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保证语音节奏与语意节奏的整体和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24 13:04: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保证语音节奏与语意节奏的整体和谐

      作者:廉宗颇(原载《中国楹联》2005第三期)
     对联的基本特征是对仗,对仗的基本要求是词对相同,声对相反,意对相应,句对相谐。这些基本要求,又往往通过语音、语意及其节奏表现出来。只有加强语音节奏与语意节奏的整体和谐,才能保证对联艺术的完美无缺。
     一、语音、语意及其相互关系
     语音,是指语言的声音,其构成成分及结构方式都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和完美的系统性。在诗词对联中,语音按不同声调划分为平声和仄声。诗联中的语音变化,就是平声和仄声的变化。   语意即语义,指词语的意义,是客观事物在人脑的反映,所以,词语的意义也指词语的概念,它既有自己特有的内涵,又有自己所属的外延(单独概念除外)。   语音和语意是语素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换言之,语素是最小的语音和语意的结合体。语素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个构词成分。“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早发白帝城》)这句诗可以逐次切分出“朝”、“辞”、“白帝”、“彩”、“云”、“间”六个语素,其中构词成分的语素有“彩”、“云”、“间”。语音和语意是密切联系的。语音是语意的物质外壳,是形式;语意是语音的思想含义,是内容。尽管如此,语音和语意也不是一一对应的。首先,同一语意可以由不同的语音来表达。例如:“中国”,既可言“神州”,又可言“华夏”;“军队”既可言“师”,又可言“旅”。其次,同一语音可以表达不同的语意。例如“歌”,在不同的语境中有“歌曲”、“歌唱”、“作歌”等不同的含义;“师”,在不同的语境中有“老师”、“效法”、“军队”及“军队编制的一级”等不同的含义。理解并掌握语音与语意的联系和区别,对于正确地使用各种语词,保证对联的语音和语意的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语音节奏、语意节奏及其相互作用
     语音节奏是指时间段落大致相等的声音之间的停顿、起伏和交替出现,它反映在声音的长短、高低、轻重等几个方面,形成了合乎一定规律的声段。诗联的语音节奏较之一般的语言声音节奏,不仅是明显的,而且是强烈的。语言的声音节奏一般是以词或词组所组成的音组为单位来确定音步的,例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而诗联的语音节奏则完全是按照声音的时间段落来确定音步的,即“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只有将语言的声音节奏与诗联的语音节奏结合起来,才能吟出好的效果。如上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语意节奏是指不同含意的语词在句子中排列的次序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特有的句子意义结构和段落停顿,它反映在不同含义的语词在句子中位置的先后、作用的主次及时间的长短等几个方面,形成了合乎规律的句子意义上的结构。诗联的语意节奏较之一般的语言的语词节奏变化甚大。一般语言的语词节奏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宾语再后,定语和状语在它所修饰的词的前面,补语在它所要补充说明的词的后面;而诗联的语意节奏则不同,它所独具的“诗家语”经常地调整着这种常规结构,形成了一种新颖别致的词序和节奏。这种节奏有的主谓颠倒,有的宾语前移,有的定语后置,甚至有的省略谓语。例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钧《商山早行》)是省略了谓语;“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孟浩然《早寒有怀》)是宾语前移。这样做,不仅优化了诗联的句子结构,而且增强了诗联的艺术魅力。   语音节奏和语意节奏是对联的基本特征,又是对联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二者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互为条件,既相互作用,又相辅相成,共同影响着对联的整体和谐。其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语音节奏和语意节奏通过对联语音步的切分,形成了不同的读顿。在此,双方发挥了各自独特的作用。