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3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文教学应从细节描写开始(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4 16:49: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文教学应从细节描写开始(转)
     内容提要:作为教学应从细节描写开始,解决学生有话不知道怎样说这一问题。平时养成观察的习惯、学习例文的习惯、习作交流的习惯,这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手段。细节描写的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善于借鉴、积极交流的过程。

     关键词:观察、学习、细节、交流
     一、以现状定思路
     中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不外乎有两个:一是无话可说,一是有话不知道怎样说。其实前一个问题未必十分突出。事实上,学生写文章绝对缺少材料的情况也是不存在的。叶圣陶先生说过:“不说二十将近的青年,就是刚有一点知识的幼童,也有他的积蓄。”每个人的记忆仓库里都储存了大量的信息,这里有学过的知识,生活的经验,对世界的观察,对人情的体味等等,这些都是作文的材料,只是多数学生的材料都在仓库里乱放着,因此造成写作时“出库”困难,而起越急越找不到存放的地方,给人造成一种假象,就是写文章无话可说。其实更为突出的问题是有话不知道如何说。
    这就需要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写”。深刻的立意,好的开头和结尾,巧妙自然的过渡,真实深挚的感情,大胆丰富的想象,别具一格的见解,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这些固然重要,但是纵观学生平时的作文乃至考场的作文,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内容空洞,语言苍白,尤其是在叙事的时候,或者是颠三倒四言不达意,或者是一些凌乱的表意符号不知所云,或者是三言两语骨瘦如柴,又或者是废话连篇臃肿拖沓……通篇没有一处亮点——细节描写,所以,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细节描写的基本方法,养成作文时进行细节描写的习惯。所以习作要从细节描写开始。
    二、以观察促积累
    什么是细节描写?细节,即细微末节。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句话、一次心理活动、一个印象等等,都可以成为文章的细节。只要能生动地揭示人物内心,有力地表达文章主题的细枝末节,就可以作为文章的细节。如果把一篇作文比做一棵树,那么作文中的细节描写就好比树上的枝叶。树没有枝叶就会枯死,作文没有细节就会空洞无物。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赵树理说过:“细节的作用在于给人以真实感,越细致越容易使人觉得像真的,从而使看到以后印象更深刻。”细节的作用就在于加强真实感和形象感。很多文章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不是因为故事,而是因为细节。《故乡》中,闰土教迅哥儿捕鸟: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一拉,那鸟便罩在竹匾下了。《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的军大衣也是一个很妙的细节(他为了摆脱尴尬,要叶尔德林帮他脱下大衣),通过主人公一脱一穿军大衣,我们就看出了主人公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真实内心。这些都是精彩而又有深味的细节描写,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这些传神的细节描写,无不来源于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学生作文写得不好,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对事物细致用心的观察。细致用心就是观察事物时,不但要用眼去看,用耳去听,还要一边用脑去思考。只有细致用心地观察,才能获得对事物清晰的具体的而不是朦胧的笼统的认识。艺术大师罗丹说得好:“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只有细致用心地观察,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生动逼真,走出千篇一律的俗套。因此,教师首先要赋予学生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
    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时,除了要系统地感知事物的各个方面,还要变换观察点多层次地观察事物的各个方面和各种关系,从而抓住事物、景物和人物的特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山如此,观察一个人、一件物、一件事也如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认识课文作者的观察方法:如《观潮》,作者既留心了江潮不断变化的样子,又留心了江潮发出的声音,既观察了江潮的气势变化,又观察了观潮人群的情绪反应,把江潮写得有声有色,使读者如睹其景,如闻其声。以上从是空间方位的角度观察。又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描写了百草园泥墙根一带低唱的油蛉,“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的斑蝥,有莲蓬一般果实的木莲,有臃肿的根的何首乌,像小珊瑚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的覆盘子,从声音、色彩、味道等不同的方面绘声绘色地表现了泥墙根一带具有无限的趣味。以上是从人的听觉、视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等角度观察。
    为了指导学生写好“校园生活”这则话题作文,首先,我带同学们到学习植物园参观,让同学们记住各种植物的名称、形状、色彩、香味和位置。回到教室,再让同学到黑板写出植物园里植物的名称,接下来就问:“请大家说说刚才上黑板来的同学在动作、外貌、神态和语言各有什么特点?”于是同学们就七嘴八舌的说“刘芳的校服没拉扣子就冲了上来。”“杨丽‘木槿’的‘槿’忘记了挠了半天脑袋。”“黄露不小心连打了两个喷嚏。”……于是我就及时引导:“同学们观察得很细致,其实这样的事每天都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大家说,这是不是写校园生活的好素材呢?
