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34|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陡岗镇小学生作文选[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21 15:42: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伊索寓言》读后感

陡岗中心小学
603
班池娟

    我看过《伊索寓言》这本书,这本书里的故事都是用拟人的手法把动物的世界变得人性化,用一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个道理。使我读的趣味盎然。
     如《大山分娩》这个故事用夸张的手法来形容一只老鼠奔跑的声音,告诉我们做事千万不能小题大做的道理。
    而《山羊和牧羊人》这则故事运用动物和人的讲话,讽刺了一些人自己干的坏事摆在眼前,还不承认。它告诉我们不要掩耳盗铃。
    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四头公牛和一头狮子》这则故事。它讲的是四头牛为了防止狮子侵袭,四头公牛团结一致,狮子就不敢靠近它们了。可是有一天公牛之间发生了冲突,它们分离了,狮子却一只不留的把它们吃到了肚子里。
    这则故事多么像我们人哪!你看,狮子就是日本侵略者,而那些牛就好比我们中国人。狮子刚要来侵略我们的时候,如果我们这些牛团结一致,奋力抵抗,就不会有八年抗战,就不会血流成河,就不会忍气吞声地被他们欺负了。
   《伊索寓言》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这些寓言用故事的形式告诉我们各种各样的道理,带有几分幽默的色彩,我建议你们买来看一看。



指导教师
张华明


糖果世界历险记




                                                                         603
    程梁

    一天,小明正在看电视。忽然,电视机前闪出一片光芒,把小明拉进去了。
    小明眼前是一片沙漠。阿龙正与大头虎作战,他们两败俱伤,各自回兵。
    小明想:我该怎么办呢?怎样才能回家呢?有人在天上说:“到此世界者,需找齐三块令箭才能回家。”小明想了想,想到了一个妙计。于是,它跟在龙族部队后面。 
    回到大殿,阿龙去养伤,它派阿飞守大殿。阿剑气得半死。
    大头虎也去养伤了。它派孟飞镇守关门,孟鸿不服气。
    小明被发现了,被误认为是机翼王。

    小明大胆地问阿飞:“你知道令箭吗?”“问哪个干什么?”小明把事情的经过告诉它。
    阿飞说:“阿龙有一块,我有一块,阿剑有一块。”小明高兴地跳起来。小明叫阿飞把令箭给它。阿飞说:“给你行,但你要先消灭大头虎。”小明答应了。
    一年后,阿龙和大头虎的伤好了,它们决定进行一次决战。阿龙变成龙,阿飞变成鹰,阿剑变成豹,大头虎变成虎,孟飞变成牛,孟鸿变成象,其它士兵变成虾。
    变完身,大家撕杀起来。经过两天的厮杀,士兵都死了。这时,大头虎用分身术一刀把阿剑劈死了。阿飞生气极了,一枪把孟飞、孟鸿刺死了。阿龙和大头虎同归于尽了。阿飞含泪把两块令牌从它们身上拿过来,交给小明。小明向阿飞道了谢,瞬间回到现实世界。小明坐在沙发上,摸摸额头,没发烧。一会,妈妈来了,叫小明去睡了。
    
指导教师      张华明
2#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15:43:18 | 只看该作者
欢迎指导!
3#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15:44:49 | 只看该作者
以上是我校学生写的作文,欢迎老师们点评!


http://xnjyw.5d6d.net/thread-48807-1-1.html
4#
发表于 2010-4-21 17:59:16 | 只看该作者
读书伴我成长

  陡岗中心小学   高雅文

     书——多么熟悉的一个字眼。它就如同我的兄弟姐妹,教我如何与人相处;如同我的老师,教我许多知识;如同我的朋友,与我交心谈心。
    在我入学的第一天,拿到老师发下来的新书,我就迫不及待地翻开来看,哪怕我不认识字,看看插图也觉得新鲜无比。那花花绿绿的图案弄得我目不暇接,使我一下子就爱上了书。
    记得一年级学过一篇课文叫《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我特别喜欢它,看了一次又一次。因为这篇课文告诉我做事要坚持不懈,要细心才能有进步,方能成功。
    在五年级时好朋友杨思琴竟和我的书吃起“醋”来。原因是我只顾看新发下来的语文书而忘记了她这个好朋友,忘了和她一起玩的承诺。因此杨思琴给了我一个绰号——“书呆子”。
有时我要看书,杨思琴要我跟她玩,于是我就一心二用,一边看书一边玩。
    我是多么的喜欢看书,正因为这样也使得我要好的朋友跟书吃起醋来,也是它使我忘了关心我的朋友。但我对看书的喜爱是有增无减,我就是这样一个“书呆子”。

