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材抄袭合理”及“同文不同作者”等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3-6 10:21: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材抄袭合理”及“同文不同作者”等等

  Jerry

  近日在XYS读到了一些"教材抄袭合理"及"同文不同作者"等主题文章,我这
个小工程师忍不住在这里也插一嘴。

  1)请各位在国内读过书的朋友回忆一下:从小学到大学,在你所有的老师
中,有几个为了你的"红楼梦"或"清华梦"曾经鼓励过你进行文体/思想的原创或
独创?

  2)上初中后,我知道了有一门课叫《公民》(好像后来改叫《思想政
治》)。我敢保证那时我还是一个不会逃课的好孩子,但在期末的考试时,对于
这门课的考试题目我不太清楚怎样才是"好"的回答。于是我完全以一个真实的13
岁小孩眼睛中的认识,对所有考题进行的作答。

  考试成绩可想而知。那时候,老师评卷完后是要发回给学生进行"讲解"的
(不知道现在如何),所以在跟周围同学对比答案后,特别是在老师的"讲解"后,
我从那天开始知道:对那些东西我们是不能有"原创"或"独创"的——课本里都已
经写好了,那是唯一的正确的答案,无庸置疑。那一年我开始向"成长"了。

  再稍后,我又知道了:在考试时,如果监考老师不在场的话,我们可以放心
去抄那些"尖子生"的作答(无论是选择题还是文答题),因为我们知道——答案
是唯一的,评卷时老师是不会知道那些答复是否是抄袭来的。

  从此,我又不断地了解到:作文、评论等等都是已经有范本了的(无论是文
体、架构还是主题思想),无需"原创"和"独创"!除非你是个几百年才出来一个
的才子,否则大都会栽得鼻青脸肿。我不是才子,更算不上是几百年才出得来得
那种,所以……

  《思想政治》课,确实是一门可以让一个13岁小孩很快就思想成长的课。

  3)沉闷乏味的大学生涯过完后,我人模狗样地混了个小工程师的title。如
你所见,在中国,象我这样的小工程师自打大学毕业后几乎是不会再跟象牙塔里
的教授学者等大牛接触了。所以"距离产生美"——我一直以为那些能够混个博士、
学者什么的应该是些非等闲之流吧,应该有不少"原创"和"独创" 吧。

  可是这个"美"很快就破了。事情是这样的:为了混口饭完成老板交付的项目,
凭着自己的英语三脚猫功夫,从国外网站查找收集了一批某工程领域内的英文材
料。阅读数遍后,感觉其中一些文章从内容到格式好像在某处的中文书籍中曾读
过,又将一些中文材料找出来扫过一遍,结果……

  如果不是译作,作为教授等量级人物,就不能象我这个小小工程师那样,先
将别人的内容读透后再从自己的认识基础上以自己文笔表述出来?就算没有自己
的内容,总该有点自己的风格吧?

  4)我一直感觉方舟子先生的文笔很不怎么样,但我的书架上还是摆了他所
著的几本书,而且还向朋友和老爹推荐了几本。这不难理解——就像我无法跟婴
儿和小孩子们有什么共同语言,更不能从他们的话语里得到什么艺术级的享受,
但我还是非常喜欢他们待一块——因为从他们那里我可以得到比来自大人多得多
的 "原创"和"独创"内容/风格。

  读方先生的文章有如跟小孩聊天,更难得的是——他是一个拥有博士后学位
的"小孩"。中国现在的博士不少了(特别是经过近几年的大跃进发展),但拥有
博士学位的"小孩子"就太少了。但愿是我孤陋寡闻吧。

  以上砖头不知道能否引出些玉石,一起聊聊我们伟大祖国里那些论文、教材、
科技成果(人文和自然科学)等等的原创性和独创性问题。

  如果,那些有过海外生活学习经历的朋友,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出来谈谈—
—我们的原创精神从婴儿开始是如何在我们的文化/制度下一步步丢失的,那会
是一个不错的话题。或许,还能给当前国内学术严重腐败问题找到些许"病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8 20:12 , Processed in 0.11663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