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视角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1 15:13: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视角[z]
2008-03-14

一、基于协作的教师学习、发展共同体概述
  “基于协作的教师学习、发展共同体”(Cooperative-based Teacher Learning Communities),是指具有共同学习目标的教师基于个体专业成长的共同愿景,以教师个体的自身成长为关注焦点,围绕教师在职场中碰到的问题,在一定的信息技术支撑环境下,通过各种社会性软件,在理论引领的沟通交流和新型教研活动的协作互动的共同活动中,使教师借助集体智慧与个体智慧交融共享经验与资源,最终实现互促共进的学习、发展共同体。
  社会性软件,是指以满足用户最基本的需求为原则,为用户提供一个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把互联网上的用户聚集起来,帮助并促进个人之间的沟通、合作的交互行为。典型的社会性软件有博客(blog)、网摘、图片分享、IM即时通讯工具、QQ、E-mail(电子邮件)、BBS(电子公告栏)、Wiki、智客等。
  在信息化时代,基于协作的教师学习、发展共同体主要是指教师之间借助社会性软件建立起来的、跨越时空的网上头脑风暴群,使教师个体依赖集体智慧实现自身专业的发展与深化。通过以上对基于协作的教师学习、发展共同体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基于协作的教师学习、发展共同体是基于社会性软件的团队学习职能体
  社会性软件能为各种不同层次、水平之间交流、讨论的平台,为教师之间提供了分享数字化资源的途径,还为教师提供信息存储和管理的空间。利用各种社会性软件,把有共同专业背景、兴趣爱好的教师有机地联结在一起,构成一个学习团队,教师个体可以在团队学习中得到发展、提升。
  2.基于协作的教师学习、发展共同体是基于情境的教师实践知识共享体
  在学习、发展共同体中,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协作是基于一定的问题或情境展开,围绕着在职场中碰到的问题进行,教师之间可以将自己的实践知识共享,供他人学习分享,从而达到共同发展、进步的目标和理念。
  3.基于协作的教师学习、发展共同体是基于协作的教师专业成长生态体
  “学习是基于复杂的社会语脉而展开的文化实践和社会实践,实现着课堂中难以以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语言言尽的复杂价值。”学校要形成相互学习的共同体,教师集体必须从单纯的管理组织转化为相互的学习共同体。未来社会,学习本身就是协作的实践,协作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支撑。
  个体为集体贡献智慧和知识,个体从集体中获取智慧和知识,个体与集体之间互相沟通、协作,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生态系统,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二、基于协作的教师学习、发展共同体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视角
  1.教师专业成长内涵
  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个体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不断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与实践,主要包括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教师教育。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成长理论不断更新与发展。当前,教师专业成长根据其不同的层次和水平可以分为“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和“自我更新”阶段(见图1)。
  通过图1的教师专业成长发展阶段,可以清楚地看出不同阶段的教师专业发展可以以不同的途径来实现。
  对于“生存关注”阶段的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日记、教育随笔、教育叙事等形式来实现。
  对于“任务关注”阶段的教师,可以利用课例研究、案例分析、自我反思等来开展相关工作。
  对于处于“自我更新关注”阶段的教师,应该采取行动研究、课题研究等形式。
  2.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视角
  基于协作的教师学习、发展共同体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新的视角,有利于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速推进教师专业成长。构建基于协作的教师学习、发展共同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操作:
  重构教师学习组织。将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教师资源进行合理、科学的组合,形成基于教学风格的跨学科教师学习、发展共同体和基于教师专业的同学科教师学习、发展共同体。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教师学习组织结构的更新与发展,优化教师学习组织机制。
  构筑共同愿景。每个学习共同体的成员进行自我现状分析和理想描述,以理清个体发展愿景。然后,共同体负责人集思广益,寻找到个体发展愿景中的“共性”,并将其成文反馈给每个共同体成员,经过协商、讨论和研究,最终确定为共同体的共同愿景。
  制定合理、科学的活动机制。为了使教师学习、发展共同体能够顺利地开展一定的活动,就必须制定合理、科学的活动机制,以保障共同体成员能够按照活动机制开展活动。
  活动平台: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既包括由学校自己开发的课程,又包括对国家和地方课程材料的修正与改变,其基于学校、立足实践、强调反思的特点,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实践学习提供了平台。