    三、以借鉴促技巧
    细致的观察是细节描写的前提。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平时观察到的生活素材定期进行集中归类整理,将“源”建“库”,使零碎的变为系统的,分散的变为集中的,陌生的变为熟悉的。通过归类整理,使这些素材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个有序的网络化的认知结构,以便学生在写作时能及时提取。
    如何用好这些生活的积累,怎样进行细节描写,又应该在什么地方采用细节描写呢?教材就是很好的借鉴。
    如莫怀戚《散步》中写到:“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借鉴了教材这些例子,我们就会发现,细节描写有时候是集中的描写,有时候是信手一笔;有时候是整个段落,有时候穿插在课文之间,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都显得真实自然,恰到好处,决没有不分主次的用来凑数的细节描写。
    四、以交流促提高
    俗话说得好,“一人计短,二人计长”,学生各自的观察,是按照各人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进行的。这样获得的观察素材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但不乏粗疏或片面。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定期进行交流,相互补充。每一次专门的细节描写练习或作文之后,教师都应该及时的组织学生进行这种交流。一方面,将学生中的得意之作在班上朗读、传阅、张贴,以收到榜样的效果。例如:在“校园生活”这次话题作文中,有同学以《门》的写道:冬天来了,教室的门老被打开。中午,有的同学在教室里睡觉,有的同学在教室里写作业,为了不让夹带沙尘的风吹进教室,不得不把门插上。但是,还有的同学要进教室,敲门声不断,搅的教室里面的同学觉也睡不实、作业也写不好。一来二去班级里就因为门发生了风波,后来,干脆就不插门了,任凭风吹得满屋尘土。第二天,门的问题解决了,因为有人在门框上钉了一块黑胶皮,它增大了门和门框之间的摩擦力,不用再插门,门也不会轻易地被风吹开了。作者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写道:“一块方寸大小的黑胶皮牢牢地巴在了门框上,它填补了门与门框之间的间隙……好多同学在开门的时候都把惊喜的眼光投向了这黑色的、普普通通的、用三个小钉钉住的胶皮。”这样就更加突出了黑胶皮的作用,也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使读者能和文章里的同学一起,去感谢做这件好事的人。另一方面,就是指导修改该用而不用细节描写的地方或者修改不成功的细节描写。
    例如,有同学写到饭堂打饭:午饭的时间到了,我的肚子已经很饿了。我站在橱窗前面,只见分饭的工友开始盛了一大瓢,他在上面用勺柄刮了一下,到在我盆了的已经不多了……
    修改:午饭的时间到了,我的肚子早已经“咕咕”乱叫。好不容易挤到橱窗前面,把饭盆子放进去,只见厨房工友满满的盛了一大瓢,接着用勺柄一刮,富士山马上变成了塔里木盆地,“扑”的一下扣在我的饭盆子上。
    修改之后,工友动作的麻利,“我”肚子饿渴望多吃一点但又不能如愿的情形通过拟词“咕咕”、准确的动词“刮”、“扣”和夸张的比喻传神地表现了出来。
    又比如,有同学写《“死板子”爸爸》:爸爸经过一年的辛勤劳动,从承包的鱼塘网起了几千斤的鲜鱼,乐得不知说什么好。对此,我加以引导:“乐”会是怎样的呢?要求学生展开想象,将其“具象化”。很快,作文出来了:“记得那天,爸爸见箩筐里、水桶里到处都是活蹦乱跳的鱼,乐得不知说什么好,嘴里衔着一根没有点着的香烟,一时提提圆滚肥壮的草鱼,一时掂掂红头黄尾的鲤鱼,轻轻的哼着小调。”
     总之,细节描写还必须注意三点:
     1、细节描写要真实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为了按照生活本来的面貌反映生活,必须对生活中某个具体、细微的情况,具体、细小的动作,作逼真、生动的描写,这样才富有真实感。所以,文章中的细节是从生活中来的,是靠我们平时细致的观察选取来的,而不是凭空编造出来的。从生活中选取的细节才生动,才有真实感。如果不重视细节的真实,文章中往往容易出差错,虚假失实,苍白无力。有的同学凡是写到好人好事的文章,就喜欢在主人公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个雷锋或者是其他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来,读者一看就知道是胡乱编造出来的,反而感到无动于衷。
     2、细节描写要典型
     什么叫典型呢?通俗地说,就是有“代表性”,要服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中心思想的表达的需要。
     3、细节描写要紧凑
