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1年《语文教研组建设》专题教研业务学习笔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7 17:26: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1年《语文教研组建设》专题教研业务学习笔记  

                                 孝南区教研室小语教研员  管季超


备课组与教研组的区别


     教研组,应该是中国式的教师发展模式。早在1952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学暂行规程(草案)》中规定,“中学各学科设立教学研究组。由各科教员分别组织之,以研究改进教学工作为目的”。同年,在《小学暂行规程(草案)》中规定,小学教导会议“由全体教师依照学科性质,根据本校具体情况,分别组织研究组。各组设组长一人主持本组教导研究会议,研究改进教导内容和教导方法,并交流和总结经验”。由于起初这类教学研究组织名称不统一,或称“教学小组”,或称“学科小组”。
      1957年教育部在《关于中学教学研究组工作条例(草案)》规定:“教学研究组是教学研究组织,不是行政组织的一级。它的任务是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工作,以提高教学质量。”教研组工作内容为:学习有关中学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指示,研究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工作钻研教育理论和专业科学知识,总结、交流教学和指导课外活动的经验。
     它与备课组的功能不同:
备课组:负责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老师的教学工作,保证各学科老师能按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完成教学任务。
教研组:负责同一学科老师的学习、研究、培训等,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备课组:研究教学中的个性问题,对教材或教学中的具体问题的研究与探究,更具体,更细致。解决教师发展中的具体问题。
教研组:研究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对学科教学的总体理解,课程标准的解读,学科发展的趋向等。解决教师发展中的共性问题。
      由此可见,教研组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学习先进的理念需要教研组,统一老师们的思想意识需要教研组,开发校本课程需要教研组,开展课题研究需要教研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教研组……建设有特色的教研组,是我们语文教研组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


教研组在语文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地位与作用







  不可否认,数字时代的来临及网络的普及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不仅仅表现在人们资讯获取方式上的便捷,也表现为人们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学习方式、交流方式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学校不再是传统的知识的垄断者,而学生也不再传统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因而,传统教育中成长起来的教师必须适应这一形势的变化,教研组必须承担起帮助教师丰富专业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能的职业责任,并且,这一重要功能很难为其他机构所取代。






  首先,教研组教研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延伸了个人视野,提高了个人能力。不论是一份教案、一份课件,还是一种新的导入法、一种新教具,都是全体备课组成员共同的智慧成果,能丰富备课的素材,拓展个人思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新的思路。






  其次,教师之间的协作与交流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的必要补充。传统教学中提倡教学相长,也提倡集体备课。但新课程条件下的课堂相对于传统课堂有很大的不同,备教材教法与备学生是两项必须同时研究的课题。因此,教师之间的协作,尤其是对教法的探讨,对学法的谋划,教学后的教学小结与反馈,就变得十分必要,十分重要。这种协作不仅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也是提高教学技能的重要步骤,教研组是实现这一协作的重要平台。






  其三,教研组是实现教师继续与自我教育的重要机构。时代的发展证明,一个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根据时代的发展调整自己,才能适应日益变化的社会与教育教学的需要,而教研组是实现教师继续教育与自我提高的重要机构。比如新课程新教材的培训,新教育理论的学习,教育新技术与学习方式的汲取等等。教研组在组织日常教学,开展教研活动,传达交流经验,举办理论学习,承担课题项目等方面,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能,促进着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研组评价的方法



教研组工作管理最忌开始轰轰烈烈,结束草率收兵,功过成败,无一评说,一笔糊涂帐,致使教师有受愚弄之感。教研组评价方案要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目的指向要明确。所谓明确,就是必须回答语文组的任务是什么,教学研究的课题是什么,达到什么程度,乃至如何进行,必须对语文组的活动有较明显的导向作用和约束作用,确实使之有所凭借。
第二,内容涵盖要全面。要涉及到整个组日常事务的管理、爱岗敬业精神、育人状况、整体教学水平、活动运行的组织、学术研讨的气氛、培养新人的力度、团结协作的程度、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和进行情况、学生成绩的提高幅度,计划总结的质量,科学研究的层次等方面。分项一定要清楚,可以量化的要量化,有利于操作。建议将语文组与同校的其它组或一定范围学校的语文组横向进行比较、考评,考评结果与物质的精神的赏罚挂钩。


具体的评价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教研组自评、互评
教研组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这是比较可行的评价方法。教研组在一个阶段作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还有什么不足,今后有什么打算,这些内容只有教研组最清楚。这种形式通常在学期或学年结束时,由主管教学的校长或教务主任主持,在总结会上进行。与会者都是教研组长,自我评价受到其他学科教研组长得监督。
不同教研组之间展开互评,是许多学校使用的方法。互评能够评出教研组的共性特点,也容易看到横向的差距。但因为不同学科教研组之间存在的具体差役,往往对特色的评价不够准确。
二、学校领导、部门评价
学校领导、教务处对教研组的评价往往有定性的作用。这些教育管理者掌握全校教研组的情况,因此能够从全局着眼,评价结果比较准确,通过对比,既能看到有点,又能看到不足。因为教育管理者的评价具有行政效果,可能产生以行政管理评价取代业务评价的倾向,应该引起教育管理者的注意。因为教育管理者并不能经常深入教研组,往往是通过教研组长的回报来评价,一次好印象可能持续很久;一次坏印象也可能持续很久,所以教育管理者还要克服以偏概全的误评,否则将挫伤积极性。
三、教育、教研机构评价
各极教育、教研机构站在一定区域的高度评价教研组,尤其是评价相同学科教研组,这是具有行政职能和业务指导职能的评价,各级各类学校都很重视。这种评价往往是等第评比,各学校都视之为重要成绩。但教育、教研机构往往通过量化表格、书面材料进行评价,加之评价性质的等第特点,学校所报材料存在虚假、浮夸现象。这是在评价中应该避免的。
以上三种评价基本属于结果评价,但对量化表格的搜集,可以通过电子档案管理形成“教研组成长纪录袋”,对教研组作跟踪调查,形成过程性评价。
四、质性评价
同其他评价一样,对教研组形成的价值判断往往不必经过量化,就可以判定其优劣等第。这就是模糊而准确的质性评价。同行的口碑往往就是准确的质性评价。例如,许多高收入的优秀语文教师纷纷调往一所中学,据调查,赢得高薪并不是主要原因,羡慕那所学校语文组浓厚的研究氛围是主要原因。那所学校的语文组有著名的特级教师,语文组是一个学习型的语文组、研究型的语文组、合作型的语文组、创新性的语文组。许多优秀教师看重的是自己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研组的可持续发展是个体发展的保障。

