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域文化:重价值蕴涵忌惟利是图
□张宏明
文化是人创造的,地域文化就是人为了适应具体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而创造的,它是人的生物需要和社会需要协调的统一体,也是人与自然及社会协调的统一体。一个具体的地域文化,通常历经成百上千年历史的磨砺,其存在在当地有一定的合理性。在一个具体的地域文化中成长起来的绝大多数人,在语言、行为方式、思想、以及价值观等等方面,都受此地域文化的影响,从而带有某些共性。但这些共性并不影响个人之间因个人理解的不同而保留的分歧。因此,地域文化内部同样也存在多元的倾向,这有助于防止地域文化的僵化。由于地域文化作为国家的一个部分,还会受到国家政策的调控和影响。实际上,地域文化整体上又处在国家这样一个多元一体的格局之中,与其他的地域文化相比,又俨然自成一体。这种多层次的文化格局,既避免地域文化凝固为僵硬的教条,保持变迁的活力,又避免地域文化散落成零星的碎片,保持完整的形象。总之,地域文化是一种极具弹性的文化资源。
在区域发展的具体规划中,首先要承认地域文化具有的合理性,不能把风俗、习惯、传统的价值观、以及相应的制度和活动一概视为现代事物的反面,随意地批判或抛弃。这也就是说,不能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简单地视为传统和现代这种二元对立的关系。实际上,传统和现代的对立划分,与韦伯的观点相去不远。如果坚持现代性对中西所有文化都具有超越性,坚持文化发展的多种途径,被归于传统之列的中国文化就不必然与现代性对立,因为原本传统与现代的对立实际上是中西之间被夸大的对立。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也就不需以西方的现代化为标准,只应该将其作为参照。区域发展的规划就应该以现有的地域文化为基础,力求创新,由此保证文化的多样性和连续性。这样的区域发展才有稳固的根基。中国目前的区域发展中就有一些是以地域文化为基础来操作的。
与当年乡镇企业的发展被称为“异军突起”一样,以“世界文化遗产”模式进行的区域发展也同样有“异军突起”的味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虽然自1987年就有中国的文化景点开始进入这一名单,但直到1990年代后期以来平遥古城、丽江古城以及周庄古镇相继进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单,才在中国掀起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热潮。究其原因,乃是这些原本鲜为人知的地方,一经打上“世界文化遗产”的标签之后,立即成为新兴的旅游热点,创造轰动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经济效益大幅增长的背后,看到的是地域文化所起的基础作用。纯粹以经济发展的指标来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之前,以上三个地方都没有处在经济发展的前列,而且以资源、能源、人力资本和交通等因素看,经济发展的潜力也并不看好。但依靠当地的文化景观、生活方式这样一些原本被忽略的文化因素,三个地方的经济都实现了某种跨越式的发展。这个意义上起到了“异军突起”的作用。其轰动的经济示范效应,也带动了更多的跟进者。以中国地域辽阔,文化多样性丰富的现状而言,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热情并不为过。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正确看待“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这不仅涉及到保护与开发的问题,而且涉及到对现代性的理解和整个中国文化的走向问题。
无庸置疑,当前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热潮中,以文化遗产为手段,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动机是绝对存在的。这样的动机使各地的地域文化乃至中国文化,都被视为前现代的产物,目前只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被包装起来作为“现代人”的猎奇场所。因此,在保护和开发的实际操作中,开发的势头总是压过保护的呼声;古城或古镇原本专供居住的住宅,逐步转为商铺;新城的建设风格,与古城相去甚远。事实上,获取经济利益的动机本身无可厚非,但必须有前提。前提就是,文化遗产本身以及其中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必须自始至终放在第一位。在此前提下,经济利益的获取可以有一定的合理空间。
把文化遗产及其价值观念放在第一位,是对现代性具有超越性、文化具有相对性两个观念的坚持。文化的发展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路径,西方文化对现代性并不享有专有权。上述三个古城和古镇中表现出来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就与西方现代文化中人与自然对立的关系不同。人与自然这两种不同的关系,可以导向不同的社会发展方向。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依靠科技、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几百年来建立了一整套独立的人类生存系统,钢筋水泥的摩天大厦曾作为其现代化的标志。但要维持这种系统的正常运转,很难直接借助自然界的供给,必须依赖复杂的生产程序来供给,这就造成很高的维护成本。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实际上难以在全国普遍地仿效这种与自然相脱离的人类生存系统。因此,各地区根据自身的地域文化,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逐步发展出适合自身情况的现代生活方式,就是对地域文化的发展,以及对中国文化走向的一种探索。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依靠各区域的协调发展,总体的文化建设也依靠各地域文化的协调发展。当前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而形成的区域发展模式中,有喜有忧。喜的是原本作为落后表现的地域文化现在能够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受到重视,忧的是地域文化的发展建设中依然偏重经济效益。如果只以文化建设作为手段,经济利益仍然是目的的话,文化建设的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因此,必须把地域文化的发展提高到探索中国文化走向的高度,体察地域文化中蕴涵的价值观念,在此基础上加以文化创新,为众说纷纭的现代性作出中国特色的解释。 |
|