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11|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沙市首届语文教师古典诗词知识竞赛样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2-20 08:59: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沙市首届语文教师古典诗词知识竞赛样卷

                                                                                              (命题    谌涛)



四季之美,在于景象更迭,周而复始。春之花语,夏之风情,秋之神韵,冬之恋歌莫不一一向人们展现其诱人的独特风姿。

诗词之美,在于华美典雅,清新自然。吸引人们的情感和思绪在语言营造出的绝妙意境中自由飞翔,领悟古人的人生智慧。

人生之美,在于行色匆匆,曲折丰富。缺憾的美、磨砺的美、生生不息的美构成人生的诗意写照!

老师们,拿起手中的笔,书写人生的美丽篇章吧!



                                                                       春之花语

1.唐代著名诗人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一诗中的“壮士”指的是(        ),这首诗记载的是历史上一个著名的事件,有个成语也来源于此,这个成语是(               )。

2.唐代著名诗人(     )的山水田园诗被苏轼赞誉为“(          ),(          )”。其中,《山居秋瞑》中的(                ),(               )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挥洒,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3.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望天门山》一诗中“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字写出了江水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具有了动态美。

4.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作(《           》)中“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两句诗中的“老臣”指的是著名历史人物(            )

5.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巴山楚水凄凉地,(             )。怀旧空吟闻笛赋,(                    )。沉舟侧畔千帆过,(                    )。今日听君歌一曲,(                  )。”一诗中有两句贴切地化用了向秀的(《        》)和(      )烂柯的典故。题目中的“乐天”指的是诗人(            )。

6.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是在我国的传统佳节(          )写的,其中的(             ),(                )两句道出了天下分离之人共同的心愿。

7.宋代杰出女词人(          )的《夏日绝句》一诗歌颂了著名的历史人物(          )。

8.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的《                   》一诗与大诗人(        )的《饮湖上初晴后雨》都对西湖的美景进行了吟诵,其中因(                          )这句诗,人们现在还称西湖为(         )。

9.明代政治家于谦的代表作(《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作者借对(      )的吟咏,倾诉了自己忠诚清白.不怕牺牲的精神。

10.清代著名诗人(     )的《论诗》“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诗中的“李杜”指的是(     )和(     )。



                                                                   夏之风情

11.唐代诗人崔颢的诗作《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中的“昔人”指的是(   )

    A.吕洞宾   B.李白   C. 杜甫 D.仙人子安

1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飞将”指的是(    )

A.霍去病   B.李广   C.廉颇   D.赵云

13.“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出自构思巧妙的咏(   )诗。

A.风       B.雨     C.雪     D.竹

1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出自孟郊《游子吟》,是一首赞美(   )的诗。

A.父爱     B.母爱   C.师爱   D.友爱

15.在诗歌创作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唐代诗人是(   )

 A.李白    B.李商隐   C.白居易   D.杜甫

16.按音节划分节奏,下列各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   )

     A.城阙/辅/三秦   B.风烟/望/五津  

     C.与君/离/别意    D.同是/宦游/人

17.唐代词人温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一词中的“独倚”之人指的是(   )

     A.温庭筠    B.游子   C.思妇   D.歌女

18.火烧连营(打一词牌名) (   )

     A.浣溪沙   B.满江红  C.破阵子  D.沁园春

19.宋代词人晏殊的代表作《浣溪沙》一词中的“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描述了(   )的生活情况。

     A.歌妓    B.士大夫   C.落魄书生    D.平民百姓

20.宋代杰出词人辛弃疾的《破阵子》一词中“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天下事”指的是(   )

     A.治国安邦   B.抗击匈奴   C.收复中原   D.战死疆场

                                                                               秋之神韵

21.“岁寒三友”指的是什么?请默写出一首有关的古诗词(包括题目和作者)  

答: 岁寒三友指:

             题目:                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唐代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一诗流传千古,历来为人们争相吟诵,展现了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全诗以“人面”、“桃花”为线索,通过“去年”和 “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把诗人因这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请你细细品读,写一篇8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

                                                                 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23.丁亥年春某日,余独立江边,后微踱至万寿宝塔园中,正逢雨打花枝,香尘满园,见此情景,感慨良多,遂作《清平乐·相思》一阕,自感平凡无奇,然字字真情流淌,直抒胸臆。请你根据所掌握的文学知识写一篇8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