指导教师:夏映红

                                 
5#
发表于 2010-4-21 18:00:17 | 只看该作者
陡岗镇小作文相关搜索: 岗镇, 作文

读书伴我成长

——陡岗中心小学601  施贤阳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3岁的时候爸爸妈妈就让我看书。
        3岁那年,爸爸妈妈给我买了许多图书,什么动物类、植物类的、食物类的……下面就是我3岁时看图书的趣事。
    有一次,妈妈给我买了一些动物的图画,里面的动物和我一样大。妈妈叫我一个人不要看。我现在想妈妈应该是怕我看了吓着了。而我是一个顽皮的孩子,大人说不要做的事情我偏偏又想做。
     不一会儿,妈妈出去了,我一个人在家。这时,我便冒出了一个念头:看一看那动物图画是一些什么动物?可是,我正准备看时,心里出现了两个小人儿。一个小人儿说:“妈妈说什么都没有错。假如图画里有一些可怕的东西怎么办?”我一听,便想打“退堂鼓”。这时,另一个小人儿说:“我们男子汉还怕可怕的东西吗?”我听了后,觉得也有道理。便听了第二个小人儿的话。于是,我壮着胆子把图画拿出来了。我把封面揭开一看,里面是一只威武凶猛的老虎。我第一次看的时候,以为是一只真老虎,把我吓坏了。我躲在一个地方想:老虎会不会来咬我?不一会儿,妈妈回来了。看到我被吓着的样子,便问我看见了什么。我说:“妈妈,家里有老虎,不信你看。”我把妈妈带到了放图画的房间。妈妈一看,哈哈大笑。妈妈说:“这不过是一只画老虎”。我一看,果然是只画老虎。我也笑了起来。
      6岁的时候,我觉得图书不好看了, 便让妈妈给我买故事书看。
       8岁的时候,我索性看一些含义深刻的小说。
    而现在我能读懂一些名著了。我最喜欢看“四大名著”。我还喜欢把名著里的好词佳句抄到我的笔记本上。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希望书能一直伴我成长,使我知识更加丰富。
6#
发表于 2010-4-21 18:00:54 | 只看该作者
陡小作文相关搜索: 作文

读书伴我成长

陡岗中心小学 ( ) 张文雨


     读书就是力量,因为读书可以帮助我们的学习,增强学习的动力。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这句话时刻在我脑海里回荡。
    上幼儿园时,我就学会看书中的插图。图上画着各种有趣的事物,我越看越入迷。直到上小学一年级,我才换了书籍,看故事书。我特别喜欢看安徒生写的《丑小鸭》,丑小鸭虽然长得丑,但是它最后变成了白天鹅,这令人颇感意外。
    安徒生写了很多童话,如《牧猎人和公主》这个童话告诉我们,生活中许多事如此相似,当人们拥有时,却不懂得珍惜,可是当时机转瞬即逝时,又往往追悔莫及。这篇童话给我们的启示和读一本好书是一样的。
    读二年级时,我最讨厌看语文书了,我喜欢看课外书籍。
     记得有一次,我看《伊索寓言》里面的《老人和死神》。看的忘了神,因为里面的老人非常有趣。这篇寓言的字数很少,我看了一遍又一遍。这篇寓言告诉我们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惜生命、爱护生命。
    我看了很多课外书籍,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上一级,就能汲取更多的知识。
    读三年级时,我还是改不了不读语文书的坏习惯。但老师总是逼着我读语文书。我无奈地拿起自己讨厌的书郁闷地读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懂得了读语文书的好处,从此,我喜欢上了读语文书。俗话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要用心的读,直到你的心完全融入在书里,这才叫读书。
    读书是个很快乐的事,从中可以得到很多启示,读书使人充实。书就是我的老师。
    读书让我收获了许多。我的生活由此也变得更加光明和有意义。有一句名言叫做“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我最喜欢读书了,读书是我的嗜好,书读多了,自然就知道其中的奥秘。
     读书,让我知道怎么去感受一个东西,书是无私的,它为我们奉献了那么多,但是有些人为什么不懂得珍惜呢?
     读书让我收获到五彩缤纷的知识。
     读书将伴我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7#
发表于 2010-4-21 18:02:57 | 只看该作者
读书伴我成长

