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5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楹联通则》讲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24 14:01: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楹联通则》讲稿(上)

朱天运



    《楹联通则》是由引言、基本规则、传统对格、词性对从宽范围、附则五部分组成。除引言外,一共14条。我认为,对初学楹联的同志们、或者对楹联规则不很熟悉的同学们而言,引言和基本规则这两部分是比较重要的。因为这部分是基础,后面两部分是结合传统楹联讲一些技巧和提高性的东西;基础打好了,后面的东西就好掌握了。

鉴于这个原因,我今天讲读的重点,就是引言和第一章——基本规则。




第0章  引言

引言部分三段,除了介绍了通则的制定过程;最主要的,就是对楹联进行了界定,指出了楹联的基本特征。

一, 楹联的定义

1. 什么是楹联?

楹者,柱子也;联者,对联也。合起来:楹联就是挂在楹柱上的对联。

2,对联的特征

对——词语对仗

联——声律协调。

表现形式——形对意联。

词语对仗、声律协调。形对意联,这是对联的三大特征。

在中国文学史上,全篇要求对仗且声律协调的文体还有没有呢?没有。所以,对联是一种与诗、词、曲、赋、小说、散文都不相同的独立的文体

定义——对联是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其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声律协调和形对意联。





第一章——楹联的基本规则

第一条 字句对等

包含3层意思:

一副楹联,由上联和下联两部分构成;

上联与下联句数相等;

上下联对应语句的字数相等。

例1,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例2,阮元:杭州贡院

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落后;

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


为什么要字句对等?一句话,对称,美观。视觉美。否则,长袍短褂,忒感别扭。


第二条 词性对品。

1,什么是词性对品?——粗略地说,即上下联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性相同。

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方位词对方位词……

 王之涣登鹳雀楼诗一联: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诗中白对黄,都是形容词;日对河,都是名词;依对入,都是动词;山对海,都是名词;尽对流,都是动词。

 杜甫《绝句》诗一联: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句中的一行两个白鹭黄鹂青天翠柳,都是词类相同的词。 


第三条 结构对应——相应句子的语法结构尽可能一致。

主谓结构——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动宾结构……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上联;定-主-状-谓

下联:定-主-状-谓


金沙水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上联:主-谓-宾-状

下联:主-谓-宾-状



前言中说过,楹联的基本特点是词语对仗、声律协调和形对意联。前两条讲的词语对仗,是楹联的视觉属性;下面两条,我们讲声律协调,也就是楹联的听觉属性。

汉语言文学不仅讲意境美、视觉美,不少文体还讲究听觉美(声律音韵美)。如诗词曲赋。因此,我们还应了解一些汉语音韵学方面的知识。一般说,文学作品讲声律,无外乎节奏、平仄和押韵三个方面。楹联不讲究押韵,只讲究节奏和平仄。


第四条 节律对拍——上联句与下联句的语流节奏保持一致。

1,
什么是节拍?人说话(或朗诵文学作品),娓娓而谈,如潺潺流水,这种词语的衔接和连贯,习惯上叫语流。

语流进行快慢的变化——节奏

节奏是音乐的要素之一。从这个意义说,节奏感就是音乐感。一匹马跑过,踏踏踏蹄声,会形成一种音乐美感。锣鼓,夜雨,小溪流水,踢踏舞都是如此。朗诵汉语时,快慢变化(节奏)也会形成一种美感,很显然,这种美感不是视觉方面的,而是听觉方面的,是音乐方面的。

因为许多人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问题。我们先感受一下,什么是语流节拍

感受节拍红军不怕远征难。

念起来是:红军/不怕/远征/难。这就是节拍。

2,划分节拍的依据。

声律节奏(二字一拍):红军/不怕/远征/难。

语意节奏(词组长短):红军/不怕/远征/难。

注意:两种划法,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

例,五岭逶迤腾细浪。

按声律为五岭/逶迤/腾细/浪。

按语意为:五岭/逶迤/腾/细浪。

在这种情况下,用哪种都可以,但上下联标准必须一致。诗联中多用第一种。

3,楹联对节奏的要求——上下联节拍一致。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语意为2-2-1-2结构,一致。