     细节要“细”,要以小见大。描写时要紧扣全文,使细节描写和与整个故事的情节紧密结合起来。烦琐、冗长、游离文章主题的细节描写,不仅会模糊主题思想,读者看了烦。实践证明了,细节描写将同学们身边不经意的人和事写活了,让他们感觉到平淡的生活其实是那样的富有情趣,也让他们找到了打开话匣子的钥匙,在细节描写的训练中,他们尝到了作文成功的乐趣。细节描写,确实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4 16:50:02 | 只看该作者
细节描写序列化教学                       

   好的作文应该是笔墨集中,细节描写具体感人。 在一次调查中,好多学生反映:“内容写不具体,字数不够,所以只得东拼西凑。其实,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刻画的形象模糊不生动,详略不当,中心不明确,甚至出现流水帐等系列问题。我觉得有必要将细节描写作为一个专题来讲,于是设计了序列:在阅读中,揣摩“细节描写”;在写作中训练“细节描写”;在评改交流中强化“细节描写”。在八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的教学中,我刻意地关注细节,细细品味细节的厚重感,和打动心灵的感染力。
    第一部分:在阅读中,揣摩“细节描写”
   “细节是引起心灵的触动的细微的言行举止。”《背影》语言平实,叙事简单,是经得起品味的经典文章,因为它的细节描写深深地打动读者的心。在教学中,我们都会抓住刻画背影的细节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个特写镜头精细地描写父亲爬月台的动作,通过品味动词,从中感受到父亲年迈、遭受打击后显得步履艰难,感受到父亲爱儿子的真情,还写到自己的情感反应,也抒发了儿子对父亲的怜爱之情。我在将父亲说的四句话也作为细节加以品味。“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如此”指什么事?祖母去世;父亲下岗;家境惨淡。在这种情况下,父亲劝慰我“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你读出了什么?父亲是一座山,伟大而坚强。严酷的现实、沉重的负担压弯了脊背,他用爱为儿女撑起一方蓝天。“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真的不要紧吗?他们去怎么好?”父亲要谋差使,对于父亲来说是最要紧不过了,可跟送儿子相比,这一切都不要紧了,他们去不好,是因为父亲放心不下。儿子已二十来岁,可在父亲的眼里始终是个孩子,一个放心不下的孩子。这几句话简洁朴实的话语把父亲对儿子无限怜惜、体贴、依依不舍的深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父爱是内敛的、深沉的!
     细节就像茶,经得起浅尝、咀嚼、咂嘴回味。学生在《背影》中学会了抓住细节品味,在学习《台阶》一课时,就找到“我跳台阶”、“父亲踩黄泥”、“ 我和父亲放鞭炮”等细节的品味,我们眼前出现了一位负重的父亲,他虔诚地、执著地践行着一个背朝天,脸朝地的老实巴交的农民的理想。
     通过细节的品味,学生明白细节不是什么玄妙的东西,而是捕捉这些细微的,能让人心为之所动一言一行一瞬间。
     第二部分:专项训练 “细节描写”
     金华的邵金生老师这样说:“阅读教学就是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就是作文教学。有时,我们将阅读教学作为作文教学的救兵。但要清楚阅读教学是一种成全感悟的基本方式。通过与文本对话是为了发现自己,如果在阅读之中发现自己渺小,一无是处,那不读也罢,阅读让学生发现日月之明,发出金石之声”。当然,阅读不是为了仿写,它只是一种对话,在这种对话中,学生发现自我,打开情感的闸门、打开体验记忆的仓库。所以在阅读到写作之间,我们老师应该有所作为,而不是说,我们已经品味了这么多的细节描写  ,你们写吧!从阅读到写作之间,我们还应该指导解决怎样写的问题。进行写作指导——《细节描写的训练》。(声明:我参考了温州市新生代获奖者王维环的课例)
                            简约而不简单
                          ———— 感受细节的魅力
      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细节,养成关注生活并从生活中捕捉细节的习惯。
                2、学会从众多细节中选择有用的细节,并把这些细小的细节刻画的细腻生动。
      教学重难点:目标2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在生活中我们的内心常常会被一些细小的事物和情景所触动:贫困山区孩子充满期待的眼神,颁奖台上选手眼中晶莹的泪珠,流泪时朋友递过的一张小小的纸巾,甚至是秋风中一张飘落的枯叶……请你讲讲生活中曾触动你内心的那些细小的事物或情景。生观察画面,从画面中找出引起心灵触动的细小事物或情景。(引出细节)
      二、认识细节
      1、明确什么是细节。细节可以是某些细小事物或是人物的某些细微的言行举止或是景物片断等。
      2、再一次从图片中去捕捉细节,加深对细节的理解。
      三、选择细节
      1、谈谈:在刚才的那幅图中你会围绕你的动情点选择哪些细节?
