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校长今天应该怎样学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12 16:48: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校长今天应该怎样学习?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

     我很喜欢研究的生活。我觉得这样的生活非常丰富,非常有价值。因为能看到人的变化,而这正是教育最根本的价值。如果教育进行了半天,人却没有改变,只是做完了一件又一件的事情,那你就没有尝到教育的真滋味。
     在当今社会中,个人的终身学习到底是怎样的概念?有的人认为,所谓终身学习,就是不仅读到大专,而且要读到本科,再读到硕士、博士,以至留学;第二类人认为,我自己集中地搞一些研究,在研究中学习;还有人认为,我在工作中,一面做,一面学习。我理解的终身学习,就是把整个的人生,所有的生活都变成有学习意义的生活。不要把学习看做是很刻板的,只有在读书、听报告、思考专门问题时才有的学习。实际上,你需要抱着一个开放的心态,不断地对自己有更多的认识,包括自己的长处和缺点、自己的成就和不足。一个开放的心态,一种认识的需要,一种对发展的追求,这三者结合起来,生活就会变成学习。这种学习可以和生活互换,是一种广义的学习。这样的人生才是学习的人生。学习的人生也是发展的人生,同时会产生一种创造性的结果。所以学习的人生,也是创造的人生的基础。对创造的追求就是对超越的追求。如果我们这样理解学习的话,那么生活中,一次随意的交谈可以成为学习;旅游,是学习;听别人上课、评课也是学习。关键是怎样做到这点呢?你一定要有一种开放的心态,有一种投入。要么不做事,要做就要投入。就像听报告,你要注意听,捕捉特别有价值的东西。作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的教师,作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我也在学习。怎么去研究校长?怎么和校长合作,把中国的基础教育往前推?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学习的课题。生活中有很多可以学习的内容,而恰恰是在学习中、在发现中,生活才会变得有趣起来,而不是变得烦恼和琐碎。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提高,实际上是和学习非常相关的。有了创造,生命就会闪亮。
     那么,我们怎样度过我们自己的人生?怎么使人生变成学习的人生、发展的人生、创造的人生,变成由一串一串的亮点构成的人生?只有人生的亮点多了,我们在最后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才不会有遗憾。所有的人(不仅是校长)首先要成为对自己的人生价值有期望和追求的人,才可能在这个基础上来讨论:校长今天应该怎样学习。
     对个人的终身学习问题,有狭义和广义的理解。所谓狭义的理解,就是在具体参与某项学习或研修的活动中,我们怎样学习;广义的理解,就是在当今这个时代里,我们怎样学习。我想,大家几乎都认同,这个时代不再稳定,它一直在变化。大家也认同,这个时代变得越来越复杂。一个变化,一个复杂化,这两者在一定意义上就变成了一种压力,这种环境要求我们必须学习。另一方面,这也是一种资源。我们换一个角度去想,变化越多端,就越要求我们不能静态地按照已有的结论去套自己的学校。环境不是一条简单的定律就可以说明的,哪一个范式都不能完全地概括它。实际上,我们已经感受到教育的复杂,这个世界的复杂。这个时代的复杂状态和多变状态,要求我们不是简单地用加减法去思维,而是要用复杂思维来认识我们的环境和学校。此外,我们还要有一个动态的意识,在变动中去寻找主流、趋势,找到并摸准这个方向。这就是“新基础教育”一做就是10年的原因。我们摸准了世界将要朝这个方向发展,教育的转型迟早必然到来。我在做中国教育学百年发展的研究中,有一个深深的体会,就是中国近代社会出了一批先行者,他们是把心挖出来点燃当火把用的。我们的教育界,也有一批为中国教育发展呕心沥血的人,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陶行知。选择做一个先行者,就意味着要吃苦,要奉献,要改变自己。所有的先行者都是自己醒了,才能启蒙他人,唤醒更多的人一起走出一条新的道路来。中国近代的教育和教育学,就是许许多多的人投入进去后,才有的一种结果。当然,现在我们看到它还有很多的问题,还面对新的转型,所以实际上,我们需要有当代的启蒙。我们要继承近代的启蒙传统,敢于去冲破,去奋斗,敢于在恶劣的环境下走出一条生命的道路来。学习者首先要有一种虚空的心态,心态打开了,想去接受新的东西,并期待着新发现,这就是学习的状态。在现代社会里,交互作用加强了,流动加强了,整体的复杂性也加强了,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必须学习。
     以上海市校长研修班为例,我们组织开展了以下几类学习活动:
     第一种学习活动就是读书。读有关“新基础教育”的书。今天的校长要有读书的习惯,读书又要有动笔的习惯。不仅要记下读书的体会,还要记下哪怕是碎片式的东西,从中就能发现自己还需要学什么,还要进行怎样的研究,才能解决问题。这样,你的工作就有主题了。你的主题来自于你的思考,你对自己的反思,你的学习体会,你对现实的研究。
