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黄梅<石氏家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7 19:11: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黄梅<石氏家史>[z]   



黄梅石氏家族是明代望族。从有关史料上,看到黄梅《石氏家史》一书,1990年成书。但本人无缘看到此书。希望黄梅的宗亲能提供这方面的资料。现将有关资料上引用的片言只语摘录如下,以窥其一斑也:

1、黄梅石姓的开户祖石仕胜的儿子石福山曾招赘于邢氏。(《黄州宗族与宗族生活》引黄梅《石氏家史》,三寿公传,1990。)

2、黄梅石姓的福三公子孙也久已复姓归宗。(同上)

3、黄州居民大多是宋末以后迁入黄州,“户”的大规模形成还是始于明初报里甲。如黄梅石姓始迁祖石三寿由宋嘉定年间(1208-1224)由都昌迁入黄梅,也是在明初才出现户,“至明洪武二年(1369)后人编户仕胜”。(同上)

4、黄梅石仕胜户的上分(福一公支派)与下分(福五公支派)就为争夺祖坟山发生多次争讼。黄梅石姓在蟠龙山葬有仁美公,石姓下分认为下分祖福五生子德玉(字仁美),葬仁美的蟠龙山即为下分“私有”的祖坟山;上分则认为仁美为福一(上分祖)及福五公之父,蟠龙山为上分与下分共有的公山。明正嘉年间,上分石莲峰官至御史,他在仁美祖墓旁其父亲,当时上分势大,尽管下分有诸生石梁为之力争,但终不能阻止石莲峰的行为。直到石梁曾孙石昆玉高中进士,由石昆玉出面,下分才将此事翻案。到清雍正年间,两分又为石昆玉的坟葬问题再起风波,下分举人石灿等人将其祖先石昆玉葬于仁美墓侧,上分人拼命反对在仁美祖葬石昆玉,两分对簿公堂。(同书引黄梅《石氏家史》,前塘公传,祭文(楚阳公撰),敬斋公传,雍正十二年《县正堂庄公审语》。)

5、从此以后,两分决裂,虽然两分承认有共同的开户祖,并且均以石仕胜户为宗族户名,但两分在血缘谱系上各自独立,下分“另为序列”,构成各自的宗族系统。(同书黄梅《石氏家史》,三寿公传)

6、黄梅石仕胜户下分五世祖石铨“家饶于财”,他就主张以礼约束村垸族群,参与制定族规活动。(同书P376引黄梅《石氏家史》,义士公传)

7、黄梅石三峰一生积学未遇,但他热衷于宗族事务,“乡党宗族积弱者咸赖扶持,子弟无良者畏姓名之告,以故强凌弱、众暴寡、智诈愚之习一时俱泯”。(同书引述黄梅《石氏家史》,三峰公传)

8、黄梅石仕胜户下分五世祖石铨以财富发家,“家饶于财,好善乐施”,也是以培养子弟科名为急务,其家族功名代代不绝,成为黄梅县的一大望族。(同书引述黄梅《石氏家史》,义士公传。)

9、太高祖墨庄府君讳礲字纯若,廪膳生也。封修职郎武昌学博丞郎中部主事竹坡公曾孙,都御史中丞楚阳公(生于嘉靖戊申八月二十三日,卒崇祯丙子九月葬于大松山,嘉议大夫山西巡抚)之孙。(《墨庄书院简介》引述《石氏家史》墨庄公传)

10、三寿公,字万纪,生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戊申宁宗嘉定七年甲戊以教籍於梅(爱屯头咀)。乃世其家殁后,回葬都昌白水塘之西鑫龟墩,辛向有碑至五百余年,碑识久经风雨早就不清,乾隆孙为喜等选吉日重立。(《墨庄书院简介》引述《石氏家史》烈祖迁途发迹流考)

从以上摘录的文字可知,明代黄梅石氏家族是当地望族,该族于宋代嘉定七年由江西都昌县迁往黄梅定居繁衍生息,明代万历年间探花石昆玉即出于此家族。黄梅石昆玉一家三代进士,石昆玉为进士,户部郎中、苏州知府、大同巡抚,晋秩部督;其子有恒进土、赠太仆寺卿,谱忠烈;其孙确,进士,充丹徙、宜兴、洪洞等县知县。


附:黄梅石昆玉家族世系简表(根据有关资料绘制)

石三寿──仕胜──仁美─┬─崇礼(上分)─○─○─○─○─金(号莲峰,进士,明监察御史)──溥
              ├─崇德
              ├─崇义
              └─崇纯(下分)……铨(见下)



铨……梁──承芳──昆玉─┬─有恒(进士)──确(进士)
               ├─有定──纯若(有八子)
               └─有信──砺──乔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 19:46 , Processed in 0.10374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