       如表现他们的贫穷(褴褛的衣着、身后贫瘠的土地、瘦弱的身躯);表现他们的欢乐(天真的笑容、互相揪耳朵玩;)表现他们的坚强(就可以将褴褛的衣着、身后贫瘠的土地、瘦弱的身躯、天真的笑容、互相揪耳朵玩等细节交错起来写)。
       总结:选择有用的           
      四、刻画细节(以原来的那幅图为例)
      1、比较阅读:
      我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容。
      [片段一]我看到他们黑里透红的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通过比较明确:细节刻画需要适当的放大。(总)
      [片段二]我看到他们黄土地般朴实的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那笑容是春天怒放的鲜花,是夏天灿烂的阳光,是秋天高挂枝头的石榴。
      通过比较明确:放大细节要精心修饰。(学生可以再补充几个句子)
      [片段三] 他们朴实的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从他们的笑容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对困难的藐视,对生活的满足,对未来的憧憬.
      通过比较明确:放大细节要融入情感。
      [片段四]他们朴实的脸上洋溢的是什么样的笑容啊!那是高尔基笔下海燕对暴风雨的笑容,那是梵高笔下向日葵对每个人的笑容.
      通过比较明确:放大细节要展开联想。
      总结:放大细小的        不简单
     2、重温经典细节:
     父亲爬月台的细节“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父亲踩黄泥细节“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五、课堂小结。
                       板书: 细节(简约而不简单)
                       捕捉有用的 ——   简约        
                       放大细小的——   不简单
                       放大细节要精心修饰;放大细节要融入情感;放大细节要展开联想
    六、练笔
    1、从下面两幅图画中,选择一幅,捕捉让你触动最深的细节,写一段话。
    2、展示作品:其他学生从是否选择有用的,是否放大细小的两方面进行点评。
    七、布置作业:把你的细节描写修改后放置到特定的背景里,形成一个更为完善的细节描写的片段。
    第三部分:讲评中强化“细节描写”
    我曾记一位专家给写作教学打了一个比喻:文章是学生自己带来的,就像婴儿是孕妇自己带来的,而我们老师的任务就像医生,是帮他把这个婴儿给生下来,那么我们的工作是“催生”。无独有偶,王荣生教授发表在《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十二期,《我国的语文课为什么几乎没有写作教学》一文中也说了相同的观点:“翻一翻中小学生的‘优秀作文’,看一看历年中考和高考的作文题,我们就清楚地看到:我国语文课程里学生在学、在写、在考的文章是“文学性散文”——小学是记叙性(描述性)的散文,初中由记叙性散文过渡到议论性散文,高中则主要是议论性散文。……内容“独创”、形式“独创”,这正是好散文的特点。现在的问题是:在我们的语文课程里,教师能教会学生写出内容“独创”、形式“独创”的好散文吗?答案是“不能够”。道理就是内容“独创”、形式“独创”的好散文具有“不可教性”。……语文教师只能起到“催生”的作用——“情景作文”,“丰富学生的生活”,提倡“个性写作”,“生命作文”等,其实都是“催生”的办法。”
    这样说来,在阅读中关注细节描写,专项进行细节描写的训练,对学生的作文来说,只是起着启发作用,“催生”作用。那么学生能在写作中做得怎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悟性和灵性。那么我们在评改中还应该做些什么呢?八年级第二单元以 “爱”为主题,写父亲的文章有《背影》、《台阶》,写身边的普通人的有《啊长与山海经》、《老王》、《信客》,学了这个单元之后,布置:写一位自己的亲人或身边的普通人。要求:用细节描写来刻画形象。
                        父亲的背    潘孙泽
    近八年,我与父亲的话越来越少,说实话,我和爸爸的感情只建立在5-6岁的时候,那时侯爸爸的背并没有驼。我很喜欢趴在爸爸的背上睡觉,而妈妈在旁边给我讲故事,那时侯,我觉得我是最幸福的。
     后来,父亲要去城里谋事,因为父亲是最后一个到城里的中年男人,所以送别的场面有点尴尬。而后,父亲就很少笑了,直挺挺的背也显得有点驼。我一直以为父亲的背是自然形成的。直到5年前,母亲把托付给父亲出门办事了。父亲便把已7岁的我,背到工厂,一路上,我觉得不自在,其实那时的我已经明显可以自己走,可在父亲的背上我得到了安全感,便熟睡起来,醒了后,已在父亲工厂的一间小工作室里,进进出出的都是些陌生的叔叔,这时爸爸走了进来,用他那粗糙的手抚摸着我的头说:“在这儿等会儿,我马上就来。”便走出门去,还随手关了门,似乎不想让我知道他在干什么,这时我发现,他毛巾忘了带了,便想为他送去,但我还是站住了,我终于忍不住,把门打开一条缝,往外看,父亲正在搬货物,这时,我才知道父亲是一名搬运工,他将货物直立起来,再用两手托起货物,放在肩膀上,走到仓库里面去,过了几分钟便出来了,此时的父亲已经汗流浃背,但却很轻松,不知为什么我落泪了,但我很快的地拭干了泪,父亲已经搬起货物往里走,突然我看到父亲的面前有块石头,但他似乎没看到,我便叫道,“爸,小心,前面有石头。”他转过头来,只是对我微微一笑,便绕过石头进去了。但我却联想到父亲不辞辛苦,被这些货物,渐渐压成驼背,又想到,父亲背着我,给我讲故事的场景,我的泪又来了,在晶莹的泪光中,父亲走了过来.........