                                                                清平乐·相思

锦书何寄?难诉心头意!零落花雨情何比?岁岁年年相似。  寂寞独倚西楼,自是难掩泪羞。人面不知何处,春水无语东流。

                 

                                                                   冬之恋歌

24.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的小诗《春晓》语言平实,自然天成,言浅意浓,景美情真。读之,如饮甘醇,不觉自醉。“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此天籁也。请你妙手剪裁,将其改为一篇100字左右的散文。

                                                                      春 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
 楼主| 发表于 2011-2-20 09:00:36 | 只看该作者
沙市首届小学语文教师古典诗词知识竞赛样卷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唐代著名诗人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一诗中的“壮士”指的是(荆轲),这首诗记载的是历史上一个著名的事件,有个成语也来源于此,这个成语是(图穷匕见)。

2.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被苏轼赞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中,《山居秋瞑》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挥洒,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3.诗仙李白的《望天门山》一诗中“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开 )字写出了江水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出 )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具有了动态美。

4.诗圣杜甫的诗作(《 蜀相》)中“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两句诗中的“老臣”指的是著名历史人物(诸葛亮)。

5.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一诗中有两句贴切地化用了向秀的(《思旧赋》)和(王质)烂柯的典故。题目中的“乐天”指的是诗人(白居易)。

  6.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是在我国的传统佳节(中秋节)写的,其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两句道出了天下分离之人共同的心愿。

  7.宋代杰出女词人(李清照)的《夏日绝句》一诗歌颂了著名的历史人物(项羽)。

  8.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与大诗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都对西湖的美景进行了吟诵,其中因(欲把西湖比西子)这句诗,人们现在还称西湖为(西子湖)。

  9.明代政治家于谦的代表作(《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作者借对(石灰)的吟咏,倾诉了自己忠诚清白.不怕牺牲的精神。

10.清代著名诗人(赵翼)的《论诗》“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诗中的“李杜”指的是(李白)和(杜甫)。



11.唐代诗人崔颢的诗作《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中的“昔人”指的是( D )

    A.吕洞宾   B.李白   C. 杜甫 D.仙人子安

1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飞将”指的是( B )

A.霍去病   B.李广   C.廉颇   D.赵云

13.“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出自构思巧妙的咏(A )诗。

A.风       B.雨     C.雪     D.竹

1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出自孟郊《游子吟》,是一首赞美(B  )的诗。

A.父爱     B.母爱   C.师爱   D.友爱

15.在诗歌创作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唐代诗人是(C  )

 A.李白    B.李商隐   C.白居易   D.杜甫

16.按音节划分节奏,下列各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C  )

     A.城阙/辅/三秦   B.风烟/望/五津  

     C.与君/离/别意    D.同是/宦游/人

17.唐代词人温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一词中的“独倚”之人指的是(C  )

     A.温庭筠    B.游子   C.思妇   D.歌女

18.火烧连营(打一词牌名) (B  )

     A.浣溪沙   B.满江红  C.破阵子  D.沁园春

19.宋代词人晏殊的代表作《浣溪沙》一词中的“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描述了(  B )的生活情况。

     A.歌妓    B.士大夫   C.落魄书生    D.平民百姓

  20.宋代杰出词人辛弃疾的《破阵子》一词中“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天下事”指的是( C )

     A.治国安邦   B.抗击匈奴   C.收复中原   D.战死疆场

   21.“岁寒三友”指的是什么?请默写出一首有关的古诗词(包括题目和作者)  

   答: 岁寒三友指:松、竹、梅。

                                       题目: 梅花      作者: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2.唐代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一诗流传千古,历来为人们争相吟诵,展现了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全诗以“人面”、“桃花”为线索,通过“去年”和 “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把诗人因这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请你细细品读,写一篇1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

                                                             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赏析:诗的前两句追忆去年的光景,点出了时间、地点,语出平淡,但暗含幸福的情愫。紧接着就写到“此门中”的人,诗人没有用“面如桃花”之类的比喻,而是换上了一种对比互衬的手法。桃花热烈、艳丽、烂漫、引人爱恋,这些都是“静景”,这美丽的桃花只有与姑娘的面孔相辉映,才显示出其明艳。写了花,又写了人,“相映”之下,姑娘的青春风采和明艳动人的美丽也就跃然纸上了。诗人的深深爱恋和思慕之情也自然流漾在字里行间。诗的后两句从回忆转到眼前:如今不知那位姑娘哪儿去了?只有桃花在春风中仍旧热烈地开放着……一种怅然若失的心情不道自明矣!

