强其原创力。古典诗文在文字表面的背后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又喜怒哀乐,有奋发进取,有百折不挠……在诵读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可以得到不断的丰富。古典诗文中有很多名篇佳作,描写山水、人情之美,学生通过阅读可以把诗人描写山水、人情美的过程转化为感知山水、人情美的心理过程,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最近我们看到了复兴优秀文汇传统的“曙光”,这就是全球范围的“东方文化热”。易中天、于丹等人的传统文化讲义,被各阶层和文化水平的人广为接受,这是个好事。我编著的语文阅读类图书里,就始终贯穿着“大语文”的理念,包含着我对传统文化真挚的热爱。几年前的《少年古诗助读》发行几十万册,现在要重印了,犹如好雨知时节,又赶上了合适的季节。
最近我又推出了一套《中小学生魅力阅读》,规模比较大。我一定要让孩子们重新捡回对语文阅读的兴趣。从家长的来信反馈看,大家对这个着力点很满认同,这说明广大家长是盼望孩子多读经典的。
我一直认为,学生不喜欢读书不是他们的错,是我们成年人败坏了他们的胃口,我们教育工作者把语文,把图书变得面目可憎人见人嫌,变成应试工具,不能够成为学生自己表达和感悟的需要,不能调动学生们的主动性。大人败坏了孩子的胃口,反过来却怪罪孩子不爱读写,事情有些荒唐。
每天读一点,学一点,背诵一点,感悟一点,慢慢地,孩子们的语文素养就提高了,人文精神就培育起来了。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体现在对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认同程度。缺少凝聚力的民族最终会走向消散,走向异化。这就是我提出“民族兴亡,语文有责”的基本出发点。                               (本刊记者刘加民根据录音记录整理)
[相关连接]
方圆的教育理念里有个关键词——“教育性”。他认为,未成年人的阅读和写作训练,从来就是,也应该是“教育活动”的一部分。读什么,不读什么,怎么读,为什么读,不是一个小事情。同样,写什么,不写什么,为什么写,也不是一件简单的写作技术问题。读写活动对未成年人的心智的训练,对思考能力的锻炼,对健康人格和科学世界观的养成,是产生着巨大的作用的。方圆以魅力阅读挑战不良网吧,立志要用文质兼美的、内外兼修的好文章、好图书,来实现他的阅读与写作的“教育性”,显示出让人感佩的责任意识。从“快乐大语文”,到“魅力阅读”,一脉贯穿,清晰显示出方圆教育思想的轮廓。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  郭永福)
责编/刘加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4:39 , Processed in 0.16563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