   近几年,随着姐姐的失学,父亲苍老了许多,背也驼了许多,父亲您为了全家受累了,希望您永远健康!
                                                     无声   廖立达
    在以前,爸爸还是一位出租车司机,每天都要在4点多的时候就起床了,怕打扰我们,便开始无声行动。
    在4点一刻,我定时睁开眼睛,等待着,我看见一个黑影,后来,卫生间里映出微弱灯光,照在我的心里,有股特别的温暖,我用耳朵极力捕捉那“丝丝”的刷牙声,连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听得见的凌晨,我却无法聆听到那“丝丝”的刷牙声。
     过了一会儿,灯光消失了,我看见一个庞大的身影在移动,我想爸爸是在换鞋子吧,穿上那双跟他共同经历风雨的黑大皮鞋。
    “噔,噔,噔,”的声音越来越小,终于消失在楼道的尽头。过了一会儿,我听见听见长长的喘气声,细微的呼吸声,泪水已经沾湿了枕头。
    现在,爸爸已经不再开出租车了,去了台洲,一年才回来几次,好怀念啊!那时是初一上半学期的期末考试,既紧张又兴奋,考试的前一天晚上,爸爸回来了,那时我已经睡了,
    听见爸爸的声音,我又醒来,爸爸来看我,见我还醒着,便把柿饼给了我,我十分讨厌吃柿饼,但我还是把柿饼放在枕头下,闻着香气睡着了。
    早上,我睁开眼睛看见一张白纸,我十分纳闷,打开一看:希望你取的好成绩,!爸爸又是在一个无声的凌晨,爸爸无声的把无声的纸条放在我枕边。
    我爱凌晨,我更爱凌晨的无声!
    这些学生的写得已经很不错了,可有一些学生写得不尽人意的。
                   一件难忘的事
                  黄梦茹(第一稿)
    每人都有自己苦恼、悲伤、高兴,一些让人难忘的事情。我今天就给你们讲讲我终生难忘的事。
    记得那是我才上四年级的时候,那天正好是星期日中午,妈妈正在烧菜给我们吃。烧着,烧着,妈妈在倒酱油醋的过程中说:“咦!怎么酱油没有了。”妈妈说:“梦茹啊,你帮妈妈买一袋酱油好不好啊?”我说:“哦!”于是妈妈从口袋中取了2元给我,让我去买:“海螺酱油”我拿了妈妈给我的2元钱走出家门,向着一家小卖部走去。我拿了一袋海螺酱油,正在那边等着那位阿姨给我找5角钱,我边等边看那一些吃的东西,过了一会儿,我说:“阿姨,您还要找我5角钱吧!”阿姨边笑边说:你妈妈没告诉你海螺酱油要2元吗?”我说:“哦,要2元的啊!”我又拿着酱油走出了这家小卖部。
    当我走出不远时,忽然听到了一位老奶奶叫我:“梦茹,梦茹!”我以为我听错了,后来那位老奶奶又在那边叫我,我转头一看原来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看她那熟悉的脸庞,我突然想起:“她,她,她不是我才刚出生把我抚养大的那位老奶奶吗?”我说:“你,你,你……你不是已经跟你儿子去广东了吗?怎么又……?”“谁说的啊?那是我妹妹和她的儿子。”老奶奶说。当我看到她时,我就说不出话来,好像很陌生的感觉,于是我就把那位老奶奶请进了我家里,我马上跑进屋,放下酱油,我气喘吁吁地说:“妈妈,老奶奶来了。”妈妈说:“什么老奶奶呀。”妈妈手中拿着刀,跑出来,因为她那时在切肉,这时可把老奶奶给吓着了。妈妈说:“你……你怎么来了?快,快,快进屋坐吧!”她在门口对着我说:“梦茹啊,你可长大了不少,你要听你妈妈的话啊!知道没?”我说:“嗯”我们进去了之后,老奶奶喝了一杯茶就走了,我说:“你再多坐一会儿吧,反正现在还挺早的,她就说:“不了,我儿子还在家等我”于是她就走了。
      在批改黄梦如同学的这篇作文时,我问她:本文的细节描写在在哪里?她茫然。我又问她:什么是细节?她还是茫然。我又问她:你是想写买酱油还是写久别重逢老奶奶的呢?她说:“是写久别重逢老奶奶的,可是在去买酱油时才遇上的呀。”我说:文章就写“一天,在路上……”对文章的记人叙事有影响吗?她说:对文章是没有影响的。我说:不写可以吗?她说:可以!我说:你和奶奶分别很久了吧?她说:很多年了,都快要忘记了。我说:那你见到她时,有什么感受吗?她说:很感动,很依依不舍。我提出修改建议:细节描写见面时的和分别时的情景和感受。
