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中国平面设计的N个追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2-1 13:20: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中国平面设计的N个追问
作者:梁婷    来源 :深圳特区报
  关山月美术馆的新春大展“国民・人民・公民――20世纪中国平面设计文献展”昨日隆重开幕。展览对近百年来中国平面设计作品中的招贴画类别进行了梳理。在设计史研究刚刚起步的中国,该展无疑为解答许多历史问题提供了丰富的史料支撑。



  中国现代平面设计到底起于何时?



  在人们心目中,中国的平面设计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产生而出现的,也就是上世纪80年代之后,起源于广东沿海一带。但这次展览却将现代平面设计的源头往前推了大半个世纪――民国的月份牌、招贴画就已经属于现代平面设计的范畴了。



  “其实,中国的现代平面设计应该是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而产生的。”关山月美术馆研究部主任、本次展览的策展助理黄治成告诉记者。在西方,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之后,工业化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为了促进产品销售,设计应运而生。而在中国的历史上,工业化的进程比西方落后几十年。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现在中国的户外小广告、月份牌等招贴画是现代平面设计进入中国之后与中国商业环境相结合的产物,它们正是中国现代平面设计的源头。



  西方现代设计涌入中国后,“接地气”最成功的例子便是期刊的封面设计。本次展览另一位策展助理、中央美院设计学院博士周博表示,如果说“月份牌”仅是一种商业广告样式,老期刊的涵盖面就宽泛很多,从中可以嗅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以及生活方方面面的历史气息。很多著名学者和艺术家都参与过期刊的编辑与设计,比如赫赫有名的钱君匋便设计过许多有重大影响力的期刊,他也是西方谈及中国平面设计史时必提的名字。当时设计师还可以在期刊封面上署上自己的大名,由此可见当时社会对设计师们的尊重程度。



  广东宣传画有何特殊意义?



  上世纪80年代之前出生的人,都会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宣传画印象深刻。这些招贴画固然与时代的政治性要求有关,但同时也显示了新中国的设计师对于理想社会的想象与追求,以及那个时代所特有的高涨热情。黄治成表示,苏联绘画对中国宣传画的影响是主体性的,人物结实,口号响亮,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的情怀,高大全的风格也一举掩盖了十里洋场的月历牌、美人图。但在文革后期,广东宣传画却出现了不一样的色彩。其中,历史悠久的广交会起到了关键作用。



  “作为文革时期唯一没有关闭的对外窗口,广交会的举行对广东的宣传画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当时广州市委甚至成立了美术创作组,为广交会加薪助燃。”黄治成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广东的户外宣传画区别于内陆城市强调阶级斗争的主流,而以“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这类“抒情”风格为特征。所以,在这次展出的一百多件宣传画当中,广东作品就占了二十多件。其中有一些作品已经在写实之外加入了现代设计的元素,为日后广东成为平面设计大省初啼先声。



  为什么改革开放后深圳设计先人一步?



  2008年英国伦敦V&A博物馆举行了一个“当代中国设计展”展览,以三座城市作为中国设计的代表,其中深圳作为“前沿城市”赫然在目,其主要代表便是平面设计。



  本次展览“公民”部分中所展出的作品以深圳海报为主,足见深圳在中国平面设计发展史上的重要位置。黄治成介绍,80年代之后,大规模的政治招贴创作与发行逐渐停止。进入90年代,具有现代平面设计特征的海报开始成为主流。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同步,来自港、澳及台湾地区的设计力量融入,与大陆地区的设计作品共同形成20世纪后30年中国平面设计的整体格局。这其中,深圳依托毗邻港澳的地域便利和开放窗口的先锋观念,成为联结港澳台与内地的重要平台与实验场,有力地推动了现代设计在中国的发展。这些海报不仅服务于各种社会及经济活动,同时努力寻求表达设计师文化立场的语言形式,增强了中国平面设计参与全球传播的流动性与沟通效能。



  为什么概念作品多于商业作品?



  虽然随着经济发展,如今中国的平面设计师水平已逐步与国际接轨,设计展览也琳琅满目,但我们却发现,各大展览中展出的应用于商业的产品极少。即便是本次展览,改革开放以来的海报也是以专业展览的获奖作品为主。这些作品大多是设计师们的艺术创作,并非真正应用于市场项目中的。



  对于这种选择,黄治成表示很无奈。“虽然设计是为市场服务的,但目前社会对设计师的尊重程度还有待提高,许多甲方都还没认识到设计是一种智力劳动,而是习惯在设计费上讨价还价,设计师们大多数时间都在做一种‘妥协’的工作,要么是听命于甲方,要么是将自己的智力成本包裹在实物成本中,比如说印刷、包装上。”既然市场无法体现设计师的水平,那么中国设计师彰显自己实力、奠定自己专业地位只有通过其他的方式——参加专业设计展便是其中之一。这也是设计展中难见商业作品的最大原因。



  今天的设计师能从历史中学到什么?



  主办方为了本次展览费了很多心思,不仅从各大图书馆、美术馆、私人藏家手里借来数百件藏品,更组织了数十位专家共同撰写《国民·人民·公民——20世纪中国平面设计文献集》。



  所谓“温故知新”,今天的设计师们能从历史中学到什么?



  周博认为,过去的设计作品能给今天的设计师许多启示,其中一点便是如何找到中国设计的特点。现在中国设计师纷纷在国际设计展中亮相,在吐气扬眉的同时,其短处也开始显现——这些作品无法看出是出自中国设计师之手,跟日、韩等拥有同样文化资源的国家的作品摆在一起,面目雷同。而在一百年前,中国的书籍设计师却在中西结合方面做出了典范。周博猜测,是不同的生活习惯影响思维方式,而思维方式则直接投射到作品上。“比如,当时的人们没有脱离手写时代,所以他们对中国汉字与图案的了解会更好一些,在设计的时候,内在的涵养便会自然流露出来,而不仅仅是堆砌东方符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09:02 , Processed in 0.07242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