这首诗没有正面写人物,而是从桃花的盛开来暗传姑娘的美丽和含情脉脉;也没有正面写相思之情,而是用时过境迁、满怀惆怅来表示诗人发自内心的思念。通篇清心雅致、含蕴宛转,节奏鲜明地奏出一曲意味深长的爱之歌。“蕴、味、意、雅”在这首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就是唐诗越千年而不衰的魅力……



23.                                                                    清平乐·相思

锦书何寄?难诉心头意!零落花雨情何比?岁岁年年相似。  寂寞独倚西楼,自是难掩泪羞。人面不知何处,春水无语东流。

赏析:这是一首伤春怀人之作,全词抒发了作者感慨时光流逝,面对景虽如旧,佳人却芳踪难寻的无情事实的怅然愁绪。

起句看似平淡,然直抒胸臆,字里行间包蕴着无数往昔情事,令人遐想。由此大胆推测,在作者的生命中,可能曾经遇到一个宛如流星般的美丽女子,他为她痴迷,为她倾倒,她已然成为他生活的全部。可是有一天,她静静地关上了通向她心灵的门扉,从此,红尘中再难觅得佳人的踪影,他心思浩渺,不知何去何从。作者心中对佳人连绵不绝的苦思之情,令所有的语言此刻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即使得到佳人的有关消息,也无法将这一腔柔情诉与君听。尤其“何”、“难”两字颇为玩味,相思之意溢于言表。其情之真,意之切,试问:世上又有几人得以体会?

怅然若失,恍恍惚惚,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独个登上昔日邂逅初见的小楼,坐听这令人几近销魂的绵绵春雨。爱到心破碎,怨谁呢?怨她么?只怨相遇太美!爱上一个人或许只须一秒,但要忘记她,可能要穷尽一生一世的气力。“岁岁年年相似”一句化自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之意,“岁岁年年”一词,采用叠声,音韵优美,由“情何比、相似”两词可看出,作者将眼前一场春雨过后,一地残花败枝的暮春残景和佳人一去不复返、杳无音信的愁恨之情进行比照,触景而生情。忆当年,断桥春色,月下相伴,花前相依;恨如今,小楼春雨,一江离愁,珠泪难寄。真可谓:语淡而悲,意深而婉。

一个人形单影只地站在楼上痴痴傻傻地眺望,思念若水滴,还没落下,泪已干了。难道真真的便应了那句“问世间,情是何物?”

“人面不知何处”一句,借用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中名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之意,这一江春水或曾映照过如花的人面,往日之情依然历历在目,而佳人却不知身在何处,唯有相思之意,追逐流水,悠悠东去。爱情,有时真像邂逅一场盛景后,摆出的美丽而苍凉的手势。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许多事,当时只道是寻常。



24.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的小诗《春晓》语言平实,自然天成,言浅意浓,景美情真。读之,如饮甘醇,不觉自醉。“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此天籁也。请你妙手剪裁,将其改为一篇100字左右的散文。

                                                                         春 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改写:啊,好一场无痕的春梦呀!醒在明媚的春光和悦耳动听的啼音里。我真的有些迷迷糊糊,弄不清楚自己身在何处。还以为仍在梦乡里呢!谁知道眼一睁,亮丽的天光一把洒在我的脸上,一串串滴溜溜的鸟啼便自四面八方涌了进来,高高低低诉说着:已经不早了!不早喽!此际,我方才整个会意过来。 翻个身起来,突然想起昨夜梦里,听到风雨的声音,不知道花儿会落了多少?多少花魂会告别青枝,缤纷着小园的幽径?我不禁问起。