                   久别重逢
                  黄梦茹(第二稿)
    每人都有自己苦恼、悲伤、高兴、一些让人比较难忘的事情。我今天就给你们讲讲我终身难忘的事。
    一天,我在路上,遇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她叫了一下我,我愣住了心想:“她……她是谁,她的脸庞怎么会那么面熟。好像在哪儿见过了。”我说:“老奶奶,我看见你的面庞怎么会那么熟悉,您是谁啊?”老奶奶看见我,激动而又兴奋的说:“你忘了吗?我就是把你抚养到3岁左右的我啊!”我呆了一下说:“哦,你……你……你快去我家坐坐吧,于是我扶着老奶奶往我家方向走去。到了我家,我叫老奶奶先在我家里坐一会儿,我上楼去叫我妈妈,妈妈下来了说:”你怎么会在这儿啊。”我看见妈妈又跑进厨房勿勿忙忙的做了几道菜,我去泡茶给老奶奶,当我在摸茶叶时,发现老奶奶,她的眼睛一直盯着我看。我边泡边想:“也许这就是天意吧,这么久来我终于看到了把我抚养了三年左右的人了。”我把茶端给了老奶奶,老奶奶接过茶,喝好之后要走了。她对我说:“以后有空,多上我家玩。”我说:“一定会的。”
    我和妈妈把她送到车站……我和妈妈把老奶奶送到了车站以后,老奶奶嘴里一直叫我们回去吧。可我对老奶奶说:“我和你久别重逢,就让我们多相聚一点时间吧。”老奶奶听了,眼眶里凝满了眼珠,我很舍不得老奶奶走,向上前几步抱住了老奶奶,老奶奶激动地流下了真情的泪,和我热情相拥。不一会儿,车来了,我亲自送老奶奶上车后,和她招了招手,哭着跑回了家。
    黄梦如同学修改后的文章,我把它拿到课堂上交流。学生的意见:与前一次相比,选材集中了;文章句句都是大实话。本文理应是让人感动的,偶遇养育自己长大的老奶奶,可读来却平淡如水呀。那么是什么原因使这么好的素材不能感动人呢?讨论的结果:缺少细节描写。经过讨论:文中几个细节有待细致刻画:如见到老奶奶的时刻激动;在泡茶时,奶奶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在送老奶奶去车站的路上情景和心理活动;和奶奶告别的情景。于是,我让学生进行片断练习:这几个可写点任选其一进行练笔。五分钟后,进行交流。学生练笔摘记如下:
    送老奶奶的细节描写:
    走在通往车站的路上,我们开心地聊着,奶奶的双眼一直停留在我的身上,我心里酸酸。车很快就到了,奶奶要上车了。她抓着我的双手,我感到了心底泛起阵阵暖流。她的双眼红了,还强笑着和我告别。我的泪水已不禁落下,奶奶笑着擦去我的泪,安慰我。我分明地看到她的眼角已盈满了泪水。——吴舒畅
    开头:
    也许岁月将往事退色;也许空间将彼此隔离;也许命运将彼此又系在一起。人生最大的快乐莫过于久别重逢的喜悦。出乎意料的重逢真是叫人喜出望外。——童倩影
    结尾:
    人生是充满沧桑的,正如奶奶和我。奶奶老了,鬓发花白,而我却长大了,懂事了。正如这次的相逢是匆匆,离别又是匆匆,匆匆之间,从激动相逢到哭声离别,使我充满依恋的。我也明白,“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这次的离别意味着下次的相逢。                                 

    重逢奶奶的细节描写:
    一天,在路上见到一位白发苍苍,皱纹满面的奶奶。一见到她,我就有一种亲切温暖的感觉。好像她就是我的亲人,有着斩不断的恩情。我心中满是疑问,我与她认识的吗?好像在哪里见过。当我想着这些问题时,老奶奶叫了我一声:“梦茹!真的是你,刚才我以为不是你呢?”老奶奶说着就热泪盈眶了。手还不时摸着我的脸,好像离别多年的亲人再次重逢。我还是疑问,
   “连我都忘了啊!奶奶啊!养了你三年呀!”