金沙/水/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2/2/2/1结构。一致。

注意一:节奏点——声律二字一节,第二个字为节奏点。节奏点后稍长。注意二:遇到不宜拆分的几个字,节奏点均在最后一个字。如社会主义 莫须有 恩格斯。四百八十寺,三万六千场。

注意三:注意词联中的“一字逗”,和领句等问题。如:

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落后;

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阮元:杭州贡院楹联)

历来/天下/是/一家,更难得/蒲坂/奇逢,竹窗/夜话;

此地/关河/雄/万古,何不就/高楼/更上,山寺/重游。(朱天运:西厢饭店楹联)



第五条 平仄对立。

这依然是楹联听觉美方面的要求,并且是更要紧的一条要求。

1,什么是平仄?

现代汉语中,汉字共分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其中一二两声读法较平,谓之平声;三四两声发音不平,谓之仄声。如:工人努力。

古代汉语中,字分平上去入四声。平谓之平,上去入谓之仄。

古人发现,平仄字发声不同,若有意安排,读起来朗朗上口,极有音乐感。久而久之,古人总结出一套使用平仄字的规律,并固定下来——平仄格。所谓平仄格,就是什么地方该用平声字,就要用平声字;什么地方该用仄声字,就要用仄声字。不能错乱。

古人是按照古四声写诗填词写对联的。我们是现代人,提倡用现四声写诗词对联。年龄大的人学的是古韵,可以用古四声。但楹联界用一个规定:同一副作品中,你可以用古四声,或者用现四声,但不能混用。

2,什么是平仄对立?

这有四层意思:

⑴,上联末尾收于仄声,下联末尾收于平声。(上仄下平)

见前几例。以此确定上下;有无相反的?鲜也。

例:乾隆 怀抱观古今,身心托豪素。

⑵,一个句子中,按节奏实行平仄交替。(相替)

例14,/依山/尽;   1 1/ 一 一/ 1;

    黄河/入海/流。   一 一/ 1 1/ 一

至少节奏点上交替

例15,金沙/水/云崖/暖; 一 一/ 1 1/ 一 一/ 1;

    大渡/桥横/铁索/寒。 1 1/ 一 一/ 1 1/ 一。

⑶,上下联节奏点上用字平仄相反。(相对)

见前两例。

⑷,多句联,句脚字平仄轮换,最好是两两互换。(相轮)

每边一句:

江山千古秀; (仄)

天地一家春。 (平)

每边二句:

宝殿焚香,心到虔时神有眼;(平,仄)

西厢待月,情当钟处佛能言。(仄,平) 

每边三句:

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落后;(平,平,仄)

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仄,仄,平)

每边四句:

五峰列嶂,九曲抱关,想它鹳雀栖身,定是沉迷此景;(仄,平,平,仄)

三省闻鸡,四围眺胜,问尔黄河转首,莫非留恋斯楼?(平,仄,仄,平)

每边五句:

襟星月而披风雨,控秦晋而凌浮载,华夏立雄威。且矫矫西行,我欲登楼追落日;(仄,仄,平,平,仄)

借诗文以傲古今,铭盛衰以鉴春秋,山川生壮慨。问滔滔东去,谁曾击柱俯黄河。(平,平,仄,仄,平)

依次类推。用字示之:

上联:……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下联:……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用图示之:

――○○――○○――○○―;

○○――○○――○○――○。  

这象什么?竹竿?马蹄?所以叫竹竿格,马蹄格。为什么称马蹄格?就是像马走过的蹄印。 

非这么写吗?不一定。交替就行。


第六条 形对意联——上下联形式对举,意义相关,从两个侧面描述同一个主题。

为什么要从两个方面写?——完整,立体感。人有两只手,左手右手,互相结合,事半功倍。用一只手做事,就很不得劲。人有两只眼,左眼右眼,两只眼睛看东西,才能真切准确,有立体感;一只眼分不清远近,也没有立体感。

