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董春玲春玲,女,大学学历。山东省莱芜市钢城区黄庄镇丈八丘联小校长。钢城区“十大”杰出青年,莱芜市政协委员,莱芜市感动人民的人民教师,莱芜市校本研训工作先进个人,莱芜市十佳校长,山东省省教育科研工作先进个人,山东省2008年度创新校长,国家级重点课题“基于实践的创新教育范式转型研究”之子课题“读书成长行动计划”课题负责人。
董春玲春玲刚过而立之年,可是,她却成了一位齐鲁大地的教育名人。而且有人断定,在不久的将来,她还会成为全国的教育名人。是的,在她的带领下,丈八丘联小2007年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08年1月成为山东省素质教育先进经验学习推广单位。应当说,她有了很多骄傲的资本。可是,我更欣赏她的自然与纯朴,她还是一个农民的女儿,还是一所农村小学的校长,她还像往昔一样在那个乡村小学里忙碌着。
也正是因为这种特别的欣赏,2008年10月8日上午,记者专程赶到丈八丘联小进行采访,就在学校办公室里,与她进行了一次关乎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对话。现将对话主要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陶继新】一般认为,农村教师的突出特点是“土”;可是,来到你们这所农村小学,却一点儿也没有“土”的感觉,教师西装革履,一派城市景象。不过,据说以前并非如此,那时教师也是“土”气十足。所以,才有了您别出心裁的“换装”行动。
【董春玲】农村老师因为长时间生活在农村,生活观念和习惯相对比较保守,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穿着打扮少了一份心情。但是,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首先应当是文化和美的代表。换教师的着装,让教师统一服装,让教师成为美的载体,可以增长教师的自信,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服装对人的气质往往起到很大作用,这是比较显性的教育资源。我的初步想法是通过外在的“换装”来唤醒教师内在的心灵——唤醒教师对学校、对学生、对自我的自信。
换装之后,老师们走在校园里,感到精神百倍;走到大街上,则赢得了老百姓羡慕而又惊奇的目光。
【陶继新】从表面上看,换的是服装;而实质上,换的是思想。不过,开始的时候,老师们能认可吗?毕竟多数老教师已经习惯了自己随意的着装,年轻教师又想标新立异。
【董春玲】开始的时候当然不支持,让他们拿钱买服装就更不可能了。不过,那年我刚到这个学校,加上我老家就是在附近的村子,父老乡亲看着我长大的,知道我来任校长,各村委便给了我一点“祝贺”,我就和校委会表明我的意见,用这个钱做补贴,让老师们免费穿上西装皮鞋。对于免费服务,老师们当然是来者不拒了。不过,同时我提醒他们:“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后来老师们穿上西装,打上领带,找到了自信的感觉,不让他们穿都不行了!第二次、第三次已经不需要学校给予支持,统一着装已经成了他们的自觉规范。
我看到一种新的观念已经慢慢成长,到什么季节着什么服装,老师们都是一起商量款式、颜色,从而成为学校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陶继新】换装也是对既有习惯的一种冲撞,在这个冲撞中,教师的“土”气被冲得荡然无存。冲撞也是一种对美的追求,统一着装展示的是教师的外在美,也是精神美。可以说,“换装”重新塑造了教师的外在美与内在美。这在农村小学自然形成一道文化风景,对塑造学校的形象美、对提升学校的形象指数无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董春玲】服装还是重要的文化,尤其是带着学校标志的服装,更能彰显出一种深入人心的集体观念和职业自豪感,彰显出教师的良好心态和健全人格。
【陶继新】新装还可以唤醒教师的自信。他们发现自己穿上西装,一点儿也不比城里的教师差。以前,老师们将自己归于“农”字头,似乎比城里教师矮了一截。现在不同了,特别是从城市前来学习的老师们,竟然争先恐后地要与自己合影留念。看看留下的合影,哪个是城市教师,哪个是农村教师,如果让一个陌生人去辨认,他一定很难分辨。
蓦然回首,他们发现,原有的自卑感已经悄然退去,自信与自豪已经写在了他们的脸上。而这种自信与自豪,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教学和生活。
【董春玲】教师的换装,又辐射到学生那里。于是,学生也跟着换起装来。由于家长对教师的换装已经高度认可,所以,学生换装的时候,家长百分之百地给予了支持。我们还为学生的服装统一做上校徽的标志。这样丈八丘学校的师生便引领了当时整个钢城区的学校仪表形象。于是,其他学校也跟着换起装来。
【陶继新】这也是对教师换装的一个呼应,不然,师生在服装上就会形成一种不和谐。行动会传递,感觉也会传递。老师们的自信与自豪感传递给了学生,学生又反作用于教师,甚至向村民们传递。孩子的形象变化,也在改变着家庭的形象,改变着家庭的观念。这也是对当地农村的一次审美冲撞。广大农民发现,他们的孩子比以前精神和自信了。我们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难道不是一个“新”的景观吗?
