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肖复兴:话说北京大栅栏的老字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2-16 12:56: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肖复兴:话说北京大栅栏的老字号

老字号是中国商业的独特财富,过去的老字号讲究自家店铺的名字,名不正则言不顺也,因此都要将名号起得字正腔圆,而且要有不尽之意在名号内外。买东西的顾客,自然也就信奉这样的老字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老字号的名字成为了生意兴隆最好的招牌,渐渐地,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一种文化符号。

在老北京,老字号在大栅栏最为集中。大栅栏一条街,并不长,只有275米,宽也就是5米左右。在这样一条短短的街上,清末民初两旁挤满了80多家店铺,家家都是老字号,这在北京城是绝无仅有的奇迹。我请教一些人,也找了好多材料,参考了《宣武鸿雪图志》和王永斌老先生所著的《北京的商业街和老字号》,终于基本弄清楚了这条老街的本来面貌。

从大栅栏东口往西,南面依次是:公兴纸庄、长和厚绒线店、逸民药房等39家店铺。北面依次是:滋兰斋糕点铺、晋昌果局、有福来纸烟店、文魁斋糖葫芦铺、天信成绸布店等38家店铺。

即便由于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动荡,如今的大栅栏早已经面目皆非,但依然尚存同仁堂、内联升、马聚源、张一元、瑞蚨祥等好几家老字号,特别是瑞蚨祥,连外面的罩棚,基本原汁原味地保存了下来,可以说是大栅栏幸存的活标本。

过去老北京有句谚语,叫做“头戴马聚源,身穿瑞蚨祥,脚蹬内联升,腰缠四大恒”。如今,钱庄四大恒没有了,但另三家都还健在,而且都聚集在大栅栏里,依然是当今购物的最佳选择之一。如果用另一家老字号张一元来替换四大恒,这句谚语可以改成“身穿瑞蚨祥,头戴马聚源,脚蹬内联升,品茶张一元”,是当今大栅栏的四景,而且比原来的还合辙押韵。

删繁就简先说说大栅栏里这四家老字号。

先说说它们字号的含义,这是格外有讲究的。瑞蚨祥,蚨在过去是铜钱的别称,瑞蚨祥就是吉祥发财的意思;马聚源,一样也是财源茂盛的意思;内联升,则紧扣鞋子做文章,讲的是穿上它们做的鞋,可以平步青云,连升三级,指的做官,升官和发财,是自古以来人生的两大主题,新中国成立以后郭沫若给它题诗:“任凭踏破天险,助尔攀登高峰”,更是拔高它的意思到了顶峰。张一元,要比前三者超尘拔俗一些,取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意,倒是和它卖的茶叶的清新有些吻合。

再来看它们的买卖,毕竟名号是名字好,货卖的不仅仅是外表的一层皮,关键还是要看买卖的货真价实。

孟家开的瑞蚨祥,最早开业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应该说是这四家买卖开得最大的一家。它最早在附近鲜鱼口里的布巷子里经营布匹的,后鼎足而立为全北京的八大祥之一,鼎盛时期,它在大栅栏一条街上就有四家买卖,占据了要津地位,便也雄踞八大祥之首。除了经营的绸布地道之外,它有自己的生意经,它的货物拉开档次,一般的布料低于其他店家,高档和紧俏品却高于市场价位,为不同人服务,不薄平民爱贵族,让它八面来风,左右逢源。想当年,它不仅在大栅栏,而且也是在全北京,首创礼券,方便了送礼和受礼的人们,而大行其市,颇为风光,想想如今年节里各大商场发行的购物券,其鼻祖不是来自人家瑞蚨祥?

马家的马聚源,在这四家里资格最老,开业于嘉庆二十三年(1817)。和瑞蚨祥的经营路数不大一样,它主打官府牌,最早为清朝政府专门做官帽,即现在电视剧里常常可以看到的那种顶戴花翎的缨帽。与同仁堂当年为御药房供应“供奉”药,异曲同工。当然,它做的帽子确实讲究,别的不说,光说缨帽的璎珞,要专门用西藏的牦牛尾,染色要用西藏的藏红花。民国了,做不了官帽了,改做当时流行的瓜皮帽,还是那样讲究,缎子分为元、顶、王、铭、洪上下五等,它用的是上等的元缎。这种缎做出的帽子,戴到什么时候都不出油渍。