我不知道,不知道有多少。就像不知道有多少啼鸟在枝头,在林梢放声清唱,交织成一阕悠扬喜乐的新曲一样。其实,知道也好,不知道也罢,都没什么关系。纷纷响起的音符,飘坠的花瓣原本就是让人去体会,体会春晨里大自然的情趣。想到这里,我欣然一笑,笑向清朗的春晨。
3#
 楼主| 发表于 2011-2-20 09:01:55 | 只看该作者
诗词素描            

何谓诗词素描?不同于对唐诗宋词的一般意义的解释,它是在忠于原作的基础上用优美的文字展开丰富的联想,把一首首经典诗词描绘成一幅幅精致的写意画,它清新、可爱、清幽、深邃,以全新的阐述方式给人一种远离尘世、返朴归真的美”。形体上,或散文、或散文诗。从某种意义上说,词的改写难度似乎更大一些。诗词素描这种全新的写作方式已经引起了广大古典文学爱好者越来越多的兴趣和关注。我衷心希望,沙市的小语人能从内心深处认同并喜爱这种清新活泼、意境幽远的文学形式,力争创作出更多更好、更精更美的作品。

欣赏(一)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傍晚,太阳轻松地展开圆圆的身子,跃入了水中,濯洗一天的疲惫。这个不识水性的顽童,把最后几缕光芒洒满水面,就慢慢地沉下去了。四周很安静,没有谁注意一场悲剧的上演。江被凉凉的风吹拂着,一半是碧绿,如一块漾着波浪的珠玉;一半却红彤彤的,象一朵云彩浸在了水中。

黑暗终于挤满了天空。远处,淡淡的桂香似一些若有若无的声音,漂浮在听觉之外。

秋天,这个可爱的九月初三的夜晚呵,在一盏渔灯的照耀下,变得温馨和美好。

月亮拿着一把细长的弯弓,悄悄从山坳里爬了出来。露水闪着珍珠般的莹光,垂挂在岸边的叶尖上,它是月亮从天上射落的星星吗?

一阵微风掠过,坠落的,是满树的平平仄仄。



欣赏(二)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是江南的春季。雨迷濛了远天,西塞山躲藏在更深远的背景中,时隐时现。一行白鹭充当了这幅静物画中灵动的几笔,纯洁的羽毛如雪,擦亮了人们黯淡的目光。

江面上,满河的桃花是季节写给流水的诗句吗?每一瓣,都是一个清丽动听的词语。鳜鱼不时跃出水面,肥美的身子一抖,又掉头钻入透明的水中,只留下几圈浅浅的涟漪。它也想读这首春天的诗么?

视线的一隅,一只破烂的筏子泊在静静的江中。船头,戴青箬笠、披绿蓑衣的诗人,手握一杆没有鱼饵的钓钩,双目微闭,若有所思。其实,他钓的并非是鱼,而是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罢了。

风用轻灵的细手,穿引着如丝的雨,悄悄为江南织一张嫩绿的地毯。

真的好想做一只自由的鸟,从此栖落在那株岸边的小树,不再归去。
4#
 楼主| 发表于 2011-2-20 09:02:47 | 只看该作者
写写又何妨?

                                     江 城 子

画楼声咽添离愁,楚江秋,意难收。犹记多情,醉卧烟雨楼。夜半惆怅悲白发,人不见,水空流。     欲将旧梦托兰舟,爱悠悠,恨悠悠。缥缈孤鸿,杜康何解忧?嫦娥垂怜知眷语,相思泪,几时休?



改写:

残夜。无眠。月是一地落叶,昏黄的叫人迷失方向。风是一曲悲歌,凄清的叫人肝肠寸断。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越过千年不变的风霜,易安不倦柔情地在我耳旁浅吟低唱。我站在画楼上,遍寻不见你美丽的背影。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箫声幽咽。忽远忽近,忽近忽远,哀哀怨怨,不绝于耳。

记得。当年。相思河畔,烟雨楼前。你我将这玲玲珑珑的情丝,轻轻细细地折叠在胸怀,呢呢喃喃地细语。你轻盈婀娜的舞姿,摇曳在溶溶的月色里。你的眼眸深处,分明是一帘缠缠绵绵的秋雨,将我的心湿得淋漓尽致。

星星羞红了脸。你醉了,我也醉了。

自从离别后,转眼经年。不觉尘满面,鬓如霜。唯有东坡知晓我的心事,夜夜伴我独坐窗前,以清冷寒澈的双眸笑看一干风月。

秋花秋月秋江水,洗不尽别恨离愁,自是无语东流。

在水一方,难道,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美丽的梦?