陡岗中心小学 ( ) 张文雨


读书就是力量,因为读书可以帮助我们的学习,增强学习的动力。
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这句话时刻在我脑海里回荡。
上幼儿园时,我就学会看书中的插图。图上画着各种有趣的事物,我越看越入迷。直到上小学一年级,我才换了书籍,看故事书。我特别喜欢看安徒生写的《丑小鸭》,丑小鸭虽然长得丑,但是它最后变成了白天鹅,这令人颇感意外。
安徒生写了很多童话,如《牧猎人和公主》这个童话告诉我们,生活中许多事如此相似,当人们拥有时,却不懂得珍惜,可是当时机转瞬即逝时,又往往追悔莫及。这篇童话给我们的启示和读一本好书是一样的。
读二年级时,我最讨厌看语文书了,我喜欢看课外书籍。
记得有一次,我看《伊索寓言》里面的《老人和死神》。看的忘了神,因为里面的老人非常有趣。这篇寓言的字数很少,我看了一遍又一遍。这篇寓言告诉我们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惜生命、爱护生命。
我看了很多课外书籍,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上一级,就能汲取更多的知识。
读三年级时,我还是改不了不读语文书的坏习惯。但老师总是逼着我读语文书。我无奈地拿起自己讨厌的书郁闷地读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懂得了读语文书的好处,从此,我喜欢上了读语文书。俗话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要用心的读,直到你的心完全融入在书里,这才叫读书。
读书是个很快乐的事,从中可以得到很多启示,读书使人充实。书就是我的老师。
读书让我收获了许多。我的生活由此也变得更加光明和有意义。有一句名言叫做“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我最喜欢读书了,读书是我的嗜好,书读多了,自然就知道其中的奥秘。
读书,让我知道怎么去感受一个东西,书是无私的,它为我们奉献了那么多,但是有些人为什么不懂得珍惜呢?
读书让我收获到五彩缤纷的知识。
读书将伴我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指导教师:夏映红



收藏 分享 评分


8#
发表于 2010-4-21 19:25:05 | 只看该作者
陡小老师自发上传
转到一起好找
9#
发表于 2010-4-21 19:25:49 | 只看该作者
欢迎评点...........
10#
发表于 2010-4-24 12:58:07 | 只看该作者
写出读书之“境”之“心”之“界”



吴 泓



一、例文

                                 读书——我精神成长的历程



                          新安中学高二 张小婉 指导教师 吴 泓



     我仍清楚记得,六岁时,母亲郑重其事地将一本书按在我怀里,并百般叮咛,要我好好地学。这是我人生的第一本书——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如今,我所有的教科书摞起来,也足有几米高了。然而这所有仅仅是我认识世界的开始,是我一切精神活动的初级阶段:学习生存。这也成为我阅读书籍的最原始的目的,我将冰心先生称为“苦读”的这种读书方式归于“社会的需要,生存的资本。”早年父母创业的艰辛,在我幼小的心里打下了深重的烙印,懂得生活来之不易。每次回到家,看见父亲劳累的身影,我难以想象他肩负千斤的重担会把他拖得多累。这时,我紧握手中的书,心想;十载寒窗,我若熬过去,父亲就能歇歇了。求知,读书,成了一种迫于生存、立足社会的无奈。因为如此,我极为珍惜我的每一本教科书,至今。仍舍不得扔掉。

     因为不知,所以阅读。而后,我的思想出现了新的变化:剔除了一些功利的观念,我变得对知识如饥似渴,对未知世界的迫不及待。初上高中,我钻研过英国科学家柏延顿的《化学简史》,读过清华大学核能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王革华的《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还有各种科普类书籍。我获得了对客观世界更充分的认识。其后,我有选择地读了《论语》、《孟子》、《孙子兵法》等中国古典智慧书籍,玄探索为人处事的方法。带孩儿时代的好奇多问和对未来的憧憬,参夹着“读书求存,读书自强”的信念,我渐渐走上了为“书“消得人憔悴的境界。

