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魏敦友:感悟人生——北行诗抄五十一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31 15:00: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魏敦友:感悟人生——北行诗抄五十一首
时间:2005年8月9日 作者:魏敦友(广西大学法学院教授) 来源:学术批评网



●缘记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中心定于七月十二日至二十一日在长春举办全国性的“西方法哲学讲习班”,我闻之欣然规往。获允,便收拾精神,慨然北行。此乃吾此次北行之缘由也。

行程始于七月八日,上午近十一时从南宁坐火车出发,九日下午近二时到达北京,老同学寿江先生与原为广西大学法学院学生现在北京学习和工作的两位同学于小钫、曹俏萍来接。遂一起到北京师范大学周桂钿教授家。近二十年来,我和寿江两人与周老师关系甚笃,读研究生时周老师常常请我们俩喝酒,其中也有我们赖到的。毕业后几乎每年要聚一次,当然总是周老师请客。我每次要请客,周老师不允,总是说到你那之后你请客。可是周老师却没有一次到我这里来。南宁僻静之地也,吾师不能至也。我于是将周老师对我们的感情移到自己的学生身上。我现在也不知请学生们多少次客了。在武汉如此,在南宁亦然。此次到师大,议论最多的自然是启功先生。凑巧,周老师就住在启功先生后面。启功先生的葬礼安排在七月七日,我却晚两天才到,真是心有戚戚焉。在北京小住一晚,十日白天与在京的两同学于小钫、曹俏萍重游八达岭长城,晚几时许乘火车继续北上,十一日晨到达长春,从而得以见识仰慕甚久的邓正来教授、张文显教授,及从全国各地来到吉林大学理论法学中心的理论法学学子们。苏力教授去年有一名言曰,认识,但不熟悉。于我来说正好相反,因为原先不在法学鱼塘故,许多朋友,特别是西南诸君,如褚宸舸君,如赵树坤君,如陆幸福君,还有长春诸君,如张天上君,如蔡宏伟君,如王勇君,于我的情形反倒是,熟悉,但不认识。在长春学习计十日,收获颇丰,原先曾计划作《长春问学十日记》,当俟诸来日。学员们大多下榻在长春天都大酒店。天都,名甚悦耳。我住了十日。原先一人住,后浙江周功满君与我同住,相与甚欢矣。二十一日怅别诸友,应老同学、老朋友孙豪杰、叶碧如夫妇之召,从长春南行至沈阳,晚宿于沈阳高登大酒店。二十二日下午离沈阳,晚宿于大连。二十三日上午九时从大连坐船,下午五时到达威海,见到老朋友吾兄谢晖教授。停留两晚,二十五日从威海坐火车到北京,二十六日晚九时许从北京从火车,二十七日到达武汉。在武汉停留多日,中间一日回老家仙桃市。终于八月三日乘飞机到南宁,结束了近一月的北行。计行程逾万里,人生之境界仿佛亦为之而提升矣。

北行之前,曾有一思。年近不惑,人生过半,来日无多矣,何不乘机游历名山大川,古迹胜处,将所思所想,形诸笔墨,亦乃人生之一趣也。于是留意一路之上脑海中的波涛翻转,一一录之。行程二十余日,竟得五十一首小诗。其中思历史、文化、社会及民族,所在多有。今日披览,心甚欢喜,并稍加增删,成此北行诗抄五十一首。或能通过网络,让我之新友故旧得而读之,或竟博莞尔一笑也。不亦乐乎?!不亦乐乎?!不亦乐乎?!


魏敦友
于南宁广西大学法学院法理教研室
2005-8-8




给元强

云飘乏根基,水流无着落。
南来识兄弟,北去更思念。

敦友记于北上途中。七月八日。元强乃广西大学法学院青年教师也,张氏,与我一起于1999年入该院任教,相处六年,关系甚好。元强知我将北去,来短信,中云:“北来南邕人,终究还北去。”语多伤感,情不能禁。随手写出四句。


咏中原

昨夜梦境多变幻,清晨醒来入中原。
袁氏兄弟何雄壮,乏智少谋一朝倾。

敦友记于火车上。七月九日。一觉醒来,已至河南。看车窗外大好河山,忽而想起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而以袁氏兄弟(袁绍、袁术)为强,到底为曹操所取。过此而有感也。