借一枚落叶的飘零,我才发现昏黄的天际,停泊着一只小小的兰舟。可是,兰舟啊,你怎能承载爱与恨交织的哀愁?

幽人。谁怜?闻到了酒的芬芳吗?来,来,来,杜康,且与我共饮了这杯薄酒。

广寒宫的嫦娥仙子,你屏息凝听,远处是否有涛声隐隐作痛?

箫声幽咽。忽远忽近,忽近忽远,哀哀怨怨,不绝于耳。

传唱着亘古不变的相思之苦――

夜阑珊,难成眠,洞箫寒,梦何圆……

后记:其实,我写下水文的初衷并不完全是因为和两位“神仙姐姐”之间的一番笑谈。说句心里话,我为小语人的激情参与而感动,我为他们的执着追求而骄傲自豪。作为教研员,这不是幸福,又是什么呢?
5#
 楼主| 发表于 2011-2-20 09:03:45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诗词如何改写为散文

首先,必须明确诗词和散文的相通之处。只有找到了相同之处才能找到改写的突破口。散文和诗词都具有意境,这就是它们的相通之处。散文的意境是指散文家把从社会生活中观察、激发出来的思想感情熔铸于所描写的生活图景之中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是“物我一体”而产生的“象外之境”、“弦外之音”。散文的意境一般包括诗情、画意、哲理和谐趣四个方面。诗词的意境是指作者对意象修饰之后,融入作者的感情,意象和情感融合一致的一种艺术境界。诗词的意象一般来说都是能够构成一幅自然或者是生活的画面的。从上述可知,诗情和画意是二者意境的相同之处,改写就是要抓住这两点入手,先读懂诗词的意境,明确其构成意境的意象。例如,改写《江城子》我们先应该明确作者通过“箫声”、“烟雨楼”、“孤鸿”等意象,再加上“咽”、“醉卧”、“缥缈”等意象修饰词,熔合成“浓郁的暮秋夜景和凄苦的痴情”的意境。

其次,是在确定诗词意境的基础上变诗词的语言为散文的语言,这也就是我们改写的行文过程。把诗词改写成散文,一般来说是扩写。怎样扩写呢?按照诗词作者的行文思路(有时也可以变通),把这些断断续续的意象通过自己的想象构思成一幅完整的画面,然后再扩充为环境描写。这一扩充的环境描写能为散文中抒情主体的活动创设一种氛围,也就是我们通常说到的环境的烘托作用。创设好抒情主体的活动氛围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叙述主人公的活动情景。比如说《江城子》中的抒情主人公是显现的——一个在画楼伫立遥望,满腔离愁别恨的痴情人。叙述主人公的活动情景比较简单,我们只要通过诗词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给抒情主体加上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等就是。

下面介绍两篇改写作品,供大家欣赏评分。(满分为10分)

                 (一)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点亮灯,展开家书。你的笑容就隐藏在文字的后面,灿烂着,温暖着,还有些许淡淡的泪痕。你的牵挂,你的思念,你的轻轻细细的话语,越过千里迢迢的黑暗,越过心,飞抵我寂寞的窗台。

而我,却总是把早已定好的归期改了又改,改了又改,最后,仍说不定哪一天可以走进你守望的目光。 巴山不觉,春光早逝,一转身,秋已深了。雨淅淅沥沥地落下来,挤满了小池。这群无家可归的孩子,又将陪我渡过一个孤独的夜晚。

依稀是梦,你坐到了窗前,静静地看着我。烛光是一朵刚刚开放的小花,把你装扮得那么年轻,那么美,就像许多年前掀下红盖头的那个晚上。

朦胧中,抓起你柔若如水的手,我感到了幸福,感到了一生的快乐和依靠。

我拥着你,附在你的耳边,温柔地说起巴山那些孤寂的日子,那个展信的秋夜,那场淅淅沥沥的雨。

               (二)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漫步在乡村的小路上,我忽然看见前面有一座造型别致的茅屋,虽然低小了点,但是很是风情依依。小屋的后面是连绵起伏的山丘。近处,是一片青翠挺拔的竹林,显得生机勃勃。门前的小溪欢快地流着,溪水清澈见底,小鱼儿在水中自由快乐地追逐游戏。门前坐着一对老夫妻,他们相互依偎在一起,兴许刚刚喝了点酒,脸上泛着微微的红光,正用吴国的方言低低地谈笑着,一会儿你推我一下,一会儿我拍你一下,多么夫妻情深啊!

