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落花生木树]诗评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31 18:33: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品析左岸《平衡术的咸味》


  看到这个题目时,我即有一种解读的冲动。生活之中,我也总在考虑“平衡”的问题。在读此诗前,我就想,我和作者对“平衡”的认识是否一致?以我对“平衡”的认识,能不能很轻松进入作者的文本之中?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认认真真地读完,发现以我的理解还是能进入作者的诗中的,虽然在某些方面作者所表达的不一定就是我所理解的,但我所理解的,也能将此诗解释得通。

  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情总在讲究平衡,缘于我们老祖先“中庸”的思想,而事实是生活中总在不断产生矛盾,打破旧的场的平衡,而又建立新的平衡场。所以,

每当我意志消沉,我就知道
是我丢掉的东西在怀念我,我不能不回首

  在过去我们放弃一种平衡,一些人或事物离场,而达到新的平衡,一些新的人或事物进场。而当新的平衡可能被再打破,我们会伤感,我们的意志会消沉,我们就免不了怀念过去丢掉的东西,过去的人(包括过去的自己),过去曾经存在的那种平衡场。

来到大海的身边,看见那么多浪花
    孩子一样扑到我的怀里,打开我身体的窗帘
    我的心看到了新生,在水天相连的地方

  “大海”这个意象的出现,让我想到作者在寻求一种绝对的平衡术,为什么?“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什么东西进入大海不是无声无息达到平衡呢?所以当作者来到海边,面朝大海,好象明白了平衡的真正含义,找到了一种平衡术,似乎看到了自己的新生。

灵魂的流放如此芬芳,而它的水底,那些不为人知的城堡
    坚守着当初,鱼群的进进出出,

这个平衡场多美好,灵魂芬芳,远离人群,坚守人之初的秉性,鱼儿欢快地进进出出。

就像我的呼吸,看不见更具危险性,习惯失去温度
    可以在雪山触摸到,欲望之火却告诉我
    它唯一的故乡叫灰烬,所有的忏悔,在这里
    显得苍白。一只停摆的钟表,每天也准确两次
   

  这里看不见危险,我可以自由呼吸,没有所谓的习惯,欲望的结局是灰烬,忏悔也在这里显得苍白。一只钟表即使不走,每天的时光也有两次触摸表针。

它与我的距离,只允许教堂的晚祷声通过

  然而这种平衡终象大海一样,看似平衡,实则是苦咸的。其实也并不是一种真正的平衡,只是一种逃避的平衡。“常人存底”,作为一个俗人,我们不都是在人世苦咸的大海底下而可有可无的“在场”、以大海为参照而平衡吗?所以,所谓平衡只是教堂的晚祷声。

附:

   《平衡术的咸味》
文/左岸
   
    每当我意志消沉,我就知道
    是我丢掉的东西在怀念我,我不能不回首
    来到大海的身边,看见那么多浪花
    孩子一样扑到我的怀里,打开我身体的窗帘
    我的心看到了新生,在水天相连的地方
    灵魂的流放如此芬芳,而它的水底,那些不为人知的城堡
    坚守着当初,鱼群的进进出出,
    就像我的呼吸,看不见更具危险性,习惯失去温度
    可以在雪山触摸到,欲望之火却告诉我
    它唯一的故乡叫灰烬,所有的忏悔,在这里
    显得苍白。一只停摆的钟表,每天也准确两次
    它与我的距离,只允许教堂的晚祷声通过
   
    2010-3-18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31 18:34:19 | 只看该作者
评西域谷子的《锁住,或打开》


  我常常想佛家的一些事,从达摩面壁,到慧能种菜修行的改变,多长时间才打破这戒律啊。而如今社会,和尚们吃肉喝酒,寺庙佛事商业化,又冲破多少戒律,与常人越来越接近。

  但世间之常人,又何尝不是存于笼子之中?且是一层又一层的笼子套着你。像卡夫卡的小说《钦差》中所描述的:钦差欲把皇帝临死前的圣旨送出去,穿过了一道又一道的宫门,但后面总有一道门等待着他,最终走不出去。

  我们生活中的笼子不也是如此多吗?生活的一点一滴都设置在笼子之中,国家的律法、人类的道德规范、民族的传统文化、地方的风俗习惯等等等等,包括我们写诗行文的语言逻辑与风格习惯,又何尝不是我们创作的笼子呢?(就诗而言,人们在诗中达到语言的最大自由化是何其之难与令人向往的事)。

        本诗作者可能有感于生活中“笼子”的某一点,(至于哪一点没必要去追探),有感而发。通过“话语权”这个意象来发言:欲打开心中的笼子,放出狮子(敞开自己的心),再让敞开的心说话(或许是单纯的发音),而进一步冲破一下“话”的单纯概念,说些自由的话。然而最终自由的话是什么话?是国家法律内的话?道德规范内的话?传统文化之内的话?风俗习惯内的话?还是胡言乱语、无人能懂的话?总之,总有个笼子在后面等着你。
        
本诗切入点把握较好,立意厚实,构思轻巧,简洁凝练,短短几句表达了一个较完整的主题。作者试图先打开心,再张开嘴,再说话,再说一些自由的话,一层一层逐步推进。而到最高处,突然跌落下来,(因为那里总有一把锁不能打开,这一切都是作者的想象与愿望罢了),形成较强的艺术效果。