过黄河

将至黄河边,游人频相问。
不能信所见,更有大笑者。
水浊安可饮,中心多泥浆。
哺育逾万代,辛劳正当此。

敦友七月九日记于黄河边。发给全国各地诸位友朋。很快得汉中李星教授之短信,竟是《敦友君诗文读赏》四句:“汉水邕江清复清,一见河伯惊骇人。浊浪排空奔哮过,沉下沃野作母亲。”并问:“到壶口了吗?远祝旅顺!”何其感人也。李星教授原为启功先生之学生,通文史,精书法,为我忘年之交也。又得元强发自南宁的短信,为诗一首《梦黄何》:“但觉过黄河,黄何水自流。泥沙俱浑浊,何言人无愧。长夜复冷月,一梦几十年。”读之而色变矣。


致元强

已至燕山下,黄河移梦里。
古今万般事,流云等闲看。

敦友记于河北境内。七月九日。



校园徘徊怀念启老并遥寄汉中李星教授

去年今日听韵语,今年此时空徘徊。
镇山墨宝触目是,魂化成雨润后人。

敦友记于北师大。七月九日。七月七日启功老会长火化于八宝山。我因事不能赴京为老会长送行,心何憾也。今去吉林长春,途经师大,晤周桂钿师,细述前日事,后生小子,校园徘徊,愈加伤悲。忽得汉中李星教授之短信,乃诗一首,云:“这方荷花节暨画影展已开幕,感于名文荷塘月色,赋一首寄上哂正:梦里银何梦里舟,韶华似水恁自流。将军坛前暖苏燕,王府路长爽清俦。明月二分山一角,荷花十里桂山秋。闻香亭远知几载,长唤诗魂消尔愁。诗荷塘月远寄。”有感而作此四句,并答汉中李教授。


感怀

重上八达岭,再读好汉篇。
昔闻小天下,今亦渺长城。

敦友记于八达岭上。斯时正与北京的两同学于小钫和曹俏萍游八达岭。长城八达岭八十年代在北京求学时多次登临,多少次为“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诗句而激动,二十年过去,心境大变矣。七月十日。


感怀二

伸手可摩天,远眺渺人间。
方悟是仙境,往来心自闲。

敦友记于八达岭顶峰。七月十日。


过山海关

巍巍山海关,千古费评说。
天下本一体,凡眼漫识得。

敦友记于吉林四平车站,七月十一日凌晨。时已过山海关,回想起在北京呆了八年,竟无缘过山海关,心甚憾也。而且,山海关是中国近代以来的一个重要议题,一般的论者多认为满清入关于中华民族为害甚烈。于今视之,则然也,非然也。有感而作。



寻友

万里北国寻故友,无头苍蝇似梦游。
车来人往不相识,千杯入肠空自愁。

敦友记于吉林长春街头一小酒馆。七月十一日晨。林正华兄乃是我在复旦大学做博士后时的室友,不幸三年前病故,年不足三十七,生前已是吉林大学数学学院教授。今日我初到长春,很想联系正华兄夫人杨丽女士,去公墓看看老林。由于出行匆忙,出门时没有带杨丽的电话,心想到长春后联系也不是什么难事。联系到数学学院办公室,对方说杨丽住院了,在中日友好医院,但我反复联系,没有结果。只好一人在街头胡乱游走,最后找一家小酒馆喝酒。得南宁元强之短信,是一首小诗:“南邕少嘉木,北国有知已。余间犹在耳,却是车马喧。临街独酌酒,风雨任飘摇。”读之不觉朦胧。


四十述怀

生平最爱瞎捣蛋,无头苍蝇到处窜。
两个鱼塘各冷暖,风云变幻壁上观。

敦友记于长春,吉林大学理论法学中心。七月二十日。其中无头苍蝇原作没有原则,中山大学矫波博士帮助改正。其中两个鱼塘,乃指本人先在哲学里混,后混迹于法学里也。年近不惑,感慨岂止万端。孔子有云:“四十无闻,斯不足畏。”其我之谓乎?其我之谓乎?曾以此教人,今以此教己。我不足畏也!我不足畏也!感慨而作。