五、量化评价

目前各校普遍采用的是量化评比的方法。这种方法是件教研组各项工作分项赋分,制定评分人员,然后统计得分,以此评价教研组的优劣。作为本校评价,往往是个教研组之间的横向评价,这种评价虽然可以评出某教研组在全校的位置,但往往对学科特点缺乏具体评价措施。例如下表,就是比较典型的校内教研组量化评价细则。(以下为 表格,不支持)
还有一类量化评比是针对不同学校的教研组设计的,其评价对象是一个区域的所有学校的教研汉组,横向评比的范围更加广泛。见下表:(以下为表格,不支持)

量化评比有其客观真实性的一面,也有流于片面的一面,如何正确使用量化评比,还需广大教师、教育管理者深入研究。
    教研组评价到目前为止还是需要探索的领域,尚无专门的研究可供借鉴。这里提出的几种评价方法也是通过对一些学校语文组评价的实际情况归纳出来的,还需要在理论升华上做出努力。



教研组与语文评价方式、教学方式改革 

 在语文能力的评价上,长期以来,一直有两种比较对立的观点。一派认为“一篇文章定天下”,一篇文章就能反映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高下优劣。因而,在语文学习上强调勤写多练。反映在语文教学上就是强调学生做摘抄、写日记、写周记、小作文、大作文等。“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同时强调文章的最少要修改两遍。这种做法的本质是,强调语文学习重在“悟”,经过勤学苦练而得来写作的“悟”,开了窍之后获得的“语感”就是语文的最高境界。我们姑且称之为“顿悟派”。而另一派则认为,掌握了语言文字的规律,比如语法、修辞、文章技法等,语文学习事半功倍。因而,强调在语文学习中要加强分析能力与学科知识的积累,语文水平的高下甚至可通过标准化的试卷进行知识检测而分辨出来。反映在教学中,他们要求“解剖分析一只麻雀”,触类旁通,通过精读细讲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与感受,进而通过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我们姑且称之为“经验派”。
  然而,细读《新课程标准》,我们不难发现,无论“顿悟派”,还是“经验派”,都无法满足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新课程标准》着眼于人的发展,着眼于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提高和文化的传承,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教学“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②“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③。这些提法,无一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巨大反动,应引起教学工作者的足够重视与反思。
  首先,教研组要在语文课程评价改革中担当探路者与实践者的角色。教研组作为基层的教学研究单位,要在课堂教学评价、学习方式评价、学习效果评价、考试改革等方面勇于实践,对评价方式进行大胆的探索研究。比如,传统教学中强调教学中教师要循循善诱,学生要积极思考,把师生互动是否良好作为课堂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而新课程标准下,强调小组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二者的共同之处是都要求学生自己动起来,积极思考,主动思考。但不同的是,教师的地位与作用。前者强调善“授”善“导”,后者强调“促进”“养成”。前者旨在授人以“鱼”,后者旨在自我养成“渔”技。新课程的这种理念的实现,没有一套科学的课堂评价体系作引导,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科研组织去引导实施,我们认为,很难。基层单位的教学科研机构应勇敢地承担起这个伟大的责任。
  其次,教研组要在教学方式改革中担当领路人与促进人的角色。数字时代的来临,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不论是教授,还是学员,谁都不再可能成为资讯的垄断者。只要你需要,你可以非常全面地了解某一方面的知识或信息。而如何处理这些信息,如何运用这些信息则成为我们要直面的首要问题。因此,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是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的养成。这也要求教师必须在教育教学方式上进行大胆的革新与创新。把教师从传统的备课方式中解放出来,运用现代教学设备,形成与时代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新技术自然成为新时代教学方式革新的重点。作为基层教学研究单位的教研组,自然应承担起教师备课、教学手段、教学技术、学习方式等方面探索、实践与变革的重任。比如,现代语文教学可能的流程是:首先,辅导或帮助学生养成资料收集的习惯及方法,训练学生对某一专题(话题)的资料分类与整理能力,以此作为语文学习的基础。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储备为起点,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的声、光、影等技术,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不仅有知识的强化(而非传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各种资讯的整合能力、分析能力、鉴别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鉴赏能力。语文教师个人很难全面的对此作出全面的预估或准备,只有教研组通力协作,集体备课,群策群力才能更好地完成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教学任务。语文教研组不再是一个清谈的茶社,一个考题的策划中心,而成为教学的备课资源总站、教学方法的参谋总部、教学效果的反馈中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21:22 , Processed in 0.11510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