【董春玲】农村教师不“土”,通过仪表的改变和规范,焕发了老师们的活力和“年轻”。
【陶继新】相对于城里学校而言,农村学校可供老师们娱乐的设施较少,周边的文化环境也比较封闭。所以,有的教师认为到农村教学总有点悲苦。但是,我感到你们的教师没有这种感觉。这是什么原因呢?
【董春玲】我们无法改变老师的家庭生活状况,但却可以创造条件改善校园生活,让老师和学生在丰富的校园生活中找到精神的快乐。
我们形成了约定俗成的校园节日,例如3月份有体育节,6月份有亲情节,9月份有读书节,10月份有艺术节,还有传统节日大体验等,学生、教师、家长全部参与。因为有了系统的活动菜单,“一家人”像过节一样提前为精彩的活动作着自己的准备,大家在活动中体验着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受着快乐所赐予的特殊体验。
【陶继新】群体参与的过程,也是享受的过程、心灵愉悦的过程。教师是人,他们不但需要教书育人,也需要娱乐生活。但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却是高层次的精神活动。生活的多姿多彩,不在于其外在多么绚丽,更多的是心理的感受。你们开展的这些活动,可以放松老师们的心灵,也在无意中凝聚了人心。
有的农村教师认为生活比较苦。其实,尽管环境是原因,但更为重要的是心理因素。孔子的弟子颜回住在简陋的巷子里,饮食条件极其不好。别人都无法忍受这种苦,可是,颜回却从来不改其快乐的心态。所以,如果说农村教师的生活环境需要改变,那么,其心态则更需要改变。一个有乐观情怀的人,是不会因为生活环境不好而怨天尤人的。
【董春玲】我本人非常乐观,心态很好,适应能力也好。比如步入这个学校之后,看到条件不好,而且每个月的工资因为职称的影响还少了800元。但是,我很快调整好自己,生怕不好的情绪会传染给大家。为了让老师们快乐起来,我就尽可能地给大家创造开心的机会。要求下午没有课的老师必须走出办公室,而且提供了羽毛球等许多体育器材。如果不出来,就计旷课,有点“逼”的味道。结果,老师们一活动,马上就爱上了。当时老师们的平均年龄是47岁,身体状况不好,可是,锻炼之后,很多身体毛病都没有了。现在,如果谁不让老师们活动,他们还真的不答应呢!
【陶继新】从性格上讲,您是乐观的;从思想上说,您是有责任感的。所以,您才有了让教师锻炼的想法。户外锻炼不但可以促进身体健康,还可以将积郁在心中的消极情绪释放和发泄出来。这样一来,老师们不但会锻炼出一个外在的健康体魄,还可以保持一个快乐的心境。
【董春玲】为了保证教师有充足的时间锻炼,我要求教师布置作业课堂上消化。这样,师生的负担减轻了,而教学与学习效率反而提高了。
【陶继新】学习本应是一件指向未来的幸福的事情,但是,繁重重复的作业太多,学生的负担太重,而效果却并不明显。
【董春玲】在我们经常开的故事会上,我给老师们聊自己的成长经历,以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老师听得津津有味,甚至有的时候还会激动得哭出声来。后来,我就让老师们上台讲故事,谈生活琐事、亲情故事、教育感悟。结果越谈越有趣,越谈越团结,这种力量慢慢地转化成了一种精神。
【陶继新】因为您在谈的时候,是将自己和老师放在完全平等的位置上,所谈的事情没有空洞的口号,很真实,也很感人,让大家开阔了眼界,明白了道理。由此激发了教师的发言欲望,从而形成了一个发言场,尤其是形成了一个优质的情绪场。情绪是会传染的,您把优质情绪传染给老师,老师又传染给学生,学生又传染给家庭。这些看起来与教学和学习无关,可是,却因了心灵的愉悦,意外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董春玲】是的,就连家长也说,我们的孩子生活得太快乐了。
【陶继新】开全课程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可是,一些农村学校却将眼睛盯在应试上,不考的课程根本不开。您无疑是这方面的先行者。我想,开始的时候,您一定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吧?
