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育组织活动的特性
教育组织包括“学校组织”与“教育行政组织”。不管是学校组织或是教育行政组织,都有几个特性,教育行政决定者应予重视。
1、教育为国家发展的基础,而教育系统更是整体国家系统的支持系统
一个国家的力量主要有三个来源,即教育力、国防力与经济力,而教育力又是国防力及经济力的基础。若是教育力不强,则经济无法顺利发展,国防力量亦无法壮大。因此,教育改革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能冲得太快,因为教育需要对所有的支持系统全盘观照,方宜订下政策,教育的较具保守性是每个国家都一样的。
2、教育为百年大计,应有长期的透视、远景的构思及前瞻的规划
例如,现在高等教育量的大幅扩充,很值得检讨。以前的高等教育政策是关前门开后门,现在则是关前门又开后门。这样的教育政策是否符合教育的长远理想呢?会不会走向平庸化?值得深思。
3、教育的实施,涉及每一个家庭,影响广泛,教育决策应顾及整个社会结构与变迁
以往,家长不管如何勒紧腰带也要给孩子念大学,因为大学毕业后可以马上找到工作,大学学历亦代表一种成就。反观现在大学生数量众多、毕业即失业的危机日益严重,大学投资报酬率的感受亦相对降低了,所以抱怨批判之声此起彼落,不绝于耳。可见,一项教育政策确实涉及每一个家庭及整个社会结构。
4、教育问题往往涉及价值观念,欲凝聚共识,较为费时而且较困难
凡政策性问题往往涉及价值的命题,而教育政策的问题则涉及价值更深,故一项教育政策的制定需要花较长时间来凝聚共识。
5、教育功能复杂,其效果不能立竿见影,评鉴得失,不能流于急功近利,而只重浮面的评鉴或较容易,但情意方面如态度及理想的培养就不容易评鉴出来。教育的评鉴有其一定的难度,但无论如何程序性与总结性的评鉴仍须兼顾。
6、学校组织系规范型组织,属文化取向,组织成员教育水准较高、行政主管宜慎用行政权力。
身为领导者应善用规范型权力,无论对学校学生、教育工作者的尊重、关怀是非常重要的,不宜用强制型权力处理问题,否则是无法圆满的。
四、决定团体及领导方式
领导一个学校或教育行政机关,当面临决策时,通常不是由一个人做决定,尤其是重要决策,必须通过团体历程来做决定。也就是说,必须让政策相关人员参加,多面向考虑,以增加不同的观点及替代方案。当然参与人数过多过少皆不宜,超过十五人就很难运作。
事实上决策模式的好坏取决于跟情境的契合度,没有所谓的最佳决策模式,或是放诸四海皆准的模式,决策需要因时、因地、因事做通权的达变,决策固然需要智慧,也需要勇气,但更需要用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