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何谓研究生教育——致2010级新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12 17:32: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何谓研究生教育——致2010级新生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余文森

一、研究生教育是“学科教育”
大学教育是专业教育,研究生教育是学科教育。大学按专业招生,研究生按学科(二级学科)招生。专业与学科两者之间互为基础又相对独立。以“学科”为中心,它要求通过三年研究生教育,让研究生系统地掌握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具体包括:
(1)本学科的基础理论(核心理论),这是核心和关键,要求研究生对本学科的特殊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有全面的掌握;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有深刻的了解;对本学科的核心问题和前沿研究课题有透彻的领会。
(2)本学科的理论基础。学科的理论基础能够为学科理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论的指导,它是学科研究和发展的主要支撑点。理论基础掌握得越扎实、越宽厚,专业研究后劲就越大。但是理论基础不是研究的对象,而是研究的依据,这也就是说,在学科研究中, 理论基础的某些原理可当作不证自明的“公理”加以应用。例如,在我们教育学的学科理论研究中,就可直接吸收哲学、心理学、社会学这些基础学科的理论研究成果。
(3)本学科的相关理论。本学科的相关理论能够为学科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可资借鉴的思想方法,扩大学科研究的范围。它是学科研究和发展的“背景”,缺乏这种背景,把自己的知识面局限在一个狭窄的小天地里,株守一隅,视野不宽,会导致学科理论研究寸步难行。当然,对相关理论的要求,无论是深度、宽度,都不能和学科基础理论相提并论,也不能和理论基础等量齐观。俗话说得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相关理论的学习要注重吸收对学科理论研究有用的观点和方法。
(4)本学科的应用理论。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学术型的研究生教育以理论及其掌握为中心,但理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研究生在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的同时,一定要致力于思考基础理论的实践应用。具体来说,研究生一定要努力把理念概念化,理论策略化,要善于把所学学科原理转化为实践方案,从中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求实意识和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生是通过研究进行学习的学生
研究生当然是大学生,但不同于本科生,研究生的特点是通过研究进行学习。通过研究进行学习意味着什么?首先就学习对象而言,第一研究生要尽可能大量研读原著特别是一些经典名著,掌握许多第一手原始资料,并从著作中吸收前人的智慧,从而奠定深厚的学术根基;第二要经常浏览权威的学术刊物,掌握最新的研究成果,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紧跟时代发展脉胳。其次就学习方式而言,研究生第一要尽可能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进行学习,努力形成自己的判断和见解;第二要敢于质疑和批判,敢于超越和创新。第三就学习要求而言,研究生每学习一门课程、一个专题,都要努力完成一项作业,撰写一篇有质量的有独立见解的文章。
三、研究生要自觉接受导师的指导
导师制也是研究生教育的一大特点。导师关键在导,其核心内涵有二,第一是导向。方向对了,总有达到目的地的一天。导师是学术过来人,对自己学科的来龙去脉和发展走向有较深的把握和透彻的了解。如同我们登山和旅游要有导游一样,研究生进入一个新的学科领域,特别需要导师的引领,目标在哪里?有哪些路径可以通往终点?导师的引领和导向是研究生有效学习的前提保证。第二是方法。方法对了,学习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导师是学科领域的研究专家,在学科学习和研究上有诸多的心得体会和感悟,而且往往在某些课题和方向上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总之,导师在学习研究上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它可以帮助我们研究生尽快进入学科学习和研究的前沿和核心。我们虽然实行导师负责制,但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应该是开放的,研究生不仅要向自己的导师学习,还要善于通过各种途径特别是学习相关课程,广泛从不同教授身上采撷和领悟做学问的经验和真谛。如果发现自己的研究兴趣和学位论文与别的导师的研究方向有较大的相关,照样可以经常请教,我相信我们的导师也是开放的。研究生培养是分工而不分家。
最后,衷心希望各位研究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和研究,成为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学科专业人才!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2 17:56:50 | 只看该作者
读研可以有三个目标、三种读法

