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解读美术新《课程标准》之人文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2 06:38: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解读美术新《课程标准》之人文性
作者:覃玉华
摘要:本文立足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角度分析了美术学科的人文功能、人文内涵和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提高美术教师的人文素养。指出提高美术教师人文素养的主要途径——转变观念,努力学习新的教育思想,摒弃 一味追求专业技能的精尖,忽视人文知识积累的陈旧思想束缚 ;加强自身修养, 积极调整自身单一的知识结构, 构建教师丰富的精神世界, 全面平衡文化素质。

    一、引子

  《美术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第一节课程性质与价值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艺术学科(音乐、美术)教学指导意见也指出:艺术学科(音乐、美术)的基本性质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特性。艺术学科(音乐、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是人文性质的课程。人文学科关心的是人,单纯的技术教育是缺乏人文意识的。艺术学科(音乐、美术)教学要体现对学生的浓郁的人文关怀色彩……并将作品放在一种人文背景中加以理解,努力从作品中发掘人文内涵。通过艺术教学,要有效地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人文意识。  

  二、人文性是时代的呼唤  

  社会呼唤全人格的教育,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以社会、人和环境的协调与统一为特征的发展,将更重视人的发展,是追求人的价值和完善的发展。科技教育解决的是生产力的进步问题,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人文教育解决的是人的价值、人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问题。重视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重视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平衡,是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大家对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的“硫酸泼熊”事件记忆犹新,它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伤熊”事件已由事情的本身转向了对其教育的反思上。 刘海洋可以被认为是一个有着心理疾患的偏科怪才,据刘海洋的母亲说,他从小不看电视,不出去玩,一天到晚看书、学习,也没有看过多少人文书籍,还有 2000年浙江省金华市一个中学生不堪教育压力残杀母亲的事件等等,这些事例深刻地 反映出人文教育缺失的严重后果。多数学者认为在当前学校中,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方针落实到操作层面上仍存在很多问题,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和价值导向仍以分数至上,甚至好分数可以掩盖这个学生的其他一切问题。情感、审美、自理能力、社会合作等人文训练时常被忽视。 所以,刘海洋事件是各个教育机制中人文教育缺失的综合性结果。同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通常见到学生感受力下降,感受不到大自然的美、艺术的美;对事物缺乏兴趣、缺少好奇心和探究欲;缺乏对成就感、自尊心的体验、缺乏对亲情,人性的体验等等,这些都与教育缺乏人文性有关。因此在新的时期,我们整个社会要提倡 “全人格教育”,只有在教育中体现出人文性,才能真正落实“全人格教育”。  

  三、人文性的涵义及内容  

  人文性的内容包括 人文教育、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等。人文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标是让学生学做进步的现代人。即通过提高人文素养使人活得更自觉、更高尚、更高雅,使现代人拥有更开阔的心胸,更加重视精神追求。人文素养即做人的基本修养,主要体现在一个人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准则当中。人文素养的最高形态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主要是通过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格特征、审美情趣等体现出来的。  

  人文精神,就是审视人生,以人为本;就是对人生进行终极意义的探索,对人类命运进行深层观照。人文精神,是人和人类社会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所需要的美好的精神要素,是在人类文明发展中起基础作用的品质。它包括人对完善自已的追求,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人的同情,对遭受不幸的怜悯等等。 ①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 ,旨在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发展学生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美术课教学是美育的直接形式, 是培养人文精神的第一台阶。美术能对现实生活和自然界事物进行直接模仿,能形象的再现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各种不同社会生活场景和自然景象。美术通过可见、可触的具体形象,以静止、凝炼的画面和艺术造型来表现客观世界的美丑属性和作者的审美意识,给观赏者以审美的认识、教育和感染的作用 。美术与时代、社会、艺术家的生活阅历以及阶级、民族、风俗等密切相关,因此,美术具有时代性、社会性、民族性及美术家的个性。美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是进行人文教育的核心学科之一。  

  四、人文性是全新的美术教育理念  

  人文性是对美术学科特点的重新认识,是对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总的教育目标的反思。  