见前几例。

例18,何绍基《岳阳楼对联》: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上联写岳阳楼发生的典故,提出问题;下联写形胜,回答问题。一问一答,形成一个完整概念。

例19,孙冉翁《昆明大观楼》: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 ,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上联写景,下联叙事,珠联璧合。


注意,这里说两个方面,是指反差较大、互为补充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不能过于相近,相似,相似了,没有补充性,还是一个侧面,就叫做“合掌”。合掌是楹联的大忌,一定要设法避免。婚联、春联中最容易出现这样的毛病。举两个合掌的例子:

玉堂浮瑞气;

金室耀祥光。(春联)


种就蓝田如意玉;

养成心地吉祥云。(婚联)



小结:楹联规则一共六条:

第一条——字句对等——字数——对称性——视觉美。

第二条——词性对品——词义——文学性——意象美。

第三条——结构对应——语法——文学性——意象美。

第四条——节律对拍——快慢——音乐性——听觉美。

第五条——平仄对立——高低——音乐性——听觉美。

第六条——形对意联——形内——哲学性——哲学美。

以上六条,是楹联写作的最低要求。用这样的规则去写联,中规中矩了,虽不能保证一定是佳联,但可以保证,一定不是病联。


病联同诊

1 远游观光大铁牛;


暂歇再登鹳鹊楼。  

2 古韵新风醉西厢;诚信和谐漫神州。   (酒店)

3 河东蒲剧源远流长;蒲坂曲艺叶茂根深。

4 东倚高垣观丽境;西枕黄河听涛声。

5 黄河畔虞舜都,一街荟萃唐风古韵;

  普救寺鹳鹊楼,两边犹传佳话绝吟。 


6 好景常临幸福家,吉星高照平安门。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4 14:02:44 | 只看该作者
《联律通则》讲稿(下)


第二章 传统对格
上一讲,我们研讨了楹联的基本规则,一共六条。这是楹联界的最高法律,叫“中央六条”。除此之外,还有些少数民族自治区,那就还应该有些地方法规。
传统对格——历史上形成的具有某些特色的对联格式和有关补充规定。这里的“格”有“格式”和“次一等规定”两重含义。
在楹联产生和发展的千百年历史中,楹联作者们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不断丰富创作经验,革新写作形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别具特色的楹联写作模式。这些“特色”楹联格式,有的不完全符合楹联的所谓基本规则,但它们特异有趣,典雅别致,深得人们喜爱,久而久之,形式逐渐固定下来,人们也承认了它们的合法性,把它们作为楹联家族中的“新品种”来对待。这些奇花异草,极大地丰富了、装点了楹联园地,使楹联园地成为一个万紫千红的动人的大花园。
今天,我们便来介绍这些“楹联新品种”。我们介绍“传统对格”的目的,一个是学习更多的楹联写作方法,丰富我们的创作实践;另一个就是开拓见识,不能孤陋寡闻,更不能把“奇花”当“狗尾巴草”拔掉。

第七条 传统对格
历史上形成的传统对格有哪些?第二章第七条做了介绍。(略)
1,
叠语对——同样词语,在联中重复使用,且两两对举。
例1,喻长霖《杭州岳飞庙联》: 
有汉一人,有宋一人,百世清风关岳并;
奇才绝代,奇冤绝代,千秋毅魄日星悬。
例2,顾宪成《无锡东林书院联》:
风声,雨声,风雨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国家事,事事关心。
评析:反复出现,节奏铿锵,有强调和加深作用。

2,
嵌字对——将人名、地名、企业名分别嵌入上下联某些位置上。
例3,王闿运《杭州曲园联》:
曲径通幽处;
园林无俗情。
例4,朱天运《嵌名联》:
天降我才应有用;
运交华盖欲何求。
评析:无违律处,更吸人眼球。根据嵌字位置不同,可分鹤顶、燕颌、鸢肩、蜂腰、凫胫、雁足等形式。

