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湖南省小语会教研工作概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7 18:14: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研究语文·指导教学·服务教师


——湖南省小语会教研工作概述







湖南省小语会成立于1980年,近三十年来,在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院)的领导下,在全国小语会和湖南省教育学会的指导下,开展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近几年来,围绕新课程改革,以研究语文为基础,以指导教学为宗旨,以服务教师为目的,把学科研究和教学实际紧紧结合在一起,在教师培养培训、教学研究指导、教材资源建设、学术研讨交流等方面,发挥了学术团体的核心引领作用。






一、注重学会建设


本会自成立以来,一直非常注重加强学会自身建设,以保证学会工作健康发展。先后多次进行了换届,补充年轻成员,增强组织活力。2000、2006年先后2次通过省民厅和省社科联审查并重新登记,被评为湖南省教育学会先进集体。


同时,我会注重加强与地市学会的联系和指导,积极参加地市学会的活动。做到两级学会积极沟通,每年年初召开地市级教研员和学会负责人会议,把全年工作计划和活动计划安排好,做到上下配合、全省一致。每年工作有重点,把研究落到实处,稳步推进。


二、积极参与、指导新课程教学改革


2001年以来,实行新课程改革。学会把新课程教学作为学会工作的重心,在教师培训、校本教研引领、送教送研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


2001年,开始实行新课程改革,我省长沙市开福区作为国家级实验县,实施新课程教学,我们组织了教材编写部门、教研部门以及语文教学专家开展了首次新课程教学培训,提出了“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要求,对参与新课程教学的教师实施课程标准和教材教学两项主要内容的培训,保证了首轮新课程教学的顺利实施。2002年,我省进入新课程改革的县市达到30%,针对新课程实验县增多的情况,我们组织了骨干教师和县市教研员的培训,然后由各地市对所有进入新课程教学的教师进行培训。2003年,我省进入新课程的县市达到85%,而且各县市选用的教材版本达6种之多,我们又分别对不同版本教材教学进行了针对性培训。2004年,我省所有县市全部进入新课程实验,我们又组织了全省新课程骨干教师的培训。到此,基本完成了课程培训的任务。


2005年以后,我们与教材编写部门一道,对各地进行了新课程教学回访,并针对各地不同的困难和问题,开展了新课程教学调查和跟踪性培训。而且,我们又专门联系了1所农村村小,连续3年进行跟踪,从微观上进行研究,了解解剖农村学校实施新课程的困难与问题,进行个案研究,找到解决困难的有效方法,促使农村学校新课程顺利实施。


三、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为教学一线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


在新课程改革之初,各地提出了许许多多的困难和问题,如教学资料不足,教学不重视语文基础,教学评价不落实,教学形式华而不实,等等。根据这一情况,我们进行针对性分析和研究,找到急需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教学指导面窄,教学资源缺乏,教学评价无所适从等。然后组织全省优秀学校和优秀教师,集中精力,针对基层提出的问题,编写了《新课程课堂教学光盘》,这套光盘根据教材编写制作,包括优秀教学案例、资源两大部分。教学案例选自教材课文,供教师教学参考。资源提供各种文本、音像动画齐全,由教师自主选用。我们还根据教材,编写了《写字》,以教材生字为内容,包括归类书写指导、书写习惯培养、写字姿势规范等。还编写了《新课程练习与评价》,以教材为依据、与教学内容一致、与教学进程同步,由学生自主练习并进行自主评价和教师评价。针对阅读资源匮乏,我们编写了《阶梯阅读》,读练写结合,供学校自主选用。我们还编写了《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为一线教师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引领。


四、重视校本教研的引领和推动


我们认为,教学研究工作必须面向基层,必须落实到学校。学校教师应当成为教学研究的一支生力军。没有教师的参与,任何教研成果都不能转化为教育实效。而且,只有教师的参与,才能真正发现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找准研究的方向,做到研有实效。为此,我们与教研部门一道,在全省所有地市选取3所小学全省共160多所学校作为新课程实验学校。这些学校都是由各地市推荐的先进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研究基础和传统,在当地具有一定的带动和引领作用。同时,这些学校也是各地市的新课程实验学校,省市两级共建共管,省里每年到校进行1次听课评课和教研指导,地市每学期1次。要求学校每年进行年度工作总结,依据各地市、学校的汇报,结合每年的检查调研,开展了全省优秀实验学校评比和经验交流。


