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孝感宋代麻糖糕点雕刻画像砖图片:
孝感以独著的民间传统小吃麻糖、米酒誉传天下,形成了一个中华饮食文化的特色产品,世代相传,且成就了孝感民间的口碑文化,即“一河三岸八埠口,两块麻糖一杯酒”的逍遥之说。但要溯究麻糖、米酒的起兴,查史籍片语可寻,古今赞美者多以诗赋、传说为载体,演绎传承。无独有偶,2000年8月孝感市博物馆考古人员,在离孝感古城西湖村北约500米处的309厂建设工地,发掘了一座北宋时期的仿木砖雕墓,在墓室的西壁上,就出土了雕刻有麻糖糕点及酒壶图案的画像砖一组,这对于研究孝感麻糖糕点及米酒等风味小吃的起始传承,无疑传递了重要信息,应为难得的珍贵资料。兹将古墓情况介绍如下:
这是一座中型的仿木砖雕单室墓,墓室平面呈圆角方形,南北向。由土坑墓道,券拱墓门,甬道,方形墓室几部分组成的穹窿顶式地下建筑。除墓道墓门外,墓室长2.66米,宽2.6米,墓顶残,高1.4米。墓内有人骨架两具,扰乱严重,棺木已朽。出土随葬物有瓷碗、水注、釉陶钵等。墓内四角仿木砖雕童柱依立,童柱上置四铺作斗拱以衬托墓顶。室壁除南为墓门外,其东西北三面墙上均雕刻有象征墓主人生前生活起居的画像图案,但因土蚀严重,致使描绘的朱、黛、皂三彩脱落。其北壁上雕刻大门,门楣、门框、门簪、门墩、门槛俱全。大门两侧各雕饰直棂窗一个,以示为绰约门第,殷实之家。东壁上雕刻家什器具图,自南而北依次为:尺、剪刀、烫斗、桌案、水井等,以示为生活起居室。西壁上雕刻家室宴饮图,自南而北依次为:支灯、鐎斗、靠椅、方桌、卓上叠置糕点、酒杯、酒注、靠椅、盛酒执壶等,以示为墓主人的品饮情趣。
根据墓葬规模,出土器物及砖雕墓的建筑特征分析,发掘者初步推断这是一座北宋中晚期的仿木砖雕夫妻合葬墓,墓主身份应为乡绅或财主,而不是庶民。
更为难得的是该墓西壁所呈现的家室宴饮图,两椅桌前对峙,桌面左侧呈“品”字形叠置糕点三封,每封糕长12厘米,高4厘米,封侧饰有一朵芝麻花图案。桌面右侧置高足酒杯两件,酒注一件。右椅后下方储一盛酒执壶等。西壁整幅画面所表现的内容,反映出墓主夫妻二人晚灯对饮、品食麻封糕的场景。虽说不能武断为吃的是麻糖糕点,喝的是私酿米酒,但它给我们今天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印证了孝感民间的口碑“一河三岸八埠口,两块麻糖一杯酒”的俗地古风。
309厂古墓画像砖给我们的几点启示:1、麻糖糕点及带有芝麻花封标的长方盒形包装样式,在北宋中晚期即已出现。至于是否为今天的麻糖造型或麻片糕、状元糕,不得而知,至少不可认为是包封的打白糖。正如北宋时文人雅士赞麻糖诗曰:“孝感本是一福地,天女下凡结伉丽,麻糖更比仙女美,留给诸位打牙祭”。可见古人对麻糖佳点的珍爱和吝啬。据清康熙三十四年《孝感县志》记载:“麻曰脂麻,可以为油,和糯饧以为糖,曰麻糖。处处有之,而孝感独著。然饧师欤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盖水土使然欤,今且以邑名糖矣。”说明在康乾盛世,独著的孝感麻糖最为鼎盛。
2、壁画中有象征墓主人饮酒的高足杯二件,斟酒的注子一件,储酒的执壶一件,说明墓主人生前嗜好喝酒,致于壶中装的是什么酒,或许为秫酒、谷酒、私酿的米酒。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北宋时期的孝感澴河镇西湖村一带,酒肆、酒馆甚多。正如《孝感县志》所载:“宋太祖(赵匡胤)微服游孝感西湖村,因渴索酒,村姥家持酒以进言,‘榷禁甚严,此第私酿幸密之’。与之金,不受。太祖践位后,令宽西湖酒禁,仍置万户酒馆。”
3、该墓内三组砖雕画像题材,反映了墓主人庭院式生活起居的乡土气息,且墓茔选址离旧城不远,墓主应是西湖村一带的财主,而不是外籍异乡人,这在对墓穴的营造风格上和对故土风物的眷念上都得到了体现。墓内使用了宋代《营造法式》的四铺作斗拱建筑形制,富丽堂皇,这是目前孝感考古发现地下建筑最早的仿木砖雕艺术形式。
因此,报道该墓资料,对于研究彰显孝感麻糖、米酒的文化特色,民风民俗,建筑艺术等,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