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士不可以不弘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28 16:03: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士不可以不弘毅

     ——印象祖庆

□王崧舟

人不可貌相,这话只是说于俗人听听的。曾国藩鉴人,特别是鉴“士”,就是从鉴相开始。

印象中,第一眼见到祖庆时,正是一个日盈于天、骄阳似火的午后,他的魁梧、淡定,他的中气十足的谈吐,以及那一脸掩饰不住的郁勃的英气,让我自然想起了“南人北相”的鉴人断语。

没错!祖庆有着“北人”的豪气,这在小语界的圈里圈外是颇有些口碑的。别的不提,单就他的酒量之豪、酒风之爽,在我遇过的“青年酒俊”中,大概是无人能出其右者了。以我的直觉,他的豪气,是某种天赋,是从生命的根性中汩汩溢出的,是毋须鼓荡、更毋须“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般砥砺的。04年8月来杭时,我是将当时四年级中基础最薄弱的那个班托付给他的,他没二话。以他当时所拥有的实力和学术知名度,肯屈尊于杭城这样一所普通小学,屈就于语文教师这样一个普通岗位,在俗人们看来,实在是有些得不偿失的。其所以能“屈”者,在我看来,盖豪气所致、性情所致,而非机心所致也。

祖庆对语文教育的追求,有时到了一种近乎天真的境地。他的课,素来从容不迫,于气定神闲中随处透着一种睿智的消息。有时,教学正跌入某个让人尴尬的僵局,你看他,也就是那么几句不急不躁、不温不火的话,就立时让课堂引来一个“吹面不寒杨柳风”般的春天。印象中,他的《亚马逊河探险记》一课有与孩子们一起投入习作训练的安排,问他何以设置这么一个吃力不讨巧的环节,他说,为了在现场切身体验学生习作的酸甜苦辣。印象中,他将《詹天佑》一课的4、5、6三段文字,用一个课件、三次演示就给捎带过去了。这在许多把这三段话处理成本课的难点之重、重点之难的老师们看来,无疑是一个犯了众忌、不能饶恕的低级错误。没想到,祖庆给出的解释竟然是:“有些课文,自己读了没感觉,学生读着也乏味,我们就可以抛弃。学习就像谈恋爱,小伙子(学生)对这个姑娘(文本)没感觉,你说谈什么?”瞧!这就是祖庆,不在乎俗见,不计较俗利,那魁梧的教学主张,那淡定的课堂取向,还有那中气十足、英气郁勃的职业质感和生涯面貌,正是他生命本色的自然呈现,怎一个“豪”字了得!

在我看来,“豪气”绝非一般意义上的性格特征,在这个功利至上、沽名钓誉之风甚嚣尘上的年代,豪气更是一种志存高远、自强不息的精神标识,一种有所不为、却无所不为的人生智慧。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我有足够的理由,亦有足够的直觉相信,天赋祖庆以职业性情的豪放、事业追求的豪迈、生命愿景的豪壮、人格标识的豪爽,那么,做为当代小语界的豪士,语文教育的弘毅必将是他义无反顾、自然而然的一种生命的担当、一种灵魂的安顿。

教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6 16:59 , Processed in 0.14088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