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批评的解放与文学的发展(刘宏志)
文艺报 刘宏志
关于文学批评,一般以为它应该起到普及与提高的作用——对作家的创作和普通读者的阅读给予某种指导。但是近年来,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却越来越陷入尴尬的局面:一方面,作家对当代的文学批评也持一种批评的态度;另一方面,普通读者基本不看文学批评,绝大多数的文学批评在其发表之日起就已经死亡。文学批评日益成为书写者自娱自乐的智力游戏。对于文学批评影响力的下降的原因,众多论者将之归结为红包批评、人情批评等,在我看来,这显然指错了方向。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在于批评文本形式的僵化和文学批评观念的滞后。
具体分析当下中国文学批评所面临的尴尬,我们发现,从批评文本形式到批评内容都存在问题。当代中国文学批评一个为大众所诟病的地方是晦涩难懂,这显然和文学批评形式有关。高校所强调的学术规范使得所有学术文章的书写必须遵循一定的文章写作格式。无论什么样的独特的、富有激情、活力的观点都必须削足适履地进入这个固定的套路才可以证明自我的文学批评的身份。客观而言,学术文章的晦涩难懂是和这样的学术文本特有的固定格式有一定关系的。
从批评内容来说,大多数文学批评与文学文本贴得太紧,往往是直接对文本描写谈感受,这样的书写看似是紧密围绕文本进行批评,实际上使得文学批评成了文学文本的附庸——离开文学文本,这个批评将一无是处。而就当下中国文坛来说,众多的文学批评批评的对象基本都是我们所讲的传统文学,或者说精英文学,很少关注到主打市场的通俗文学。当然,文学批评的对象指向纯文学文本也是有其原因的:主打市场的通俗文学,包括大量的网络上的穿越小说、玄幻小说以及大量的“80后”小说,无论从思想性还是艺术性来说,都基本不具有值得言说的深度。所以,这些作品,从一个整体现象来研究自然有其意义,但是,从单个文本来看的话,往往就缺乏讨论的必要。但不幸的是,在今天,传统文学文本基本被从市场上驱逐出去,其影响力越来越小,很难进入大众视野,这种文学批评自然也会处于尴尬的局面。另外,大多数文学批评的批评视角都是社会学、政治学视角,多是从文学文本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切入,将之视为对社会的本真的反映,然后对文学文本中的社会问题进行批评。这样的批评,往往堕落为一种庸俗社会学批评。另外,虽然也有一些批评者从纯艺术的例如叙事学角度出发,批评文学文本,但是这些批评家对于叙事学自己往往是没有学清楚,只能生搬硬套西方理论,把中国小说削足适履地硬套西方理论,所以,这样的批评也往往是玄妙莫测而又大而无当,根本无法进入公众的视野,也无法对文学创作作出真正有价值的批评。
以上两个问题应该说是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存在的最大问题。这样问题的存在,使得大多数的文学批评根本没有能力对文学文本作出有价值的评判,从而成为了文字垃圾。这样的问题之所以能够形成,最为根本的原因是批评观念的滞后。当下众多的文学批评,其思路往往是说某个文本反映了某个社会问题,那么这个社会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进而转向对某些社会问题的批判。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文学文本能否等同于现实?按照文学文本中的现实主义描写对所谓的现实社会的批判是否已经远离了文学本身?
按照现代叙事学的基本观点,文本不等于现实。这样,关于文学研究,也就有了纯形式主义的研究。1937年,约翰·克罗·兰塞姆就提出文学研究应该专注于文本形式的分析,他提出,在职业化的新时代,文学批评家的学术特征非常脆弱,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应该发展自己独特的专业领域。这显然是对既往的历史主义式的文学评论的一种反拨。当然,这种纯粹的形式主义也有其问题,但是至少我们应该从中得到教益,那就是文学文本固然是作家对社会的有感而发,但是文本本身决不是简单的社会学的形象化描述,我们评论小说文本,还应该从其特有的文学性而不是社会学属性入手。一部现实主义杰作,比如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即便写得再真实,它也只是一部小说,而不能是现实,它只是经过巴尔扎克选取的现实。对于当代文学批评来说,必须打破这种固有的文学文本就是真实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让文学批评回到文学本身,才能避免当下泛滥成灾的大量的庸俗社会学式的文学批评的出现。同时,就当代中国文学批评来说,批评文本要想在这个文学日渐式微的年代拥有自己独特的生命,还必须强调文学批评本身的文本意义。我们必须认识到文学批评本身也是一种创作,它与传统意义上的“创作”,其实只是文本形式有所不同而已。文学批评不应该只是从庸俗社会学角度对文学文本做一个简单的善恶、好坏评价,而是应该借助文学文本来拓展文学文本,使批评文本与创作文本之间,并非某种依附关系,而是一种具有“文本间性”的“对话”关系,这样才能使批评文本具有独立的审美意义。另外,从批评形式上我们也应该反思现在的固有的形式是否存在问题。中国当下的学术论文的书写模式源自西方,一种典型的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产物。这样的书写方式优点是便于清晰地说明问题,但是,对于指向文学文本的学术批评来说,这种过于僵化的书写模式可能会过滤掉文学本身的生动性,这种逻辑体系擅长的是把文学文本中的细节、模式进行分析,但是对文学文本的最动人的元素——情感——却无能为力。从更好的赏析文学的情感角度出发,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倒是可以为当下的文学批评提供借鉴。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模式就是评点式批评。这种批评方式在系统、逻辑说理方面虽然弱于我们当下所习惯的学术模式,但是却能够直接明了地对文本中生动、鲜活的感情进行评析。提出中国古代的评点式批评并不是强调指出在当下批评式微的年代评点式才是中国文学批评的新的救世主,而是想指出,批评本来不应该有一定的定法的。对于文学批评这种带有强烈的审美性文体来说,过于强调某种学术模式只能导致新的八股文出现。
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存在的问题表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僵化——思想的僵化和形式的僵化:思想上把文学文本内容看作不变的真实,把文学批评看作文学文本天然的附庸;形式上制定了一系列的所谓的学术模式,直接限制了文学批评的自由感情的表达。要解决这些问题,要想让文学批评重新获得生命力,就必须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解放文学批评。
提倡解放批评,就是提倡批评文本的解放,使其不受各种内在的或者外部形式的拘束,使其成为新鲜的、活泼泼的富有生命力的具有独立审美意义的文本形式。只有批评文本实现了解放,中国文学批评才可能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