十一
给树坤

同是西南人,相识在东北。
倏忽飞不见,天涯我独行。

敦友记于长春,天都大酒店。七月二十一日晨。时讲习班结束,学员们劳燕分飞。上海华政李桂林兄、北京左玉迪女士等上北京,赵树坤女士回老家黑龙江,与诸位一起上火车站。我与浙江周功满小弟在天都大酒店门前送行。不久得树坤短信,言已上快巴,一路顺利。遂作此四句。



十二
给树坤二

小妹北去我南行,装模作样学苦吟。
白云无心乏依傍,大海有意徒张狂。

敦友记于长春街头。七月二十一日下午。时正与小功满去快客车站路上,我将去沈阳,小功满将去金华。忽得树坤之短信,已近哈尔滨。作此四句。

十三
别长春

细雨不湿衣,朦胧人得去。
天都渐行远,从此梦中忆。

中午与浙江小功满、吉林大学理论法学中心研究生张天上、侯学兵三位在一家酒店喝啤酒,相与甚欢。将离长春,忽飘细雨,烟雾朦胧,倍觉惆怅。有感而作。敦友记于长春。七月二十一日。

十四
给昌文兄

长春最忆是三文,文显亚文复昌文。
文浪一浪高一浪,羡煞北来南邕人。

敦友记于长春至沈阳快客上。时得昌文兄之短信,中有“长春之旅识友魏”、“不知何日再相会”之句,想起十日长春问学之旅,不禁概然也。强昌文教授是我到长春见到的第二位外地学员,因与老友上海华政的李桂林教授同住一室,因而得见。昌文兄才从吉大博士毕业,现任职于安徽大学法学院,为人有侠气,内涵深厚,与之谈,则四方之事,悉入眼底矣。初至长春,即邀请桂林兄与我同游吉大,叙及年齿,我们三人皆为六五生人,倍感亲切,相见恨晚,自命为“六五党人”,意为在讲习班上年龄稍长,更当发愤努力耳。七月二十一日。


十五
给昌文兄二

边缘地界何足论,空有美景无人问。
但求哲理思法理,还望明兄来相敦。

敦友记于长春至沈阳路上。时得昌文兄之短信,原来是小诗一首:“山歌最美是广西,学文至极皆哲理。天涯何处无芳草,读书很难遇敦友。”有感而作。七月二十一日。

十六
给昌文兄三
明月清风我独行,山川秀丽两相映。
更期他年长江边,昌文至强有新经。

敦友记于长春至沈阳路上。复得昌文兄之短信,论及明月之事,感怀而作。七月二十一日。

十七
给昌文兄四

才高过八斗,赚钱达亿万。
人生极乐处,明月清风时。

敦友记于长春至沈阳路上。时又得昌文兄之短信,言将开一事务所,多多赚钱,他年再会。于是作此四句。七月二十一日。


十八
给树坤三(近沈阳)

辽沈是何处,曾经大战场。
恍惚见厮杀,犹自震天响。
骤雨似血喷,飙风如魂来。
薄蔼烟雾里,仿佛皆恨怨。

敦友记于沈阳近郊。七月二十一日。


十九
代树坤近乡赋诗

游子万里归故乡,风尘仆仆情宜长。
纵然青丝成白雪,黄发垂髫不敢忘。

敦友记于沈阳高登大酒店。七月二十二日晨。时忽得树坤之短信,云:“我终于快到家了,也想赋诗一首,无奈才尽词穷,你替我作一首,如何?”于是随手写出。

二十
代树坤近乡赋诗二

小儿在回廊,父母可安康。
近乡情虽怯,不知心张皇。

敦友记于沈阳高登大酒店。七月二十二日晨。



二十一
代小功满作回乡歌

北国归来小功满,意色扬扬无人敌。
但闻汹涌钱塘潮,因我欢喜报父老。

敦友记于沈阳街头。时忽得浙江周功满之短信,也要我代作一首回乡歌,随手写出。七月二十二日。


二十二
谒少帅府

少帅今何在,万里来谒拜。
风云散未尽,后人莫急裁。

敦友记于沈阳张氏帅府门前,若有所思。七月二十二日。

二十三
过沈阳

故人在沈阳,多年不曾忘。
相聚手足情,感子心意长。

敦友记于沈阳高登大酒店。老同学、老朋友孙豪杰、叶碧如夫妇盛情邀请我至沈阳,同学不见,一十七年矣,青丝华发,隐约可见,而志向追求,却一如从前,不禁感慨系之,随手写出四句。七月二十二日。

