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错过》两个段落中的语法问题
------质疑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原则
江苏东海 苗蔚林
(本文观点请勿抄袭)
苏教版教材中,有些课文在选择上不是很完美。笔者在博客里曾对《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纪念白求恩》等课文提出过质疑。近日,在教学《错过》一文时,发现该文有两个段落在朗读过程中很不通常,很值得研究,现将两段课文复制如下,和大家一起研讨。
课文的第二个自然节:
从在商场所看中的一件很适合于自己,并且价钱也不算昂贵的衣衫,竟因不必要的犹豫,放弃了购买,而再次去那商场,满眼都只是不如那件的样式,这类小小的错过,到明明有一个很好的跳槽机会,不仅去了那裏可以收入更丰,更重要的是能与自己的兴趣更贴近,却只是因为决心下得迟点,因而痛失良机,那样大大的贻误……总算起来,真是不少!
课文的第五个自然节:
错过,一般来说,属于人生的常态,只要我们回顾来路,有所得,从在偶然路过的一家小小书店,意外地买到了久访不得的一本诗集,这类小小的收获,到自己积极参与的一项改革,果然取得了重大突破,那样的精神物质双丰收……算起来,也还不少,我们就应感到欣慰!
这里,我们从两个角度来分析一下这两个段落:
1.从朗读的角度看。假如我们是初次朗读这篇课文,我们就会在读的过程中发现,这两个段落都有些读不顺,主要原因是两个段落中“从……到……”间隔太长,朗读时,很难发现如此冗长的介词短语表达。因此,在朗读中会觉得不同顺。特别是第5段的“有所得”之后,在读的过程中,怎么也不通顺。假如读的不顺,一般来说,句子肯定有毛病,要不,就不会那么拗口。
2.从语法分析的角度看。第二段的“从……到……”介词短语控制的复句,在整个句子中做主语,也就是说,第二段是一个由复杂单句构成的段落。复杂的单句从理论上说,是可以独自成段的,但复杂的单句如此复杂却是很少见。笔者以为第二段的单句表达有失妥当。应当看成是病句。
第五段与第二段来说,更是一个典型的病句。“错过,一般来说,属于人生的常态,只要我们回顾来路,有所得,从在偶然路过的一家小小书店,意外地买到了久访不得的一本诗集,”这个句子无论怎么去看都是不通顺的,其毛病是典型的句式杂糅。把“从……到……”介词短语杂糅在“只要……就”条件复句中,导致了整个段落语气不顺。“有所得”和下面的句子根本不能联系到一起,而且后面还是个逗号,就无法解释这个“逗号”的意义。笔者以为比较合适表达应当是:
错过,一般来说,属于人生的常态,只要我们回顾来路,有所得,我们就应感到欣慰!从在偶然路过的一家小小书店,意外地买到了久访不得的一本诗集,这类小小的收获,到自己积极参与的一项改革,果然取得了重大突破,那样的精神物质双丰收……算起来,也还不少。
这样表达里,“从……到……”短语控制的句子还是有些复杂,还应当重新组织这个句子。
苏教版教师用书中对这个段落提出的要求是:“只要引导学生理解句意即可”。这样的学习要求是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的。作为语言科学,我们更要注意表达的严密,因为语文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工具性”,我们给学生的语言“工具”应当是准确、精密,而不是似是而非的表达。笔者以为,教学参考书的要求与表达缺乏基本的学术精神。
当然,作为文学作品的表达是可以丰富多彩的,这可能不算什么毛病,但从中学语文教材的角度,笔者以为:第二段和第五段存在着明显的语法问题,不是小修小改能通顺的,两段语言必须重新组织。作为基础年级的语文教材存在着这样明显的问题,是值得思考的。语文教材的选文要坚持“文质兼美”的原则是人所共知的,作为教材,我们要把合乎基本汉语语法规范作为基本原则。没有了这个原则,语文教材就失去了科学的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