     曾有一时,我成日浸泡在宋词的温歌软语中。有一本杨海明教授写的《宋词与人生》就让我废寝忘食。南唐后主李煜的几句词特别让我感动:“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常恨水常东!”多么思腻!多么忧郁!是秋风剪出了他的愁思?还是冷霜点出了他的眼泪?我忘记了班里如集市般的吵闹,思绪全都飘到了昨夜又东风的小楼上。我认识了花间派鼻祖温庭筠。他的词,清新舒畅,愁也是淡淡的,揉着一缕花香。最喜欢他那句:“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读罢,鼻息间就是一股清凉的雨后空气,还能嗅出的杏花香。我幻想着自己是一位“芙蓉凋嫩脸,杨柳墮新眉”的古典美人,轻摇蒲扇,靠在翡绿的芭蕉下顾影自怜。更有一次,读罢司空图的《酒泉子》:“黄昏把酒祝东风,且从容”一句,抬头便见一轮落日雄伟地挂地窗外,直逼我的瞳孔,刹那间,激动之泪如泉涌。

     品读宋词,的确让我的感情细腻了许多,词中蕴藏着人生哲学和一种超脱的境界,是以往我在“求存”阅读中无法体会到的。

     慢慢成长的我,变得多愁善感。对生活的枯燥无味,我发出了抗议。在宋词的“催化”下,我变得脆弱,无助,孤独。潜意识告诉我,我需要开始去定位自己的信念、人生价值观和人格品味了。成长的脚步变得急促起来,先前的阅读,使我对人生哲学有了好感。

我买了周国平的《安静》和蒙田的《论生活》。对比起来,周国平的文字似乎更平易近人,而蒙田则更多以一位大哲人的身份与你交谈。

     夜里,将心情沉静下来,翻开《安静》,我享受这种静默的交谈,一切都是真话,都是忠诚的意见,而我从中汲取了教益。“惟有对自己负责,每个人都只能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亳靠不了别人。”在我日后的行为里,这句话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成为我战战兢兢迈向“独立”之门的拐杖。

     有一句名言,我们都很熟悉:“读一本书,就像在跟一群伟大的灵魂交谈。”现实生活中,我对追星丝毫不热衷,因为那是“渴望不可及”,但作家却不同。他的文字,就是一扇窗,让你肆无忌惮地看他内心。他还会教你如何面对人生的苦恼,耐心地与你谈话。有时不仅是从中一再顿悟,而且培养出了一种不被击溃挫败的韧性。是一条条理性的人生哲学撑起了我柔弱的躯体。佛祖曾在菩提树前顿悟成佛,我不是神,但这种“心灵沟通”的阅读,我渐渐学会在现实中面对各式各样不公、残忍和压力去解脱自己。无论受了多大委屈我脑海里已有一条条充足的理由告诉自己忘记伤痛,冷静下来。这种寻求解脱的阅读,是基本“求存阅读”之上的,是一种境界的升华,因为人的思想和灵魂一旦崩溃,一切生命活动就亳无意义。所以我认识到:解脱自己,才是生存下去的根本。换句话说,是一种勇气和动力支撑我接受西西弗斯那样的命运。

     慢慢的,我从“书教我如何思考”逐步过渡到“我思考书中的问题”。

古罗马有位哲人,叫马可·奥勒留,他给自己写了一本《沉思录》,其中写道:“你只有有限的时间,如果不用这段时间来清除你灵感上的阴霾,它的逝去,你也将逝去,并永不复返”。

人生,就必须是坚定执着地在思考。

     读爱因斯坦的语录,是一种震撼。一个能将物理学和人生哲学揉合得如此天衣无缝的老头,他的大脑足以装得下整个宇宙。我无法读懂他的智慧,但我一刻也不放弃去思考,去领悟,起码这种执着,让我对爱因斯坦对完美人生的诠释有了自己的见解:“理论上,我知道我一无所知;实践上,我需要我一无所需”。这是一种淡泊和谦虚。爱因斯坦追求的是至高的精神境界,而不是至奢的物质生活。长久以来,我对自己价值观的疑惑,现在似乎有了答案。

点点滴滴,从文字的世界里,我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一个比宇宙更广阔深邃的精神世界。

灵魂是一涡流,命运之谜不可解,人生就是一本无字的书,从生存到摆脱灵魂摧残自身再到对生命的思考,我在成长,在扫除灵魂上的阴霾,在寻求未知一切的解答,在耕耘装点自已精神家园。

      一双飞翔的翅膀,让我的生命可以去到一个更高的地方,去获得一个幸福生活的“所在”。



                                                        二、写作指导

     这是一篇第八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的参赛作文。此次大赛作文的主题是“读书——生命飞翔的羽翼”,参赛者可以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个性化写作。在写作时,同学们得到更多的是记叙文怎样开头、怎样高潮、怎样结尾的陈旧的指导。怎样才能写好这样的文章?

