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行音乐三十年:携手新兴媒介 观念不断更新
--------------------------------------------------------------------------------
“你的身影,你的歌声,永远印在我的心中……”在日前举行的全国流行音乐盛典暨改革开放30年流行金曲授勋晚会上,李谷一唱起的这首《乡恋》,恰恰道出了所有观众的心声。相继唱响的《小草》、《涛声依旧》、《小芳》、《我热恋的故乡》、《吉祥三宝》等歌曲,又把人们带回往日岁月中。这些曲目也同时得以授勋,获得它们应得的荣耀。
●倾吐个体情感 谱写时代风貌
流行音乐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走向兴盛的。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曾遂今认为,1979年以后,中国的音乐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单就大众音乐这一领域,过去那种政治教条式的音乐内容、农耕式的音乐形式已渐远去,逐渐被新的传播方式所取代。新的音乐传播手段吹来了外面世界的音乐新风。在当时的群众初识邓丽君的时候,中国内地的音乐工作者以此为契机,用严肃、认真的职业参与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开始了新的创作,推动了新时期的音乐文化创造。
中国音协流行音乐学会常务副会长付林介绍,当1976年10月粉碎了“四人帮”,全国欢欣鼓舞,迎来巨大的政治变革的时候,韩伟作词、施光南作曲的《祝酒歌》给了亿万人心灵的慰藉!当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国策时,从土地开始,从小岗村开始,变革使神州大地到处充满生机。晓光作词、施光南作曲的《在希望的田野上》应运而生,唱遍祖国的大江南北。这两首歌在此次颁奖晚会上,双双被授予特别贡献奖。
脱胎于民歌并且在对港台流行音乐的模仿中成长起来的流行音乐,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的“西北风”浪潮中,才算迎来属于中国大陆自己的风格流派。这一流派由程琳的《信天游》唱响,此后由范琳琳、杭天琪、胡月、那英、韦唯等歌手演唱的《黄土高坡》、《我热恋的故乡》、《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月亮走我也走》、《山沟沟》、《认识你的时候》、《心愿》等“西北风”,成为一个时期的热门。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金兆钧这样总结这一流派的风格:“西北风”歌潮的美学观念是明确的,就是歌词上的文化批判意识,音调上主要使用北方慷慨悲凉的音乐素材,编曲和演唱上则借鉴摇滚乐的形态和技法,追求一种大感觉和大力度。某种程度上,“西北风”是当时的音乐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摇滚乐文化的自觉吸收。同时,它也适应了那个时期大众心理上对于改革开放事业所抱有的希冀、期待、渴望和疑虑。
在此之后,流行音乐日趋多元,而且获得了与社会热点相结合的敏感与表现力。付林对此作了详细的梳理:杨钰莹以其清纯甜美演唱了表达“外来妹”情感的《我不想说》、《让我轻轻告诉你》;尹相杰、于文华演唱的《纤夫的爱》,火风演唱的《大花轿》,江涛演唱的《愚公移山》成为上世纪90年代“乡村民谣”的代表人物;老狼、朴树分别演唱的《同桌的你》、《白桦林》成为“校园民谣”的代表;艾敬、李春波、孙浩、谢东分别演唱的《我的1997》、《小芳》、《一封家书》、《中华民谣》、《笑脸》成为“城市民谣”的代表;李娜、李琼分别演唱的《青藏高原》、《嫂子颂》、《山路十八弯》成为俗称“民通”的民歌流行风格……1994年,李春波、陈明、林依轮、黄格选、高林生、陈红、陈琳、潘劲东、谢东、孙悦等一批歌手和作品在南京“光荣与梦想”大型演唱会上集体亮相,史称“94新生代”的又一代音乐人和歌手们宣告崛起,这也是内地歌坛发展的第二次高峰期。