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向强国的母语课程 遵循规律的语文标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2-12 14:28: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走向强国的母语课程 遵循规律的语文标准
朱家珑


我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念着念着,就会生出一种豪气来。这是过去学大纲所没有过的一种感觉: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前言)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课程的基本理念)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总目标)

一行行、一段段,闪光的文字映人眼帘,跃然纸上,让你强烈地感受到它的分量。《标准》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拍和着前进的步伐,让人念了眼热、心热。经过20年改革开放,人们看到祖国在一天天发展壮大,一个强大的中国在崛起。有位观察家说,今后的十年,是中国从一个大国迈向一个世界级强国的关键的十年。还有一位政治家说,再过五十年,中国的GTP总值将大大超过美国和日本。以今年为例,便可谓好戏连台,中国成功申办奥运,中国梦圆世界杯,中国成功举办APEC大型国际会议,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作为一个中国人,看到祖国蒸蒸日上,怎能不由衷地感到骄傲和自豪呢?

实力的累积会带来观念的变化,而《标准》正是真实地反映了国家这一历史巨变。应该指出,《标准》并不偏狭,相反,从它的字里行间,人们看到了一个泱泱大国的应有风范:虽然它拥有“丰厚博大”的民族文化,但它“尊重多样文化”,善于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虽然它“植根于现实”,但又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很清楚,《标准》体现了一个伟大国家的意志:它未来的公民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同时又具有世界的眼光;热爱自己国家的文化,但又不排斥外国的优秀文化;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一个胸襟宽阔的中国人,一个拥有无限创造力的中国人。这样的一代人成长起来,不是中国的幸事,世界的幸事么!

我常想,我们这些曾经为年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过的一代人,现在生活在年产一亿吨钢铁的国度里,是有很多感慨的。也许因为有这样的情结,所以这批人对国家的发展特别敏感。因而对《标准》折射出的理念和其深刻的内涵包括道德行为规范等亦能够体会到其中的良苦用心,接收《标准》释放出的大量信息时也就拥有一个独特的视角。毫无疑问,这不是一份普通的《标准》,这是一个正在走向世界强国的中国母语的课程《标准》。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母语教育的教师,我欣喜地意识到,这是伟大的时代送给我们的一份厚礼!工作在当代的语文教师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不是么?’

我读《标准》,还有一个突出的感受:它既切中时弊,反映了中国母语教育的现状,又体现了母语教育规律,符合我国语文教育实际,它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穿始终。它不是让人一头雾水,越念越让人糊涂的“天书”,也不是可以束之高阁的花瓶摆设,更不是“左”得可爱的空洞的说教和僵死的教条。它第一次真正摆脱了来自“左”的和“右”的干扰,还语文学科以本来面貌。它彻底地完全地尊重语文学科自身的教育规律,既高屋建瓴,又脚踏实地,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它是实施母语教育改革,从事母语教材建设,改进母语教学方法,提高千百万学生母语水平的纲领性文件。它让人念了感到亲切,做起来觉得顺手。不是这样么?再看以下从《标准》中摘录的几行文字: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课程性质与地位)

……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课程的基本理念)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同上)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上)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建议)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同上)

这些文字逻辑严密,简洁明了,平实而不张扬,稳健而不偏颇,一读就感受到它的力量所在。当前的语文教育存在的形式主义花架子在这儿被扫荡一空,完全没有了生存的空间。这里没有一句空话、套话,许多话可谓对症下药,只要照着去做,围绕应试教育滋生出的种种弊端即可一一祛除。

有老师也许会问:怎么没有了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的要求,怎么没提词语解释、课文分析了呢?还有那“可爱的训练”说得太少了点……其实这正是《标准》精要之处。实事求是地说,我们的母语教育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也毋庸讳言,还存在着语文教育效率不高的问题,而且有些问题已到了见怪不怪的程度,令人担忧。比如考查小学生的试卷被戏称为“哈达卷”,项目之多,题型之繁,阅读量之大,让人叹为观止。更为甚者,笔者曾见过的一些考题简直让人啼笑皆非。像解释“粥”一词,标准答案竟是“将洗净的米放在清水里加热到100~C而成的粘稠状物体。”老师说,答案是从某词典上抄下来的。其实这些例子只是冰山一角,着力祛除语文教育的种种弊端迫在眉睫,任重而道远。作为从事母语教育的同仁应自觉地拿起《标准》这一税利武器,用“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气概去完成母语教育改革的伟业,向学生、向社会、向现在、向未来交出一份圆满的答卷,应是我们神圣而不可推卸的责任。

《标准》的出台凝聚了万千学者、教师的心血和共识,是对语文教育中“左”的失误的深刻反思,也是对母语教育工作者及广大教师多年来所创造的语文教学经验的全面总结。《标准》是从事母语教育改革的行动纲领,它闪耀着编制者的智慧,更表现了编制者在理论上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他们在编制《标准》过程中为追求真理所表现出的勇气。他们对历史、对社会、对母语教育的高度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受到了同行们的尊敬。坚冰已经打破,航道已经开通,让我们张开双臂去迎接新世纪语文教育的曙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1:54 , Processed in 0.15034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