                                               1、写出读书之“境”

      何谓“境”呢?就是说我们应该给读书设置一个场景、一个情境,或者说读书本身就应该有一个场景、一个情境。读书之“境”就是我们在阅读时,周围或者身后酝酿或生成的人、书、景一体的一个背景、一个“气氛”一个“场”,一种此书此景的情绪或者景况,这种情绪或景况会在你内心里漂浮、涌动,在你周围的空气中弥漫开来,是人处书境,还是境与书合;是人书一体,还是“天”人合一?你说不清,道不明,而你行文或者诉说的就应该是这种具体入微的感觉、感受、感悟……请看一段文字:

       ……是秋风剪出了他的愁思?还是冷霜点出了他的眼泪?我忘记了班里如集市般的吵闹,思绪全都飘到了昨夜又东风的小楼上。……读罢,鼻息间就是一股清凉的雨后空气,还能嗅出的杏花香。我幻想着自己是一位“芙蓉凋嫩脸,杨柳墮新眉”的古典美人,轻摇蒲扇,靠在翡绿的芭蕉下顾影自怜。更有一次,读罢司空图的《酒泉子》:“黄昏把酒祝东风,且从容”一句,抬头便见一轮落日雄伟地挂地窗外,直逼我的瞳孔,刹那间,激动之泪如泉涌。

读李后主,班上的喧哗不能阻断我思绪的飘飞;读温庭筠,我竟能嗅出花香幻成美人;读司空图,自然之景与词中之境合二为一。读这样的文字,你就会感同身受、身临其境。我们写不好这类文章,很要紧的一点就是文中无“境”。

                                               2、写出读书之“心”

      记得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永新先生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其实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那么,何谓“心”呢?就是指一个人读书的精神、思想发育、成长的心路历程,换言之,就是阅读历史。写“读书”就要叙述事件,叙述历史,叙述“与书有缘”的事件或历史的发生发展过程,就应该体现叙述者精神、思想发育、成长的心路历程。为什么要用“心路历程”一词,而不用“故事情节”,我想:阅读不仅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形态,更是我们生命中的一段旅程。

      传统的文章写法对叙述情节强调的是时间、地点、人物,开端、发展、高潮;而“心路历程”却要我们用心去触动,去抚摸,去呈现我们阅读各个阶段的悸动与心跳。没有“心事”的会意与契合,那情节,那故事将是苍白和乏味的!这篇文章,人之于书,与其说是在读书,不如说是在读自己,读自己的内心世界,读自己精神成长的历程。

                                             3、写出读书之“界”

      我们知道,生命的历程,人与书的缘分或际遇,实在可以称得上是赴一场宴会,如此,读好书就犹如赴一场人生的盛宴了。要写你与读书,而你的阅读不能把你的生命提升到一个精神的高度,你写出的作品肯定是失败的。杨绛先生就把“为应考试、为写论文、为求学位”的阅读称之为“苦读”;“苦读”于书不仅无缘更是无奈!真正思想升华、精神成长的阅读必定是充满期待和企盼的,这才是最高的“区域”和“界位”,即精神的高地。请看作者结尾的一段  文字:

      点点滴滴,从文字的世界里,我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一个比宇宙更广阔深邃的精神世界。

     灵魂是一涡流,命运之谜不可解,人生就是一本无字的书,从生存到摆脱灵魂摧残自身再到对生命的思考,我在成长,在扫除灵魂上的阴霾,在寻求未知一切的解答,在耕耘装点自已精神家园。

     一双飞翔的翅膀,让我的生命可以去到一个更高的地方,去获得一个幸福生活的“所在”。

     是啊,这“生命可以去到一个更高的地方”,这“幸福生活的‘所在’”,不正是我读书所要追求的最高的“区域”和“界位”吗?

                            该文发表在《特区教育》“中学生”2006年第4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06:06 , Processed in 0.153224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