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建构开放型班级管理体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29 13:37: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建构开放型班级管理体系

作者:杨文玫
 


旧式高中班级集体运作机制不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性,更不利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办事能力。旧式的班级管理体制需要打破,建构具有开放性、前瞻性、实用性和人文性的四大特质的新型班级集体管理机制
关键词
建构
运作机制
开放性
实用性
人文性
随科技发展社会进步,新型的人际关系不断涌现,旧的思想观念不断面临挑战,传统的管理机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如果在这样转型时期,还以旧的管理模式管理具有新式生活方式和思想的青年学生,必然会遭致学生反抗或漠视。甚至有的学生就因此而走上叛逆不归之路。
一、旧式班、团委运作机制的弊端
旧式的班、团委运作机制,就是以班主任为核心,再由班主任任命或由同学民主选举产生团支书、班长、学习委员等班团委干部。它的运作机制一般形式如下:


这个管理系统有两个子系统:一个是班委系统,另一个是团委系统。每个系统从班主任到每个普通学生有四个管理层级关系。班主任是最高层的决策者,班长和团支书分别是两个子系统的管理者。在实际运作中有两种典型的运作模式:一是班主任越过班长、团支书把具体的任务直接有关班团委干部,然后告诉班长或团支书有这么一件事望监督执行。二是班主任把有关工作直接交待给班长或团支书,再由班长或团支书去执行落实。前者这样做表面上看班主任是把工作直接落到实处。事实上这样做是在弱化了班长和团支书的作用,有意或无意的淡化一个组织的领导层级关系,不利于班长和团支书与其他班团委干部协调工作,不利于班长和团支书主动的进行创造性的工作,更不利于班长和团支书在同学当中树立威信。久而久之,班长和团支书工作的积极性遭受打击,以致于他们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严重钝化。还会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认为班长和团支书不是班主任的两只眼睛罢了。长此以往,班主任只能事必亲躬,否则班级什么工作都不能顺利开展。后者各项工作按正常运作方式运作,每一项工作从决策到执行基本上都要经过四个层级运作。这样信息传递路线过长,难免在传递过程中出现信息变形或信息丢失或信息失效。班主任的决策意图不能得以很好体现,班级工作不能得以落实。
造成以上两种弊端的根本原因,不是班主任工作不负责,也不是班干部工作不得力,而是这种管理体制不应适于现代学生管理。现代学生他们追求个性、民主、自由、平等,希望能与班主任和班干部平等对话,更希望有一个开放的、民主的适合于自己施展才华的平台,不愿有处处受制于人的感觉。然而,旧式班、团委运作模式管理层级关系复杂,不管你工作如何小心翼翼,总难以消除层级关系。绝大多数的学生不能跟班主任或班干部充分地对话,只能处于一种被管理地位,他们更多的时候只能是被动听从,根本无法实践自己的思想,施展自己的才华。
再者这种管理体制分工细致,它是沿用了初中和小学生运作体制。初中和小学设置了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官”,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给更多的学生以刺激和鼓励。有时还是为了平衡某些复杂的人际关系。然而,高中阶段学生自主意识不断增强,他们不愿也不希望以此为刺激和鼓励,更不愿看到同情和照顾。但是我们工作中往往就忽略了这一点给学生带来的伤害。因为一个小小班级确实没有太多的事情,这种细致的分工就导致许多“委员”和“长” 们(比如生活委员、学习委员、组织委员、副班长)常常闲置无事可做,而干具体工作的班长、劳卫委员和体育委员却常常忙得焦头烂额。有官一身轻,自然有人羡慕或嫉妒;有官难得闲,心里自然不平衡。甭说这对个体是伤害,对集体更是伤害。所以,每到高三就有很多人不愿当班干部,或者有人不愿意当班长、劳卫委员这一类工作辛苦的班干部。我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旧式的班、团委员运作模式分工过细,工作配置严重失衡。
二、建构新型的班级集体运作机制
生物系统越复杂,性能就越高级。但管理系统不然,越是简单,越具开放性;越有开放性也就越能发挥个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经过多年的反思和实验,我提出了建构新型班、团委运作机制的设想:


班主任助理由全体同学民主选举产生,组长由各组民主选举产生。实行值周组制度。班主任助理全面负责班级事务(包括团工作),协助组长做好值周工作,每一个月向班主任作一次工作汇报(如有特殊情况自己不能解决的必须及时汇报)。组长负责每组值周工作,提早一周作把工作安排好,每位同学都分到一些具体工作(组长和班主任助理也不例外)。值周组组长负责在班会课上作总结汇报。学期结束由两位班主任助理和四位组长组成品德考核小组对各组员进行考核。考核先由各组长提供优秀学生候选人名单,然后由考核组考核确定。考核组成员品德等第由全班同学考核,凡得票没有超过半数的不得评为优秀。
这一设想提出之后,用一个星期时间给学生反复讨论思考。然后设计了四个问题作了一次的民意调查,参与调查共52人,调查结果如下:
选 项
结 果
人 数
比 例%

A.改了好,有活力

25
48.07
其中有9人同时选了C项
B.改不改无所谓
13
25
其中有8人同时选了C项
C.改了恐怕会乱
21
40.38
D.旧的好,不要改
10
19.23
调查结果表明,有将近半数的人希望能够改变以往的运作模式,也有许多同学想改变以往班、团委运作模式而又担心不利于班集体的建设。但他们都有改革的愿望。只是少数学生不愿意“改”。不愿意改的主要有三类人:一是对向来不关心班级工作,根本不愿意参与班级管理;二是认为原先那套模式不错,没有必要改;三是原来就当班干部,怕改了之后丢了帽子。
三、新型班、团委管理机制的反思
边讨论边修改边完善经过了半年时间,在2000—2001年第二学期我们付诸实践。实践证明这种新型的运作机制与旧式机制相比有以下三个方面特点:
(一)
形式开放,机制灵活
新型运作机制它以值周组为主要运作模式,把班级工作分为三大板块:卫生板块、纪律板块和活动板块。卫生板块主要负责打扫管理教室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寝室卫生打扫;纪律板块主要负责早晚自修和课间纪律,营造一个适合于同学们学习生活的良好环境;活动板块每周组织全体同学搞一次有意义的活动。这种模式它不规定每一板块运作的形式,只是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开放性的工作平台,每个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做的事来做,然后由组长协调各个板块人员的分配,确保每个板块都有人负责,如果确实需要可以实行轮岗。比如有学生甲和乙希望管理班级卫生。那么这一周的教室卫生打扫和维持都由他们负责,他们既是卫生打扫者又是卫生管理者,至于他们怎么扫,一天扫几次,都他们自己决定,关键就是要把教室卫生工作做好。结果做得怎么样参照学校红旗循环考核小组评定的分数,由组长作分析总结为下一轮工作提供必要的经验,组长也可以根据他们的意愿给予岗位调整。
(二)
以人为本,民主管理
新型的运作机制班主任不直接参与日常事务管理,不提“应该这样”“不要这样”的要求,最多偶尔提提“我想”之类的建议。方展画在研究罗杰斯理论时提出,在罗杰斯看来,“因为传统教学缺乏真诚的、亲密的人际关系,充塞着威胁和恐惧,教师以权威自居,发号施令;社会、家庭、学校又强迫学生屈从,学生得到的是一种非自发性的,因而得不到自我满足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对外界的屈从和防御的活动”。(方展画著:《罗杰斯“学生为中心”教学理论述评》,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29页)这种新型的班级运作机制学生不会受到权威的压抑,也不需要服从于谁,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管理理念自我设计,自我管理。在实践中学会管理,在管理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做人。
(三)
全员管理,经济实用
在这新型的运作机制中每个学生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这样学生的在管理和被管理之中责任感不断地加强,集体荣誉感不断地增强,主人公意识不断地内化,自觉遵守纪律的能力也不断地得以强化。班主任也不需花时间强行管理,也不需费口舌说教感化。只需给学生搭建一个民主、自由的平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班主任只需在旁出谋划策,腾出更多的时间帮助学生搞好班级文化建设,树立班级奋斗目标和班级精神。这样既有利于提班主任的工作档次,有利于班主任学科教学工作,更有利于学生培养个性发展能力。
但是这种运作机制,也存在明显不足,一是和学校现行的管理体制不配套,有时学校举行大型活动,工作有些被动;二是学生能力发展不平衡,工作质量高低悬殊;三是学习重压之下,活动板块的开展不如其它两个板块来得有效,时间长了便容易流于形式;四是轮岗于过自由,不利于个别学生能力和责任感的培养。总之,这种新型的班级运作机制还很不成熟,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才能最大的发挥它的优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14:32 , Processed in 0.06386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