  确立活动内容: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实现教师之间的交流、协作,实现教师专业发展质的飞跃。
  基于协作的学习、发展共同体评价:教师成长电子学档。教师成长电子学档是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将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学业绩等以电子化的方式存储起来,并可以实现共享的一种评价思路和方式,基于协作的学习、发展共同体评价需要借助这一理念开展对教师的科学评价。
  实践研究表明,基于协作的学习、发展共同体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视角。有利于促进新教师的快速成长;有利于促进教师独特教学风格的形成;有利于促进校园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三、基于协作的教师学习、发展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构建策略
  每个教师都有不同的教学理念、个性品质、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构建基于协作的教师学习、发展共同体就是利用更高层次的协作精神来化解教师之间的水平差异,从而达成教师的专业发展。
  1.改善心智模式,实现不断超越自我
  当前,由于教育观念、理念更新的落后,很多教师已经形成了习惯性思维定式和行为取向。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改善心智模式,转变思维方式,从过去旧有的心智模式中解放出来,用全新的思维去观察变化了的世界。当然,要改善心智模式,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心智模式,要克服习惯性的行为和思维路线。其次,要善于反思、觉察自己心智模式的缺陷,找出它与现实改革之间存在的差距。再次,教师要乐于舍弃旧习、抛弃成见、敞开胸怀,实现与别人的协作交流。可以说,教师是在集体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教师要与专家、同事开展协作交流,运用头脑风暴法,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2.以共同愿景和系统思考为基础,发展教师的自我规划
  众所周知,如果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目标,没有规划,那么学习所取得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应该发展教师的自我规划。教师的自我规划就是运用系统思考,对“为何学——学什么——怎么学”进行系统设计,制定自身的工作与学习的计划。在实现自我规划中,教师在把工作和学习有机结合的同时,不断自我激励、自我超越,实现新的自我价值,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工作中不断地“感受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从真正意义上活出生命的意义。
  3.充分利用社会性软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社会性软件带来的现象就是“泛学”现象的产生。“泛学”不仅是针对内容的广泛化学习,也不仅是针对学习活动的广泛开展,而是指学习手段、学习过程、学习形式等学习行为、学习思维的广泛化。学习不再仅仅是以学校为中心,而是能够使教师在超越时空的同时还能超越自我。当前最流行的社会性软件之一就是教育博客。
  通过教育博客,教师可以发表自己来源于教育实践的教育感想,在这种随笔式的记述中不仅可以提供与大家交流的机会,而且可以提升自己的心灵感触。在教育博客聚合的环境中,大家以共鸣的方式相互促进与提高,一起构建探讨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规律的人文网络环境,一起构成丰富多彩的“学习共同体”。
  4.充分挖掘网络资源——学习、发展共同体的资源优势
  一线教师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主力军,是课改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我们应将其作为切入点,充分发挥这支主力军的作用和智慧,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挖掘出来。在教师博客群网上开辟“教师资源中心”,鼓励教师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如学习中国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新思考网http://www.cersp.com)课改实验区各学科的典型案例等,把自己好的作品资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随想、教学案例等)上传,以利于推进资源的共建共享,服务于一线教学。
  5.构建精品资源——学习、发展共同体的核心价值
  学习、发展共同体最终的目的应是引领广大教师占领课改主阵地,通过学习他人的好经验、好做法来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优秀教师的案例、课例、成长历程、专访等都是广大实验教师的榜样,他们的示范导航将激励着更多教师的成长。通过开展网络环境下的“与优秀教师同行”、“优秀教师教学支持行动”、“同上一节课”等来带领更多的教师与新课程同行,更快地成长,建设一支业务精、能力强骨干教师队伍。
  6.学习、发展共同体的归宿——实现知识共享平台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师的组织学习和知识创新学习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学校通过建立互动的、人性化的知识交流网站,可以达成教师之间知识的交流、传递、共享。通过在网站上设立校园文化、教学科研、教学动态、教师园地、学生园地等栏目来形成知识的平台、交流的空间。此外,社区人士、学生家长也可以通过对网站的浏览来了解学校、教师、孩子的动态情况,加强社会与学校、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良性沟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14:24 , Processed in 0.07725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