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七:玻璃屋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14 15:38: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三七:玻璃屋顶
   
      《瓦尔登湖》是本不太好看的书,甚至这不仅仅系于阅读者心静与否。梭罗的文字技巧,和他的演说技巧一样不高明。他承认自己说话晦涩,他在表达时常常遇到困难。他比较流利的时候,是在描述他对自然界的观察和个人生活的细节的时候。但可惜的是,像我们这样的一般读者,实在不容易对那湖水涨落的规律和他的日常开支,抱有与他相同的兴趣。老实说,如果罚我再看一遍《瓦尔登湖》或看十遍《鲁深逊漂流记》,我宁愿选择后者。
   
     “回到自然”是一个时髦得陈腐的口号。人们认为,聚居者的生活方式,对心灵是一种腐蚀,而躲到看不见人的地方,便可以“自然而然”地恢复某种神秘的本性。在某些人看来,优美的自然环境,会对人发生奇妙的帮助,像洗澡一样把我们心上的灰尘冲掉。而且他们似乎相信我们的天性本来是好的,只是由于彼此互相影响,才恶化起来。——这些看法都有正确的一面,也都有矫情的地方。最大的疑问是,我们真是从自然中来的吗?而且即便如此,我们还有可能退回去吗?

    有些人感觉到寂静的引力,有些人反动于城市的文明。在中国,“朋山友水”在文人中流行了几千年,在乡下买块“南亩”,偶尔去看一看,做一做诗,或者在花园里种几株奇木,引一渠水,都是很雅的事,要被赞叹为有“林泉之志”。在农业社会里,有些事可能不像在今天听起来那样矫情,而且也曾有真正的并不张扬的退者,但对多数人来说(即使不是全部),这是一件首鼠两端的事情。我们都不愿失去已经得到的精神内宾,所谓“返回”,就是先接受完文明的训练,再来试图消除所付出的代价,——老子讲“弃智”,现在的人们,至多是想有“智”而不用,并不真的愿意从来没有过“智”,像森林里的野人一样。

    梭罗是一个和我们有点不一样的人。按照他的朋友,美国诗人受默生为他写的传记形容,梭罗一半由于天性,一半因为他严格的新教信仰的抑制,原来就是个欲望淡薄的人,同时他又是个博物学者,对自己有多方面的兴趣。同样的事情,在他是发自天性的在别人,可能便会是表演。“他们因为他们的晚餐昂贵而自豪,我因为我的晚餐便宜而自豪”,这话如果由别人来说,我们多半会觉得有一点“作秀”,出自梭罗的口,却是真实的想法。即使这样,他并没有给自己的实验强加多么了不得的意义。他也产不弃绝与人的交往,他的警句是,“我的屋子里有三张椅子,寂寞时用一张,交朋友时用两张,社交时用三张”(one for solitude,two for friendship,three for society),虽然简单,仍然是“贤者多情”。
   
     梭罗不是隐居者,他的独居不是逃避,而且安静地研究人生。他只在瓦尔登湖的木屋里住了两年,他的离开和来到一样自然。正是这种自然,使他为人喜爱,而另一些大声宣告的“隐士”却常常受到嘲笑。自然界是优美的,然而我们看到今天的人在把旅游命名为“重返自然”;看到有的人开着吉普车,或掮着背包,独自出游时,希望全世界都给他壮行;看到有的人被黑瘦的农夫用滑竿抬上山顶,然后迎见而立,大叫“我来了’,——我们不禁在发笑的同时,又为我们共同的状况悲伤,意识到我们需要的不是鸵鸟政策,而是正视内心和我们的处境的勇气。
     

      我曾在乡下看过深邃的星空,又有几次在野外露宿,早晨醒来时,欣赏过曙色美妙的变化。所以我曾梦想有一所玻璃顶的屋子。——说到这里我不禁微笑,因为我们“文明人”对自然的瞻望,都像是在这玻璃屋顶下。 顺带说一句,我从没打算实现这个梦想。想一想,那得需要一块抵御冰雹和各种自天而降的访客的很大的钢化玻璃,要是去挣钱买它,我得去做无数本来可以不做的事情;我还得雇一个工人来为我擦拭玻璃屋顶,还得在地面上给他准备一个沙坑,这样他在擦到没有退路时,可以既不会踩脏前面的屋顶,又不会在跳下来时摔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22:04 , Processed in 0.06214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