二十四
夜色苍茫拾句

薄雾夜车行,渐至碣石边。
孟德观沧海,吾今亦效颦。

敦友记于沈阳通往大连路上。七月二十二深夜。沈阳别故友豪杰、叶子,将至大连,恍惚中闻大海波涛翻滚,忽忆一千多年前,曹操东临碣石,遂成千古名篇,一时有感,作此四句。斯晚宿于大连银力宾馆,乃是东北财经大学法学院唐延明君安排。延明君乃是此次吉林大学西方法哲学讲习班学友,英姿勃发,才学过人。

二十五
观沧海

东临碣石观沧海,天地之间何壮哉。
天生我才终无用,波涛涌时羞孟德。

敦友记于大连港客运码头。早上起来,到客运码头,知大连到威海船次只两班,上午九时与晚上九时半,于是买上午九时船票。得东北财大延明兄之短信,邀我今日大连游玩,但急欲赴威海践吾兄谢晖教授之约,时不我待,只能求之他日了。码头闲坐,看万顷碧波,天人朦胧,思平生漂泊,不能自已。发给友朋,旋得上海复旦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李晓宇同学之短信:“魏老师在大连了?呵呵,我觉得一个人的价值首先在于自我肯定,您有自信有深度,是我们后辈学生的榜样呢。”将上船,读之不觉更显苍凉。七月二十三日。

二十六
观沧海二

苍茫云水间,寂寞苦无边。
飘逸一沙鸥,隐时还复现。

敦友记于新生生号客轮上。时客轮正行驶在黄海上。展眼远望,云水相接,海面如镜,只见一只沙鸥,复隐复现,益增人生万千惆怅也。七月二十三日。

二十七
观沧海三

海面一何静,行处起微澜。
蓝天白云下,孤旅有沙鸥。

敦友记于新生生号客轮上。船舷呆望,百无聊赖。一游客忽对我说,太平静了,太平静了。是啊,这平静愈发彰显出旅途的孤独与寂寞。看那蓝天,看那白云,看那沙鸥,无非看到的是一个漂泊的我自己。七月二十三日。

二十八
观沧海四(沙鸥)

左右无依傍,往来自飞翔。
波浪滔天时,停歇在何方?

敦友记于新生生号客轮上。看那沙鸥在蓝天下自由飞翔,忽然想到如果暴雨来临,如何安顿?故有此一问。七有二十三日。

二十九
观沧海五

世间物万千,大海最神秘。
水深不可测,波浪多变幻。
海市生蜃楼,蓬莱成仙岛。
惜哉往来人,谈笑失玄奥。

敦友记于新生生号客轮上。行至黄海中间,手机信号失去,反复体会人与天之间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人是宇宙间的一束光亮,有了人,就有了宇宙的意义。所以人之为人,关键在于他能否点亮宇宙的意义。当然,宇宙的意义不一定一样的,或竟必定不一样的。如此,则人有多少,宇宙的意义则有多少。七月二十三日。一一将它们发给全国各地诸友朋,晚十点许得汉中李星教授之短信,竟是《魏兄揽海诗读赏——已渡黄海到东海?感慨和拙句远寄》:“勒铭碣石头,兴亡付沧流;人生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祝航顺早岸,远系平安!李星。”人生乐趣,有过于此者乎?有感而记。

三十
晤吾兄谢晖教授抒怀

吾兄大学者,英名曰谢晖。
诞生在天水,同乡有姜维。
雄姿映玉宇,豪情著华章。
今生若有幸,小弟请从后。

敦友记于威海,中汇大酒店,七月二十四日晨。一觉醒来,时间是凌晨四点。看窗外,已是大亮。昨天下午五时到威海,研究生刘洪展同学接我。正在中汇大酒店办住宿手续的时候,吾兄谢晖教授一行来晤。谢兄久不见矣,高大威武,英姿雄健,不减当年,睹之不觉亲切有加。稍事安顿,已是七时许,谢兄为我洗尘,同来的还有葛荃教授,是不久前从南开调来的,还有一同参加吉林大学西方法哲学讲习班的焦宝乾博士、以及有事未能参加的桑本谦博士。席间大家畅谈。谢兄雄才大略,正在网罗天下英才,有志将山大威海分校法学院办成美国的伯克来分校模样,闻之不觉叹赏。中国学人非不能在世界学坛上一展雄才,而是不为也(缺乏志向),或是不能为也(受体制拘束)。我观威海气象,十年后必成大气,心不觉为之激动。有感而草成八句。