3,
衔字对——一个字衔着一个相同的字。
例5,朱兰坡《无锡联》:
无锡锡山山无锡;
平湖湖水水平湖。
例6,叶征,《杭州四照阁联》:
面面有情,环水抱山山抱水;
心心相印,因人传地地传人。
评析:无违律处;惟读时中间应有一短逗。

4,
借音(义)对和谐音对。
例7,李商隐《锦瑟》诗颈联: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例8,鲁迅《赠画师》首联:
风生白下千林暗;
雾塞苍天百卉殚。
例9,陈洽父子:
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评析:平仄无违律处。但字有借音(义)。

5,
连绵对——上下联中有连绵词相对。
连绵词——由两个声音意思都相近的字组成的词。
鸳鸯,玲珑,磅礴——双声连绵词;
飘渺,宛转,逍遥——叠韵连绵词。
玻璃,葡萄,干部——进口连绵词。
例10,邱菽园《仰光孤屿园联》:
芳草密连天,飘渺楼台开画本;
轻鸥闲傲我,苍茫烟水足菰蒲。
例11,刘林初《扬州贺园云山阁联》:
宛转通幽处,
玲珑得旷观。
评析:连绵对连绵,平仄合律,词性可以松动。

6,
互成对——同类单字连用,且上下联对应。
例12,魏定南《湖南临武学署联》:
闲地却逢忙世界;
冷官偏有热心肠。
例13,端方《武汉黄鹤楼联》:
我辈复登临,昔人已乘黄鹤去;
大江流日夜,此心常与白鸥盟。
评析:同类对同类,平仄无违,词性可以松动。

7,
交股对——不同语法位置上的词交错相对。
例14,李群玉《杜丞相宴中赠美人》:
裙拖六幅湘江水;
鬟耸巫山一段云。
例15,黄鹤楼涌月台联:
曾是当年殇月地,
而今又作上台人。
评析:平仄合律,词义语法对应均有松动。

8,
当句对(自对,对中对)——上下联中皆有并行句成对。
例16,阮元《杭州贡院联》:
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落后;
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
例17,孙衣言:《莫愁湖郁金堂对联》:
玳梁燕去,玉座苔移,千古犹留凭眺处;
天际遥青,城头浓翠,一樽来坐画图间。
例18,许太眉:《嘉定花神庙对联》:

海棠开后,燕子来时,良辰美景奈何天;芳草地我醉欲眠,楝花风尔且慢到;
倾春,黄金买夜,寒食清明都过了;杜鹃道不如归去,流莺说少住为佳。
例19, 孙髯翁《昆明大观楼对联》(节选):

……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
……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

例20,朱天运《蒲州宾馆》:
历来天下是一家,更难得蒲坂奇逢,竹窗夜话;
此地关河雄万古,何不就高楼更上,山寺重游。
评析:
1,上下联均使用并行语——骈句(不分前后,可互换的句子)——做自对联。
2,上联中自对联工对,下联中自对联工对;上下联非自对处工对;自对处词性语法可以松动。

9,
鼎足对——三个句子(词)鼎足而对。
例21,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例22,傅山联:
竹雨松风琴韵,
茶烟梧月书声。
评析:合律;三个结构一致的词组。

10,流水对。(略)
  
第八条
用字声调平仄
这一条比较简单,非常好理解。三层意思。
1,
对联用字必须讲究平仄。
2,
汉字的平仄以官方公布的韵书为准。古代:佩文韵府;现代:《中华诗韵》。
3,
现阶段实行古、今音韵双轨制。但同一作品中不得混用。

这一条好理解,难实现。对在座者,半数以上的问题都出在这里。麻烦在五千个汉字,你要牢牢记住它的平仄,这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这一点,我们不如小学生,更不如年轻的语文教师。中老年人,古四声不会发,新四声没学过,还生活在方言土语非常严重的山西省永济市,这里只有二声、四声,没有一声、三声。这些都是影响我们准确使用平仄四声的不利条件。我们经常犯这方面的的错误:该平的地方用了仄声,该仄的地方用了平声;或者联句中平仄没有交替;或者上下联平仄不很相对;或者各分局的句脚没有轮换。怎么办?五字真经:记引查问写。最常用的平仄字,要记下来,或从诗词中引发过来。记不准的字,查字典,或者问孩子、孙子。再一个就是多写。写得多了,就记得准了。总而言之,不下苦功不行。
作为楹联作者,古今四声通一种即可;作为评委,或者楹联格律研究者、楹联赏析专家,最好今古四声都要掌握。