例如“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李白《送友人入蜀》),上联的语意节奏是“山从—人面—起”,而语音节奏则是“平平—平仄—仄”,通过平仄相间,保证了声调起伏;下联的语意节奏是“云傍—马头—生”,而语音节奏则是“平仄—仄平—平”,既保证了下联的平仄相间,又使上下联节奏点上的字平仄相背,充分体现了对联对仗的基本特征。在这里,字自声中选,声遵字面流,二者相辅相成,保证了对联的和谐。例如,“劳模鲜花开劳模门第,功臣红灯挂功臣人家”,只注意了语意节奏,而忽视了语音节奏;相 反,“水车车水,歌唱唱歌”,只注意了语音节奏,而忽视了语意节奏,因之,都不符合对联的基本特征。   语音节奏和语意节奏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完整地反映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人们的思想。在此,语音节奏表现了事物的形式,语意节奏揭示了事物的内容。例如“山”,其语音形式是声音“shān”,其语意内容是“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的部分”。对联是由不同的字、词组成的,不同的字、词又各有其不同的语音形式和语意内容。这些悦耳动听的声音和光彩夺目的景象与千差万别的不同事物的内容相结合,必然形成了一幅绚丽的画面,表达了某种深刻的思想。   语音节奏和语意节奏保证了对联字、词、句的有序组合和有机构成。在此,语音节奏为其铺平了道路,语意节奏则为其提供了链环。对联的字、词、句的存在不是孤立的,其字、词、句的组合也不是无序的、零乱的,而是有其内在的逻辑联系。正是这种有序的组合和有机的构成,才使某种思想得以充分的表达。例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是说明月从松间照耀,清泉在石上流淌;又如“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灞上秋居》),是说外乡的树落着黄叶,孤独的人对着寒灯。这两副联虽然反映的思想不同,但其字、词、句都有内在的逻辑联系,而联系他们的正是被省略了的看不见的链环“从”、“在”和“落着”、“对着”。此外,这两副联虽然内容不同,但他们却运行在同一轨道上,这就是语音节奏为其所铺设的道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三、语音节奏和语意节奏整体和谐的标志
     概念要明确。主要是指概念要确定,即在同一时间、同一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有一确定的反映。这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对人们的思维提出要求。按照同一律的要求,就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何思想必须与其自身保持同一。其公式是:“A是A”,或“如果A,那么A”(A表示任何一概念或判断,下同)。按照矛盾律的要求,就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时是真的,必有一个是假的,其公式是:“A不是非A”,或“并非A并且非A”。按照排中律的要求,就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时是假的,必有一个是真的。其公式是“A或者非A”。例如汪伦请李白作客的信中提到了“万家酒店”和“十里桃花”。“万家酒店”要么是指一万家酒店,要么是指一姓万的人家开的酒店;“十里桃花”要么是指十里长的桃花园,要么是指一个名曰“十里桃花”的桃花园。在这里,“万家酒店”和“十里桃花”的两个含义是互相否定的,二者不能同时都是真的,也不能同时都是假的。   音意要合律。音是指语音,即声调的平仄;意是指语意,即词性或句意。语音合律包括平仄声调的相间和相背两个方面。相间是指同一上、下联节奏点(一般情况下处在偶数字的位置)上的平仄声交替出现;相背是指同一副对联的上下联相互对应的字(至少是节奏点上的字)平仄声相反。语意合律包括词对相同和意对相应两个方面。词对相同是指同一副对联的上下联相对应的词的词性相同(不同的词性类别可对范围规定的除外);意对相应是指同一副对联的上下两联所表达的情感,所揭示的道理,所反映的思想,应该具有共同的指向,应该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应该处于一个共同的论域。   结构要统一。结构,是指因句子成分在句子中的不同位置所构成的特定句式。结构要统一,就是上下联的句式要统一。具体地说,就是上下联的句子成分要相互对应,并且,充当各种成分的字数要相互对等。例如“红灯高挂千家乐;绿酒溢杯万户欢”,其中上联的“高挂”是状语和谓语,而下联与之对应的“溢杯”却是谓语和宾语。又如“万里江山多锦绣;千年古国万般荣”,其中上联的“多”与下联相对应的“万般”虽然同样充当着状语,但同一成分的字数却不相等。所有这些,都没有保证结构的统一,因而直接影响了语音、语意整体的和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9 23:39 , Processed in 0.06531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