三十一
晤吾兄谢晖教授抒怀二

寄居在南国,岁月空蹉跎。
吾兄解我意,招我至圣城。
踏浪渡沧海,白云伴沙鸥。
威海神仙地,何幸到此游。

敦友记于威海中汇大酒店。七月二十四日。




三十二
议树坤

言谈刚毅多理性,心思缜密过男杰。
更有细腻人不及,歌乐女哲应可期。

敦友记于七月二十四日晚。威海海边。吾兄谢晖教授邀我海边饮酒,参加者有谢兄在威海的学生三人,其中有威海中院的李秀霞女士,皆英姿勃发,心甚叹赏,猛然想起黛玉进贾府的话,毕竟气象不同。漫议此次长春之行,人情故事,至西南赵树坤博士,印象深刻,赞美有加。歌乐山下,群贤毕至,思想风雷,必成一翼。于是草成四句。

三十三
游刘公岛

刘公岛上独徘徊,思古幽情纷纷来。
天生灵长曰人类,万千英雄竞豪才。
历史理性弄机巧,栏杆拍遍稼轩恼。
时空变幻世昌去,往来游客自喧嚣。

敦友记于刘公岛上。七月二十五日。在威海时间有限,因慕百年前中日甲午海战,不登成山头,专上刘公岛。岛上人流如潮。感慨历史变迁,莫非黑格尔之历史理性在玩弄机巧,纵使英雄过人者辛弃疾(号稼轩),也只能写出“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之宏文?念兹不觉人生寂寞。有感而作此八句。将它发给吾兄谢晖教授,得谢兄诗一首:“楚地由来出圣杰,山灵水秀饮风歌。难酬壮志蹈江去,不济时局刎颈别。辟地开天说新世,排江倒海演玄哲。标高百尺看春竹,志向东夷书简牒。”读之感叹再三。


三十四
游刘公岛二

甲午海战烟未散,环岛游客心甚欢。
恨不生在百年前,今日忍作壁上观。

敦友记于刘公岛环岛游船上。一时深以为耻,有此四句。七月二十五日。时得宝乾博士电话,邀我中午聚聚。因我初以为刘公岛只需两小时即可游完,便定在中午,实际上到了中午才作为环岛游,于是定在下午。已买好下午六时从威海至北京的火车票,因此可以稍聚。刘公岛游完,回中汇办完手续,与宝乾博士在山大门口一小酒店稍聚,便去火车站。其间有吴文新博士的电话,可惜时间有限,不能畅谈。经过一天的旅行,二十六日到达北京。有学生于小钫来接,二十六日晚上近九时坐火车Z11去武汉。

三十五
代树坤近乡赋诗三

二老细端详,唯恐将女忘。
小子不叫娘,反问来何方。

敦友记于北京,时刚上从北京开往武汉的Z11火车,脑海里突然涌出四句。七月二十六日晚九时。


三十六
答小功满

齐鲁大地多俊才,流风余韵今胜昔。
我欲追承诸公后,师法先贤写新篇。

敦友记于北京至武汉火车上,时得小功满之短信,问山东事,以此相答。七月二十六日晚。


三十七
黄鹤归来

黄鹤归来人不识,悠悠白云为我狂。
滔滔江水送夫子,谪仙岸边苦彷徨。

敦友记于武汉市武昌火车站。七月二十七日凌晨。多年来,读李白诗文无数,读杜甫诗文亦若干,对李白自称一大鹏心甚慕之,而杜甫也有“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句,想来杜甫也以沙鸥自比,而我却不知以何物自喻。从北京一夜睡过来,刚下火车,猛然脑海里觉得自己难道不是一只久别武汉的黄鹤吗?!一时心甚喜,居武汉七年,竟不能自知,只知道李白黄鹤楼边送孟浩然之广陵。一时文思泉涌。


