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互联网时代的中华诗词写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2-3 13:18: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互联网时代的中华诗词写作
原载《DVD电影评介》2009年第05期
作者:李仲凡

[摘要] 互联网上的中华诗词作品已经成为中华诗词版图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给中华诗词这一古老的文学样式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互联网扩大了中华诗词的作者、读者群体,带来了中华传统诗词创新的机遇,也使中华诗词面,临着前所未有挑战和压力。互联网中华诗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和互联网上的传统古典诗词以及新诗相比,中华诗词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方面显得保守和落伍。另外,各种互联网中华诗词力量需要整合,中华诗词网站的运作也亟待改进。
  [关键词] 互联网 中华诗词 写作
  
  互联网上的中华诗词写作。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代中期。最初参与的主要是一些科技工作者和留学海外的学生。2000年之后,随着中国网民的爆炸式增长。中华诗词在互联网上蓬勃兴起。互联网上的中华诗词大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古代诗词,主要是作为学习和参考中国古典传统诗歌的资料库:另一种是当下人创作的诗词,属于当代人的诗词活动向网络等新媒体的扩散。本文要讨论的是第二种情况。
  互联网上发表中华诗词的网站形式多样,包括各类BBS、论坛、网刊、博客,以及文学类网站的原创区等。腾讯QQ、MSN等网络聊天工具也大都为诗词发烧友们提供了专门的聊天室。各式各样与中华诗词相关的网站数量庞大。以百花潭网站对互联网诗词论坛的排名为例,进入排行榜的有105家。这个名单不一定最全。但应该已经囊括了绝大多数当下最活跃的诗词论坛。其中,排名靠前的包括,光明顶诗社、菊斋、天涯社区的“诗词比兴”、红袖添香、中华诗词论坛、甘棠诗社论坛等。上述论坛有的是专门的原创诗词网站,有的并不是。如“菊斋”,天涯社区等,除了诗词之外,还发表小说散文等其他体裁的作品。互联网上除了发表中华诗词原创作品之外,还有各种诗词雅集、比赛、出版等相关的消息。
  互联网上的中华诗词写作具有和其他网络文学样式相通的地方,如写作、发表的自由。不需要编辑的审核等。它也有一些自身的特色,例如作者之间相互的唱和、联句、擂台赛等。互联网上的写作发表具有平等、自由等特点,以及某种程度上的无功利性,特别适合诗歌这种最宜于抒写内心情感的文体。互联网为中华诗词写作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交流平台。作者们可以在互联网上传播自己的作品,还可以切磋诗艺,联络感情,依靠网络结成诗社。互联网上人际交流的直接性,对发挥传统诗词的唱和、应酬交际功能也是一种极大的便利。另外,中华诗词相比其他文学样式。具有题材短小,群众基础广泛等优点。有时比其它文体更易于在互联网上获得参与者。互联网的在线写作等功能,使互联网诗词成为诗歌的卡拉OK,凡是对诗词感兴趣的发烧友,都可以在互联网上一试身手,过一把诗词瘾。网民借助互联网上的做诗软件,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写成一首诗,从而获得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
  互联网上中华诗词的作者和各类原创作品数量都在不断增长,影响也越来越大。互联网诗词已经成为中华诗词版图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互联网作为新兴媒体,给中华诗词这一古老的文学样式带来的影响是深刻的。有些方面甚至是颠覆性的。互联网对中华诗词写作的影响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互联网扩大了中华诗词的作者、读者群体。互联网的开放、自由、平等的特点,吸引了更多的人参与中华诗词的写作和阅读。互联网上的中华诗词作者众多,作品众多,读者众多。互联网传播对象的特殊性,拉近了中华诗词与年轻人的距离,充实和补充了中华诗词作者队伍的后备军。因为使用互联网的人群中,年轻人占的比重较大。这客观上有利于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中华诗词活动。目前在各类校园BBS、论坛上参与中华诗词写作的年轻人为数不少。还有的学生在网上组织诗社,以集体的面目活动。有些大学的校园BBS拥有专门的中华诗词原创区,影响不仅仅限于校园和学生群体。如北大中文论坛的诗词原创区,已经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原创诗词网站之一。
