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州师大城市与环境学院管华教授在“黄河学”高层论坛上作主题发言 |
|
为 促进“黄河学”的建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于2009年11月21-22日主办了“黄河学”高层论坛。水电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山东省政协、河南省产业发展研究院、陕西师范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滨州学院黄河三角洲文化研究中心、曲阜师范大学、洛阳师范学院、河南大学等的近百位专家应邀出席了论坛。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上,与会代表广泛探讨了“黄河学”建设的意义、学科属性、学科内涵、研究思路与方法、黄河文明等问题。
会上,水电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李国英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孙九林院士和郭来喜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魏研究员、历史研究所王震中研究员、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魏后凯研究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侯甬坚主任等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
作为“黄河学”的首倡者,我校城市与环境学院管华教授应邀在论坛上作了题目为“‘黄河学’释义”的主题发言。管华教授认为,建立和发展“黄河学”,具有弘扬中华文明、促进黄河流域发展、解决黄河及其流域内重大问题的价值,有着具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独特的研究视角和方法、雄厚的研究基础的可能性。 “黄河学”应以黄河、黄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以黄河文明为核心研究内容,以黄河流域人地关系为重点研究问题,是一门具有边缘性、“国学”性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具象性的特点。“黄河学”的科学体系应由理论与方法研究、区域综合研究、专项研究、应用研究所构成。当前“黄河学”研究的重大问题,在基本理论问题方面,应有“黄河学” 的研究对象、内容、学科性质、科学体系、研究方法论等;在“黄河学”综合问题方面,应有黄河流域人地关系、文明起源、嬗变与特征、上中下游和谐关系等;在“黄河学”专题研究方面,应有属于黄河和黄河流域自然科学基本问题的黄土与黄土高原成因与演化、黄河下游河道变迁、黄淮海平原成因与演化、河流水沙关系等,属于黄河和黄河流域人文社会科学基本问题的黄河流域文化、复兴、开发与整治、文学艺术特质、民风民俗等,属于应用问题的黄河河道治理、黄土高原整治、黄河源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黄淮海平原综合开发、黄淮海平原地下水开发与保护、黄河流域考古与典籍考证、文物保护等。管华教授的报告引起了与会专家的极大关注和热烈讨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