    “哦!我想起来啦!”难怪有一种说不出的亲情,情不自禁地感觉。我俩不约而同地拥抱在一起,互相擦拭着对方的眼泪。后来,我将她带到了家中。——王培情
    重逢奶奶的细节描写:
    “梦茹,梦茹……”我在背后听到一阵沙哑地叫声。我回头一看,一位满头白发,满脸苍桑的奶奶正向我招手,多么熟悉的面庞,但却不知在哪里见过。我有礼貌地说:“老奶奶,你找我有什么事么?你是哪位?”老奶奶似乎有些惊讶,说:“我是抚养了你三年的奶奶呀,你忘了吗?梦茹!”我的心不禁一颤,事隔多年,我又回忆起那段往事,大声地喊着:“奶奶!”然后便扑到她的怀中,眼睛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闻着奶奶身上熟悉的气味,心中感觉无比的幸福。——陈奥迪
    通过细节描写的片段练习,学生明白细节描写得好,会让人感到文章有血有肉,有情感在流动。
    我把同学写的有关细节描写交给黄梦茹同学,让她结合自己的感受将本文进行第三稿写作。
                                黄梦茹(第三稿)
    也许岁月将往事退色;也许空间将彼此隔离;也许命运将彼此又系在一起。人生,一次久别重逢,出乎意料,又让人喜出望外。
    一天,我走在路上。耳边梦茹,梦茹......我的身后听到一阵沙哑的叫声。回头一看,一位满头白发的奶奶正向我招手。这面庞,很熟悉,一种亲切温暖的感觉,但却记不起是否见过她。我还没来得及回应什么,老奶奶又说:梦茹,真的是你!我刚还怕不是呢!说着就热泪盈眶了。我有些讶异。老奶奶,你是?我是抚养了你三年的呀,你忘记了吗?我的心不禁一颤,事隔多年,记忆中浮现了那段往事,我大声喊着:奶奶!扑入她的怀中,紧紧抱着,闻着奶奶身上熟悉的气味,心中无比幸福……
    我扶着老奶奶来到了我家。妈妈一见到奶奶,惊讶的说:你怎么来了。快坐坐,别客气!说着忙着去做菜了。我开心的对奶奶笑了笑,为她泡茶。奶奶的双眼不曾从我身上移开过。让我的心中那股暖流更加热情。我端起茶,奶奶急忙站起,匆匆向我走来几步,口中念叨着:小心啊!我的双眼也有些酸。奶奶,放心,你坐着!我给奶奶一个放心的微笑,我想照顾她,奶奶哭了,我们就这样坐着,聊着。也许,茶并不很好喝,
    但是,我们共同享受着彼此给予的幸福……
    时间,也许就这样,悄悄溜走……
    我们送老奶奶走向车站……
    我拉这奶奶的手,越来越紧。特意放慢的脚步。午间的车站,人们嚷闹着,我看着奶奶的白发,不知不觉地眼泪冲破界线,肆意滑下。我害怕再也见不到她,这位和蔼,爱护我的人,我舍不得放开奶奶的手……回想起往事,记忆已经朦胧,但那种温暖,难以忘记。我与奶奶对视着……她笑了笑,用颤抖的双手摸了摸我的头发。别哭,奶奶还会来看你的。奶奶的眼角盈满泪水……我们紧紧相拥,就是那份离别。车缓缓向前驶去,开始看不见了……
    人生充满沧桑的,正如我和奶奶,奶奶老了,鬓发花白,而我却长大了,懂事了。相逢是匆匆,离别又是匆匆,充满依恋……
                 

                                久别重逢
                                  胡静
    也许岁月会使友情褪色;也许空间将彼此隔离;也许命运的红绳却可以在茫茫人海之中将彼此又紧系在一起。人生最大的快乐莫过于久别重逢的喜悦。出乎意料的重逢更是叫人难以忘怀......