要求各地实验学校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承担全省统一布置的教研工作,二是指导当地其它学校的教学工作。有的实验学校为当地学校开展教师培训,有的学校派教师到当地薄弱学校蹲点送教,有的学校接受当地薄弱学校教师进校听课跟课上课,等等,这些新形式都很好地带动了当地学校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而且很好地把全省中心教研工作延伸到所有边远学校,扩大了教研工作的覆盖面,使教研工作能够全面落实。


五、开展调查研究,全面了解新课程实施情况


针对新课程改革,我们开展了涵盖城市、乡镇、村小三类学校,深入了解了不同学校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教师队伍基本情况。


从年龄结构来看,30岁以下的教师,大约占30%左右,30-45岁的教师大约占35%左右,45岁以上的教师大约占35左右%。这一结构,总体上是比较合理的,但在农村学校,45岁以上的教师,比重偏高(47%),特别是村小多数是45岁以上的教师。


从学历情况来看,总体上语文教师的学历合格率较高,达95%以上。中师及以下学历的农村小学较高,大约占60%以上,城市学校比例较小,不到30%;专科以上学历农村学校不到40%,城市学校占70%多;本科学历的教师,农村学校很少,城市学校大约在15%。学历低的教师主要在农村。


从职称来看,具有小高职称的教师不到30%。具有小一职称的教师约45%,特级教师和具有中高职称的教师很少,决大多数学校没有一名具有中高职称的教师和特级教师,农村学校小高以上职称都很少。


从教师分布来看,高职称教师、中青年教师主要集中在城市(镇)学校,而且继续由农村流向城市,骨干教师、名优教师由经济落后地区流向发达地区。


(二)教师对新课程改革认同感。


在这一轮课改实践中,教师们经历了反感、排斥,困惑、观望,模仿、跟从,研究、反思等不同阶段,但现在总体上对新课改已经理解和认同,一些中青年教师还逐渐向研究型教师迈进。


80%的教师接触过课程标准,但有50%多的教师没有《课程标准》。80%的教师大体了解课程标准的主要精神和基本理念。90%的教师认为新课程改革有必要,80%的教师认为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调查表明,教师基本上认同了新课程,逐渐由不自觉到自觉,从观念上到行动上正在走向落实。


(三)教师基本功、文化科学素养、现代教学技能。


语文教师素质,很大程度上在于文化科学素质。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教师初始学历不高,教学基本功不扎实,对中国传统文化涉猎不广、研究不深,对世界多元文化和现代科学文明也缺乏了解。农村学校有80%的教师普通话不标准,对拼音规则和方法不清楚,造成拼音教学效果差,有的字念错读音或读方言,有部分教师只是在“朗读”课文时用普通话,其它教学用语均使用方言。教师三笔字写得好的也不多,80%多的教师不知道新的笔顺规则或不是很清楚,还有许多教师认为自己有的情况下还写倒笔字。80%的教师认为教材资源缺乏,造成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不到位而发生教学困难。许多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不高,80%的人不会制作教学课件,只能依靠专业技术人员。


(四)教师培养、培训和学习。


从教师培养和进修来看,90%以上是从师范学校毕业或有过师范院校的专门进修,但也有个别教师不是师范毕业生,也没有参加过师范院校的专门培训。教师进修一般以自费的在职函授和自考为主,公派的脱产进修机会很少,参加过集中脱产进修的教师,还不到10%,从没有进修过的有45%。从进修学习性质看,主要以提升学历为主要目的,而专门的教学业务进修不够。


新课程培训方面,90%以上的教师至少接受过一次有关新课程方面的培训,但也有少数教师虽然接受过新课程培训却不是语文学科的培训,因为这样的老师担任多种学科教学,只有机会参加一门学科的培训。


在教师自身学习方面,90%的教师认为没有时间学习,除了生活必须的时间外,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备课、上课和批改作业上面了。农村学校教师60%认为没有学习条件,自己很少有余钱买书,有60%的教师一年买书不超过2本,有个别教师多年没买过1本书。教师看得最多的是教材和教参,有的农村教师连教参都没有。绝大多数农村教师没有电脑,更不用说上网。


50%的城市教师没有参加课题研究,农村教师有课题的还不到10%。80%的农村教师认为研究不够,应付检查的形式主义严重,实际效果很差。


(五)新教材使用情况。


1、我省在教材选用上,由省教育厅拟定用书目录,然后由各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在书目范围内自主选定教材。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使用教材相对统一,便于教师培训、教学交流和教学管理。但也存在一些不足,95%以上的教师反映教师、教研员和学校没有选用教材的发言权,不便于真正选到适合学校实际,得到教师认同、学生喜欢的教材。


