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剑书法篆刻赴泰展前言 文/包立民 杨剑先生来信告知,应泰国政府之邀,今年四月,他将与胡润芝先生一起赴泰举办书画展,与泰国书画家交流艺术成果和心得。这是一件大好事,可喜可贺!对于两位长期生活在赣东北内地的书画家,有机会走出国门,交流艺文,开阔视野,聆听批评,无疑对他们今后的书画创作有很大的裨益。 我与杨剑相识于二十一世纪之初,邂逅在北京的中国美术馆。他与我同在一个展厅观展,见我在签到簿上签名,便主动上前攀谈,谈起他在报刊上读过我的不少文章,尤其是近期在《中国书法》杂志上刊登的《傅周海周年祭》的文章,深受感动。傅周海是他的恩师,对他教诲颇多。接着,我们环绕傅氏其人其艺在厅外交谈了起来。交谈中,我感到他是一位很重师道和友情的人。 不久,他热情邀请我和内子赴赣东北游览,还特地从上饶接来他的启蒙老师胡润芝先生作陪,我们朝夕共处了一个星期,十分愉快。杨剑的住家是四层独门小楼,一楼会客厅里挂着他的书画藏品(多为当代名家作品),三楼大厅则是他本人的书法篆刻展厅,展厅一侧是他的画室和写字间。我观赏了他的部分藏品,也观赏了他的书法金石作品。我惊讶身处偏僻一隅的他,居然能与偌多海内外名家交往、切磋技艺;更惊讶青少年时代赶上“十年浩劫”无法安心读书求学的他,竟然能排除障碍,发奋自学,面壁习字、刻印,潜心读帖、读诗、读文,读到了书内功,也读到了书外功,潜移默化,化作了传统文人笔下的书卷气。 杨剑是位多面手,既善于书,又精于印;既长于行草,又精于篆书。他的行草从二王入手,又对王觉斯(铎)、董玄宰(其昌)、文衡山(征明)颇多会心,笔下如行云流水,清秀飘逸。他的书作,以篆为多,也以篆为工。篆书是古文字,要写篆字,首先要识得篆字,记诵篆字,然后才能变通篆字,创作篆字。为此他刻苦研读《说文》,剖析《篆势》,强记博取,细加研习甲骨、金文及秦篆汉印的点划结体,长年累月在窗下摹写刻治,又通过“画成其形,随体截曲”和“皆取籀文,或颇省改”等特点加以梳理,孜孜矻矻二十余载。中国有句民谚道:“如果功夫下得深,铁杵也能磨成绣花针”。杨剑终于将铁杵磨出了绣花针! 今天在展厅里,大家看到的杨剑作品,就是这位年届不惑之年有才气的中年书法家,花了二十多年磨铁杵的功夫,磨出来的刀笔相错、颇具灵性的金石法书! 包立民 2004年3月20日于北京 ------------------------------------------------------------------------------------------------- 包立民 著名书画评论家、传记作家,《文艺报》编审 (该文刊载于《杨剑书法篆刻艺术》[中国艺术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发表于《中青年书画家》报2004年3月总第30期4版)、《书法赏评》2005年第3期、《江西日报》2004年10月16日4版《当代艺术》[ 改题为《刀笔相错写性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