  黄济先生将 21世纪的人材概括为“一个现代化的未来的人,不但有知识,有能力,有才干,有胆识,有开拓思想,有创造精神,还要有科学的思想方法,有高尚的品质,有广阔的眼界和胸怀,有崇高的理想和目标,是一个全面发展的、有高度社会责任感、主体性高度宏扬的新人”,这是21世纪的人格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也是新的人材观。还有一部分当代的学者将“新世纪全面型文化素质”的人界定为“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艺术素养”等三个文化疆域知识的融会贯通。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一个子系统,是新世纪人材培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以开发学生的美术素质,培养和发展他们的美术能力,培养情操,激发学生学习活力与创新能力为特点,最大限度的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 ②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很多的学者和美术教育家们纷纷认识到中国的美术教育越来越突出的暴露出一个大的弊端,即美术教材模式的单一。纵观中学美术教材大都是以造型训练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为主,略兼一点美术欣赏内容。技能训练加美术欣赏已成为多年来绝大数美术教育的传统模式,这种现状我们将其概括为“有术无美”,而这其中的“美”即是指内容丰富的 “人文性”。著名艺术家、教育家丰子恺先生一生追求人格的真、善、美,丰子恺的一生所体现出的人文精神,为后人所尊从。他“曾把人格比作一只鼎,而支撑这只鼎的三足就是真、善、美,这三者的和谐统一,就是圆满健全的人格。而对真、善、美地追求,缺一不可,否则,这只鼎就会站立不稳,就会出现缺陷。” ③ 美术教育承担着审美教育的重任,是培养全面人格的重要途径。鲁迅先生曾指出:“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 美术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丰富人的感情,让人们心身健康地发展,培养人的高尚品德和审美意识,使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由此可见没有艺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没有人文性的美术教育是干巴巴的技术教育,其不可能体现美术辅以道德教育的作用和全面人格教育的特点。如何正确定位美术教育理念、美术教育模式是实施全面人格教育的聚焦点,是美术学科如何落实教育总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课标将美术教育的基本性质界定为人文性,使美术教育从根本上转变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充分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走出旧的单一技能训练为主的美术教育误区的层面上来。新教材努力以全新的面貌重构美术教科书的体系和美术的知识结构,体现美术教育对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体现教育的人文精神,注重学生发展的需要。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①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②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③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④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能意识;⑤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五、人文性丰富了“美术教师”的内涵和外延  

  新课标界定的美术教育的人文性质,对美术教师的素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美术教师不得不面对一个现状:美术教师知识结构单一,一味追求专业技能的精尖,忽视人文知识的广博,忽视全面文化素材的平衡。其结果必然是专业知识牢固,而人文社科知识贫乏。美术教师要敢于面对现状,及时进行“亡羊补牢”,从现在开始“正视自我”、“分析自我”、“总结自我”、“鼓励自我”、“发展自我”。 ④ “正视自我”是指客观地、无需回避地审视自我; “分析自我” 是指从职业道德上解剖自已,从知识结构上权衡自身;“总结自我”是指在总结审视、分析的基础上理出经验、教训和不足;“鼓励自我”是指在总结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一种自我奖励,从而激励奋进的信心;“发展自我”是指制定明确的目标不断发展自已。美术教师一方面要加强人文社科知识的自我进修,不断铸就自已的人文精神,另一方面要加强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国际教育思想接轨。从思想上彻底纠正一个观念―――能画几笔的就可以当美术教师。  

  六、结束语  

  让人文精神回归美术课堂,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美术课要构建学生精神世界,首先要构建教师的精神世界,一个自已思想贫乏,境界狭窄,知识浅陋的美术教师,是无法把人文精神引进课堂的。人文性对教师的要求远远高于技能技巧性,它要求教师 具有深刻的忧患意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传承民族文化的知识底蕴,热爱美术教学。在这一点上,美术教师队伍显出内在的薄弱和不足,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综合性学习活动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 , 是美术课程具有的特征 , 教师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及时捕捉学生思维的亮点 ,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 开展探究性学习 , 如带领学生去赏听音乐、品味绘画、阅读文学、观摩戏剧等等,只有大量的实践性的课外艺术活动,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审美能力的效果。要教育学生 做一个知识广博,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人格高尚,胸襟开阔、志趣高雅、蕴含丰富的人;做一个对他人、对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具有普遍人文关怀的人;做一个具有较高文化素养、身心健康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眼界狭隘、志趣低俗,只求眼前实利, " 有技术、没文化 " 的人格单薄的人。  

  总之,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我们注重了人文精神的传播与养成,这个社会将出现更多拥有高尚完美人格的人,在美术教学中注入了更多的人文关怀,将会构筑起无数美好的精神家园。


注释:  

① 王义道:《科学教育中的人文精神》见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与教材研究》 1998/1,第7页
② 《中国教育家展望21世纪》、常锐伦《基础教育美术学科教学内容改革的一点设想》
③ 王天一:《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研究》(《中国美术教育》1998/4,第25页)
④ 丘春晓:《新世纪中国美术教育忧喜前瞻分析》(《中国美术教育》1999/2,第2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10:57 , Processed in 0.07141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