三十八
黄鹤归来二

黄鹤归来看长江,悠悠白云自难忘。
飞桥矫健贯南北,千载浪涛情谊长。

敦友记于武汉,时从北国返汉,经过黄鹤楼下,有感而作。七月二十七日。

三十九
黄鹤归来三

古田曾经是我家,而今经过不识她。
斑驳腥臭忍远望,周边亮丽映辉煌。

敦友记于武汉市汉口,时路过十多年前曾经住过的地方古田五路,见其斑驳失修,与周边的建筑形成强烈反差,有感而作。七月二十七日。

四十
黄鹤归来四

故朋旧友来相会,千杯入肠我独醉。
诸子不能从其后,黄鹤白云自飘流。

敦友记于武汉市汉口朋友们聚会时。诸友相聚,无非是旧时曾相识,人生浩叹,莫过于青丝间华发。人到中年,飘流几何?劝我归武汉者多有,而忍痛不愿回者,岂非漂泊成惯性欤?在武汉大学晓芒师家,也曾言唯漂泊而能成思虑,因陌生而能助新奇,此吾之命欤?感叹而作。七月二十七日。

四十一
黄鹤归来五

怅然南去也,黄鹤何时归。
蛮夷纹章地,从此不北还。

敦友记于武汉市武昌。原来在湖北大学工作时的同事兼师兄弟知我返汉,特安排一次聚会。地点在湖北省考试院招生大厦。因原先的朋友江畅博士已荣升湖北省考试院院长。因此而见到戴茂堂博士、冯军博士、还有陈道德教授。都是湖北大学哲学系之元老,卓然有成就也。江兄亲自开车接我,一路上反复言及回来事。我何尝不愿回来?只因我离汉已有六年,一事无成,羞于返乡。人生有几何,云山雾海里,止泊在何处,不愿问君平。七月二十九日。

四十二
黄鹤归来六

寂寞人不识,池边独徘徊。
清风拂我面,心亦为之静。

敦友记于武汉汉口中山公园。七月二十九日。时夕阳西下,残照如血,忽忆数年前曾居于附近,常来闲逛,而今多变,感慨系之矣。

四十三
回乡歌

生长在泽国,自小水为伴。
白仙曾来游,高歌大荒流。
垂钓忘回家,采莲乐逍遥。
时光不知逝,蛙声梦里忆。

敦友记于湖北省江汉平原高速公路客车上。时将至仙桃市,远望窗外,良田万顷,绿波如海,而无一处非人力所为者也。忽忆幼时之无边湖泊之连天碧荷,不得见矣。有感而作。八月一日。

四十四
回乡歌二

大风歌中悲寂渺,起舞弄影娱老少。
天地之间一转蓬,梦里归来看夕照。

敦友记于湖北仙桃市钱沟大酒店。此次回家,也如上次,多得兄长魏敦华之照顾。敦华兄与家兄同名,在行政中卓有成就,而今已任职市经委主任。尝戏言,兄走行政,弟力学术,一并为我魏家争光也。晚餐后又有少时沔阳中学(今已改为仙桃中学)同学许波、叶效兰、洪兵相见。凌晨醒来,忽忆及高祖之大风歌,恍然如梦里,有感而作。八月二日。

四十五
回乡歌三

相见知时迁,相语悟世变。
草深迷幽径,冷月照归人。

敦友记于湖北仙桃市钱沟大酒店。世事变迁,少时不再,午夜徘徊,徒增愁绪。八月二日凌晨。发给李星教授,得李教授之短信,云:“敦友学兄如晤:步出夏门行诸诗前览赏。第一时间聆读大作回乡行,一幸也!感怀赠句:法理诹天问,哲人发浩歌。惟楚有材,岂无兄乎!再奉诗以应:菁英列门第,壮怀也远游。登临接大宇,访谒思静幽。振衣千仞岗,濯缨万里流。浩茫人间事,桃源几度秋?感赋一首,远寄祝长夏安好顺遂。”读之甚觉幸也。