赵家的内联升,咸丰三年(1853)开业,和马聚源一样,开头走的也是官府的路子。最初,就是靠着官府的资助白银万两起的家。以后,专门给官员做鞋子,而且,独创“履中备载”,即将那些官员脚的尺寸大小就记录备案在一本子里,什么时候要,立马就能够做好给送到府上。这样的贴心服务,现在任何一家店铺都无法做到了。民国24年,改做千层底布鞋,延续至今,依然是全国的名牌。库缎和礼服呢的千层底布鞋,可以骄傲地走遍全世界。如今,就跟卖北京烤鸭的到处都是,但要买真正的千层底布鞋,还得找内联升。人道是“穿得坏两双帮,穿不坏一层底”,不买它的,买谁的去?

张家的张一元,最早开业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1912年开在大栅栏里是张家的第三家茶庄。1947年,着过一场大火,现在的茶庄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新建的了。有意思的是,“文化大革命”中它的牌匾被毁,后来恢复店名,临时让街对面的儿童用品商店的一位美工随手写下的“张一元”三个字,一直挂到了现在,不少人都误以为就是张一元的老牌匾。如今,它的生意挺红火,原因在于,它不仅仅靠老字号的无形资本,更在于它自身的创新能力和造血功能,让它的茶叶四处飘香,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人们到大栅栏来购物,可到的老字号比比皆是,这四家是首选,穿的戴的和喝的一水儿地解决。

除了这四家,我要特别说说天蕙斋,这也是一家老字号,建于清道光年间,专卖鼻烟,颇具老北京特色。我一直以为天蕙斋是大栅栏一个奇特的存在,缺少了天蕙斋的大栅栏,不是原汁原味的大栅栏。它在大栅栏东口路南一个高高的台阶上,门脸瘦长,被两边的店铺挤压得像是茯苓夹饼。如果同仁堂和瑞蚨祥的门面像是巍峨排场的将军,她真的像是一位瘦骨伶仃偏又穿着一袭长旗袍的骨感美人。那旗袍就是它的高台阶,一褶褶曳裙拖地的样子,印象总是很奇特。也许,是因为那时我个子太矮的缘故,台阶才越发显得高。那时,梨园行里的人,对鼻烟特别情有独钟,天蕙斋是他们常去的场所,边闻鼻烟边聊天说事,甚至唱上几句切磋技艺,成为一种享受。据已故的叶祖孚先生讲:“天蕙斋是一间门脸儿,分前柜后柜,两间小房,演员们在前台聊天,后柜则是他们授艺说戏的地方。你要是找哪位演员,在别处找不到,到天蕙斋一准能够找着。天蕙斋实际上是京剧演员的‘文艺沙龙’。”说的极是。

当然,到大栅栏的老字号,是要买具有北京特色的东西,关键是可以买到货真价实放心的东西,能够做到这一点,就不容易。如今我们将老字号的重心都偏执于卖货,即商业利益上,这未免是对老字号意义的一种误读和偏离,便也容易使得老字号由历史积淀下来的文化内涵,在过度的商业开发中流失。

我曾经设想并给当年的宣武区如今的东城区提过这样的建议:如果,大栅栏的老字号不满足于仅仅是生意,而是能够调动老字号自身独具的文化资源,那样的话,人们到这里买的便不仅仅是一般的货物,同时带走的还有一份历史和文化的回味。比如,瑞蚨祥的老礼券;马聚源的老缨帽、瓜皮帽、四季帽,内联升的“履中备载”的旧册页;天蕙斋里陈列从料壶、瓷壶、翡翠壶、玛瑙壶到水晶壶那些名目繁多色彩纷呈的烟壶艺术,以及与此相关的典故逸事;张一元的老牌匾……都能够陈列其中,再做一些民俗气象浓郁的雕塑,辟于店门内外。当然,这仅仅是其中的微乎其微的例子而已,这几家老字号里的文化内容丰富得很。也就是说,我们不要把眼睛紧紧地盯在卖货这样的经济利益上,而是能够扩大为一个个小型的民俗博物馆,让大栅栏不仅仅是一条商业街,而成为一个民俗博物馆的群落,让人们逛大栅栏,既买了东西,又长了学问,还带回家一种老北京民俗历史文化的气息。这将是逛哪一条街都无法体会得到的一种独特的味道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05:22 , Processed in 0.07433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