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 “湖北楹联文化城市”汉川市速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3 16:38: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化品牌耀荆楚
—— “湖北楹联文化城市”汉川市速记
   □  晚报记者陆成雄  特约记者熊国春  李志荣  报道
    这是一个难忘的日子,也是一个收获的时刻:2007年1月12日,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省楹联学会会长陈东城等莅临汉川,汉川荣获“湖北楹联文化城市”光荣称号。
    创建楹联文化城市,是汉川市打造地域文化品牌、构建地域文化特色的一大亮点,也是汉川市文化兴市战略的一次成功实践。
    汉川楹联——汉川的文化品牌,光耀荆楚。

把楹联当文化品牌抓
    汉川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在这片文化底蕴丰厚的土地上,汉川楹联是文学艺术中最绚丽的奇葩之一。
    汉川楹联历史悠久,楹联人才众多。从刘家隔陈才元先生提供的两副御赐门联考证,汉川应是中国楹联发现最早的地方,比目前公认的中国第一副春联还要早50多年。历史上,还有被张之洞称为“天下第七,湖北第一”的楹联大家黄良辉等名人。
    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汉川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汉川市楹联事业繁荣昌盛、蓬勃发展。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没有文化底蕴和文化力量,就没有城市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汉川市党政一班人对楹联文化的认识深刻独到,“文化品牌在推动经济、发展旅游、凝聚人心等方面可以形成强大的磁石效应。楹联文化是一个很好的文化品牌。”
    汉川市委、市政府把文化兴市列入了汉川未来发展的五大战略之一,楹联文化是文化兴市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2001年,汉川市在宣传文化发展“十五”规划中强调:发展诗词对联文化,弘扬国粹,是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十一五”规划将争创全省“楹联之市”和全国“楹联之市”列入其中,出台了创建方案。
    2006年初,汉川原市长、现汉川市委书记冯云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利用人们喜爱楹联创作的传统,举办楹联文化节,争创全省、全国楹联之市。”2006年汉川市思想宣传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各乡镇场党委、市直有关部门要把争创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楹联创作的征联活动。”
    早在1987年,汉川市就成立诗词楹联学会,成为全省为数不多的几个楹联学会之一。历届名誉会长均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现任市长刘有年,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朱光洪,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刘敏就担任了本届学会的名誉会长。
    从一项民间的普通活动,到作为全市文化品牌来抓,汉川楹联发展的历史定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楹联事业快速发展
    为解决楹联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汉川市政府仅去年就先后拨款8万元,编纂出版了《中国对联集成·湖北卷·汉川分卷》,解决了汉川市诗词楹联学会代表大会等活动经费。同时,汉川市领导现场办公,解决了市诗词楹联学会长期无办公场所的困难,政府还设立创建专项基金,为创建工作提供了人力物力财力保障。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学会的具体运作下,汉川市楹联事业做到了“六有”,即有领导、有班子、有组织、有队伍、有措施、有效果。
    汉川诗词楹联学会成立至2004年已选举产生了三届诗词楹联学会理事会。近年来,全市组织成立了仙女山、华严山乡、福星科技、田二河镇、里潭乡、马口镇、分水镇、西江乡、中洲农场等15个分会,目前新河镇、垌塚镇、脉旺镇等6个乡镇正在进行积极筹划。至2007年初,全市一半的乡镇成立了分会。2004年,汉川市诗词楹联学会被省楹联学会授予“荆楚联坛先进学会”,华严山乡公司被命名为“荆楚文化对联之星”,2005年,汉川市诗词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周华被评为全省楹联先进工作者。华严山乡和田二河分别被授予全省“楹联之厂”和“楹联一条街”光荣称号。
    通过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各乡镇场分别建立楹联工作者和爱好者网络库,使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达到600余人,其中年龄最大的95岁,最小的只有11岁。这些人中,既有离退休干部、中小学教师,也有企业老总、企事业单位员工及普通农民。目前,全市有中国楹联学会会员5人,湖北省楹联学会会员68人。2004年,有3人被省楹联学会授予“荆楚联坛精英”称号,1人被授予“荆楚联坛耆宿”称号。
    面对汉川楹联发展的可喜局面,被誉为“全国楹坛十老”之一的闻楚聊教授形象地称:“全国诗联的‘窝子’在湖北,湖北诗联的‘窝子’在汉川。”从此言不难看出,汉川楹联在全省的位次。

楹联影响广泛深远
    在创建“楹联之市”活动中,汉川市与时俱进,坚持创新,“楹联之厂”、“楹联一条街”、“楹联之校”、“楹联之村”、“楹联社区”等层出不穷,尽显地域文化特色。
    汉川市利用电视经常播放楹联历史、楹联精英专题片,在主要风景区、标志性建筑、公路干道龙门架两侧,书写联系各地实际的对联。众多群众文化活动晚会等将楹联渗入进去,营造了全民懂联、写联、说联、爱联和积极创建的良好氛围。
    服务中心活动更是有质有量。从庆祝“汉川撤县建市”到“建市五周年”,从迎庆香港、澳门回归到“98抗洪”和“防非抗非”,从每年的“十万春联送万家”活动到市纪委的“廉政楹联硬笔书法集”征稿付印……
    开展楹联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活动,积极主动给各单位、部门、家庭创编对联,群众性诗联活动深入人心。在汉川老年大学,长期开设诗词楹联课;在市实验中学、田二河李集小学等学校,已把楹联文化列入学生素质教育课程中;每年举办一次春联大奖赛,先后与轻工工艺大楼、宫廷烤鸡大酒店、银泰商贸公司、宗申摩托城等十余家单位举办了10多届诗词楹联大赛;2006年春节期间举办的汉川市首届“迎春杯”新春诗联大赛,征楹联近千副。
    2006年1月17日,孝感市“点春联、对春联、写春联”活动启动仪式在汉川市福星科技广场举行,楹联活动规模空前。
    与此同时,各分会也结合当地。实际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征联竞赛和说唱对联等活动。
    汉川楹联创作交流硕果累累。其中,汉川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共发表作品3万余幅;在湖北广播电台一年一度的春联大赛中,汉川市会员共获一等奖26人次,二等奖54人次,三等奖52人次。其中,周华曾连续五届获一等奖,有“五连冠”之称,黄文学有“四连冠”之称,纪念抗日胜利60周年暨湖北省第九届“云鹤杯”征联大赛中,2人获等级奖,11人获优秀奖;18年中,先后有22人出版诗联专著100余种;出版的《中国对联集成湖北卷汉川分卷》,搜集了汉川市从唐代熹宗以来作者近400人、5200余幅楹联作品,获全省县市对联集成优秀县市奖,省文联、省楹联学会“最佳奖”。2005年6月由市纪委、市文联组织编印的《汉川市廉政楹联硬笔书法作品集》共征联620幅,选用114幅,2006年编写计生楹联120幅。
    目前,汉川市正着手争创全国楹联文化城市。在新的程征中,汉川楹联——这个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品牌,必将走得更远,承载更多的希望和辉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8 05:40 , Processed in 0.07491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