【董春玲】是的,教师不理解,家长不理解,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也担心,现在有点不敢回头去想。不过,当时正好赶上全区希望通过教师专职化开全课程这个“东风”,通过实行教师专职化和教师技能开发,我们就把国家课程全面开了。我常常想,如果当初没有对教育的高度的责任感和敬畏感,我们现在也许依然像“井底之蛙”,学校就不会有今天。
【陶继新】其实,农村学校更需要开全课程,因为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学校学生的知识视野比较狭窄,业余生活比较单调。如果再紧紧盯着应试,孩子就更是不堪其苦。课程开全了,孩子所学的内容丰富起来,特别是让他们感到快乐的音乐、体育等科目的开设,还会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焕发他们学习的热情。更为重要的是,这是为孩子的未来积蓄发展的动力。一个在中小学阶段兴趣广泛和学习快乐的人,其内在的学习动力会在大学甚至研究生学习中彰显出来。因为应试的好多东西对孩子的终生发展是没有用处的,只有提升素质,才能终生受用。所以,你们给孩子开全课程,不单单是落实上级指示精神,往远处看,还是为了孩子终生的发展奠基。
不过,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师资缺乏。一所农村小学教师的人数有限,而且缺少音乐、体育等“副科”的专职教师。即使校长想开设这些课程,也往往因为师资缺乏而成为空想。
【董春玲】其实,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我们要求每个教师都开发一门技能,因为教师虽非专业所学,却多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且有的还有一技之长。让他们教这种课,是对其爱好兴趣的一种张扬,也是消除教师职业倦怠的一种有效形式。
同时,我们还将教师的技能开发列入教师发展必修课。在这里,每一个教师都有兴趣爱好,都为能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而感到幸福。
【陶继新】教师中有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只是没有有效地开发而已。2008年10月19日我到上海市金山区山阳中学这所农村学校参加校庆的时候,看到个个学生都会一种甚至几种乐器。但是,很多教师都是业余的,而且有的对这种业余工作如痴如醉。在艺术课程的创立与实施中,教师不是在悲苦中煎熬,而是在享受创意的快乐。
据说你们在开发这些“副科”课程中,开始的时候老师们也有点不愿意报名,可是后来却争先恐后地参与。他们的“业余”水平还真的很高,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而且这些教师因能够展示自己的特殊才能而欣慰莫名。这种心理的快乐,反过来又刺激了他们教学其他学科的热情。以前的职业倦怠,就在这种课程开发中销声匿迹了。
【董春玲】当然,有些老师不适应这些课程,我就让他们走出去学习、参加培训。现在老师们都已经能为市区提供公开课,而且许多已经成为市区骨干教师。
别人羡慕的目光,也反过来促进他们成长。老师的成长,又带动了学生的发展。理念接受起来比较慢的老师,我们提倡学生教学生,把课堂尽可能地放给学生。
【陶继新】学生中有着巨大的教育资源,我们往往低估了学生的能力。如果将课堂适当地放给学生,教学效果大多会超过教师独霸课堂。孩子一旦成了学习的主人,就不会再将学习视作负担,甚至会感到快乐。
【董春玲】是的,现在孩子学得轻松了、活泼了、有趣了。这是眼睛向内挖掘资源。后来眼睛向外挖掘资源,像舞蹈、跆拳道、图书共享等,都是有益的探索。
【陶继新】你们学校已经成了一所优质的学校,是市区的研训基地,还是莱芜市学校均衡发展中的共同体式发展模式试点学校,而且还带动了其他学校一起发展。
【董春玲】是的,“我们一点儿也不差”——这是这里老师常说的一句话。教师现在越干越有劲,越学越有动力。他们感到,比起城里教师,自己也是好样的。共同体式发展无疑又为教师的发展拓宽了平台。
【陶继新】这种自我肯定甚至自我欣赏的心态,反过来又会促进其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要求高了,奋斗目标自然也就高了。
【董春玲】现在老师们的学习本领越来越强,思考能力不断提升。我们农村教师一点儿都不“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