第九条 楹联中使用的领字(句)、衬字、介连助叹形声等词,三个音节以上的数词,凡不在句末,不拘平仄,也不计算在原节奏之内。
这些问题,我只说常见的两个。
1,
领字(句)。领字(句)是词曲常见句法,楹联用之。领字有提领下文之义。字数不拘,多见的是一字领和三字领。
例23,阮元《杭州贡院联》:
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落后;
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
“正”、“看”都是一字领。都是仄声,相对否?不计入原节奏。
例24,孙冉翁《昆明大观楼》: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看”、“想”、“莫辜负”、“只赢得”都是领字,不计入原节奏,词性适当宽松。

2,数量词。三个字以上的数量词,成对时平仄可以放宽,只计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就行。
例25,薛慰农《南京清凉山寺联》:
四百八十寺,过眼成虚,幸岚影江光,犹有天然好图画;
三万六千场,回头是梦,问善男信女,可知此地最清凉。
这里首句只计寺、场,合律。

第十条 避忌
楹联中除了“中央六条”,还有些“民间忌讳”。也是要尽量避免的。
1,合掌。(略)
2,不规则的重复字
诗词楹联都要求尽量避免出现重复字。楹联字数较少,更要求避免重字。所谓不规则重字,是指在楹联中散乱出现的重复字;叠字和同位重复字不在其列。
允许重复的——叠字和同位重复字。
例26,吴烨南《鹳雀楼联》:
名楼名刹,名曲名诗名画境;
古韵古风,古香古色古人文。
不允许重复的——散乱出现的不规则重字。
例27,北大挽季羡林联:
文望起齐鲁,通华梵,通中西,通古今,至道有道,心育英才光北大;
德誉贻天地,辞大师,辞泰斗,辞国宝,大名无名,性存淡泊归未名。
大,名,均为不规则重字,应避忌。“怎忍病联挽大师”!

3,连三仄与连三平。
仄收忌连三仄——尽量避免;
平收忌连三平——一定避免。原是律诗规定,楹联用之。
例28,西厢征联:
   炒炒炒, 炒一盘透透晶晶滑滑嫩嫩粉;
  尝尝尝, 尝几口麻麻辣辣热热火火情。
(古城炒粉)

嫩嫩粉——三连仄。炒炒炒和尝尝尝?
例29,西厢征联:
 瓢盆锅碗交响乐,乐奏人间真善美;

酸苦甜辣五味瓶,瓶盛神州亲情浓。
神州亲情浓——五连平。




第三章
词性从宽范围

通过第二章对传统对格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历史上形成了许多种对联格式。这些格式,总的来说,遵从“中央六条”所规定的基本原则;但它们又有各自的“乡规民约”。这些“乡规民约”,有些还突破了中央六条的有关规定。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六条就要变通,就要放宽。
“放宽”只是一个模糊概念。不适当地放宽,势必导致中央六条的崩溃。这和我们国家实行民族自治是一个道理。这里就有一个放宽“度”的问题。这就是词性从宽的范围


第十一条 允许不同词性相对的范围
这个范围,主要是根据历史上应用习惯而制定的;同时参照了现代语法学的有关规定。既要符合习惯,又不能过于违反语法规则。不一一讲,择要讲几条。
1,
形动从宽——形容词与动词(尤其是不及物动词)可以互对。
形容词——用于修饰、说明事物性质和状态的词。如小,大,高,长,明亮,暗淡,美丽,可爱,温暖等。一般作定语,可与“的”字相配。
动词——表示动作性质的词。一般作谓语,可与动词构成动宾词组。
动词又可分为两类。
能带宾语的动词——及物动词,表示动作常涉及主体以外的事物(客体)。如:打,乘,穿,拿……
不能带宾语的动词——不及物动词。如:来,落,飞,停,歇……
古人属对原则是实-实,虚-虚,死-死,活-活。古人把形容词和动词(特别是不及物动词)都划入“虚字”,故经常用于相对。但要注意,一些特定的形容词(如颜色字)一般不与动词相对。
例30,李商隐《无题》诗联: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例31,游俊《隆中三顾堂联》:
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上两例中翼-通,改-寒,顾-秋。词性均不一致,允许。

