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 家 五 百 里 文/春江花月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6 16:53: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离 家 五 百 里


A 、一首歌



    某天深夜,照常用一部电影与黑暗对抗。需要交待的是,这种状态已经持续很久,城市入睡,乡村入睡,婆婆入睡,虫子入睡,我却不睡。枕边没有要读的书,心里没有记挂的事,在正常的睡眠时间,当东半球的动物都阖上眼,我还象西半球一样睁着眼睛,把108个电视频道翻2遍,并在每个频道停上2分钟,如果有好的专题片,停1小时;如果是好的电影,停得更久一点,但也不够2小时,因为很少赶上片头。


    想起小时候看露天电影,不管是3里外还是5里外的村庄,从来都没有迟到过,总是匆匆地吃完晚餐,早早地等着电影开场。现在可以天天看电影,却从来没看着片名导演演员,也不记得内容。但那天夜里,电影结尾的时候,响起木吉他的声音;随即是一个女人, A hundred miles,A hundred miles,A hundred  miles,A  hundred  miles,A  hundred  miles;女之后是男人,Away from home,Away from home,Away from home,Away from home,Away from home。


    小时候的电影会散场,现在的电影会End,那首歌也跟着没了,但那声音却不走,一直回旋着,与远处传来的火车共一个节奏,是那种比较慢的火车。


    整个冬天,那首歌都没有停下来。好几次,我翻出DV,准备到铁路边,拍一段老旧的火车经过老旧的火车站,我知道铁路如何向南向北延伸,知道哪里有弯道哪里有站台。有时候觉得站台上应该有人,提着行旅箱,风尘仆仆;有时候觉得不能有人,最多几棵落满灰尘的树;有时候觉得应该是正午,没有太阳但有风;有时候觉得应该是晚上,路灯拖着长长的影子。我一直拿不定主意,该拍哪一个场景,唯一能够确定下来的是背景音乐,《500 miles》。


    又想写一些文字,一个人沿着铁轨,走啊走啊,没有白天没有黑夜,没有起点没有终点,TA一直走啊走啊,火车经过也不回头,只是就着火车的节奏,反复哼着那首歌,《500 miles》。当然这样的文字也没写。


    但我知道,我被那首歌,缠上了,《500 miles》。





B、一本书


    终于还是干了一件不靠谱的事,把茶楼的300首背景音乐换成《500 miles》,整个下午就循环播放这1首。值班经理来问,我说数据出了问题;她说那找人来修复吧,我说你忙去吧,明天,明天我有时间再弄。


    我不能说今天我只想听那首歌,更不能说我今天不想工作,只想安安静静地坐在窗边,泡一壶老青砖,看一本书,《执手何须倾城》。


    早在《500 miles》之前,我就被这本书中的文字,缠上了。


    是从《异乡人》开始的。一个一个的短章,一张一张的异乡人的面孔,奔跑或者围剿,是陌生的城市交给他们的姿势,她注视着并刻画,用如弯月的刀形的笔锋。使用文字够吝啬,却又慷慨地在每一个字中都灌注内力,以我的资历,是看不出门派的,只能揣测,这个在深夜写字的女人,大约把读者都当成了对手,笑里藏着刀呢。我对自己说,大家都在江湖飘,小心不要与这个叫若如初的交锋,我的九阴真经才练到第三层,她的柳叶刀已经刀刀见血,一不小心,她一刀致命,外人看着,却只是刀刻莲花。


    莲花是那样一种花,姿态优雅得人见人爱,它们开满她的故园,所以她写莲花,写采莲曲,写莲子清如水,都带着雅致的清新,如亭亭水中央的女子;甚至,所有的花朵,草木,都有着那样的精魂,它们穿越时空与她交融。


    喜欢却是因为桃花,桃花朵朵,桃之夭夭,温暖而亲近,但凡一个人的文字能给我这样的感觉,必定是她写出了我的经验,她所说的正是我想说却没有或者不能说出的话。散文或者散文诗的创作,与其说是创作,不如说是温故,用文字的方式把个人经历梳理一次;若能在温习的过程中知新,获知一些普遍性的经验,用以指示未知,那便是这种写作的功德了。她的桃花给予我的,正是生命内在的鲜活的经验,如果莲花是她与生俱来的,那么桃花是我命中注定的,从出生时的故乡的庭院陪伴我人到中年。她和我,我们都是空间和时间中的异乡人,离开故园,漂流在人生正中央,走到哪里都攥着故土,想要汲乡情的营养种一路的鲜花。