2、在教材订购上,由于经费等原因,农村学校一般只订了课本,90%多的学校与教材配套的学生阅读课本没有订,甚至有50%以上的农村学校连教参都没有订,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新课程教材的理解和开掘。


3、教材使用上,多数地方在教材版本选用上前后不统一、变动过于频繁。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的是市州教育行政部门朝令夕改;有的是因为主管负责人变了,教材也就跟着改了;有的是因为省教材目录发生变更造成的;有的上因为教材培训和使用服务不到位发生变更。


4、在教材编写质量上,也存在一些不足。


(六)课堂教学。


1、课堂教学观念和行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85%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不同层度地发生了转变,40%的教师上过各种形式的新课程公开课,30%的教师参加过校外听课学习和交流。90%的教师会设计一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探究的环节。60%的教师在教学时会根据需要和条件适当拓展课堂教学内容。90%的教师会进行教学反思,但能写下来的不多(30%)。90%的学生认为语文课有味了,课堂气氛活跃,学习热情高涨,学习兴趣浓厚。95%的学生喜欢课堂上书声琅琅、议论纷纷。95%的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只有5%的学生不喜欢或不太喜欢,原因是作业太多和不喜欢考试。


2、教师的教学方法多了。88%的老师认为,自己在上语文课时,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教师经常用的方法有讲练结合法(88%),集体讨论法(87%),小组合作学习法(87%),游戏法(低年级85%),活动法(综合性学习80%),自主提问探究法(75%),读写结合法(70%)等。这些方法的运用,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兴趣(90%),锻炼学生能力(90%),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的知识(85%)。


3、教学手段更加多样。90%的教师会利用教学卡片,还有70%的老师自己会经常制作教学卡片,70%的老师会经常利用灯片,48%的城市学校老师经常利用教学课件,农村有条件的学校也会利用课件上重要的公开课,城市学校老师有时还会利用网络上语文课。


4、教学实效初见端倪。80%的城市学校老师认为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语文素养和能力比以前可能要好,但目前可见效果还不太明显。也有40%的老师认为学生语文基本功还不如以前扎实,其原因一是考试还没有根本转变,二是新课程一开始忽略了基础,三是教材不太注重基础。但80%以上的老师认为,如果坚持改革并更加落实基础,学生语文学习的后劲肯定实足。


新课程教学,成绩是明显的,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第一,教学条件不均衡。95%的老师认为教师待遇,90%老师认为师资力量,92%的老师认为教学设备,90%的老师认为教学资源,80%的老师认为生原质量,农村学校明显弱于城市学校,一般学校明显差于重点学校。


第二,学生两极分化严重。80%的老师认为在班级中学生有两极分化的现象,少数学生能很好地适应新课程教学,多数学生很难以适应或比较难。85%的老师认为,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有两极分化,认为城市学校学生成绩明显优于农村。


第三,轻视语文基础知识。80%的老师认为,当前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轻视“双基”的现象,尤其是轻视基础知识的传授,85%的老师认为小学生语文基础薄弱,认为60%学生字写得不好、50%的学生写作能力不高、40%的学生自学能力差。


第四,基本功训练不扎实。80%的老师认为许多教师淡化了基本功训练,不辨析字形,不手写板书,不示范写字,忽视写作技能训练。


第五,教学形式华而不实。90%的老师认为现在许多公开课,课件繁杂,一堂课令人眼花缭乱,不象语文课,倒像影视课,学生看得多,学的少,效果不佳。85%的老师认为这对平常教学有不好影响。90%的老师认为,课件应用不宜太多。80%的认为语文课对现代技术的依赖远没有其它学科高。85%的认为,滥用课件会产生负面效果。


六、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开展学术交流


我会每年开展1次全省性大型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每年开展1次教研论文评比。近5年来,积极参加全国小语会和其它组织的教学竞赛,获得特等奖一等奖10多人次。参加教育部课程中心组织的农村远程教学光盘项目的开发,撰写脚本,选派优秀教师担任主讲,拍摄录像课15节。积极参加“两岸四地”小学语文教学交流,派教师赴台湾上课交流。和湖南省教育厅共同组织与香港教育研究发展中心的教学交流活动。


七、实施课题带动


本会承担湖南省十五、十一五规划课题3项,参与教育部规划课题1项,面向全省批准立项子课题50多项。以课题带动校本教研的落实。


(执笔:米仁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5 02:42 , Processed in 0.12018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