四十六
回乡歌四

吾爱吾庐缘曾失,离家方知有家园。
常思老强泥土事,再行振翅作远游。

敦友记于湖北省仙桃市。八月二日。其中泥土之事,乃有深意在焉。约1998年5月,湖北大学举办殷海光先生国际学术讨论会,台湾学者数十人与会。其中有张尚德氏于我最善。其间有强先生从美国来汉,乃张尚德先生在美国的高足。强先生,假洋鬼子,真中国人。强先生之大名已不记得,我呼之老强。老强在我汉口家给美国发传真,打电话,甚是亲切友好。一日我陪同他去湖北黄梅县五祖寺游览。五祖寺乃禅宗之发祥地,天下闻名。五祖寺在东山之上。我与老强从东山之麓缓缓而上,天南海北,神乎其侃。忽见一少女问我们可否需要旷泉水。我说要两瓶。不想老强连忙阻之。我不知其何意也。于是我与老强继续上山。该小女子一直尾随,至山腰,方才离去。我心甚惭也。山腰有石凳若干,寻一而坐。闲聊中发现有一少女安静在傍,亦是一卖旷泉水者也。因为老强阻我买之,亦不甚注意。却不曾想斯时老强有一惊人动作,只见他突然从口袋里面掏出一张伍拾元的纸币塞向那女孩之手,那女孩在霎那间迅速避开,连忙说你们要水吗。我连忙说要,老强再不阻拦,终于我们要了两瓶。小女孩高兴而去。我们继续向山顶进发。一路上我问老强何以前面那个女孩子的水不买而偏要买后面那个女孩子的。老强向我讲出了他的世界观。事隔多年,我至今仍为之震撼。老强漫不经心地对我说,小魏,你看这东山,有泥土,有石头,有树木,更有人来人往。老强说,其实这些都是一幻影也。本质上都是泥土。尤其是人,乃是泥土变成。不过又可以分成两种。一种人,泥土而生,终回归于泥土。因为他/她们意识不到自己泥土的本性,万世而不能离其山也。因此他/她们的本质就只能是泥土。另一种人,也是泥土而生,却意识到了自己并非泥土的本性,他/她们突然觉得世界应该更加开阔与广大,通了灵性,于是走出这座山,不断去开拓自己的人生的境界。老强说,前面那个小女孩子就是永远的泥土,而后面那个女孩子则有可能走出眼前这座山。应该支持后面那个女孩子。我闻之不禁赫然,良久而不能发一语。似有开悟。临山顶,俯视人寰,蝇蝇苟苟,其皆不通灵性之泥土乎?怅然若有所失也。从此后,我成一飘零之转蓬,辗转而不愿筑一固定之居所,其间或有老强之暗示乎?吾不能知也!吾不能知也!年近不惑,益增感想,“老强的世界观”其深意焉可测者也。近日返汉,逢人便语,何人得悟,不能知也。一日在汉口饮酒,好友杨国华与程晗赴会。我语之前情,皆低头不语,似有所悟。杨国华先生猛然说婚姻亦一座山也。程晗说其实人也是一座山也。我本想说武汉乃一座山,不期二位说出这等骇人言词!其悟也!其悟也!我之不如也!我之不如也!感慨而彻夜难眠。回乡而作回乡歌,正欲离别作远游。八月六日补记于广西大学法学院法理教研室


四十七
黄鹤归来七(答国华)

长江自古悲寂寞,白云千载说蹉跎。
帆尽永别孟夫子,白仙岸边空徘徊。
黄鹤归来还复去,滚滚涛声梦里闻。
莫忘泥土通灵事,他年相聚南邕城。

敦友记于武汉。八月三日凌晨。时得好友杨国华君之短信,乃诗一首:“昨夜深深人未醒,孑孑无语如浮萍。奈何苍生曾相识,山前溪畔与君行。登高一望出西岭,天涯处处树成林。纯真年代昏昏睡,怎说顽石不关情。”有感而作。

四十八
观云海

流云无拘步天庭,亿万斯年到如今。
人行其间忘心事,世间喧嚣亦知静。

敦友记于南宁机场。八月三日晚八时许。时自武汉天河机场抵邕,结束了此次近一月之北行。人在茫茫云海中穿行,一时猛然想起该写点什么,却一时无语。呆呆地望着这翻滚的流云,如滔滔大海,心中升起“观云海”三个字,几分窃喜。但一时无笔,便记在脑子里,下飞机后迅速录于手机上。