溪水的东面,大儿子正在锄着豆苗里的小草,只见他身穿短袖,头戴斗笠,两手紧紧地握住锄头,倾斜着身子,用力地锄着,全然不顾额头的汗珠悄然的滚落。他是那么的专注,生怕一不小心,把幼小的豆苗锄掉。二儿子头扎红巾,盘腿而坐,正在熟练地编织着鸡笼。虽然是个男人,却是那么心灵手巧,两手不停地编织着,耳边只是一阵阵“唰唰”的竹篾舞动的声音,仿佛正在演奏着动人的乐曲呢!

小儿子最是可爱,他头扎俩小辫,身穿红色小衫,正趴在溪边采摘着莲蓬,竖起的两条腿还不时地动着,多么悠闲自在哦,他把刚剥下的一颗莲籽放进口中细细地嚼着,清甜的感觉令人回味无穷。

看着这一家悠然自得,其乐融融的样子,真是令人羡慕不已啊!



  
6#
 楼主| 发表于 2011-2-20 10:21:00 | 只看该作者
余秋雨:散文语体《离骚》
作者:余秋雨    文章来源:《寻觅中华》   


 二十世纪曾出现过不少版本的“今译”。几乎所有的今译都采用了诗体,但遗憾的是,楚辞和现代诗之间的“韵味系统”完全不同,很难产生两相满意的转换关系。这就像陈列一尊最华美的青铜器,万不可用珠光宝气的现代华美去映照,而只应该给它提供一个最朴素的麻布平台。



  我很想大大降低标准,做一个小小的试验,把屈原的作品用现代散文来作一番印象表述。躲过大量的古文障碍和典故障碍,躲过逐段逐句的完整格局,只是画几笔粗略的轮廓,算是给普通祭祀者搭一条最低的栈道。



  那么,就从《离骚》着手试试看吧。



  我是古帝高阳的后裔,出生在一个吉利的日子,父亲给我起了个好名。我既有天生的美质,又重视后天的修能,还喜欢把香草秋兰佩饰在身。



  日月匆匆留不住,春去秋来不停步。我只见草木凋零,我只怕美人迟暮。何不趁着盛年远离污秽,何不来改一改眼下的规矩?那就骑上骏马向前驰骋吧,我愿意率先开路。



  我知道古代圣君总与众芳同在,堂堂尧舜因为走正道而一路畅达,狂乱的桀纣想走捷径而步履窘困。我指九天为证,我平日忙忙碌碌地奔走先后,并不怕自身遭殃,却耽心家国蒙祸。但是,我的好心不被理解,反而遭来了谗言和忿怒。



  你不是早就约我在黄昏见面吗,为什么有了改变?我不是早就种下鲜花香草了吗,为什么也散出了异味?众人在比赛贪婪,心底都贮满嫉恨。为此,我只怕直到老年,还来不及修名之身。



  朝饮木兰的露水,夕餐秋菊的落英,只要相信内心的美好,又何妨饥饿憔悴?我总是长叹擦泪,哀伤着民生多艰。虽然从早到晚又被辱骂又被驱赶,我虽九死而未悔。



  鹰雀不能合群,方圆不能重叠。我只恨没有看清道路,伫立良久决定返回。我让我的马在兰皋漫步,在椒丘休息,自己却换上了出发前的服装。我像过去一样以荷叶为衣,以芙蓉为裳,戴上高冠,佩上长剑,然后抬起头来观看四荒。我又有了缤纷的佩饰,我又闻到了阵阵芳香。



  大姐反复地劝导我:“大禹的父亲过于刚直而死于羽山之野,你如此博学又有修养,为何也要坚持得如此孤傲?人人身边都长满了野草,你为何偏偏洁身自好?民众不可能听你的解说,有谁能体察你的情操?世人都在勾勾搭搭,你为何独独不听劝告?”