     第二种学习活动就是调查分析。这是让校长看自己的学校,把学校的实存状态摸清楚。目的是对学校有一个框架性的了解,思路清楚。新校长可能做了很多事情,但对学校的整体框架,对自己想做点什么未必很清楚。第二个不清楚就是,学校的具体状态,特别是学生的状态。从前,校长可能只了解学生的大背景,如家庭出身、文化、所处区域等,但对学生本身并没有作真正深入的研究。第三个不清楚就是,学校的主要问题和潜在发展的可能性。通过调查,我们不仅要发现好的地方在哪里,还要找出问题,特别是深层次的问题以及学校潜在发展的可能性。我们的调查研究,主要是为了制定发展规划,实现学校发展。最后一个不清楚就是,当代转型的大背景到底向你的学校提出了哪些挑战,为你提供了什么资源,产生了什么新的需求和问题。我们既要看清楚一个学校的内部问题,又要把它放在整体的环境中去认识。认识了这些,才有可能作规划。我们现在看到的调查,多是经验式的,大部分缺乏数据,对问题分析的深度也不够。在对发展潜能的调查分析中,点状浮面的东西多,而对怎样开发人的能量等核心问题却思考不够。这就是面对学校的事实型研究。
     第三种学习活动就是培养自我观察和反思能力。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要求校长做一周纪实,看自已一周都做了什么事情,并且要把事情分类,看看这些事在所有的时间里所占的比例及它的价值。有的时候,没有价值的事情所占的比例,要高于有价值的事情所占的比例。然后再看这一周的生存状态是经常性的、典型性的,还是偶然性的。之后要想,对这样一种生存状态,自己满意还是不满意,可不可能改变,怎么去改变,朝哪个方向改变?生命是由每一天构成的。要校长做这样的记录,是要大家去反思。因为是记录校长的生存状态,所以就引发出“怎样做校长”的进一步思考。这样的自我观察和反思效果才好。
     其二是写一个案例。案例是集中型的。比如:你处理了一件事,成功了,这件事在你的头脑中印象深刻,你就把它写下来。但是案例不一定都是成功的,有时候,校长就是从一次很惨痛的教训中,懂得怎么做校长的。总之,只要是对你的校长生涯有意义的事情,就可以写下来成为案例。我希望这成为校长今后自觉做的事情。现在的问题是,教师、校长本来是最贴近生活的,可往往为了追求所谓的高深,最后写出来的东西都是别人很久以前就写过的,例子不生动,也很抽象。例子也会抽象化,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希望大家能写出案例的“味道”来。案例是一个很生动的过程,校长的思想就穿插在其中。思想的变化带来行为的变化,带来整个事情状态的变化,这个生动的过程,希望校长能表述出来。这种自我观察与反思的能力是一个人提高自我意识、实现自我超越的基本能力。
     第四种学习活动就是听报告。在学习过程中,有专题式报告,也有关于作业、活动的反馈式报告。反馈式报告是一个交互作用的过程。每个校长都应思考:自己处在哪个状态?怎么改变这种状态,更好地发展?发展的实现要求大家主动投入。
     第五种学习活动就是学员互动。有小组讨论和大组交流两种形式。小组讨论多以问题的方式出现。投入的人在听、在思考,这是一种积极思维的状态和想要追求发展的表现。这种互动更直接,参与面更广。其实任何人的作为,首先都是在自己做的事情上要有作为,再以自己的作为影响环境。因为你本身既是你自己,又是环境的构成。校本不是一个口号。所谓校本,就是你一定要扎根到你的家园里去,实实在在地了解、研究、发展自己的学校。学校对社会的影响力是很大的,特别是中小学,孩子有时候能反过来教育家长。一代人的质量,就是这个民族发展的质量。
     第六种学习活动就是现场考察。要学会从多角度去考察一所学校。考察要用心、要投入。考察不能坐在后面听课。那样,听不清,看不见。坐在后面听课,实际上是个传统意识,看什么?只能看到老师,看到几个尖子生在举手发言。看到的学生都是后脑勺,而学生的表情,他兴奋不兴奋,他在怎么学习都看不到。听课时,我们主张朝前坐,往学生旁边坐。小组学习时,听课者可以走动。这样就可以看到教师、学生,包括一些细节。有时候,我们可以用摄像机把听的课记录下来。技术非常重要,它可以回放,有些东西会更加确凿。但是这不能代替你当场整体直觉式的感受。感受到的东西,就是你的直觉思维和教育智慧的表现,也是对教育智慧的锻炼。看课就是锻炼自己怎样把握一个真实的课堂,这是校长的基本功。校长的能力不只在管理上,还表现在对一线教师的直接点评上。这个能力不是天生的,要靠锻炼,去听、去实践。
     第七种学习活动就是专题研究。校长要把自己的课题研究和校本研究结合起来思考,这样就把教育科研和学校发展结合起来了。专题研究要解决什么问题?建议大家第一步先想:我想研究什么问题?把问题清晰化(要结合自己学校的发展,不是要你去创造新的理论)。过去,我们对实践研究的导向上有一点偏差。实际上,实践研究的重点应该是怎样发展自己的学校。这个过程一定会有创造,这是一种综合性的创造,是实践智慧的创造。它和通过分析、抽象系统化拿出来的理论是不一样的。教育理论应该由两部分构成,其中应该包括体现实践智慧的理论。
     第八种学习活动就是作规划。这是综合性的面向未来的策划性研究。前面的所有内容都是为这个规划做准备的。我们提供了面向过去、面向现在和面向未来的3种学习方式。通过读书打开眼界,通过调查、观察、研究,还有群体互动交流去认识自己的学校。群体互动的质量,实际上就是构成学习型组织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所有这些学习方式,都是为了让大家体会:我们可以怎样学习。
     以上就是我所理解的“校长今天应该怎样学习”。
http://www.guangztr.edu.cn/gztr/kglt/xzjtzxx.htm
2#
发表于 2010-11-9 10:13:54 | 只看该作者





打印出来,好好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2-21 19:23 , Processed in 0.06185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