四十九
观云海二

苍茫云海几兆里,登高壮观渺人间。
怅不长与君相伴,忍向尘寰作土泥。

敦友记于从南宁机场回家的巴士上。八月三日晚九时许。将之发给全国各地友朋,使知我行踪。将到家,得湖北仙桃岳父大人熊镜川先生之短信,原来是“和观云海二首。之一 流云无拘布天庭,亿万斯年到如今。变幻莫测玄机妙,飘然出岫总无心。之二 茫茫云海静,渺渺尘世喧。若随流云去,何以笑苍天?”读来心惊。先生少年英才,终于埋没不闻。今已六十八岁矣。每与我饮酒至慷慨处,意色扬扬。思之而余心甚悲也。


五十
观云海三

聚拢成高山,散落如飞船。
不见往来人,未免太孤单。

敦友记于从南宁机场回家的的士上。时已从巴士转乘的士,忽忆高空流云无依,可否寂寞?遂有此作也。八月三日十时许。

五十一
过陆荣廷公墓

青山绿水绕公墓,杂草丛生觉寂寞。
曾经叱咤惊湖广,英名一时天下闻。

敦友记于南宁武鸣县。八月七日。时正与广西大学法学院张文山教授参观武鸣县在建的东盟经济园区,路过陆荣廷先生墓,连忙下车瞻仰。墓之周围有青山绿水环抱,但墓区杂草丛生,碑记铭文依稀可辨,乃章太炎先生所撰者也。有感而作。陆荣迁,广西武鸣人,生于一八五六年,死于一九二八年,终年七十二岁。民国时期,英雄竟豪,树桂系帜,显赫一时。几与北方张作霖相抗衡。忽忆上月路过沈阳时观张氏帅府,气象远逊矣。同行的有武鸣公安局的黄定明先生、南宁邦联律师事务所蒙夏律师、南宁新宁区检察院尹鹏毅先生及湖南来的孙艳女士四位。发给诸友。得岳父熊竟川先生之短信,乃是“和过陆荣廷公墓(七绝一首)”: “青山绿水常为伴,野草丛林自有情。屡见潢陵埋贱骨,坟荒未必不英灵。”读之不禁感慨而系之。八月八日补记。于广西大学法学院法理教研室。



●后记

我怎么写起这种小东西来,心殊感讶异也。追踪问由,庶几有二。一则曰,去岁结识一忘年交,乃汉中文理学院之李星教授,曾师从北师大诸名教授如启功先生、赵光贤先生、白寿彝先生,通文史,悟天人,因赴北师大参加校友会理事会而同住一室。京城分别后,李教授经常来诗词问候。我不揣浅陋,竟也冒然写出几句,不期李教授不觉粗鄙,反而鼓励有加,因此而随手写来。积之既久,甚有可观者也。二则曰,尝反复读赏李白之诗文,见他人生不同时期皆有所作,诗文而构成一生之写照。人生不见得成功,而亦能反观自照,成一客观化之镜象,玩味之,体会之,庶几能理解之。生而为人,斯无憾矣。以此责己,羞愧无地。遂不揣冒昧,五言七言,随意而为之。时间渐久,觉得能用几句话记载自己的经历表达自己的感受,举重若轻,岂非快事。今日思之,此其由来也。

诗经以还,风雅颂也。不幸近百年而失。询之当今学人,有几人得其奥妙。遂使我中华学人,学西而不化,忘古而失统。邯郸学步,难免丑态百出也。吾心忧也,吾无师也。近体格律,吾不得而知也。平仄韵味,吾不得而知也。窃以古风自喻,不讲平仄,不求格律,实不知也,亦自嘲也。

人之为人,有语有言者也。语言者何?纪行、叙事、抒情与表意也。此四者,乃吾所追所求之者也。而自许词求浅近,意追深远,境界为上。读者诸君,有教我者乎?有教我者乎!非曰能之,愿学焉!
常思当今人类,处科学之黑暗之境而不自知者也。约近百年前之一日,有德国哲人曰狄尔泰者,疾首蹙眉,慨然而出言,曰人类生存之意义沦落,即如作文,亦将隐喻从正文转入注释之中矣。却不觉隐喻类事,乃人类之为人类者也。科学的统治,已使人类生存几无意义,不过一僵死之物也。苍海之深,云海之阔,人类已不能或不愿思之者也。人类已不复为人类矣,因为人类已再不能为诗。诗者,隐喻者也。人生之暗,无有过之者也。人类是否已达零点时刻?吾不能知也。贤达长者,有教我者乎?有教我者乎!愚虽不敏,愿学焉!

2005-8-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4 07:30 , Processed in 0.10097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