    挚爱是因为共度一小段时光,那是她与一只小鸭子的时光。事实上,她有许多这样的时光,与划过她生命中的生命共度,她对那些生命寄予她的生命,寄予爱与慈悲。她把这样的时光,也给了我,在一杯茶或者一杯酒里,她说执手啊,无须倾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从诗经年代开始,几千年来,我们上下求索的就是这样而矣。漫长又短暂的一生,如果用双脚来量,也就500 miles吧;而要走过这500 miles,双手要握着谁呢?透过这本书,这些文字,她说,相逢就相握吧。





C、一条路


    相逢永远是喜悦的事,那些悲伤,那些痛楚,都是从指缝里渗进来的,因为握得不够紧,因为没有十指相扣,没有掌心相贴;但只要一直握着不放,总会在手心里生出汗珠来,湿润我们的眼睛和心灵。这样的下午,握着这样一本书,握着写出这些文字的手,答案昭然若揭。


    也只能是昭然若揭,永远不能真的揭开。她不能,我也不能,因为我们都已离家500里,不前不后不上不下不远不近,500 mile。我们都无法确定,下一个A hundred  miles,是谁前来相逢,相握;我们也无法确定,很多个A hundred  miles之后,我们会抵达哪里,当我们Away from home,当我们离家越来越远。


    脚步向前,时间向前,记忆却把我们往后拉,停一停呀,歇一歇呀。当我们驻足,低头看自己,才赫然发现, Not a shirt on my back /Not a penny to my name /Lord l can't go back home this way。衣不蔽体,身无分文,回不去了,那个故乡。看一个冬天的电影也回不去。拍很长的DV也回不去。写很多文字,把自己经历和怀想的一切人事都安放在字里行间,多到厚厚的一本书,也回不去。


    我们走着的,就是这样一条不归路。


    或者说,我们所向往的那个家园,已经不再存在或者从来没有存在过,存在的只是我们的怀旧,因为丧失和位移,我们与自己的想象浪漫纠缠,我们在文字或者音乐中,重复或者交叠着双重形象:家园与飘泊,过去与现在,梦想与现实。


    换句话,若如初,我以及另外一些人,都患上了一种叫怀旧的疾病。我们走着,时而悲观怀旧,时而乐观未来;我们发现,过去变得比未来更加难以预测。事实上,全世界的怀旧者都觉得很难准确说出他们到底向往什么:是某一个神圣的地点,抑或另外一个时期,还是某种更好的生活。这种病,据说在十七世纪是可以医治的,医生相信,鸦片、水蛭,外加到瑞士阿尔卑斯山的远足,就能对付怀旧的病症。但到了二十一世纪,成了不治顽疾。在《500 miles》里,我倾听到的是反思,是怀想本身的模糊定义,在惆怅、落寞和绝望之中不敢返乡;而《执手何须倾城》让我看到另一种怀旧,是沿袭个人经验和历史的真实的传统的返乡,透过文字,若如初为修复和重建自己的家园所作的努力赫然呈现。在长长短短的句子里,在长长短短的篇章中,她把记忆捧在手心,一遍一遍地擦拭,直到故乡、父母、行人、山水、草木、生灵都闪闪发亮。作为一个创作者,她走在我们前方,把硌脚的石头串成音符,把棘手的芒草剪成词汇,把行走的经验写在每一个道口,当我们经过,只需要偶然顾盼,便可以拾起,据作已用。


     如果说一首歌是一枚病毒,让我整整一个冬季都在怀旧中不可自拔,那么一本书就是一粒药丸,让我在一个下午从反思走向修复。当我合上书,那首歌仍然在,This a-way, this a-way ,This a-way,this a-way ,这条路,这条路,这条路,这条路,这是一条回不去也停不下的路。那么,走吧,继续走吧,走的时候,要低头看路,对那些用音符和词汇书写经验的人,心怀感激;走吧,继续走吧,走的时候,还要抬头看天,在高远的蓝天下投射我们记忆的光亮,在漫长的冬天或者黑夜,温暖自己,照亮后来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30 07:28 , Processed in 0.15875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