附:

锁住,或打开
文/西域谷子


打开心中的笼子,放出狮子
打开狮子的嘴,放出
咆哮。打开
咆哮,放出
自由

但有一把锁,不能打开
它,锁着我
3#
 楼主| 发表于 2011-1-31 18:34:55 | 只看该作者
评麦朵诗歌《在雨中》


  一直以来,自己有个误区,总认为诗歌要有质地必然要写“重”。前些天阅读朋友们推荐的卡尔维诺的演讲文章,第一篇即谈到“轻”,对照自己反思一下,再重新阅读原来一些好的诗歌,的确有些诗歌是“轻中透重”,“语言轻松化,使意义通过看上去似乎毫无重量的语言机质表达出来,致使意义本身也具有同样淡化的浓度。”

  麦朵的这首诗正是如此。以轻巧灵动、干净简练的句子描述出作者生活中一次美丽的邂逅。

我开始,担心
担心,迎面吹来的风
让自己和柔软的布料
过于纠缠。
  男女之间美丽的邂逅,犹如一场“雨”令人期待,而作者“我”,也期待这场“雨”,在这场“雨”来临之前“我”想象着,那份情感像一块柔软而漂亮的布料,让人陶醉。同时“我”也不得不担心,有那么一阵“风”吹来,让我在这情感的世界,过于纠缠,不能自拔。

那么巧,像被风吹来的一样
抬头,又遇见了你
我听到雨点的心跳声
在脸上一圈一圈的拍着

  而生活中总有那么巧,那天有风来,下场一场雨。而“你”真就像被一阵风送来,“我”的心头也下起了一场情感的雨。雨的滴答滴答的声音,在“我”脸上拍打着,像心跳动的声音,不正是“我”剧烈的心跳吗?

那一刻,我以为
在空旷的下午,只有不安分的野山雀
伏在胸前。

  那一刻,不只是“我”的心,像一只不安分的野山雀一样跳动。分明有不安分的野山雀,也因为你的美丽而跃动啊!


卡尔维诺说,“文学中有两种对立的倾向互相竞争:一种倾向致力于把语言变为一种像云朵一样,或者说得更好一点,像纤细的尘埃一样,或者说得更好一点,磁场中磁力线一样盘旋于物外的某种毫无重量的因素。另一种致力于给予语言以沉重、密度和事物、躯体和感受的具体性。”无论“轻”和“重”只是一种手法,在现代诗歌中应同样看待。诗歌本身就有不可解读的特性,“轻”的诗歌中,往往也隐藏了很深的内涵,很多时候你解读越深入,你将会失去得更多。


附:
《在雨中》
文/麦朵


我开始,担心
担心,迎面吹来的风
让自己和柔软的布料
过于纠缠。
那么巧,像被风吹来的一样
抬头,又遇见了你
我听到雨点的心跳声
在脸上一圈一圈的拍着
那一刻,我以为
在空旷的下午,只有不安分的野山雀
伏在胸前。
4#
 楼主| 发表于 2011-1-31 18:35:27 | 只看该作者
评深圳欲望《一天到晚游泳的鱼》




  人们从农村走向城市,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当代中国,正是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民走向城市的一个特殊时期。而其中有多少转型过程中的问题和阵痛,有多少来自于作为民工在城市中闯荡的艰辛与痛苦。农民工像乡村小河里一条条小小的淡水鱼儿,被放逐到了城市大海这个陌生而又苦咸的、新的世界中,他们除了要适应大海这个苦咸的生活环境外,还要时刻警惕大鲨鱼等一类食肉性的鱼的吞噬。所以,作为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在城市中左突右奔仍一无所有,是必然的,获得成功的只是少数。但作为社会的发展必然,这部分人群也不能回到曾经的乡村生活了,只有仍然在城市中,像一条小鱼儿,为生活所迫一天到晚游啊游。


一天到晚游泳的鱼
文/深圳欲望

传说把我沦陷在这里
东奔西突,想占一角城池
收藏来自村庄的那些凌乱脚步
城池在海水中奔跑


。。。。。。“村庄”一下子点明主题,当代中国农村向城市的转移。新一代的村民带着梦想来到城市,想占据城市的一角;

我只剩下时光
丢失在这里,如覆水难收
开始喂养着一条鱼
一天到晚游泳的鱼,随波逐流

。。。。。。。。。仅“我只剩下时光”此一句话,就透露出了在城市闯荡的艰辛,在城市生活多年仍一无所有;

布满了墙壁,行走大道
小巷,阴沟,看着船翻
与海盗者擦肩而过
都是大摇大摆,无比光荣

。。。。。。。。而即便是一无所有,也不能回头,继续在城市中艰难跋涉;“与海盗者擦肩而过/都是大摇大摆,无比光荣”与前节“随波逐流”相呼应;

即将窜起来的时刻
我用内心网住了它
又放开,我永远有一条
一天到晚游泳的鱼
。。。。。。。。忍受着内心的折磨,仍然像一条鱼一样,在城市的大海中,不停地游啊游。


本诗立意贴近现实,借喻合理,语言简练有力。不足感觉是,本诗最后两节内容有些重复,可合并或另选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10:18 , Processed in 0.06008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