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楹联家”为读书月撰联助兴
本报讯(记者 张必洋 文/图)在一年一度的深圳读书月即将到来之际,本报热心读者、被誉为“校园楹联家”的宝安冠华育才学校副校长杨代勇,即兴提笔撰写了一批让人耳目一新的“读书对联”,以此为即将到来的深圳读书月助兴。就在今年春节前夕,杨代勇先生曾通过本报,撰写了20副迎春对联供读者选用,受到众多市民的欢迎。
年年为乡邻“写对子”
杨代勇,湖北仙桃人士,2000年7月南下深圳之前,他在家乡从教10多年。杨代勇从小就喜欢读书、看报。“从上小学三年级开始,每年快到春节时就经常围着写对子的伯父转,从那时开始我就慢慢迷上了楹联。”杨代勇告诉记者,随后到了1980年,他就开始摘抄一些楹联在笔记本上,至1984年短短四年时间他摘抄的楹联已有5000多副。
1984年1月,中师尚未毕业的他试着自创自书了一副春联,贴在了自家大门上,引来了周围乡亲们的啧啧称赞……从那一副“处女作”开始,他创作楹联的兴致越来越高,创作的楹联越来越多,“名气”也越来越大,每年为家乡父老乡亲创作各类实用楹联近百副。
1984年9月参加教师工作后,这位“楹联迷”又开始试着撰写参赛楹联、诗歌,参加全国各类诗联大赛,20多年来在全国楹联、诗歌大赛中获奖60多次:1998年在湖北人民广播电台第19届春联大赛中,曾有两副对联作品夺得一等奖,荣居10副一等奖的第一、二名;2009年2月荣获宝安中华诗词学会元宵命题七绝诗大赛状元奖;2009年4月在中国国学研究会、建国60周年中国文学艺术最高成就奖活动评委会联合评定中,荣获“建国60周年中国文学艺术最高成就奖金奖”,并被授予“当今中国艺术界最具影响力人物”。
培养楹联创作接班人
2000年杨代勇来到深圳打拼后,工作更加繁忙,但创作楹联的热情并没有减退。十年来,他不断为深圳市机关、社区、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撰写富有时代特色的优秀对联作品,深受各界人士好评。最为可述的是2001年7月,杨代勇来了一个“三级跳”,未经过市、省楹联学会,直接“跳入”国家一级学会,成为中国楹联学会的一员,其个人传略及楹联作品被载入《新中国楹联大观》、《中国当代楹联艺术家大辞典》等10多部典籍之中。
杨代勇深知,楹联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一部分,一直受到国民的青睐,贴对联、讨口彩、图吉利已经成为许多市民和商家的共同选择。“我经常参加一些对联征集比赛,发现参加比赛者绝大多数都是中、老年人,年轻人似乎很少有人热爱并能创作对联。”杨代勇说,如果能把楹联带进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同时依托一些教学类报纸杂志普及楹联艺术,那么对楹联艺术的推广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为了让楹联创作“后继有人”,杨代勇可谓用心良苦。在他的努力下,2008年,其所在的宝安冠华育才学校成立了首家“校园楹联社”,首批成员近200名师生,他亲自当起了楹联社老师,指导师生创作楹联。“两年来,师生们的创作水平得到了提高,发现了一批有潜力的苗子。”杨代勇说。
今年深圳读书月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历程,杨代勇今年来到深圳也正好十周年,十年来“眼观书香盛景,亲历读书兴城”,他感到格外欣慰。在第十一届深圳市读书月即将来临之际,杨代勇专门创作了一批更有文化品位的主题楹联,让读书月活动更加充满诗情画意。
为读书月撰写的对联
*听涛洗耳;
读史清心。
*人贵才情趣;
书传善美真。
*诚交四海读书友;
欣会百行创业人。
*书香透骨豪情壮;
秋月萦怀雅韵多。
*雅怀深得对书趣;
妙虑倍觉联墨香。
*放胆吟哦,摘星归袖里;
潜心探究,裁梦入书中。
*创意鹏城,欣看书香盛景;
爱心都市,喜歌善举良风。
*励志良书,书似故知情久久;
开心秋月,月如佳友意浓浓。
*三余好读书,雅怀深得古今趣;
四季喜研墨,妙虑犹觉岁月甜。
*观两行文字,书香都市书香景;
庆卅载春秋,创意鹏城创意图。
*研墨犹香,香含研矣、赏矣、醉矣;
读书常乐,乐在读之、思之、梦之。
——转自2010年10月26日《宝安日报》A10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