2,并列与偏正名词从宽——在名词为中心的偏正词组中充当修饰成分的词可以从宽。
并列名词——一个名词由独立平等的两部分构成。踪迹,岁月,道义……
偏正名词——一个名词由主从两部分构成。如:明月,祥云,仙气,禅心,南风,东海,早春……
一般属对要求,并列-并列,偏正-偏正。实在不行,可从宽(软伤)。
例32,洪稚存《九江庾楼联》:
半壁江山,六朝雄镇;
一楼风月,几辈传人。
江山,风月均为并列名词,工对。
例33,顾复初《成都望江楼联》:
引袖拂寒星,古意苍茫,看四壁云山,青来剑外;
停琴伫凉月,余怀浩渺,送一篙春水,绿到江南。
云山,并列名词;春水,偏正名词;宽对。

3,
状语从宽。
状语是修饰动词的。状语构成极为复杂,虽以副词为主,但可横跨几个词类(动,形,数,介宾词组甚至名词)故不必细分。
例34,杜甫《登高》诗联: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萧萧:拟声词;滚滚:形容词。宽对。

4,
近义(反义)连用字从宽
什么是近义连用字?空阔,英雄,廉洁,清正,楼阁……
什么是反义连用字?黑白,香臭,高低,上下,阴晴……
这些词,从词义上讲有近义反义,从词类上讲有名词有形容词。根据此项规定,全部可以互对,不必计较。
例35,杨慎《昆明西山华亭寺联》:
群峰朝阁下,烟霭有无,拄杖僧归苍茫外;
群峰朝阁下,雨晴浓淡,依栏人在画图中。
有无,动词反义连用;浓淡,反义连用,可对。
例36,康有为北京龙潭湖袁崇焕墓联:
其身世系中夏存亡,千秋庙享,死重泰山,当时乃蒙大难;
闻鼙鼓思辽东将帅,一夫当关,稳若敌国,何处更得先生?
存亡,动词反义连用;将帅,名词同义连用;可对。

5,
两类序列词之间可以互对。
自然数——一、二、三、四……
天干地支——甲乙丙丁子丑寅卯……
五行八卦——金木水火乾坎艮震……
属相——鼠牛虎兔……
时序——春夏秋冬……
朝代序列——唐宋元明清
颜色序列——红黄蓝白黑
音乐序列——宫商角徵羽
国名序列——秦汉,魏蜀吴,齐楚燕韩赵魏秦
数学序列——勾股弦
这些序列属对时均可类对,不必顾忌词性。
例37 朱天运《五老峰联》:
岫云遮玉柱,绘草木林泉,薄红淡紫;
疏雨过中条,弹宫商角羽,流水高山。

6,
集句联从宽
集句联,即从古人诗词文论摘出两个语法一致的句子,组成对联。这也是一种创作。由于古人句子非为现景而作,又不可改动,故属对时从宽。
例38,杭州西湖楼外楼酒家联:
看槛曲萦红,檐牙飞翠;——姜夔(翠楼吟)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
工对。
例39,
不到长城非好汉;——毛泽东
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来
宽对。

《通则》总结
引言——楹联的界定。
第一章——楹联的基本规则。(中央六条)
第二章——楹联特殊格式及补充规定。(地方法规)
第三章——放宽范围。
整个四章,是一个有机整体。有纲有目,有张有弛,有死有活,古今结合的楹联纲领。
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创作中能加深理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9 21:18 , Processed in 0.08671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