尽管这些歌手的包装方式大多未能摆脱港台模式,所演唱的歌曲还未达到港台歌坛鼎盛时期同类作品的水准,但已经在内地青少年歌迷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相对萎靡的流行音乐界随着网络的兴盛,又获得了发展的新时机。据介绍,1997年,音乐人陈哲即建立了第一家音乐网站。到2000年,全国已有各类音乐网站数百家。同年,北京喜洋洋唱片有限公司第一次与新浪网合作在网站上推广卢庚戌的新歌《蝴蝶花》。2001年,雪村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在网络上一炮走红,成为歌坛特大新闻。从此,众多歌手发现了一个新的可能,2004年,杨臣刚的《老鼠爱大米》、唐磊的《丁香花》和庞龙的《两只蝴蝶》相继走红。网络歌曲迅速成为风靡一时的文化现象。从2005年开始,不少网络歌曲脱颖而出。《老婆老婆我爱你》、《你到底爱谁》、《月亮之上》、《秋天不回来》、《香水有毒》等先后成为热门歌曲。互联网就这样在传统唱片之外开辟了一片给歌手带来希望的田野,也给自己找到了难得的盈利点。数字化音乐时代有了互联网和移动通讯,仿佛给自己插上了两只翅膀。从此,数字音乐时代也就此来临。
●携手新兴媒介 观念不断更新
流行音乐,因其方便快捷、易于传唱,成为各个时期新媒介的宠儿,从广播到电视,再到网络,无不是它尽情展示的舞台,而不同的传播方式也给它的发展带来不同的影响,使之形成姿态各异的面貌。中国音像协会秘书长王炬表示,1979年之后,音像出版社发行盒带极大地推动了流行音乐的发展。盒带的制作、选题、对演员的选用、演唱风格等要求可以更宽泛一些。此后,CD唱片的出现发挥了与盒带相同的作用。
与盒带、唱片共同推动流行音乐发展的是电视的普及以及电台流行音乐排行榜的兴起。付林认为,电视传媒跃上船头,成为推动明星出现的超级舞台,电视大赛开始专业分类,提升了流行音乐的地位;晚会歌曲、影视剧主题歌曲也一度兴起。到上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歌手除了依赖电视传媒外,音乐电视开始以崭新面貌推动着原创。同时,各地电台音乐歌曲排行榜的盛行,为歌手的个性化发展和更新换代起了更大的推动作用。
新的音乐组织传播方式的出现,也改变了音乐人与听众之间的关系。广播时代那种“我播你听”的被动接受模式,变成了听众主动选择——听众可以自由地选择喜爱的盒带或唱片。这一转变使得音乐人更加关注听众的需求,更多地反映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为流行音乐注入了人性、人情的元素。这一点在网络时代表现得越来越清楚。
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总裁王茂亮认为,在新媒体时代,音乐用户对音乐的各种意见也可以反馈到网络上,促进歌手改进自己的作品。流行音乐是一种大众文化,新媒体给了流行音乐一个机会,让音乐更加贴近大众,让潮流更加符合大众的需求和情感需要。曾遂今则认为,网络音乐传播的新形式导致了人们音乐观念的变化,它将给音乐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这些音乐观念的变化包括音乐创作观念的变化、音乐审美观念的变化、音乐价值观念的变化。他认为,要正视由音乐传播媒介高度发展而带来的这种变化,观察、研究、引导这种变化。
然而,不论传播技术如何改变,怎样更加贴切地表现时代精神、人情人性,表现大众内心真实的所思所想,是流行音乐发展的不竭精神源泉,也是这30年流行音乐深入人心的最重要原因。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徐沛东表示,流行音乐因其与各个时期新兴媒介的密切关系,总是时代精神传播的“轻骑兵”,也正是其对时代精神准确的把握,才获得各个时期新兴媒介的关注。所以,传播技术的发展,应该成为拉近流行音乐与时代精神、社会人心的纽带,成为更加便利地沟通音乐人与受众需求的桥梁,这样才能使流行音乐的发展步入正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