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俞正强:送书背后藏深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23 16:45: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俞正强:送书背后藏深意

  浙江省金华市站前小学校长,特级教师,最喜欢给教师送书力主建设书香校园。

  推荐理由

  俞正强一直认为,一个不读书的人是不好意思去当教师的。只有爱读书、会读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乐于读书的学生。因此,在他当校长的七年时间里,教师的阅读成为他工作的主题。

  校园,以书为“伴”

  2004年的时候,俞正强在教师中问:“请读过《学记》的教师举手!”居然没有一个教师举手。有一位学生来问俞正强校长:“你看过《窗边的小豆豆》吗?”俞正强说没看过。看到学生失望的样子,他在惭愧之余,深感读书的重要。要教师们读起书来,就要有书的存在。

  于是,校园中的书渐渐多了起来:500个座位,藏书10万余册的阅览大厅建起来了。虽然简陋朴素,却窗明几净,可容纳两个年级的学生同时阅读;班里的图书角建立起来了,学校充分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并利用学校丰富的藏书,使教室有了书的存在;教师办公桌上的案头书摆放起来了,《给教师的建议》、《爱弥儿》、《理想国》等成了教师们的必备之书;校园中的“书乐”台建起来了,是一个高2.5米的书的青铜雕塑,上有“校园宣言”;校园中的“书亭”建起来了,是一个有回廊的亭子,供教师和孩子们读书之用。

  渐渐地,学校中的“书”多了起来,走到哪里,都有书相伴。

  校园,以书为“礼”

  俞正强喜欢给教师送书,“以书为礼”。 有时候是一本一本送,这通常是在教师个人心情不佳或工作受阻的时候,他会从自己的书架上拿一本书,请教师们看看;有时候是一叠一叠送,这通常是在学校图书馆采购图书的时候,全体教师上书店选自己喜欢的书,学校统一购买,教师阅读后收藏图书室;有时候是一类一类送,什么书适合年轻教师,什么书适合中层领导,什么书适合退休教师等等,分门别类,人手一套;有时候是送报刊杂志,如《人民教育》人手一份。有时候是送好文章的复印件,《中国教育报》、《参考消息》等上面的好文章复印后送给教师分享;有时是在业务教研需要的时候送,有时是在教师节、青年节等重要节日里送。通常在每年的寒、暑假前,学校由教师们自主推荐书目,统一赠予。

  以书为礼,书在校园中渐渐时尚起来。

  校园,以书为“乐”

  学校里每一位35周岁以下的教师,都会背《学记》。一开始,学校提出将背诵《学记》作为学校青年教师基本功考核项目之一,教师们颇感忐忑。但不到一星期,就有教师背得很熟了。请她介绍经验,答曰:“自己先录好音,在家里听,在车上听,有空就听。突然,就会背了。”引得教师们竞相模仿。不久,大多教师都能背完。居然也乐在其中了。

  2008年暑假,学校送了6本书供青年教师阅读。开学后,在未曾告知的情况下组织教师们做阅读测试,结果大多在90分以上。有教师笑言学校居然不相信他们,其中的得意自让人温馨。

  每个学期开学的时候,俞正强会组织教师们随机汇报“我读过的美文”。全体教师的名字都装在一个盒子里,抽到谁就请谁来推荐并朗诵,并将“文眼”录写于黑板上,供教师们交流。其中有位教师写的是“如果一个人的付出得不到相应的金钱作为报酬,那么,她一定能得到等额的愉悦。”该“文眼”也成为那次活动的主旨。相信教师们有了这样的信念,一定会很愉快地工作的。

  就这样,在校园中,爱读书,乐读书的教师渐渐多了起来。读书,渐渐成为教师们的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

  不知不觉间,教师们都美丽了起来。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3 16:45:49 | 只看该作者
 读书故事
  俞正强很喜欢读书,在他看来看书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读书的时候,就会注意到别人是怎么看书和思考的。他说有时候,他就真的想不明白,同样的一件事,也许我们也经历过,但作者就能从这个例子里看出问题,我们就看不出来。这就是差别。

  俞正强一直在研究准备课程。不是有很多人都在讲小朋友的知识生活化吗?通常的做法是从情境当中引出问题,然后给学生一个数学认识。他一直感觉这是不对的,但是究竟哪里不对,他又说不出来。后来,他看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在书里看到这样一句话:在纯粹的经验和纯粹的知识之间有一个中间环节。当时就觉得太佩服杜威了!杜威把他懵懵懂懂的那个问题说出来了。这个中间环节是很值得我们做文章的。比方说,我们要小孩子学习“分数的认识”,教材上是这样写的:把两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几个?每份是一个。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几个?每份是二分之一个。然后就开始学分数了。他突然想到自己上过一节课,是“一个和半个”。“一半”是一种生活语言,不是一种情境。这个“一半”是在学生若干年生活当中积累的关于分数的一种生活认识。其实,支持小朋友认识分数的,是这个“一半”的生活认识,而不是这个情境。这个情境无非是帮助他回忆起那个“一半”的认识。这些东西就是杜威讲的“中间环节”。

  读书感悟

  最初读书是件开心的事,后来有段时间会觉得读书是很苦的,因为有更多诱惑在身边了。重要的是能坚持住、挨过这段苦,读书就能成为一件真正开心的事。一个好教师的意义,就在于缩短学生的苦,或帮助学生乐观地挨过这段苦。

  正心诚意是读书的起点,也是读书的归宿。心正,则书中皆为芝兰;意诚,则处世无不圆融。一个好家长的意义,就在于以自己的正心诚意,在孩子读书之前,启蒙出孩子的正心诚意。如此,孩子的心会日益强大。读书则是一件造福人间的事。

  教材只是书的一种,以罗列介绍人类知识为主,却非真正的书。因此,读书不可只限于教材。如果将读书只限于读教材,人生则已落于苦痛之中矣。

  天下之书何其之多,人生却匆匆而过。因此,对书的选择十分重要。人生所以优秀,也许只是因为选对了一本书。

  书是人们对世间物态的观察与思考的记录。所谓的行走、交流、考察、远望等等,无非是另一种读书而已。

  读书,是一种惊诧的美丽。

  推荐书目

  《好玩的数学丛书》,张景中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

  该丛书一共有10本,分别是《数学聊斋》、《数学美拾趣》、《幻方及其它》、《数学演绎》、《趣味随机问题》、《七巧板,九连环和华容道》、《中国古算解趣》、《乐在其中的数学》、《不可思议的e》、《说不尽的圆周率》。这些书很适合小学数学老师读,读了之后,对数学教学有比较大的帮助。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刘儒得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4月出版

  这本书比较通俗,介绍了教育中的一些现象,对教师或家长改善教学,提高对一些教育困惑的认识,十分的有帮助。

  《学记》,《礼记》中的一篇文章,任何版本均可

  这是一篇每一位教师都需不断熟读的文章,它记录了中国关于教学的一些认识,包括存在的问题和可以参照的方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17:59 , Processed in 0.11142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