  大姐啊,我只知道古代圣贤的教导,不可自纵,不可违常。我只知道皇天无私,以德为上。也许真该叹息我生不逢时,采一束蕙草来擦拭眼泪,但眼泪早已把我的衣衫打湿,我把衣衫铺在地上屈膝跪告:我已经知道该走的正道,那就是驾龙乘凤飞上九霄。



  清晨从苍梧出发,傍晚就到了崑崙。我想在这神山上稍作停留,抬头一看已经暮色苍茫。太阳啊你慢点走,不要那么急迫地落向西边的崦嵫山。前面的路又长又远,我将上下而求索。



  我在天池饮马,又从神木上折下枝条拂动着阳光,暂且在天国自在逍遥。我要让月神作为先驱,让风神跟在后面,然后再去动员神鸟。我令凤凰日夜飞腾,我令云霓一路侍从,整个队伍分分合合,上上下下一片热闹。



  终于到了天门,我请天帝的守卫把天门打开,但是,他却倚在门边冷眼相瞧。太阳已经落山,我一边编结着幽兰一边长时间地站立着十分苦恼。你看世事多么浑浊,连最美好的事情也被嫉妒毁掉。



  第二天黎明我渡过了神泉,登上高丘栓好马,举头四顾又流泪了:高丘上,我心中的神女没找到。



  我急忙从春宫折下一束琼枝,趁鲜花还未凋落,拿着它去世间寻找。我解下佩带托人去找洛神,但她吞吞吐吐又自命不凡,说晚上要到别处去居住,早晨又要到远处去洗发。仗着相貌如此骄傲,整日游逛不懂礼节,我转过头去另作寻找,又看到了美女简狄。我让鸩鸟去说媒,但情况似乎并不好。斑鸠倒是灵巧嘴,但它实在太轻佻。终于找到凤凰去送聘礼,但晚了,那位叫高辛的帝王已比我先到。我心中还有夏朝君王身边那两位姓姚的姑娘,但一想媒人都太笨,事情还是不可靠……



  所有的佳人都虚无缥缈,贤明的君主又睡梦颠倒。我的情怀能向谁倾诉,我又怎么忍耐到生命的终了?



  我占卜上天:“美美必合,谁不慕之?九州之大,难道只有这里才有佳人?”



  卜辞回答:“赶紧远逝,别再孤疑。天下何处无芳草,何必总是怀故宇!”



  是啊,这里的人们把艾草塞满了腰间,却硬说不能把幽兰佩戴在身上;这里的人们把粪土填满了荷包,却硬说申椒没有芳香。连草木的优劣也分不清,他们又怎么能把美玉欣赏?



  年纪未老,依然春光,但我多么害怕杜鹃的鸣叫突然响起,宣告落花时节已到,百草失去芬芳。其实,一切原本无常,我刚刚赞美过的幽兰,也渐渐变成了艾草;我刚刚首肯过的申椒,也越来越变得荒唐。时俗已经变成潮流,谁能保持原有风尚?幽兰、申椒尚且如此,其他花草更是可以想像。惟有我的玉佩还依然高贵,我发现众人都在故意遮盖它的光辉,我担心小人终究要把它损伤。



  我决定还是要面对昆仑方向。选好良辰吉日,以琼枝玉屑作为干粮。仍然是凤凰展翅,云霓飞翔,千马奔驰,蛟龙架梁。忽然间我松下缰辔放慢了速度,神思邈邈地想起了奏九歌、跳韶舞的快乐时光。我已经升腾在辉煌的九天,却还在从高处首寻望故乡。连我的仆人也露出悲容,连我的马匹也弯曲着身子不肯走向前方。



  唉,罢了!既然国中无人知我,我又何必怀念故乡?既然无法推行美政,我且把先人彭咸作为榜样!



  如此浅显地表述《离骚》印象,可能会引起楚辞专家的不悦。但是,我了解我的读者,他们即使有很好的古文修养,一旦被我引入现代口语对话系统,也就不太愿意在同一篇文章中更换成古代的步履了,哪怕是一小段。这也是散文和学术论文的重大区别。这样的浅显表述必然会失落很多东西,却有可能留存一股气,也就是诗化逻辑的总体走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3:01 , Processed in 0.10481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