名先鉴 少雄

读研可以有三个目标:低级目标,获取学位;中级目标,增长学问;高级目标,融入学术谱系及获取学缘资本。
与三个目标相对应,就学校选择、导师选择与个人行为而言,读研有三种读法:玩读,轻轻松松,潇洒应对,弄来学位;攻读,认认真真,勤奋用功,得来学问;苦读,战战兢兢,刻苦奋进,获取学问之真传。
如果只追求最低目标,玩读即可。一切都不必较真。选择学校不必费心思,把容易考取的学校名单摆在桌面上,闭上眼睛用无名指压住一所,或向空中抛掷一分硬币让它砸中一所。选择导师也不必劳神,还是把它交给无名指或一分硬币。自己也不必用什么功,在学校呆上两年三年,听听课,凑凑论文,学位总会到手。
如果要追求中级目标,需要功读。一切都需认真对待。学校要选择学术氛围好的,导师要选择潜心向学的,自己还得勤奋用功。自己要勤奋用功,如老话所说,“师父领进门,修艺在各人”。导师潜心向学,才能拥有并持续提升学问,才能悉心指导后学,才能有实际能力与实际精力指导后学;导师心向仕途或商途,或懵懵懂懂而无所向,不可能拥有真学问,不可能悉心指导后学,也不可能有实际能力与实际精力指导后学。有些读研者,选择导师喜欢冲着非学术名头大的人,结果不是一年见不上一两次,就是见着面也不谈或谈不出学问。学校学术氛围好,才适于其教师探究学问与传授学问;学校如商场或官场,其主导思维、言语与行为如商人或官员,即使其教师中有潜心向学者,也难以做成学问,难以有效地传授学问,其学问之力与学问之声必然在商风与官风中磨耗殆尽,正如古诗所说,“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如果追求高级目标,则需苦读。一切应虔诚对待,即应抱学术信仰。学校,要选择学术氛围好并且学术志向高远的研究型大学;导师,要选择潜心向学、有学术谱系归属并且有学术实力的学者型教师;自己还要加倍努力,刻苦奋进。自己要刻苦奋进,是因为要得导师及其所属谱系之真传,并以此为先决条件融入该学术谱系并获得学缘资本,而这比仅仅增长学问要难得多。融入学术谱系,则可承可传,承是承其精髓,传是传其精髓于下一代学人,传更是超越导师而使该谱系拓展;一个学术谱系能否拓展,取决于其前学是否有扩展意识、能力与勇气,取决于他们是否宽容与鼓励后学超越并拓展,也取决于后学是否有意识、能力与勇气超越前学。教师之中潜心向学者,不一定有学术谱系归属和学术实力,有学术谱系归属者不一定有学术实力,有学术实力者不一定学术谱系归属;只有三个条件齐备之教师,才能引导研究生增长学问及研究能力,并进一步引导研究生融入学术谱系并获得学缘资本。至于大学,学术氛围好者不一定学术志向高远,学术氛围好而且学术志向高远者才真正地适于探究高深学问,或真正地适于探究大学问。真正的探究大学问的场所,才会聚集有学术谱系归属并且有学术实力的学者型教师。
想读研者与在读研者中,绝大多数人心中只有低级目标与玩读,只有少数人想着中级目标与功读,只有极少数人想着高级目标与苦读,这已经成为一种现实。
与这种现实并存,还有一种现实:在当今社会,硕士与博士学位获得者就业前景并不乐观,而对待相同学位持有者,学校历歧视已经十分普遍,一些事业机构甚至非九八五与二一一高校学位获得者不录用;在此情况下,学问好与研究能力强者,尤其是得到特定学术谱系之真传并拥有相当学缘资本者,仍然广受欢迎。学校历歧视,不是没有存在理据的。看看下面案例:


第一组,三位中国哲学专业硕士
丙,从某省立林业科技大学获得学位,导师学术实力一般、在国内没有学术影响力;
乙,从某国立能源科技大学获得学位,导师学术实力可、在国内有些许学术影响力;
甲,从某国立综合大学获得学位,导师学术实力强、在国内有较大学术影响力,而且是某大师级学者门下弟子。


第二组,三位教育学专业硕士
丙,从某省立农业科技大学获得学位,导师学术实力一般、在国内没有学术影响力;
乙,从某国立师范大学获得学位,导师学术实力可、在国内有一定学术影响力;
甲,从某国立综合大学获得学位,导师学术实力强、在国内有较大学术影响力,而且是某大师级学者门下弟子。

第三组,三位中国文学专业博士
丙,从某省立师范大学获得学位,导师学术实力较强、在国内有一定学术影响力;
乙,从某省立综合大学获得学位,导师学术实力很强、在国内有相当学术影响力;
甲,从某国立综合大学获得学位,导师学术实力特强、在国内有较大学术影响力,而且是某大师级学者门下弟子。

某新建省立师范学院招聘一位中国哲学专业硕士、一位教育学专业硕士、一位中国文学专业博士,如果每组三位应聘者年龄、中学后第一高等教育学历、非学术资源、讲课水平与科研能力等均基本相当,谁被录用的可能性最大?如果不考察年龄、中学后第一高等教育学历、非学术资源、讲课水平与科研能力等,谁被录用的可能性最大?
实际上,研究生的前程是由研究生的学术重量决定的,而研究生的学术重量是学校、导师、个人学问等三个要素的重量的总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7-7 17:25 , Processed in 0.08645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