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梁鸿鹰:行走在汉语写作的高原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16 20:37: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梁鸿鹰:行走在汉语写作的高原上
    作家张炜的《你在高原》无疑是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现象,作品本身自然引起了多方面的话题,而最重要的是,关注不只由于其篇幅与深广内容,更在于作家创作它时所体现的信念与精神。

  我们有充分理由把张炜这部作品的创作视为一次信仰的征服。信仰对于文学创作,之所以在当前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就在于人们觉得,如果文学在失去轰动效应之后,写作者的信仰也随之渐渐失去,那么文学之魂魄必将不复存在,如果人们被感官写作、欲望写作、碎片写作所蛊惑,如果过于向往影像表达方式带来的利益,希望借现代传播手段能够给作品价值的实现带来见得到的实惠,如果在商业走向、经济效益、名利指数的夹击、感召面前,失去对文学的信心,如果在这个有着“网络化生存时代”、“小时代”、“碎片时代”、“狂欢时代”、“缩略时代”的氛围中,对文学作品应有什么样的思想含量、应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没有把握,那么文学陷入更为尴尬境地的可能性就大几分。就连王蒙也提出“呼唤经典”的口号,该多少反映了人们的深切忧虑吧。在这种情况下,张炜一如既往,自觉以坚韧的创作,实践着对文学的既定理想,他的这次写作既是信仰之旅,也是朝圣之旅,《你在高原》是张炜一次极富野心的攀登,一次张扬信念的行走,他将这450万字献给那些不愿放弃思想的人、献给那些不甘被物欲之潮和娱乐之潮淹没过顶的人,他以百科全书式的记忆、探究和想象,想让人们“恢复记忆,唤起激情,不忘他人的苦难。”从而能够让人感受一次真正的痛楚和例外的满足。

  《你在高原》以非凡的实践向人们昭告,优秀的文学作品必定勃发于无垠的大地、广袤的星空,文学的重要品格在于体现作家对世界的独特体认。张炜用自己的写作实现了对现实、历史,家族、村庄,城市、乡村,天空、大地,江河、森林,一次全面的勘探、丈量与发掘,作者像他所心仪的地质队员那样,一寸寸地走过脚下的河山,一个字、一个字地为它命名、立碑、施洗。张炜像《家族》中的主人公那样,睁大了一双让人注视和歆羡的黑眼睛看这个世界,看那到处都隐藏着的可怕的故事,发现那到处都埋葬的可爱的玫瑰。《你在高原》的写作立足于作者生活的土地,而又绝不局限于脚下的家园。他像每个优秀的作家那样,总是倾向于通过具体而微的事例,尽可能多地去发掘、指认、概括世间的事物。人们不得不相信,张炜的写作得到了大自然世间万物的充分激发,他就像第一部《家族》里的那个主人公那样,每时每刻都能够“从红木树、从早霞的金丝光束、从那个漫游的身影上汲取力量”,他渴望一个泉,用以滋润他充实他。就《你在高原》的主人公而言,是因为“我渴了一生,我的泉。我对我的泉祈祷,敛住母亲给我的眼泪。我的泉,我的泉。我的父亲,我的父亲。你骑在红色的骏马上飞驰而去,带去了所有的家族的浪漫和希望,你是家族的永恒的父亲。你是那一段神奇传说的父亲了……”(《家族》)。但对张炜而言,则更多生死攸关的事情,已故著名美国作家约翰·厄普代克说过:“经历与体验在这样一个被大量报道与揭露的年代已经变得一钱不值。”张炜则要用自己的笔,让丰沛的经历与体验在自己的笔下重新妖娆绽放,而有谁敢说做得比他更强呢?有谁在当代文学的写作中囊括、捕获、放射出那么多魅力十足的人生经验呢?

  文学的多种可能性永远是优秀作家独善的领地,而它永没有穷尽的时候。就在人们的视线被市场、消费者、书商所牵引的时候,张炜心无旁骛地专注于文学本身——专注于它的质地、境界、品格与前途,并且开始了义无反顾的探索。他从文学的本来意义出发,肩负着原始而恒久的使命,坚韧而旷达地前行,他这由10部小说组成的巨制,源自“茂长的思想,繁浩的记录,生猛的身心”,它们以纯净的文本和表达,展示了一个跋涉者的步履,这些文字里面有着丰饶的细节、性格各异的人物,直通向人心幽深的世界,通向生活细密的腠理。这里有大面积的对景物、人物、风土的描写,有对各色人物的刻画,有深沉的议论、澎湃的抒情、机智的对话。这10部作品探求了中国小说长度的可能性,探求了画面延伸、文字延伸、语言延伸的可能性,当然也探求了哲思、雄辩的可能性。自五四之后,雄辩在文学中的式微似乎已成定局,但《你在高原》恢复了文学作为读者良师益友的追求,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全身心的拥抱,也恢复作家作为智者的社会角色。

  我们欣赏文学,也许有时是要找寻我们自己想不到、对心灵有所触动的那些句子吧?而这正是人们久违的。在张炜创造的文本里,我们能读到我们所期待的,比方说这样的段落:“我只为阿萍奶奶一个人祈祷、感念、企盼和相守。您让我做个好人,我就投进一个炽烈的火炉。熊熊燃烧——奶奶,我做到了,无悔了。我从您幽香深长的柔发中找到了感谢之路。这是一场彻底的祭与献,我交出了生命。这是对美与爱、柔情蜜意与亲近照拂的最后一次报答。”(《家族》)像这样虔敬情怀的、纯洁的议论,俯拾即是,直指人心、直逼人的情感。再比如这样的景物描写:“一片大漠,一片水波,一匹红马,一只鸥鸟。就是它们,是旋转的星辰,是渍红的水雾,是摧折的树林,是化为汤汁的顽石。心底荡动的是绝望的狂欢,是尽情尽兴的疯癫。然后就沉寂下来,听一根根银针悄然跌落。空旷的荒原、白皑皑的大野、流沙静滞的高丘、漫漫无声的长河。你在哪里,我在哪里?我看到雪原上你那飘扬的红巾,草地上你那纯白的裙裾。我盼念你的微笑在丛林边、摇篮旁,在热泪洗涤的脸庞上。”(《家族》)读后也能使你的心灵得到安抚与净化,而这难道不是诗的使命、文学的使命吗?张炜肩负着这个神圣的使命,行走在汉语写作的高原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16:41 , Processed in 0.11893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