  互联网上,物理的距离、边界不复存在。互联网的全球性,扩大了中华诗词的国际影响。互联网上的中华诗词活动,一直存在着中国本土和海外的互动。海外的中华诗词爱好者也经常在互联网上发表诗词作品。
  新人在互联网上发表作品、切磋交流,希望能够得到同道的认可,已经通过传统媒介获得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诗人不甘落后,借助互联网保持和扩大影响。另外,因为互联网的传播面较广,一些在互联网上成长起来的中华诗词作者,也有望获得传统媒体的认可。已经有一些互联网上的中华诗词作品被结集出版,走向传统纸质媒体的读者。有的网站还推出诗词佳作智能排行系统,以便于读者更快的发现值得一读的作品。
  其次,互联网带来了中华传统诗词创新的机遇。互联网极大地改变了中华诗词的写作方式和写作习惯。网络上提供的各种字典、典故检索、电子韵书、格律校验等服务,可以很方便地检索和验证。各种做诗软件的智能做诗(填词)、辅助做诗(填词)、电脑诗词游戏等功能。有的只需选择好诗体、句式、词谱、韵部、题目等,麻烦一点的需要再输入诗歌风格、门派、关键字等,就可以由电脑自动给生成一首诗词。做诗似乎成为一件在技术上没有难度的事。如果仅从积极的方面来看,这种做诗门槛的降低使得中华诗词的娱乐消遣功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发扬光大,拉近了中华诗词与普通民众的距离。写作诗词,成为普通网民自娱兼娱人一种时尚。
同时,互联网使得诗词写作的速度大大提高。互联网因为参与者众多,一首诗可以由多人合作而迅速完成,写完之后也可以得到更多人的反馈,如唱和、批评等。互联网读者反馈的迅捷性、持续性,对作者的修改也极有帮助。同其他网络文体一样,中华诗词在线写作的及时性、交互性。显然提高了写作与修改的效率。
  最后,互联网带给中华诗词巨大的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使中华诗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互联网上的电子韵书以及“做诗机”等自动生成的软件,一方面使得临屏写作、在线写作等即兴写作方式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也使作者对诗词的艺术直觉钝化。诗韵以及平仄、粘对等,作为传统诗词写作的基本功,同时是诗词的基本素养,在互联网时代变成一堆可有可无的历史文物。网络(电子)诗词写作,尤其是依靠诗歌软件自动生成式的写作。使得诗词写作成为一种可以毫不费力的做诗方法,诗词写作门槛大为降低。写诗从此有了偷懒、取巧的途径。诗词写作变成一种轻松的游戏,只要输入几个自己随便想到的关键词,就可以自动生成一首像模像样的诗词。这种做诗方式无疑比传统做诗方式更容易出现徒有诗型而没有诗意、诗情的文字垃圾。写诗如果可以由软件捉刀,人的艺术创造性又如何体现?
  传统诗人对格律、诗韵的学习,往往首先是通过对经典名作的诵读、记忆来完成的。这个过程,学到的不仅仅是格律、诗韵。更多的还有对传统诗歌内在艺术规律,如起承转合的章 法。以及对平仄之间的音乐美甚至诗人的人格美的濡染。现在这个过程被省略掉了。互联网在为中华诗词写作提供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使网上的旧体诗词更容易沦为一种没有深度的快餐文化。事实上,互联网诗词已经显现出了快餐文化的某些特征。如有的作品不求传之千古,随写随删,旋写旋改,不满意可以马上删掉,极其随意。这与古代诗人“二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推敲炼字的苦吟功夫不可同日而语。同时,互联网诗词发表的便利带来的作品的泛滥增加了读者和编辑们选择的难度。
  如何更有效地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发扬中华诗词。如何克服互联网带给中华诗词的不利影响,需要互联网中华诗词的参与者和研究者认真面对和思考。
  首先,需要互联网诗词作者对艺术素养的重视和艺术自律精神的强化。这样才会避免互联网中华诗词沦为口水诗,或“五四”时期人们早已批判过的纯粹的消遣游戏之作。
  互联网诗词的参与者的水平参差不齐。既有传统诗词修养很深厚的人士,也有初学诗词的发烧友。互联网诗词的初期主要是一些诗词的爱好者,水平总体不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有越来越多诗词修养和写作水平很高的人士参与网络诗词活动。越来越多的有学院教育背景的人士参与互联网诗词的写作和评论。如2008年夏在北京召开的中华诗词(青年)峰会,做主题演讲者有的具有博士教育背景,对互联网诗词的历史和现状都非常熟悉。相信随着更多比较专业的网络写手和批评家的参与,互联网中华诗词的作者群体的艺术素养也会在总体上得到较大提升。