    梦茹,梦茹......当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时,忽然听到背后传来一阵沙哑而又熟悉的呼唤。我转过头:一位满头银发的奶奶正向我招手,她那布满岁月痕迹的脸因激动而涨红,皱缩的嘴唇发颤地叫着我的名字。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如潮水般漫过心头。她是谁?为什么我会有一种好像和她认识了好久好久的感觉?心里正纳闷时,老奶奶已走近我,并拉过我的手:梦茹啊,分别了那么多年,我们竟还能在次相逢,真好,真好啊!我努力在脑海里寻找关于老奶奶的记忆。看我一脸疑惑,老奶奶说道:不记得了吗?我是抚养你到3岁的那位老奶奶呀!啊,你……我……快,快去我家坐坐!经奶奶一讲,那熟悉的记忆像是黑白影带似的在我脑海中回放。
    我挽着奶奶到了家,妈妈急忙下厨做了几到菜,而我也忙去泡茶。当我泡茶时,我发现奶奶的目光一直落在我的身上,心里感觉暖暖的。十年多啦,我最终在缘份的撮合下与奶奶重逢,还有什么能比这更令人终生难忘的呢?
    午间的车站,人群熙熙攘攘。我望着奶奶的银丝,泪不禁盈满了眼眶。在晶莹的泪光中,奶奶明亮的眼眸依旧注视着我,她的双手紧紧地捂住我的手,我知道这一别很可能再也见不到奶奶了。我与奶奶紧紧相拥后,奶奶上了车,我用左手捂住嘴,右手向奶奶挥手,泪水像断了线的珍珠在脸颊上滑过,然后滴落在车站……
     白驹过隙,雁过无痕。当我一点点地长大时,奶奶却日渐苍老。我明白: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这次的离别意味着下次的相逢。可是,此刻离别何时才重逢呢?
     我想:这样的评改应该对不同水平的同学都会有些启发的,在初二年级,像黄梦茹同学第一稿水平的同学,班级里大概会有5-6个,像第二稿水平的同学大概不下10个,那么像刚才细节描写得好的同学也多了一次练笔机会,并给领悟慢些的同学以帮助。当然,学生的文笔还略显稚嫩,但我们不要苛刻,学生能写到这个份上是不容易的啊!我们应该欣赏才是。
     对于作文教学,我想应该克服两种思想:一是“无为说”,即好作文不是靠老师教出来的,能写到怎样,就靠造化,靠学生的悟性和功底;二是“功利说”,即我今天教了细节描写的方法,学生就得学会,学生学不会,我就有失落感,挫败感。我们应体恤学生,有一颗耐心。
     最后,我用泰戈尔的话来总结作文教学: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4 16:50:41 | 只看该作者
如何进行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正确运用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文章中,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就应该学会对细节进行描写。描写的目的是要达到生动形象,做到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能给人以真切的感受。要写好细节描写应注意下面几点。

  1、选用典型细节。细节描写要能抓住典型细节,这样才更具有广泛性,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从而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如《孔乙己》中的一段肖像描写:“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段描写,抓住了“长衫”这一典型细节,穿长衫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象征,而孔乙己的长衫却“又脏又破”,一个穷困潦倒的迂腐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出现在我们眼前,也由此可见封建科举对知识分子的愚弄和迫害。

  2、细致观察事物。要使得描写生动形象,在观察事物过程中,我们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对事物作非常细致的观察。如下面这段文字:“天边那一弯新月发出淡淡的清辉,静静地洒在阳台上。迷朦的月色下,那些白天里姹紫嫣红的花,青翠欲滴的叶,都显得暗淡多了。这时候,几朵刚开的昙花冰清玉洁,散发出缕缕清香,沁人心脾。啊!还有一朵正含苞欲放的蕾儿,会不会开呢?我端详了好一会儿,忽然间,花蕾动了一下……终于,花蕾尖上不知不觉裂开了一个小孔,接着,小孔缓缓地张开,然后花瓣一片片地逐渐舒展开来。那一片片花瓣象是水晶雕成的,连一条条花脉都看得清清楚楚;花心洁白柔嫩,花边透出了一层鹅黄。”
作者对花作了详尽的描写,花的质地、气味、色彩、纹路,花蕾开放的整个过程,让人如临其境,写得细腻生动。

  3、精心锤炼词语。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期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例如《药》中:“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便点上灯笼,吹熄灯盏,走向里屋子去了。”这一连串动作的细节描写非常传神。华老栓开的是小茶馆,积攒一包洋钱不容易,因此收藏也就特别小心,以至于华大妈要“掏”上半天!老栓“接”、“抖抖”地“装”、不放心地“按”,生动表现了在社会最地层的市民生活的艰辛。

  4、巧妙运用修辞。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格,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如《药》中的一段描写:“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使人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这段文字写的是革命者夏瑜被杀的情景,而那些无聊的人们都伸长了颈项在欣赏着,就象一群“鸭”,生动形象,一个比喻就展现了国民的麻木、不觉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17:07 , Processed in 0.07163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