  其次,互联网中华诗词对传统诗词的继承多于改造,在许多方面显得相当保守,没有出现期待中的词汇、用的、表现对象、表现方式、风格特色等革命性的变化。虽然写于21世纪,互联网中华诗词的总体情调似乎与几百年前的古人诗词区别不大,大多是一些古色古香的作品。在诗词的革新方面反倒不如聂绀弩、启功、赵朴初等现代人走得远。
  互联网中华诗词基本上还停留在纯文本阶段。许多互联网诗词在文体上与纸质媒体诗词没有什么两样,只不过把纸张换成了屏幕,并没有充分体现出互联网技术上的优势。许多互联网新技术,如多媒体技术、超级链接等,可以极大地丰富诗歌的表现力与亲和力,强化诗歌的冲击力。互联网中华诗词在多媒体技术,如声立(包括背景配乐和朗诵语音等)、影像(包括视频、fIash等)的插入、超文本链接等方面,和互联网新诗相比,仍然显得较为保守和“落伍”。我们很少看到这些新技术像在互联网新诗中那样被广泛运用。在这方面,互联网原创诗词甚至不如在互联网上传播的传统古典诗词成熟。
  互联网中华诗词的批评也显现出了一些与互联网的时代精神和创新精神不相符合的趋向。有的互联网诗词批评在批评样式与方法上显得保守和僵化,比如已经现身网络的数种版本的《网络诗词点将录》,虽然很显功力,也提供了不少原始资料。但“点将录”选录108人,逐一比附《水浒传》中的1D8将。这种比附大多显得牵强,没有多少道理可讲。一定要选录108人,也难免有凑数之嫌。点将录等传统的意象批评法有时会失之简略含混。还有随意化之嫌。另外,互联网中华诗词批评中被关注的多是一些老面孔,恐怕还有一些被埋没的作者。
  第三,互联网中华诗词网站的运作亟待改进。互联网中华诗词虽然有了近十年的长足发展,仍然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一方面,互联网上对中华诗词的宣传还有待推动。《中华诗词》怍为发行量最大的汉语诗歌刊物,应该拥有更多的资源,可以利用互联网扩大中华诗词和刊物的影响。但是《中华诗词》的主办方中华诗词学会的官方网站2008年9月才正式开通,虽然有了可喜的开头,但她的栏目和作品都较少,稍显单薄,更新也不够及时。相比之下,其他几家著名的新诗网站,如界限《星星》诗歌论坛等网站栏目丰富,点击量很高。这里面除了现当代新旧体诗受众群体有所差异,以及人力、经费等因素之外,网站自身的一些运作方式和风格恐怕也需要根据网民的反映做出及时的调整。新诗网站在网站运作、推广等方面显然有着更为成熟的经验,比如开办诗人专栏、评论家专栏、邀请驻站诗人、各个诗歌网站互相添加友情链接等。这些策略提高了诗歌网站的人气,扩大了影响。另一方面,互联网中华诗词网站需要更加准确的定位。诗词网站不应该仅仅只是一个发表的园地,而且应该争取办成一个中华诗词爱好者们学习、交流的平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今人在中华诗词面前都是学生,写作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的学习过程。与其他几家老牌的诗词网站相比,中华诗词学会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有理由期待她早日成为互联网上最有人气、最具权威性的诗词网站,从而为互联网中华诗词的推广做出更大的贡献。
另外,与中华诗词相关的网站、网页、论坛虽然数量众多,但仍然处于群龙无首的阶段。特别有人气和凝聚力,因而富有权威性和感召力的网站目前仍然有待各方的努力。有些网站之间各占山头,门派众多,相互之间或者互相吹捧、互相攻击。或者老死不相往来,各自为政。互联网上的各家需要某种方式的整合以形成合力,从而使互联网诗词网站的点击率、留言数量、被链接数量等获得大幅提升。
  今人写作中华诗词。首要目的并非在于复古或是超越古人,其中最重要的意义恐怕还在于通过学习和写作这种古老的诗歌样式,在文化上与祖先们保持某种精神上的一致和连通。从而获得一种文化上比较有深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网站应该为各个层次的中华诗词爱好者服务。有的作者古典文学功底深厚,有的则是初学者。栏目的设置应该考虑到不同群体的需要,也应该考虑到中华诗词自身的特点。比如,中华诗词比新诗的写作技术门槛更高,需要对中华诗词的基本规矩了然于胸。但是,今人的教育背景毕竟不同于古人。除了最基本的诗词格律之外,许多字的平仄、韵部等都发生了变化,除了需要经历专门的学习过程之外,相关的工具书、资料库的帮助也是必要的。在这方面,可以继续丰富已有的古典诗词资料库、各类韵书等,将更多的此类优秀网站加为友情链接。随着古典诗词相关资料电子化的不断完善,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借助互联网写作、发表、阅读和交流中华诗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7 22:20 , Processed in 0.07391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